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1928300000031

第31章 采访的方式及复合实践(4)

3月14日晚8时,李瑞环同志来到巴渝茶楼,那场面煞是精彩纷呈,但是记者们却苦着脸坐在一旁。原来他们都被安排在离主宾席二十几米远的地方,在喧天的锣鼓声和彩色的灯光中,别说是听李瑞环同志说些什么,就是看他的表情也很困难。还好,郭汝魁局长紧挨着李瑞环坐着,我早已拜托他留心记下李瑞环同志说的话。巴渝茶楼的负责人在我前一天夜里来察看现场时已经认识,他不动声色地将我安排在离主宾席不远的一桌坐下。于是,我在一个半小时候的演出过程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观察李瑞环同志的动作、表情和整个大厅的氛围上,简要地在采访本上记下现场的感受。当卡拉oK结束,大队人马离开茶楼时,我一个人留了下来,立即开了一个现场座谈会,请茶楼工作人员和观众谈各自的观感。这就把一个人的观察变成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了。郭局长热烙烙地把李瑞环等同志刚才与他交谈的话告诉我。到夜里11点,我采访完毕,郭局长被我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主动提出用他的车送我回驻地。

当夜或者说次日凌晨3时,这篇现场短新闻写成了。发表前,我请有关负责同志审稿,再一次核实李瑞环同志席问的谈话。

第二天,记者们碰面,众口一词地埋怨昨晚的巴渝茶楼太不照顾记者,大家没有条件采访,等于是跟着去看了一回热闹。

我拿出了自己的稿件,好几个记者看了直跺脚:哎,看到的点子化成水,让你抓了个独家新闻。有的人问,这稿子是怎么采写的?我想起了意大利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一句话:“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把自己当作一架只是机械地记录所见所闻的机器。我进行的每一次采访都费了心血……”

十、书面采访

将所提问题写在纸上递给被访对象或者用信函把问题寄给对方,等待其书面答复,即此之谓。这种采访是在受访对象接受访问困难的情况下常常采用的一种访问方式。例如远在异地、过于忙乱、属于谨慎型人物、所提问题专业性强需要有充分准备……

这种费时较长的采访方式拥有它独特的优势:(1)白纸黑字,绝对可靠;(2)问与答者均有时间作准备,回避了现场发挥所带来的不足与遗憾;(3)容易接触更为广泛的受访者。许多成熟的记者都不会忘记这种采访方式,并随时随地借它们走上成功路。约翰·根室为《美利坚合众国内幕》搜集资料时,给所有48个州的州长写了信,解释了自己的工作,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你的州与其余的州怎么不同?你的州对整个合众国有什么贡献?你从政的原因是什么,而你自己认为你的主要建树是什么?结果,有47个州长给了回复。欧文·华莱士为《奖金》一书作调查时,曾与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书面联系,他后来收到了像艾尔伯特·爱因斯坦、赛珍珠这样的采访对象的长长复信。《中国妇女报》记者何东也借着此种方式,在无法靠近坐在颁奖大会前排的高敏对,成功地完成了采访。她迅速地将写有问题的纸条递给高敏,这位“跳水女皇”也迅速地做了答复:

问:你信命吗?

答:有时信。

问:听说你平时特喜欢侃大山,那么你最喜欢说的话题是什么呢?

答:我以前走过的路和今后要走的路。

问:各种颁奖、会议、招待、活动接踵而来,你不觉得累吗?

答:非常累。但也非常高兴。

问:今后,你最希望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答:还没认真想过。

问:你曾说最喜欢的歌是《我想有个家》,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成家呢?

答:还没决定对象是谁。

问:外界盛传你将去英国深造学医,消息是否确实?

答:我不可能去英国!

问:由金奖得来的奖金你将如何处置?

答:花掉。

然而,这种采访方式的要求却也不简单:

(1)最好先发请求信,说明采访目的、大要、费时等情况;假如截稿日期紧迫必须直接进行书面采访,也要委婉、礼貌。约翰·布雷迪示范过他个人的一封求访信:

亲爱的××先生:

我希望您不会感到寄上的打印书信和询问表过多地涉及私事或太费时间,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喝酒的作家(和从事写作的饮酒人)的作品,期望收进您的高见。您是当今美国一流作家之一,《时代》杂志又曾引用您的话说,您的第一部小说“是在几次离婚之间创作于东海岸的一些小酒馆里”。因此,我对您感兴趣。我的截稿期是三月十五日,翘首以待,恭候回音。忠诚的××又及,如果你喜欢口头谈论这些问题,我的电话是513/984一0710(由我付费,何时皆可)。

(2)至于问题表,最好能打印。这不但是问卷本身的问题,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与印象。

(3)周密、简单地设计问题,不要让对方猜不出文意。

(4)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留有适当的空白。

(5)一定要预留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

(6)给采访对象定个不会太为难的期限。

(7)信中附一张写着自己地址、贴着邮票的信封,供答复使用。

(8)收到答卷后要认真研究答复,看看是否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可以,立即动手。 十一、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一种有效的采访方式,它同样是在面谈有困难的情况下人们常常采用的访问手段。它最为迅速,并且能克服普通采访难以克服的时空限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一个不愿意受打扰的人可以对面对面采访拒之千里,却会去接房间中响个不停的电话。

此种采访方式中所需注意的问题似乎相当多,这与它的传通特征有关系:

(1)在打电话前,准备好采访对象的姓名、电话清单。

(2)准备好做必要的自我介绍。

(3)说明你打电话的原因。

(4)提问要简要、明了,问题间尽量有过度。

(5)说话要有礼貌、机警,要在声音里加进友好的微笑、自信心与活力。

(6)准备好记录工具,例如笔、纸、录音机。

(7)注意记录对方的答复,甚至他的语气、笑容,尤其要注意核实数字。

(8)如何结束通话与如何开头同样重要。“多谢您为我花费时间,提供了一些极妙的引语、资料。发表一事的进展情况我会不断写信告诉您”之类的话语十分必要。

(9)采访稿出来后,最好复印给对方,请予以核实。顺便附上一份这样的便笺:

亲爱的××先生(女士):

感谢您昨天在电话里的帮助。为确保百分之百精确,寄上一份电话交谈的记录。如果您认为其中有需要纠正或更改的东西,您能否在×天内打电话告诉我?如果未得回音,我将认为材料准确而加以采用以便如期交稿……

(10)打电话的时间最好避免高峰期,何去何从,需要仔细考虑或与对方协商。 十二、实验采访 这是一种对某种疑虑进行人工验证的采访方法,它主动出击,获得的证据确凿。因而,表现在文本上,说服力也强。这种采访的具体措施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了解一些情况,记者们亲自上阵,编制一些“出击物”验证对方的反应。为了确认某一邮递所是否热情,记者可以“设计”一些难题,例如不合规格的包装,书写不规范的封皮,事先封装好了邮递所需要验证是否印刷品的书籍又声称其为正式印刷物;为了考量汽车修理行的经营作风是否诚实,可以将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先后送到几家汽车修理行,看它们提出汽车有什么“毛病”;为了验证某一机构是否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男记者和女记者在工作能力等条件相似状态下,同时向它们递交一些申请。

还可以采取挑选一些“演员”来从事这种实验。

进行这种实验的要求是,你首先要有一个“假设”——亦即你期望发现什么。这个假设应当明确无误,简单明了。有了这样的假设后,记者则要集中注意两个因素,即独立的可变因素和依附的可变因素。前者系指你所认为的变化的原因。你改变了这一因素,接着观察依附的可变因素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就是实验的结果。

《新闻写作教程》一书的作者们讲释过这些问题:假设你认为某银行家歧视妇女,他们贷款给妇女时,要求她们提供比男子更多的担保。你先提出假设:“妇女在要求贷款时被迫提供比男子更多的担保。”在此一假设中,可变因素是担保者与贷款者的性别和担保的数量。性别是独立的可变因素,也就是你设想的事件的起因。在做实验时,你要设法使男女各一人同时向该银行申请贷款。然后,你就要了解要求他们提供的担保究竟是多少,也就是研究依附的可变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实验成功,必须采取另外两个步骤。首先,必须“控制”这个实验,也就是精心设计它的每个方面,保证做到你观察到的任何变化都是由你要检验的独立的可变因素造成的。比如说,你所挑选的男女贷款申请人,必须在各种条件上可能相似,甚至衣着也尽可能相似。否则,贷款审查员对他们的不同态度可能并不是由申请人的性别差异,即你所感兴趣的可变因素造成的。贷款申请人应向同一家银行申请贷款,与同一个贷款审查人员会晤。其次的步骤是所谓“任意性选择”,亦即人们熟知的“随机抽样”。这种选择能够类似你所选择的几家代表着本市所有的银行。

实验采访是一种科学方法的采访运用,它能够供给记者以期待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运用它。

十三、新闻统计调查

“新闻统计调查是记者和研究者依据报道和研究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采集有关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人类的各种活动、人们的心理倾向等数据资料的过程。新闻统计调查是统计新闻和精确新闻写作的第一步,是新闻传播实证研究的起步阶段。”

这种旨在为运作者供给翔实材料,对新闻事件、事实、现象作出科学的定量描述和说明的调查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上利用的是数学方法,以数字来说明、解释、分析新闻事实等;在精神上,却更能吻合于近代统计学之父、比利时数学家阿道夫·凯特勒的提示:“道德精神统计学”。因为它正是为了修正早期调查性报道在方法上的不足而登台的,反映的内容,也是来自于民间的诸多心声——关于道德的、伦理的、精神的、心理的、认知的、两性关系的……都齐来共会,形成了舆论潮,催生了新思维、新政治。它是从真正的意义上靠近健全性社会的一种努力。

20世纪60年代是这种方法的畅扬期。1967年美国底特律市发生了震撼全国的黑人抗议风暴,大批黑人被捕,众多的新闻记者对此作了现场报道。《底特律自由报》记者菲力普·梅耶与另外两位社会科学家却另辟蹊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冲突地区抽取437名黑人进行个别访问,向他们每人提出了相同的40多个问题,包括他们最基本的个人情况与对此次冲突所持的态度、行为。在系统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将其输入电脑,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黑人上街抗议的原因。这一组发表在《底特律自由报》上的文章以确切的数据揭示了黑人暴乱的深层次社会原因,不但饱受欢迎,而且荣膺普利策奖之誉。继后的梅耶更进一步,在1973年完成《精确新闻学——一种用社会科学报道的理论》,使这种畅扬社会科学方法与新闻报道联姻的路线成为金光大道。据80年代统计,全美国大学新闻学专业几乎都开设此课程,80%以上的报纸认为应该更多地刊登精确新闻报道。

这当然与它的优势相关联:

一它永远面向民间社会,因而,反映着社会的真实声音。

——它更适合于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自然的语言叙述却实难胜任这种传达。

——它拥有特别丰富的细节。

一它不但使描述的新闻事实公开化,而且,也将说明事实的数字公开化,实现信息共享的理想。

——由于数字所显示的信息减少了其中的主观意涵,因此,更易为人信服。

——它所天然拥有的宏观性,使信息的震撼力更强,较之于那种普通新闻手段,则更能与理想社会产生关联,逼人反思。

一它所获取的资讯不是一种“机械团结”,而是“有机团结”,显示了社会发展速度。

但它所需要的时间、费用都是一般媒体所不愿意采纳与接受的,这是大众传媒的时效性与社会学意识未能完全融洽所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能结出丰硕果实。

新闻统计调查是一项难度大、技术性极强的新闻采访方式,必须以科学态度运作,才能有所成就。

1.确立行动方案是首要的工作,这是实践行为的指导性纲领。

(1)明确调查目的何在。这是整个行动的原动力,它会从各种角度对参与调查者施予压力,使他们所思所想有本可循。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1996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读者调查中,明确提出调查目的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和总结《青年周末》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廓清《青年周末》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空间。”

(2)确定调研对象。亦即明确受调查者的总体情况与相应的问题构成。例如在上例调查中,其“调查对象的总体为我国内地所有《青年周末》的读者”。他们不能与《北京青年报》的读者相混淆。

(3)说明调查内容。认真、科学地核实具体调查内容在调查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涉到双方兴趣、思考深度等方面,是绝不可轻视的工作。

新闻统计调查内容通常以问卷形式出现。在问卷中,有文字叙述的内容项目,也有以表格的形式标示的调查内容。

(4)确定执行调查的时间。调查时间包括进行调查的期限或时点。例如《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调查时限为1996年1月21日—1996年1月31日。

(5)确定调查分析方法。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该项统计调查用什么方法搜集、回收和处理资料,使整体行动有严密周瞻的计划性。

2.依着不同统计调查种类而针对性操作。

(1)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一般说来,以相应的历史性眼光系统地描绘新闻事件、现象特征变化的调查就需要经常性调查。例如有关媒体的收视率调查即如此。这种调查就具体而言是单纯的,但其中内含的比较意识是十分显在的。一次性调查则适用于对随时间的推移而连续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现象的调查。这里的变化在短期内极为模糊,以至于不足说明在一个较长

(2)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部、无一遗漏式调查在新闻统计调查中极为罕见,因为它的工作量实在太大,难以驾驭;更多采用的则是对受查对象的部分成员进行调查的非全面调查,其中又细分为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三种。

重点调查则选择重点对象进行调查。这里的“重点”,主要是从量的方面予以确认的,亦即这些单位的量对说明总体有代表性(或是占了总体的绝大部分,或者是极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