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37

第37章 海尔,经典的思维创新

2001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被《福尼斯》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白色家电制造商的第六位,据欧洲Euromonitor的统计公布,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中排名第二位,海尔洗衣机名列第三。作为业界领袖,成就海尔的并不只是在家电业创造的产销业绩,而是海尔的创新思维。

海尔集团可以在同行中称得上"领头羊",海尔真正成功的原因在于创新思维。下面是张瑞敏曾经关于创新事例和策略做的讲话,足以证明海尔视"创新思维"的重要位置。

目前,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实行的战略是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世界市场是名牌的市场,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应该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不仅是要自己的产品创汇,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外立起来。

海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做得很好。海尔制定了一个先难后易的战略,这又不同于中国其他企业采取先易后难的做法。我国其他企业先去东南亚比较穷的地方,那里的经济、技术、科技都落后于我国,他们就没有什么挑剔的,更没有技术认证。这样似乎发展企业较顺利,也很好理解。而海尔却大胆创新,采取先难后易,这样做是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能力。先到美国、德国和欧盟,到这些国家去是比较麻烦的,没有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很难进去的。海尔知难而进,最后取得了成功。

海尔产品进入德国,过程非常艰苦,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最后一个项目,把冰箱吊起来像洗淋浴一样,所有地方喷上水,喷完之后通上电,看会不会通电。这种严格的要求近乎有些苛刻,但海尔明白,这样对自己也是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提升竞争力。通过了德国的认证,但产品再到德国去销售时销售商还不接受,因为中国货在这里都是低档货。

德国人说,不要说中国货,就是日本的冰箱在德国都没有市场。的确,德国是一个老牌工业强国,每一个德国人对自己的东西有一种自豪感,对别人的特别挑剔;而海尔为打入德国市场,完全按德国的要求做,海尔以100%保证海尔冰箱绝对没问题。

德国商人不相信中国产品,海尔就做了一个实验:把海尔的冰箱和德国的冰箱摆在一起,都把商标撕掉,让经销商选,看能否挑出哪个是中国海尔,哪个是他们的。如果挑出来中国海尔恰恰是不好的,就说明产品确实需要改进。25个经销商,挑了半天没有挑选出来,海尔就把自己的冰箱拉出来说,"这就是我们做的,你再仔细看有没有问题。"看了之后还是没问题,他们才心悦诚服了。

在美国设厂的时候,有人在媒体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提醒张瑞敏》,可以将这篇文章视为是善意的。

的确有很多企业想在美国设厂都失败了。其他暂且不论,只劳动力就比国内高出许多。但海尔认为,必须要这么做,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由于这种知难而进的创新战略,海尔在美国也取得了成功。同样在日本、欧盟都是相似情况。这种由难而易的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称得上创新。

企业要发展,观念的创新很重要。观念的创新是企业能够健康运行的先导,有了观念创新,企业就能在新观念的指引下,向新的层次,新的水平发展,企业才有可能争得上第一。

曾经有位用户说海尔冰箱买回去,刚一用就发现有很大的毛病。当时仓库内有400多台冰箱,张瑞敏请用户去仓库里挑选一台,那位用户挑了好多台但没有一台满意的。那位用户离开后,海尔把余下的所有冰箱检查一遍,检查后发现总共有76台冰箱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人提议将这76台降价处理掉,这并非行不通。但海尔总裁张瑞敏却认为这76台降价处理,就是为今后无数个76台开绿灯。

他强调"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是废品"。这个概念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很难被大家接受。当时,物资紧张,没有人重视质量,就算是次品,一般都能卖掉。但是,海尔总裁张瑞敏却做出决定,将"76台"全部砸掉。

那时,海尔的全体职工全部在场,总裁要求谁做的这个冰箱谁自己把它砸了。许多老工人都流泪了,因为当时工人都开不出工资。

张瑞敏当然不会忘记自己刚到这个工厂时,一开始的几个月,都是到农村生产大队去借钱。借到第4个月份,人家怎么也不肯借给张瑞敏了。就在这种情况下,张瑞敏坚定地说,即使大家明天没有钱也必须把它砸了,如果放松了这些产品,就是放松了质量意识。

通过这件事,海尔扭转了观念,认识到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市场上,时时掀起价格战,又被称为"让利不让市"。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让利未必做到不让市,最大的可能是让出了利,丢掉了市。光靠降价,不可能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打垮,而应积极创造机会。

海尔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厂家,都有一个淡季和旺季。当海尔兼并青岛洗衣机厂时,碰到的正是人们公认的淡季,销售人员都没有做"无用功"全部在家里等待。这个时间表面上看起来是淡季,但如果不把它看作淡季,那么就能创造市场。由此海尔提出了开发适应淡季销售的产品的要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个产品的容量是1.5公斤。一般认为,从6月份到8月份是洗衣机的淡季,也就是说,最热的季节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其实这个季节是人们最需要洗衣机的时候。淡季是因为产品没有适应市场,洗衣机的容量太大,一天一件衬衫脱下来,不可能马上丢到洗衣机中,干脆不用洗衣机。

市场创新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观念,没有这种思路,就不可能制造出适应这个"淡季"市场的产品。在"没有淡季的产品"的观念指引下开拓市场,海尔就是如此。

在2001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海尔冰箱在全球品牌排名第二,其洗衣机名列第三。海尔的辉煌业绩完全归功于他们适应市场,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思维创新的观念。海尔以战略创新为方向,观念创新做先导,市场创新为目标,技术创新为手段,组织创新成为保障。没有永存的企业,除非不断创新。

海尔整体都在创新,相信海尔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