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19277500000053

第53章 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1)

——华为的自主创新

回顾华为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任正非

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华为是少数以技术创新而闻名的中国企业。2000年,任正非在《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文中着重论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企业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华为的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以及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华为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崛起为我国通信领域的大企业最根本因素。华为研究室墙上的标语写着:新产品在我们手中,质量在我们手中,企业美好的明天在我们手中,创造是生命活力的体现。

从2001年起,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年均超过30亿元。这样的投入水平,在全国绝无仅有。目前,华为在职的研发队伍人数13000多人,其中,1万余人在专门进行产品开发,1000多人则在专攻专利技术,主要的工作和职责就是负责专利输出、提交专利申请;另外的200多人,则专门负责提交可参与有关国际新标准制订的专利方案。“我们所有的研发中心,都将目标口号对准了专利。”据透露,自成立知识产权部门以来,截至2004年底,华为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近6000件,其中1500多件获得了授权。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第20届(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居榜首,专利申请总量基本相当于后9家企业申请量之和,其次是中兴、联想、海尔、海信等4家企业,专利申请量都在500件以上。华为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努力已结出硕果。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华为累计投入60亿元研发费用,6000多名工程师,已经申请3G专利3000多项,其中WCDMA69件基础专利,占全球WCDMA基础专利的5%,华为的3G产品已经打入全球的一线市场。

§§§第一节 华为的研发系统

华为研发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深圳总部的产品战略规划办、二、产品中央研究总部、三、产品中间试验部,它们分别承担产品的规划、开发、中间试验和大规模生产前的商品化过程。四、以上海、北京研究所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所。五、以印度、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研究所。

一、产品战略规划办是独立部门,拥有华为产品规划和独立审批权。课题规划全部是瞄准世界尖端技术,每个课题的研发总体规划做得很细,数据库资源共享,这使开发研究人员容易达到目标。项目立项过程是:公司内任何人都可以提出项目,拿出可行性报告,公司成立审批小组,除审查技术可行性外,重点审查产品的市场前景。确定项目组的组成人员,一般是从相关部门抽调,但项目负责人不一定是项目提出人。项目通过审查立项后,项目开发费按需拨付,项目组不管钱,所有研发所需条件都由公司提供。允许中途终止或撤销项目,项目组不负任何责任。

二、产品中央研究总部是华为产品研究开发的核心部门,任务是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系列化和老产品不断优化。实行总监负责制,下设总部办公室及按产品大类分设的业务部,现有程控交换、传输(SDH)、多媒体、智能网、无线通信、数据通信、宽带通信、终端、电源、ASIC、硬件、ATM、基础研究、结构等业务部。这些业务部下共有大小100多个项目组,项目组实行目标管理,为加强对项目组的管理,中研总部成立了项目管理部和测试研究部,前者负责日常统计并对各项目进行跟踪控制,每一项目分阶段工作任务不断分解,具体到人,每周都有新的任务文件下达;后者负责对项目进行阶段测试和验收。对项目进行这两条线管理的目的是缩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周期,加速开发进程。

三、产品中间试验部负责新产品的试制和软、硬件测试。即把新开发出来的产品试验性地生产出若干批次,把转人大规模生产时会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然后设法解决,以保证大规模推向市场的产品质量是稳定可靠的。经中试不成功的项目要下马重新设计。

四、为了利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研究开发资源和区域优势,华为于1997—1998年在北京上地、上海槽河泾分别成立了两个研究所,2000年,两所研发人员分别达2000人和1000人。华为在两所进行事业部制试点,增大两所自主权,目前已初见成效,上海所成立不久就研究成功接入网技术

五、华为还在印度、美国、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相继建立研发中心。这些海外研发中心,一方面关注、跟踪国际通信及相关技术发展、国际大公司通信器材生产及其研究,把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市场信息传给国内,一方面是把国内科研成果与半成品拿到国外优化设计,然后再带回深圳生产。

§§§第二节 华为研发技术优势

华为的技术优势是一种独具特点的“相对优势”①。可以把通信设备的研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最低层、最核心的技术开发,类似于英特尔的CPU、微软的操作系统、诺基亚与高通的核心芯片这类“独享技术”,国内没有一家企业掌握。华为1996年开始研究CDMA技术时发现,高通已将几乎听有核心技术用若干专利全面覆盖,华为根本无法绕过,即便绕过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第二层是非核心ASIC(专用芯片)的开发。于是华为把技术优势定位于这个层次,这类芯片的特点是数量较大,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应用规模是判断是否值得开发的关键。只要产品能上规模,这种技术优势对降低成本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华为的基础研究部主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每年都设计出几个主要芯片,再到德州仪器或摩托罗拉等公司进行国外加工,用来替代直接购买的芯片。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在国外生产,成本约15美元以下;如果直接采购国外厂商的现成芯片,就要超过100美元左右。华为一年至少需要数百万片芯片,就会有上亿美元成本被节约出来。所以,华为ASIC芯片设计部门成立三年就有了300人,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而现在己经要独立为“海思半导体”,准备面向外部市场。

第三个层次的研发是“板级开发”,即利用国内研发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优势,花几倍的人力去降低整个电路板的成本,比如华为有十几个人整天研究如何降低交换机用户板(窄带交换机上数量最大,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的成本,板子上任何一个器件的替换、任何一种可能的新设计都去尝试。因为每块板子只要降低一元钱,就会增加几千万元的利润。

华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两个层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第二个层面上,华为应该是国内做得最好的,是华为与国内对手的相对优势;在第三个层面上,国内许多企业都在下功夫,但华为做得相对要好,这都有赖于华为多年持续的高投入。当年华为常务副总裁郑宝用曾经总结说:“我们用产品的深度开发构筑了相对的成本优势。2001年,华为研发系统开始实施CMM管理,2003年1月经过8个月验证之后,华为印度研究所正式通过CMM五级国际认证,成为极少数取得CMM五级认证的企业之一。华为北京研究所、南京研究所也先后取得CMM四级认证。

因此,在最高端的产品方面,华为与国际对手相比基本没有优势,但在相对成熟的中低端,华为的确存在优势。目前华为是在用第二、三层的优势来弥补第一层的不足。不过,今后第二、三层面的优势也会减小,而继续发展的路径就要靠向更高的技术台阶发展,以及提升整个价值链运营环节的管理来控制成本。

此外,应用层面的开发技术为华为带来了贴近客户的优势。目前,华为有超过10000人的研发队伍,投入研发经费的70%用于当前客户需求的产品研发。这非常符合华为的商业模式—市场和客户驱动。这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保证了华为在NGN,ADSL宽带、光网络和3G等领域中在全世界都处于同行中第一阵营(来自Gartner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这也是华为多年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于自身总体的技术能力,华为常务副总裁洪天峰总结说:“在应用层面,华为的技术储备不输给国际大公司。但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华为与拥有贝尔实验室的朗讯这样具备历史积累的巨头来说,差距非常大。”以华为目前的实力,当前的技术原则仍然是以客户需求驱动为先导,而不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做超前技术。但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华为终有一天会面对技术的终极考验——其技术积累的量变迟早要通过一次甚至多次质变的方式爆发。从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它们从区域性企业成为世界级巨头,都经历了从“跟随战略”借势发展到引领潮流自己创造爆发条件的过程。

即便从短期来看,己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近期的产品多来自于两三年前的技术积累。在通信市场未来格局未定,技术趋势变数增加的情况下,华为迫切需要更前瞻性的研究,以避免被国际竞争对手利用技术换代机会拉开距离。

§§§第三节 全球化研发推动国际化战略

表1:华为的研发机构分布

为了适应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华为制定施行了全球化研发策略。华为在国内和国外均成立了研发机构,华为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和南京等城市设立研究所。其中,华为的中央软件部、上海研究所和南京研究所,均通过CMM5认证,这标志着华为在软件开发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业界最高的水平。在国外,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和俄罗斯也先后设立了研发中心。华为每年有上千项技术专利,华为的全球同步研发战略使其受益匪浅。

以印度为例,1999年华为的印度研究所成立,华为印度研究所位于印度的加罗尔市,是世界有名的“硅谷”。众多著名IT企业都把实验室设立此地。在这里,华为员工能接触到在国内无法真正接触的先进技术。现在印度所成为华为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有700多名员工,除了30多名来自国外以外,其他的员工都是印度员工,华为的这个印度研究所主要承担的是华为的核心软交换技术、平台产品的开发,主要包括下一代的网络解决方案、数据通信业务、网关、智能网、业务集成软件五大领域。

在印度研究所中方员工通过与印度员工的合作,促进了双方技术交流。华为的许多项目都是由华为中方的软件开发人员和印度软件开发人员共同承担的。中印双方的员工形成优势互补,因为中国员工在需求分析、系统构架设计以及电信专业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明显的优势,印度员工则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软件模块设计方面比较的在行。现在印度所的中国员工数量已经从刚建立时数百人减到目前到30多人,而回到国内的员工基本上都成为了业务骨干,承担研究部门的重要职位。2001年,华为印度研究所开始软件行业通过的CMM的评估,同年11月,印度通过了CMM4级认证,2003年又通过了最高的CMM5级认证,这标志着印度所的软件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华为印度研究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印度当地的良好的软件环境,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华为长远开放的眼光,华为选择的这条全球化研发的道路是很英明的。在印度研究所取得成功之后,华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建立了研究所,复制印度研究所的模式,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华为在设立海外研究所的动因上,除去技术研发方面的考虑外,海外研究所在华为国际战略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华为海外研究所向国家大运营商展示了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其他企业的信赖。并为华为与其它的一流企业展开合作奠定了基础,华为现在已经与TI、摩托罗拉、IBM、英特尔、AT&T、朗讯、ALTERA、SUN等世界一流企业广泛开展技术与市场方面的合作。与这些国际上一流企业的合作,使得华为的在国际上迅速被接纳,跻身于先进的国际通信设备提供商之一。华为目前已在35个国家或地区设立技术支援中心,在海外建立了18个国际备件中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的经验,这也为华为在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技术支持。

另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华为的产品在国家市场上销售。经过十年的努力,华为已经在SDH光传输、接入网、智能网、信令网、Internet接入服务器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密集波分复用DWDM、C&C08iNET综合网络平台、全系列路由器、移动通信等系统产品挤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华为的产品技术领先而价格较其它国家同类产品低不少,因此华为的很多产品都已打入了国际市场,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2002年5月13至17日的莫斯科通信展期间,华为TELLIN智能网系统再次获得独联体地区客户认可,中标俄罗斯下新城电信及阿塞拜疆巴库电信智能网项目。这是继连续中标土耳其、新加坡、马拉维等国工程后,华为TELLIN智能网系统再次在海外市场获得的重大突破。另外,华为A8010Expert多业务综合接入平台凭借其优越的产品性能、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和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质量,再次在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统揽了巴西电信全国接入服务器项目,并成功进入美国、英国、日本等七个发达国家的IP电话市场。至此,华为已与海外的20多家电信运营商在智能网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产品在十多个国家获得规模商用。除却智能网,华为的光网络、视讯设备、GSM等产品也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其海外研发机构带来的良好“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