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气场叫风范
19507500000019

第19章

在争执面前,大度是一种风范

人无常势,水无常形。有些时候,我们和人交往,会发生争执,有些是因为大事,而有些则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处理争执时的态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去计较,让这件事自然而然地消失,这样,我们的气度、胸襟才能展现出来。

在争执面前,大度是一种风范。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小事吹毛求疵,非要争个面红耳赤才肯罢休。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大度,不去计较,这样,我们才能挣脱争执的囚笼,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不争也许获得更多

有人和佛道中人探讨:何以息谤?他们的回答是:无辩;当问道:何以止怨?他们的回答是:不争。这番对答颇有禅意,如果我们刻意去争执,只会展现出自己小肚鸡肠的心理,更会让自己的风范消失。我们总是停留在争与不争的艰难抉择中,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去争,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去争,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人生过于执著,只会丧失掉自己的本心,当我们过于追求一件东西的时候,就会忽略掉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松自己,不要过分追求,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影响自己的诸多因素。当我们眼睛只盯着一个点,或者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是会很容易疲劳的。不争是为了更好地争,这话虽然拗口,却把人性中的那种大度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

越战时期,有一名士兵给家里打电话说:“我要回来了,但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带一位朋友和我一起回去。”

父亲说:“那当然好了,你们快点回来吧!我们非常想你!”

士兵继续说:“不幸的是,我的这个朋友在战争时负了伤,丢了一条胳膊和一只脚,他现在无处可去,想来到咱们家里一起生活。”

父亲说:“孩子,我可以为你的朋友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和他一起生活,像这样的残疾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我想请你先忘了你的这个朋友,他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生活下去的。”

接下来,士兵就是一阵的沉默,挂上了电话,从此,他的父母就没有了士兵的消息。

没过多久,士兵的父母就得到了儿子自杀的消息,本来这只是一起单纯的自杀案件。士兵的父母飞到了旧金山,辨认孩子的尸体。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有一条胳膊和一只脚。

父母的不包容造成了士兵自杀的惨剧,如果父母能更大度一点,能够不去争论战士的好坏,能够听出士兵的弦外之音,他们就不会拒绝士兵的请求了。士兵的惨剧就是因为父母的不包容,让他感觉到,天大地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就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无法包容残疾的自己,无奈之下,心灰意冷的士兵只能用自杀来解脱自己。

与其争执,不如放手不争。不争体现的是宽容大度,是我们的气度胸襟。不争是为自己留下余地,认真思考,等到自己准备充分了,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才能完成人生质的飞跃。太过于拘泥一件事,只会束缚住我们的思维,就会让我们很难从死胡同中摆脱出来。

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风范占据主导位置,就应该先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这样,我们才能调整好自己,摆脱争执的束缚。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风景,太过于执著只会让我们错过,等到最后,我们才会后悔不及。

老王最近心里非常郁闷,工作繁重,不仅休息时间少,而且薪水也没见提高,忍耐了好久,最后还是没有忍耐住,就去找总经理发牢骚去了。

找总经理之前,老王碰到了同事,非常生气地说:“我们虽然是员工,但我们也是人啊,谁愿意每天都要加班啊,不仅加班没休息时间,而且连奖金也没有,你说这算什么事啊?不行,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我一定要去找总经理理论理论!”

刚走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前,老王就对总经理秘书说:“我是老王,和总经理约好了的。”

秘书说:“我知道,但是您来得真是不巧,刚才有个同事进去送快件了,您先等一下吧!”

于是,秘书就把老王带进了会客室,让老王坐下等会儿:“您是喝茶还是喝饮料?”

老王还是很气愤:“我什么都不喝!”

秘书说:“总经理交代了,如果您要喝茶,就会为你准备一壶上好的龙井。”

老王不厌其烦:“那就来杯茶吧!”

过了一会儿,秘书就把茶端了过来,还送上了一盘小点心:“您慢用,总经理马上就出来了。”

老板接过茶,愣了一会儿:“我是老王,只是一名工友,你没记错吧?”老王不敢相信,总经理竟然会让他喝龙井,吃点心。

“当然没弄错,您是公司的元老,总经理说,你们最近非常忙,每天加班都要到10点,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希望您能够好好歇歇!”

秘书的话音未落,总经理就走了出来,和老王握了握手:“听说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老王一时语塞:“没……没什么事,就是来看看您!”不知道怎么回事,老王的怨气当时就消失了,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和总经理聊起了家常。

与其去争,不如静下心来,喝口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争念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宽容大度,就像老王一样。如果总经理刚开始就见他,那么肯定会起争执,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越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情绪调到最低点,然后再去与人交流。

过于争执,只会把自己放到极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从风口浪尖上拉下来,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才能把问题解决掉,更有可能会收到意外之喜。人生无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走向,当别人处在风口浪尖,正在争执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把握好自己。

我们选择不争,为我们带来最好的结果就是,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当我们不争的时候,幸运女神就会越加青睐我们,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人生有限,切莫在争执上浪费时间

电影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根本不需要重来。”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极其有限,当我们把时间用在无所谓事情上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已经匆匆流逝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时间是一个没礼貌的家伙,匆匆而过,从来不打招呼。有本畅销书中说:“管理时间难,长期坚持以重要的事情为中心来管理时间,进而管理自己的整个人生就更是难上加难。”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在无谓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全力控制好自己,不要让争执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

把最优的精力、最多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无疑是在为达成目标铺上一条最简捷的成功之路。那么首先,我们就有必要区分一下重要和紧急的不同。等到我们把时间都安排妥当了,哪还有时间去争执呢?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问过他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既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既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既能分割又不可分割;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大家众说纷纭,琢磨不透。

这时候一个叫查第格的学生站起来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是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也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享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带走,时间也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留青史。”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许多人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急迫但不重要的事务上,对时间的严格限制让人们往往容易产生“紧迫等于重要”的错觉。事实上,紧急的事情大都是针对于他人而非我们自己。

当我们感觉到人生忙碌,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哪儿还会有时间去争执呢?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风范才会展现出来,我们才能把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争执只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小心眼,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了,我们何不大度一点,让自己快乐一些,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鲁迅先生曾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无独有偶,拉美谚语中说:“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而时间对于天下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的一视同仁就体现在:它遵循着一种恒定的规律,是不可逆转、不可替代、不可储存的,它不会因为任何原因,给任何一个人一天中额外的时间。

人生有限,切莫虚度,与其留给未来去后悔,不如我们现在去努力。大度一些,我们就会快乐一些,烦恼就会少一些。到那时,我们就能真正修炼出自己的强大风范,就可以真正做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名叫理查斯·舒瓦普,一直以来,他总是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感到担忧。他掌管着一个拥有十几万员工的大型跨国公司,每天的各种事情就像雪片一样堆到他的案头上,对于这些工作,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他决定不惜重金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可以教给他一套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的方法。

艾维·李果然不愧是效率专家,他对舒瓦普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可以把工作效率提高50%的最佳方法。这套方法你愿意试多久就试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并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就可以了。”

艾维·李接着说:“你今晚需要做的事情是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此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这项工作没做完,你绝不可以碰其他的工作。然后你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你能保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可以了。这个方法需要坚持不懈,你需要每天都要这样做,把它变成你做事情的习惯。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效率确实得到了提高,并且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你还可以教你公司里的员工也都这么做。”

一周之后,舒瓦普填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寄给了艾维·李,因为他这一周的时间整整做了原来两周才能做完的工作。舒瓦普常对他的朋友们说:“艾维·李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和整个团队坚持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付给艾维·李的这25000美元是我经营这家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在此后的事业发展上,穆尔也从未放弃这一原则,最终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世界上没有全能的天才,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是分秒必争的。当有人问鲁迅怎么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时,鲁迅意味深长地说:“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而且我每工作一小时,都要力争做出别人两小时才能做出的事来。”

在一定意义上,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在谋财害命。当今社会,处处都在说安全至上,金钱至上……但是最终,仍然是时间至上。我们要少走弯路,多走捷径,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多做事,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修炼风范,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时间。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而我们风范的修炼也要跟时间赛跑。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才能达成所愿,才能让自己无愧于心,永不后悔。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只有把时间利用好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

吃得起亏,走得正路

如果我们纵览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人都吃过亏,而且吃亏之后还不在意,反而把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加好了。吃亏是福,接受吃亏的现实,是一种大度的表现。当然小亏能吃,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免得今后犯更大的错误;但是,大亏不能吃,吃了大亏之后,我们很有可能会一蹶不振,丧失掉走下去的决心。

对吃亏的事情一笑而过,体现的是一种襟怀,著名画家、书法家郑板桥就曾写过“吃亏是福”的四字条幅,其中之意也不难理解:做人要能吃得了亏;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反而会舍本逐末,丢掉应有的幸福。

人活着,就要坦荡,吃亏只是暂时的,学会接受,我们展现的是睿智、是风范。能够吃亏的人,往往内心是简单而淡然的。他们不沉陷于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不局限在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风度和品质,更是一种大智慧的超越。

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于“养生”,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能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独创一格,从而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这使他精神上有所寄托,豁达而开朗。

但这一切,都是在他官场“吃亏”后的“福气”。年轻做官时,他爱护百姓,因为在灾荒之年为灾民请求赈济而触犯了上司,最后被罢官回乡。但是郑板桥并没有忧郁沮丧,也不为官场失意而郁闷不乐,而是骑着毛驴悠然回到故乡。从此专注于诗、书、画,安然幸福地过着晚年的生活。

郑板桥可谓是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以乐观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他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就是流传至今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含有深刻的哲理。凭借这种达观大度的心态和大智若愚的智慧,郑板桥不但长寿,而且留下了万世美名。

“吃亏”与“不公平”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朋友之间有时会“吃亏”,同事之间有时会“不公平”。如果以一种达观的姿态去看待所谓的“吃亏”和“不公平”,那么就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也是创造未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面对个人名誉的得失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每读一遍对我的指责,就做出相应的辩解,那我还不如辞职算了。如果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那些反对意见就会不攻自破;如果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那么即使有十位天使说我是正确的也无济于事。”

吃亏,顾名思义,就是利益的损失。在生活和工作中,收获与付出相伴而行,却不可能次次相等。有得也有失,既不会有全得,也不会是全失,而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吃亏则是收获与付出之间的平衡,得与失中的理性。如何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品味,在工作中体会。

很多人总是不愿意吃亏,总想着得到,但是如果没有付出,哪会有回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吃亏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吃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自己,展现出常人所不具有的大家风范。

一个主动承担了600元损失的生意人,没想到竟然获得了6万元的销售额。

他的公司主要经营家用、公用清洗设备,由于质量上乘、服务口碑一流,在业内创下了不小的名气。

一次,销售人员联系到了一笔业务:某市一家三星级的酒店要购买一套地毯清洗设备,价值6000元。各项手续办好后,他立即把设备寄往了该市。原本一桩不错的买卖就此功成。

但没想到的是,意外节生。酒店收到设备后,称设备在运输途中损坏了,要求退货。他派人查看后得知,设备是在酒店组装时,由于操作不当而损坏的,维修费用约需600多元,酒店不愿承担才要求退货。

按照常理而言,公司并没有任何责任,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他认为“吃点小亏”无所谓,维修费用他来承担。于是,他派人把设备修好,酒店异常满意。

一个多月后,该酒店要更新其他清洗设备,首先想到的就是甘愿“吃亏”的他,一次性就订了6万多元的货。

吃亏并非了无追求、碌碌无为,而是一种理性面对得失和追求的坦然,是面对索取和作为的豁然,是旁观于他人追名逐利而仍能保持宁静和明智的超然。若能在得失面前炼就一份淡泊的情怀和平和的心态,那么就会有一份清醒和思考,而由此达成的气质与境界,这才是我们风范本质中所需要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或不愿吃亏亦无可厚非。然而,吃亏不仅是一种品德和境界,更是一种关于心境的角度和高度。愿意吃亏、不怕吃苦的人,总是把别人往好处想,也愿意为他人多做一些,在其看似迂腐、软弱的背后,是一个宏大、宽容而纯净的世界。

正所谓“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不计较一时长短,不在乎个人得失,怀着简单而纯明的心,吃亏而后得福。过分斤斤计较,在貌似得到眼前小利的同时,繁杂了思想,负累了心灵,也许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长远的福报。风范需要有大智慧,有长远眼光的人修炼,驾此长风,适彼乐土,风范才能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