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导言
本章所要研究的是有关汇率政策的理论问题,而不是汇率政策的实践。
关于汇率政策的理论是在经济学家们就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孰优孰劣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
一般说来,以货币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比较偏爱浮动汇率;而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干预主义经济学家则比较倾向于固定汇率。
在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折中论者,它们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间选择的文献,并提出了最适通货区理论,以及其他一些中间汇率制度。
以上这些极其简单的议论大致上也就确定了本章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浮动汇率政策、固定汇率政策,以及介于这两种政策之间的各种中间性汇率政策。
14.2浮动汇率政策
14.2.1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
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主张用浮动汇率来取代效率低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他提出这一政策主张的主要理由是:第一,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具有较高的市场效率;第二,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还可以使一国获得政策利益;第三,在浮动汇率下必然要产生的投机行为,是一种有助于浮动汇率稳定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消极力量。
按照以上给出的赞成浮动汇率的理由之顺序,我们首先来分析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
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浮动汇率的调整变量少于固定汇率的调整变量。在浮动汇率下,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失去平衡时,只需要通过汇率的贬值或升值,而无需调整国内的价格体系(包括各种市场的价格),就可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
在固定汇率下,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失去平衡时,它就必须通过调整国内各种市场的价格来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
两种汇率制度下的调整变量数的这种多少差异意味着什么呢?回答是,意味着调整成本的差异。常识告诉我们,调整一个变量所需要的成本,显然小于调整多个变量所需的成本。这里所说的成本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是调整的信息成本。需要调整的变量越多,所需要的信息自然也就越多,而信息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并不是可以免费得到的。所以,就固定汇率的调整而言,由于其需要调整的变量数很多,从而其调整所需要的信息也就较多,而调整所需要的信息越多,其调整的成本也就越高。
第二,是调整的执行成本。浮动汇率下的调整只需一个外汇市场来执行调整任务就可使问题得到解决;而固定汇率下的调整则需要动用多个市场来执行调整任务,因而其调整的成本将是十分高昂的。
第三,是调整过程中的犯错成本。浮动汇率下的调整只涉及一个变量,只需要动用一个市场,不存在各种变量与市场的协调问题,因而不容易犯错;然而在固定汇率调整的情况下,由于调整所涉及的变量与必须动用的市场数量很多,因而协调困难,容易犯错,从而会产生浮动汇率调整所没有的犯错成本。
比较浮动汇率调整与固定汇率调整这两种不同的调整成本,自然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要高于固定汇率的市场效率。
(2)浮动汇率的调整时间要短于固定汇率的调整时间。商业实践中有一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时间的支付也是成本。
若从时间效率上对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调整进行比较,所能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要高于固定汇率的市场效率。
其理由是:浮动汇率下一个变量与一个市场的调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时甚至可以在一瞬间完成;而固定汇率下多个变量与多个市场的调整,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多变量的信息收集需要时间,各种变量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需要时间,各种市场调整过程的协调动作需要时间,调整出错的纠正也需要时间。
(3)浮动汇率的调整方式优于固定汇率的调整方式。浮动汇率的调整是自动的与柔性的。所谓自动的是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的情况,汇率就会自动地贬值或升值,在这里,任何强制性的干预都是多余的。所谓柔性的是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动状况进行连续的微调而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与浮动汇率的调整方式相比,固定汇率的调整不仅需要某种强制,而且还是十分僵硬的。固定汇率调整的强制性根源于国内价格体系的刚性,如工资下调的刚性等,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政府行政力量的强制性干预,调整的目标就可能无法实现。固定汇率调整的僵硬性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国内的很多调整变量是无法进行连续微调的,这不仅是因为存在工资下调的刚性,包括国内的利率、各种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在内的整个价格体系事实上也是不可以时时刻刻进行调整的,它们通常总是在国际收支的平衡被破坏到一定程度,以致不对其进行调整就会引起经济运转失灵的时候才被迫进行调整的,而这样的调整势必具有幅度较大且较为突然的特征,因而不可能是柔性的。
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调整方式,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要高于固定汇率的市场效率。
(4)浮动汇率的调整结果要优于固定汇率的调整结果。浮动汇率的调整并不是随意的、无规律可循的。在浮动汇率下,一个均衡汇率的出现反映了一国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一种均衡关系的建立。就一国外汇的供给来源于它的有效出口,而外汇的需求又取决于它的有购买力的进口而言,外汇供求的平衡也就意味着该国进出口的平衡。并且,就有购买力的进口依赖于有效的出口这一点来说,一种能够保证该国有效出口的均衡汇率的出现,也就同时意味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的实现。换句话说,浮动汇率的优点就在于它能促成一种可使一国顺利实现其比较利益的均衡汇率的形成。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浮动汇率下的调整就必定还要进行下去。尽管资本流动会对这种均衡产生一定的干扰,但正如我们曾经在以上有关章节中分析的那样,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归根到底是由经常项目来决定的,因此,资本项目的干扰可能导致汇率一时间对有效均衡汇率的偏离,但却不能改变这样的调整规律及其结果。
然而,对于固定汇率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尽管一国在固定汇率下可以通过调整其国内的各种变量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但是,由于汇率本身具有一定时期内不可调整的特点,因而随着本国与外国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如经济增长率出现差异,或生产率的增长率出现落差,就必定会发生本国汇率高估或低估的事情,其结果不是造成本国的过度进口,就是造成本国的过度出口,而这都将意味着本国比较利益的丧失。
比较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不同调整结果,我们所能得到的结论仍然是: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要高于固定汇率的市场效率。
14.2.2浮动汇率的政策利益
浮动汇率的政策利益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的国内政策。从经常项目差额模型的第一定理中已经知道,利用浮动汇率,一国可使本国的经济免受外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其实,这等于在告诉人们,在浮动汇率下,各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可以是独立的,即各国可以通过独立地制定本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一切来自外部的冲击均可通过汇率的浮动予以缓冲或排除。
(2)政策效应的放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表明: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收入效应一般都要比固定汇率下来得大;而具有扭曲效应的限制性商业政策则是完全无效的。浮动汇率下政策效应的这种放大作用显然意味着一国政策收益的增加。即:在政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浮动汇率的政策收益要大于固定汇率下的政策收益;而在政策收益相等的情况下,浮动汇率下的政策成本则要小于固定汇率下的政策成本。
(3)政策偏好的自由选择。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的差异,各国在实现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做法上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换句话说,由各国不同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政策偏好必定是不同的。这里,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与菲利普斯曲线有关的,各国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替代率的选择。例如,英国与意大利偏好较低的失业率,而宁可忍受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而德国则宁可牺牲就业也要保持通货的稳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从而它们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这种具有个性的政策偏好在固定汇率下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的汇率一旦确定,就必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不变,这样,无论从购买力平价e=P/P,,还是从利率平价i=i,+Ee∧来看,由于e必须保持不变,所以P与P,必须成比例,i也就必须等于i,,这意味着本国任何不同于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就会出现P>P,或i<i,的情况而使均衡无法实现。固定汇率的这一缺陷在浮动汇率下就不复存在了,这是因为,各国政策当局现在可以借助于汇率e的调整,来维持一种相对高于或低于外国的通货膨胀率,来保持本国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4)政策纪律的强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各国政策当局滥用固定汇率的现象,这在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当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加快本国的工业化而要大量进口资本品时,就会故意降低本国的汇率水平,以便减少进口成本。然而,这种人为高估本国货币的做法往往会导致进口过度、外汇供给短缺与国际债务状况迅速恶化的严重后果,以致对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拉美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纷纷陷入严重的国际收支与国际债务的危机,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与它们高估本国的货币有关。另一种滥用固定汇率的现象是,那些急于通过增加出口来增加本国收入的国家,试图通过人为提高本国汇率,即故意低估本国货币价值的方法来实现这样的目的。然而,这同样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做法,因为这会引起过度出口。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过度出口只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而在出口产品为资源品的情况下,过度出口又会引起环境破坏、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严重后果。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以上所说的这些滥用汇率政策的做法就难以发生了,这是因为政策当局任何脱离实际的汇率政策都将被浮动汇率下的市场力量所纠正而使其归于徒劳。
(5)增强经济的自由化。在固定汇率下,一国为维持一个固定的汇率,不仅需要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时时加以干预,有时甚至还要采取非常严厉的外汇管制政策。所有这样的干预,不仅需要支付很高的干预成本,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扭曲,以及因缺乏自由选择而引起的经济活力的下降。如上所述,浮动汇率可以减少有关当局的政策干预,这不仅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包括干预本身所需要的成本,由干预造成的经济扭曲所引起的成本,以及由干预出错所产生的成本),而且也有助于经济的自由化,而经济自由化又是一国经济活力与创新的源泉所在。
14.2.3浮动汇率下的投机
尽管浮动汇率具有如上所说的市场效率与政策收益,但是仍有许多经济学家对其持反对的态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反对理由是,由浮动汇率引发的投机会使浮动汇率变得极不稳定,或极易变动。针对浮动汇率反对论者的这一指责,浮动汇率的倡议者弗里德曼进行了反驳。弗里德曼的主要论点是:那些想使汇率变得不稳定,即准备推动汇率偏离均衡的投机者是注定要赔钱的,因为投机者只有在某种东西相对便宜时买入,当它变得相对昂贵时卖出,它才能赚钱,而投机者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在价格最低时提高价格,在价格最高时降低价格,从而是稳定而不是扰乱浮动汇率的均衡。
14.3固定汇率政策
14.3.1较小的不确定性
除了浮动汇率会刺激投机、加剧浮动汇率的不稳定性这个主要的理由之外,反对浮动汇率的经济学家还提出了以下一些理由来证明,浮动汇率是有害的,而固定汇率则是一种占优的汇率政策。这些理由主要是:固定汇率下的不确定性较之浮动汇率要小得多;固定汇率下也会存在外汇市场的投机行为,但是与浮动汇率下的投机行为相比,固定汇率下的投机才真正具有稳定汇率与整个经济的作用;在浮动汇率下无价格(货币)纪律可言,而在固定汇率下价格纪律将对各国政府肆无忌惮地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构成强有力的制约。
现在,先来比较两种不同汇率制度下的不确定性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经济变量的经常不断的变化,而浮动汇率恰恰就具有变化无常的特点。并且,由于汇率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种综合性变量,所以它的反复无常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外汇市场本身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国际分工。1997年秋天发生在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危机,很快就演变成为一次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