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19264000000023

第23章 自然(2)

父母应告诉孩子与人交往要以诚相交,要让别人喜欢自己,就要让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教会孩子善于保护自己。例如撒谎,父母就可以向孩子这样解释:撒谎分两种,一种是恶意的谎言,是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谎言;另一种是善意的谎言,也叫白谎,它对于建立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有一定帮助,是一种社交技能的体现。

“大人的事情你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戳破了自己的谎言就恼羞成怒,用训斥来回避自己说谎的事实,这会引起孩子产生妈妈是不诚实的想法,从而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严和威信。

“你好好学你的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要管!”

越来越多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其他品德和人格方面的培养,这是非常错误的,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有所成就。

“妈妈是不喜欢那个衣服,但是我不能当着她的面说啊!”

父母在孩子面前最忌讳的是言行和举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做法。这样不仅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和权威大跌,也会让孩子学会虚伪和撒谎。

“宝宝,每个人对漂亮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看法,妈妈是因为自己不适合穿才不喜欢那个样式的衣服,但是赵阿姨的身材很适合啊,穿上也很漂亮啊!当然你要是觉得不好看,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是不能因此而伤害别人。”

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是不一样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这个意思。自己可以不喜欢某种东西,但是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说别人喜欢的东西不好,否则会让别人不高兴或是伤心。

“阿姨非常喜欢那件衣服,想买那件衣服已经很久了,现在终于买了,如果妈妈说不好看,阿姨会伤心的!再说啦,只要阿姨喜欢,穿上那件衣服也觉得自己漂亮、有自信,也很好啊!”

告诉孩子有时候为了不伤害别人而适当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话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别人刚转身离开,就说衣服不好看,这么做就变成了虚伪。

任何社交禁忌和社会习惯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并且大多数社会禁忌和社会习惯都带着厚重的历史印记。孩子们了解以及学习社交禁忌与社会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过程。不但如此,日常生活中了解并遵守社交禁忌和社会习惯,还是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社交禁忌和社会习惯的教育,例如:什么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场所说什么样的语言,面对什么样的人应使用什么样的言语和举止等等,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有风度、有修养、受大家欢迎的人。

§§§第三节 安全问题

下班回家的妈妈打开家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而自己刚4岁的宝贝儿子强强则一动不动地躺在地板上。

妈妈急忙去抱强强,不住地摇晃强强的身体,哭着呼唤自己的宝贝:“宝宝,是妈妈,你快醒醒啊!”

在妈妈的摇晃下,只见强强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到妈妈后,放声大哭起来,“妈妈,你终于回来了!呜呜……”

妈妈紧紧抱着强强,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儿子,快告诉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下午我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突然门铃响了,我还以为是爸爸妈妈回来了,就急忙去开门,结果门口站着一个陌生的叔叔,他说是爸爸的同事,是爸爸让他回来拿东西,还给我带来了一些礼物,所以我就让他进来啦。他给我一杯饮料,我喝了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啦!”

为什么会有小偷呢?

5岁的伟伟在和妈妈一起看电视时,看到了电视中小偷偷东西并和人打斗的情景,非常害怕,于是问道:“妈妈,为什么会有小偷?”

“因为有一些人在小时候,没有锻炼耐性。长大后,没钱花的时候却又想要花钱,于是就去偷了。”

“小偷真是个大坏蛋,偷了别人的东西,别人多着急啊!”

“是呀!所以你不要变成那种人,再怎么也要学习忍耐。”妈妈说。

那些人为什么总是偷别人东西呢?

为什么会有坏蛋呢?

有时候,孩子在电视里或者大街上看到一些可怕的场面时,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产生恐惧。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恐惧或者疑问时,不要置之不理,要根据当时的情景,灵巧地给予孩子教导,解除孩子心中的不安,使之更好地保护自己。

“因为有一些人在小时候,没有锻炼耐性。长大后,没钱花的时候却又想要花钱,于是就去偷了。”

当然,这样回答并不是不好,但是像小偷那种人,即使有时候有钱他还是会去偷的。

“妈妈怎么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去偷别人的东西啊!”

无可否认的是父母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但是父母不能因此就打击孩子发问的积极性,使孩子对提问产生恐惧。

“那种人好吃懒做、心肠很坏,而且非常自私,所有人都不希望有那样的人存在。”

父母应从小严格教育孩子,告诫、监督孩子不要养成“偷鸡摸狗”的坏习惯,多给孩子讲解一些社会败类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们对他们的憎恶,最后,告诉孩子看见小偷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看见小偷偷东西我该怎么办?

4岁的天天正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电视中播报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天天。

在一个小朋友放学后坐公共汽车回家的车上,发现一个正在偷别人东西的小偷,小朋友大声疾呼揭露小偷可耻行径,但并没有人反应,后来不幸遭到小偷报复,美丽的脸庞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刀痕。

看完后妈妈惋惜道:“真是可怜啊!多漂亮的一个孩子脸上却被可恶的小偷画上了一道刀痕!”

“是啊!主要是孩子看到小偷后采取的方法不太得当,才导致这么可怕的后果。”爸爸也感叹道。

天天非常同情那个小朋友,同时也有一些恐惧,怯生生地问:“真是可怕!那看见小偷偷东西应该怎么办呢?”

看见不好的事情我该怎么办呢?

看见坏人做坏事我该怎么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从电视或者各种媒体上看到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紧急情况。平时的生活中,如果父母没有教孩子一些正确的应对方法,就像上述事例一样,当孩子面临突发事件以及危险时,就很可能会因为采用的方法不当而受到伤害,更严重者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事实上,作为父母的我们,在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时,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与坏蛋作斗争,自己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对坏蛋不管不问,自己又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对孩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的同时,要孩子记住“安全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父母既不应该教育孩子对任何事情都自私冷漠,又不能不负责任地盲目鼓励孩子铤而走险。父母应教育孩子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以及突发事件时,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语言和技巧,使孩子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使用比较巧妙的方法制止坏人的行为从而帮助别人。

“看到坏人做坏事,你要勇敢地与坏人作斗争啊!”

“看见坏蛋,你要大声地喊叫!”

孩子本身就是受保护的对象,他们缺乏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的意识,如果直接让他们见义勇为与坏人作斗争的话,他们会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记住:生命是无价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教育不当而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生命受到威胁。

“你这么一个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闲事!”

“只要我们自己不做坏蛋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们不要管!”

父母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父母这样的教育下,只会培养出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没有奉献精神的孩子;而我们的社会也会随之变得冷酷、缺乏爱心和温暖。试想,如果有一天罪犯是针对我们自己的,那我们怎么办呢?

“电视上的小朋友由于揭露了小偷的可耻行径而被小偷划破了漂亮的脸蛋,孩子,你想一想在当时那个情景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提醒大家有小偷呢?”

“如果小朋友及时将小偷偷东西这个事情告诉售票员或者司机叔叔,让大人来对付小偷,这样是不是就更容易制服小偷了?”

与孩子一起讨论对付小偷以及一些坏人、坏事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孩子,还记得妈妈以前给你讲的警察叔叔是干什么的吗?对,他们就是专门抓小偷和坏人的,所以呢,看见了坏人做坏事你可以告诉警察叔叔啊。你现在还小,还对付不了坏人,但是你可以告诉大人,让大人来对付那些坏蛋,好吗?”

告诉孩子面对不良现象以及突发事情,可以采用更好地应对方法,父母应教育孩子回避直接面对危险的情况。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教育孩子不能躲避责任,要用更聪明、更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别人、战胜坏人。

家里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奶奶这几天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移动。而碰巧今天爸爸妈妈都有紧急的事情要外出,于是照看奶奶的任务就暂时落到了5岁的成成身上。

爸爸妈妈一再叮嘱成成有事情要打电话,尽管奶奶和成成都说不会有事的,让他们放心地去吧,但爸爸妈妈还是非常不放心。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奶奶躺在床上休息,成成因为怕吵着奶奶,所以在奶奶的隔壁房间玩儿玩具,一切安然无恙。又过了一段时间,正在玩儿游戏的成成突然听到“扑腾”一声还有玻璃摔碎的声音,成成急忙跑到奶奶的卧室,只见奶奶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而奶奶的旁边是一支摔碎的杯子。

一看到这个情景,成成顿时紧张得不知所措,他定了定神之后急忙拿起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

奶奶得救了,医生说如果再晚送来一会儿,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家里着火了我该怎么办?

遇到突发事情我该怎么办?

从电视上以及其他媒体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年幼的孩子创造奇迹的故事。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表现,无疑是父母以及社会给予其正确的安全以及自我保护教育的原因。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这样的教育,相信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得更健康、更安全,而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赶快找人帮忙啊!”

即使我们成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的人是各式各样非常复杂的。而对于孤独无助的孩子来说,谁又能知道他们会向什么样的人求助呢。如果,孩子求助的对象是值得信赖的警察、保安等,那我们还可以放心一些,但是如果是一些心怀不轨的人,那后果又是什么样子呢?

“赶快喊人来救你!”

“发生火灾要赶快往外面跑!”

对于家里失火这样的突发事件,让孩子坐等别人的施救很可能会贻误时机,而一味地告诉孩子往外跑,则可能会更加危险。父母最好是教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常识,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尽快脱离危险。

“遇到突发事件,先不要慌,你可以找一些值得信赖的人帮忙,例如:警察叔叔、保安叔叔等。”

告诉孩子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不要紧张,就近向一些可靠的人(如警察或保安)求助。如果需要医院帮助的,可以打医院的急救电话,平时父母还应教孩子记住自己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以及周围明显的建筑,以便紧急时刻所用。

“妈妈给你写张字条放在你的口袋里,如果有事情的话,可以打字条上爸爸妈妈的电话。”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他值得信赖的人,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用公用电话或者家里的电话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妈妈教给你的这些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常识你都记住了吗?”

看到电视上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父母要及时抓住这些机会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此外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正确地使用各种家电等,避免孩子由于好奇以及操作不当引起事故。

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去上学?

菲菲今年5岁了,已经开始上小学了。虽然家里离学校很近,但是每次都是妈妈送自己来学校,一向自认为自理能力很强的菲菲有一些不满,非常羡慕那些不用爸妈接送的高年级的哥哥姐姐。

一天,妈妈又要准备送菲菲上学,菲菲却磨磨蹭蹭就是不想走。

妈妈有些着急了,说:“菲菲,咱们该去上学了。送完你妈妈还要去上班呢。”

“妈妈,既然你还要上班,让我自己去上学好吗?我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去上学啦。”

妈妈终于明白原来菲菲是想自己去上学啊,但是面对现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妈妈真是不知道该怎样给菲菲解释。

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去姥姥家?

为什么我不能单独出去一会儿呢?

孩子的本领和能力大都是经过后天学习而来的,当作为父母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面对危险却不知道如何应对时,是否会感到失职呢?

我们应培养孩子树立强烈、有效并且科学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孩子自觉地远离危险,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宝宝真是太厉害啦!都敢一个人去上学啦!”

生活以及自理、自立能力超前,是很多父母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现实情况,建议除非孩子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足够好的外部条件,父母尽量不要让初中以前的孩子自己上下学。

“你现在太小了,不能自己去上学!”

“你还太小,不能一个人去姥姥家!”

有的父母处处以“你还小”为挡箭牌,限制孩子的各种行为。尽管父母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父母永远不可能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教育孩子自我保护,正确规避风险,才是最根本的。

“妈妈不是告诉过你社会上有很多坏人吗?自己去上学多危险啊!”

恐吓教育永远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应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解不让孩子自己去上学的原因,过分强调孩子独自去上学的危险性,只会增加孩子对这类行为的恐惧,致使孩子缺乏行为能力以及应对这类事件的勇气。

“虽然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但是你还分不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等你能分出好人和坏人的时候,再自己去上学了,好吗?”

告诉孩子禁止其一些行为的原因,并告诉孩子一些安全知识和常识,确保安全。

“宝宝,为了保证你的安全,你要记住妈妈教你的这些,知道吗?”

对于安全这个问题以及相关的常识,父母要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例如:告诉孩子不要单独待在僻静的地方以及偏远的公园,晚上尽量不要单独出去,不要独自通过昏暗的地下通道,不要随便出入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厅等场所,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以及饮料,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要搭乘陌生人的便车等等,培养孩子防范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对孩子的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是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合理规避风险,从而尽量减少伤害。作为家长,理所当然地对孩子的安全以及自我保护教育负有更大的责任,更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