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塘
19220900000040

第40章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

雨润芹泥,山间小径平平仄仄。偶尔有水鸟鸣篁,清露泣叶;抬首处,山如碧玉簪,兀插在小村发髻之上。炊烟已升,湿沉低回,更有村后竹林,新笋探头,神气活现如顽童。穿林穿山,便有玉带逶迤,水声恬然。河宽不过数尺,两岸芳草鲜美,牧童沿河而上,蜿蜒清雅。

再上,不过一里之遥,河已入密林深处。拨榛寻路,绿郁中听见水声淙淙,如竖琴、如幽咽、如山乡女子随口甩出的小调。往前,河于葳蕤青草中露出,犹半抱琵琶。河上有桥,宽一尺长三尺,天然青石板造就。日久天长,风吹雨打,桥面光滑如镜;桥头草色萋迷,有鸟憩于桥边树上,叫声生脆,与水声相谐。牧童折身过桥,那牛四脚竟然拢成尺余,悠悠向桥那边去。一切默契相待,桥看流水,草依树荫,人、桥、草、水皆灵气十足,如水墨画活脱出生气。

日暮,小雨,自桥上归,遇一老者,白髯拄杖,吟哦“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竹杖茫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径自飘然而去,倏忽不见,时飞鸟归巢,雨意盎然。小桥静立,不言不语,却观照万物。暮色苍茫,林暗露动,依稀薄听见老者吟哦之声,使山入素朴,桥进淡泊。

流水

倘徉深山,于峭壁之间,会见草丛茂盛,繁花万点之处。抬首而止,于花草丛中细看,则有泉水一泓,水清且冽,静谧无波,若处子,若抱朴之水。此乃为水源也,依源而下,便是河,便是流水,便是一路不绝的草色与鸟鸣。

春暮,独自离了城市的喧嚣,进山溯流水亍。心同水清,解了长久的滞闷,活泼天真,穿林绕石。遇草,则以手抚其绿叶,如贴近自然之发梢;遇花,则驻足猛吸其香,如闻青春之气息。水我相偕,或激荡,或舒缓,或温柔,不想尘世之凡琐,不争一时之名利,我已成水,水已融我,飘然不绝,览尽百年风流。

风来花落,流水深情成小小花冢。有多情山姑于水旁流泪。是情郎出山未归?是怀春久思不得?抑或是怀揣爱情幸福而流泪,或者两地相思,借流水以述怀?流水记住这些,道一声珍重,留一声祈祷,不回首,不低眉,流过村庄,向山外而去。

沿流水,古朴之风在它的上空回荡。

人家

傍山依水,青石垒就的房子,一半被屋后岩上探出的树荫罩住,三月春暖,花草盈阶,推窗是香,开门是香,清淡俨然。山里人家,平平实实,朴素如一枚种子,被风吹落岩下,便在岩下抽枝开花。

晨曦微露,人家的门“咿呀”而开。男人短衣单裤,出门来伸腰四望。出村口,上山,在苞米地里仔细走一遍。那苞米芽儿,怯生鲜灵,无奈昨夜山兔,偷扒开地土,这当儿,它正精神十足,从苞米地边跑进深林。男人淡然一笑,同是以山为食,世世代代如此相守惯了,至于苞谷,再补棵吧,好在时节并不太迟。

女人在门前就着晓风梳妆,这一刻,宁静温馨。野花拂裾,掐一朵插在发间。不做作,不弄,美在率真,美在自然。日日与山为伴,心是心泉的清澈,只有当暮色四合,于临门伫望之际,心热眼热,一遍一遍翻捡做村头溪边少女时的情丝。那丝柔如藤蔓,洁如新叶,只在梦里,只在被朴素生活充实的心灵深处。

鸟鸣如落珠,最喜小儿无赖,睡眼惺忪,趿鞋而出。炊烟已升,阳光斜射屋上。不期求大富大贵,只好在此缀于山角,浑然成山的一部分。春华秋实,九月收拾山货,出山送于三五好友,山里人家淳朴如山,真挚如山。

我在这人家小坐,心头有暖意上升,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