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06

第6章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

有人曾说,能走多远不要去问双脚,而要去问眼睛。是啊,一个人的成功绝不会超出所想,那些心存高远的人才会取得较大的成就,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永远都只是小打小闹。

邱继宝的"飞跃"集团,从300元起步,在短短15年里,一举成为拥有10亿多元资产,集科研、生产、国际贸易为一体的跨国经营的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是全国缝纫机行业的排头兵,并跻入世界缝纫机优秀行列。这样的佳绩,绝对离不开邱继宝的高瞻远瞩的思想指导,少不了他心中那正确观念发挥的威力。2000年12月中旬,朱镕基总理在听取"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关于"飞跃"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飞跃',很了不起!你把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为中国缝纫机行业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朱镕基总理还风趣地对"飞跃"的创始人和当家人邱继宝称赞道:"你邱继宝是个'宝贝',是'国宝'。"

或许大家还不相信,邱继宝这位亿万富翁,高中都没有读上几天,由于家境不好,为了生活,邱继宝不得不告别学校背起补鞋箱子,走街串巷。1982年,邱继宝用300元贷款办起了家庭作坊式的电器仪表厂,由于种种原因又转产生产缝纫机零件,这就是"飞跃"的前身。但厂子的效益不怎么好,但由于他心中拥有一个明确的观念,所以他没有放弃。初中文化程度的邱继宝不得不对大量的资料进行钻研。他分析道:衣食住行,衣当首位,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完全具备成为缝纫机生产大国的条件。他下决心,要建一家缝纫机生产厂。

1986年,飞跃缝纫机厂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市场的情况下诞生了。为了赢得生存和发展,邱继宝把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1989年,他背上自己制造的缝纫机走上了中国最具权威的外贸窗口——广交会。但是,他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只因为他名不见经传,所经营的又是乡镇小厂。邱继宝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为了与外商直接接触,他横下一颗心翻墙进去。可结果,他被广交会的保安人员抓住,交了50元罚款不说,还罚站了半小时。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并没有使他气馁,更没有令邱继宝放弃自己的理想,反到使他觉得如果自己增加了实力,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于是激发他更加拼命地奋斗。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打出国门,邱继宝费尽心思赶到了深圳的罗湖口岸,花了500元人民币请一个香港老太太代买了一本香港的黄页电话簿。利用这500元换来的电话簿,邱继宝与香港经销缝纫机的商人进行书信交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悉"飞跃"的产品在中南美洲的一些不发达国家可能有市场。于是,他又一次背起了缝纫机,带着从省外办借来的一位翻译,踏上了去拉丁美洲等国的推销之路。这一去,就趟开了一条销路。到1989年,"飞跃"在这个地区的销售额达到了2万美元。邱继宝初战告捷。

好景不长,1994年,"飞跃"在拉美地区的局面刚刚打开,墨西哥的经济危机迎面而来,"飞跃"在拉美的销售立即被笼罩在阴影之中。邱继宝头脑中,始终有清楚的观念,所以他能看得远,他不仅没有被难住,反而马不停蹄地向前奔,竭尽全力做起了东南亚和中东国际市场的文章。当"飞跃"正欲飞跃时,1996年底,让人难以预料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又空前惨烈地到来了,"飞跃"刚刚编织起来的东南亚市场网络被击散了。

邱继宝与他的"飞跃"一路上磕磕绊绊,面对严峻的现实:市场疲软,该地区国家货币贬值,邱继宝却发现了其中有利的因素,想到了我国人民币十分坚挺,这是引进高新技术、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难得的机遇。于是,一方面收购日本的一家小型工厂,聘用了德、意、日等国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开发高新产品;另一方面,举债斥巨资搞技改,从美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引进百台套世界先进加工设备。邱继宝的这两个举措,一下子将"飞跃"跃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功劳不得不归功于邱继宝心中坚定的观念,在观念的引领下,邱继宝的目光才能放得远,他透过面临的严重困难,发现了出路,抓住了机遇,引进了高新技术设备,"飞跃"不仅提前两年实现了设备自动化,而且节约投资7000多万元。

邱继宝独特的眼光,令他的"飞跃"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赢得了时间差,企业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企业营销实现了国际化,获得了进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1999年,"飞跃"的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成功地打入日本市场,进入了日本家庭,从而彻底改写了过去长期单向从日本进口缝纫机的历史。"飞跃"从此在通往世界顶级企业的道路上,轻松地大踏步前进。

邱继宝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历程,起初并没有计划要走多远,如今的规模在创业初是没有想到的,当时心中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产品卖出去。可是,当他真正进入这个行当以后,才发现市场原来大得惊人!一直到了后来,连一些他根本没听说过的国家都成了他的客户。在飞跃集团那间足有300平米的展览厅里四面挂满了各国的国旗,足有近百面。"飞跃"被世界缝纫机组织称为最有活力的缝纫机生产企业。

有人怀疑缝纫机没有市场了,服饰繁多的成品令顾客们眼花瞭乱,有谁会自己做呢?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创业的人应该拥有这样的观念,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在经营企业时,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国内,不妨也把眼光放远点,走出国门,市场会更广阔。在踏上"创业"的道路之前,要问一下自己的双眼,路该走多远呢?瞧,"飞跃"放远目光,跃出了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