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54

第54章 诚信,王永庆创造财富的法宝

"无商不奸",人们常这样评价经商之人。其实,做老板最忌讳的就是靠欺骗赚黑钱。个别不法之商为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经营。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真相大白,公司也就完了。他们坑害了别人,最后更害了自己,因此经商就要讲诚信。

诚信,大家感到陌生了吗?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难怪人们会对"诚信"感到陌生,很多商人曾做过有背"诚信"的事。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人纷纷到俄罗斯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可后来的生意却很难做了,俄罗斯的店门口都标明"没有中国货"。中国商人因没有诚信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惨痛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

诚信与否,都是私利在左右人们的思想。诚信是为了不损人,可能损了私利但得了人心;而欺骗则是为了不损己可能保了私利但失了人心。今天的人心是明天的私利,要是为了眼前的私利就别讲诚信,要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就要坚持诚信。

"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以诚实守信立业发家的。当时,他就是放弃了眼前的私利,为了台塑公司的发展,他选择了诚信。在那个时候,台塑公司为了扩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办理现金增资,并承诺增资股将以每股250元的价格抛出。股民们认为有利可图,纷纷购进。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台塑的股价大跌。到1974年,股价已经跌到每股241元。股东们认为台塑占了便宜,在股东大会上,希望台塑能够补足承诺价和市价之间的差额。众所周知,投资股票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事,岂能包赔损失?

王永庆并不认为股东们的要求有什么不合理,或许是王永庆在感谢当初股民们的投股,拥有了台塑公司的扩建厂房资金。他竟做出承诺,如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格超不过244元,台塑将以这一天的收盘价作为标准,补足差价。

结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每股仅207元。王永庆决定兑现诺言,每股退给股东43元,为此,台塑一共损失了4000多万元台币,王永庆这一举动也开创了股市上前所未有的先例。

有人笑王永庆傻,白白地把钱往外扔。因为诺言不等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若是打官司,王永庆几乎没有输的可能,保住这4000万。但王永庆说:"做生意,不能光盯着钱看,应该把眼光放远点。台塑损失了4000万,但换来了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信誉,这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巨额投资。"

对于别人的议论,王永庆装作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王永庆早彻底搞明白了。从法律角度来说,股民们的补价要求未必合理,但从情理上来讲,还是说得过去的。股民们如果不信任他,是不会花钱购买台塑股票的,对此,他自然心领神会,愿意拿4000余万来维护自己的声誉。

事实证明,王永庆这4000多万花得绝对值得!

20世纪80年代,电子行业如火如荼,台塑为了跟上时代,决定投资电子工业。当时股东们忧心忡忡,担心王永庆这个石化工业的霸主能否成为电子工业的行家,唯恐手中的台塑股票不再笔挺,会因此缩水,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王永庆对股东们承诺说,今后股东们将会获得更多的红利收入。只这一句话,就让股东们放心了。王永庆的承诺,可谓值千金。在股东们的大力支持下,台塑在电子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然,股东们的盈利也得到了保障。

王永庆信守承诺的美名,不仅在台湾各界广为传颂,就是在国外也声名远播。他不仅对股东讲信用,对社会、对员工也极其守信。一位外国银行的高级主管说:"王永庆的英文签名,就是信誉的保证,可以提供无限期的长期贷款。"

1978年,王永庆拟继续扩大台塑公司生产规模,引进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需巨额外汇资金。王永庆明白当时私营企业在台取得外汇资金相当困难,于是,把借款目标放在海外。

这次贷款特别顺利,英国的建利百联银行、运通银行与美国信孚银行以低利联合向台塑公司贷款1500万美元。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外资银行贷款的唯一条件是要王永庆签下"王永庆"这3个字,其实这就是利用他的诚信做的担保。除此之外,既无台湾当局的担保,也无台塑公司资产的抵押,这3家银行都认为这已经够了,根本不必为以后的收贷操心,这足以证实诚信的价值。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资本,是财富,也是竞争力。一个企业,一个老板,缺少资金可以借贷,而缺少信用,别人只会敬而远之。

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是企业之间的较量,更是企业领导人之间在一决高下,领导者的素质在其中影响很大。领导者的诚信就代表着企业的信誉。诚信既是一种商业道德,也是一种经商要求,不懂此理的人是做不好老板的。毫无疑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企业领导者树立诚信的观念,瞧,诚信成就了王永庆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