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35

第35章 主动适应变化

真正的财富拥有者时刻都具危机观念,时时督促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一旦出现坏的趋势,就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走出困境,并不断创造财富。

1938年,李秉哲创办了三星商会,1987年,其子李健熙继任三星集团会长。截至1993年,三星集团在李健熙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销售额513亿美元,在世界大型工业公司中排名第14位,利润高达5亿美元,而且韩国所有银行的一半股权都在三星集团手里。

这一切的成就,都来自于三星集团的改革。

李健熙在1987年的就职宣言中提出"一定要让三星集团成为世界超一流的企业"的目标。在平稳地渡过了5年,完成了新老交替后,他开始兑现他的诺言。对三星集团来说,1993年是改革之年。在这一年,李健熙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被称之为"三星新经营"。

1993年2月18日,李健熙把电子部门的副经理以上干部全部召集起来开会。会上,李健熙激动地说:"诸位,你们知道我们的商品是一种什么处境吗?到电子商场看一看吧,我们的产品摆在哪里?在每个商店的角落里,不细心的顾客难以发现的地方!"

这种危机感,使公司其他管理者惭愧不已。可以说,这个整整开了8个小时的会议,就是三星集团的转折点。

6月7日,李健熙发表了一个独特的主张:"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变外,其他一切都要变。"

从此,三星集团波澜壮阔的变革就开始了。

首先,李健熙大举改革用人机制,提倡任人唯贤。在三星,每年都有近百名怀揣MBA文凭的年轻人被提拔为高级主管。不仅如此,三星还尊重员工个性,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最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集团还一改封闭式管理的老传统,实施开放型管理,让决策和实施过程公开、透明,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由下而上广泛传递,各个阶层积极参与,所有的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向总裁提建议。

三星集团在经历了这种翻天覆地的管理革命后,被业界称为"最不像韩国企业的企业"。而当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之时,人们终于知道三星集团的这种改革是多么明智。正是由于李健熙头脑中的危机观念发挥作用,主动适应变化,才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

金融危机来临时,三星集团由于有效改革,早已具备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在裁员问题上,三星集团的很多员工都平静地接受了被裁减的事实。从1997年到1999年这两年间,三星集团对旗下20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员调整,共裁员5.4万人。

三星集团在裁员上的妥当处理,让三星在面对巨大变化时更加游刃有余。李健熙对三星集团的产业结构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将原来的65个公司减少到40个,着重发展电子、金融和贸易。如三星于1999年毅然将汽车项目出售给雷诺公司,仅此一项就损失几十亿美元。此后,李健熙大量出售存货,积极回收账款,果断地变卖了19亿美元的资产,集中资源,舍弃了无线寻呼机、洗碗机等16个利润过低的产品。这一系列的措施盘活了公司的资金,而且结构也明晰化了,这对企业的抗危机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金融危机前,韩国大集团的排名顺序,第一是现代,第二是三星,第三是大宇,第四是LG。但经历过这次大变动后,三星集团扶摇直上,成为韩国金融复苏和经济振兴的典范。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除了要具有高度自觉的判断力外,还必须具有危机观念,主动地去适应变化,打破企业内的传统结构,使其具有适应时代潮流的活力。特别是经营传统型企业的企业家,更应该让变革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甚至应该故意制造出一种危机感,让员工们感到不变革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不变革就无法发展。要想拥有财富,就应该主动变革。

当你遇到挫折时,切勿浪费时间去计算你遭受了多少损失;相反,你应该算算看你从挫折当中可以得到多少收获和提高。

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张朝阳:诚惶诚恐才能生存

要做一个真正的财富拥有者,如果没有树立危机观念,要不了多久,你的财富就将荡然无存。

韦尔奇常告诫经理人:"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有效的变革,才能保证持续地发展。"

变化是永不停息的,只有不断地在时代潮流中运用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才不会丢掉已有的财富和丰厚的利润。

葛洛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