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19220500000014

第14章 起居有序,抚慰心灵——以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心态(2)

生活中,很多人常遇到失眠的问题,其实失眠大多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直接关联。解决失眠问题,先要从心理上寻找原因,然后对症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困扰心灵与身体健康的问题。

心理医生为我们指出了对付失眠的两条根本途径:

1、找到失眠的心理原因

有一种人总是带着难题、烦恼、焦虑、抑郁、恐惧心理上床,精神紧张或过于兴奋,不给自己入睡的机会。

有一种人一到傍晚临睡时,就担心、发愁,预感到要失眠,一上床便处在“又要睡不着了”的失眠恐惧状态,他把夜晚的睡眠当成了无法战胜的恶魔,心理学称之为“预期性焦虑”。

还有一种人,本人睡眠很好,当他睡着之后,有人把他搬到另外一个床铺上,或在他脸上画了“眼圈”,他都不知道,这时把他推醒后,他坚持说“根本未入睡”,问他眼睛周围的圈圈从何而来,他无言以对,但仍坚持说未睡觉,有人称为“主观性失眠”。

而上述种种形式的失眠追根溯源都源自人的心理。专家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①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唾,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②做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人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③自责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④期待心理

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个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人睡。

⑤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⑥手足无措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大多数失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只要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活动,是可以克服的。有些失眠者,每到晚上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于是神经越紧张也就越无法入睡。对于这类失眠者来说,精神放松至关重要。

我们说,失眠固然不好,但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忧虑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精神交互作用,从而加重失眠症状,并增加恢复的难度。

失眠者的共同特点是: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焦虑。对偶尔的几次失眠造成的头疼、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总是忧心忡忡、耿耿于怀。他们每天上班都是无精打采,抱怨说:“唉!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觉!今天简直没法工作!”到了晚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今天什么也别想,一定要睡个好觉!’’但是,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觉,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他们有的已经试过许多方法,吃药、练气功、听音乐,或者拼命克制自己不去胡思乱想,结果都不奏效。

2、解决失眠问题的三种方法

针对失眠心理,医生为大家提供了三种很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①不要把失眠问题想得太多

在价值观上不要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睡眠是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最好方式,但体力劳动和锻炼也是让身心放松的另一最好方式,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可以在早晨洗个热水澡,外出锻炼一下身体,精力一样充沛。而失眠患者往往认为睡眠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才能睡好觉,他不理解睡觉是为了保证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为了睡觉,也就是说:睡觉并不是人生的目标。另外,人每天只需要深度睡眠2~4个小时,其他是有梦睡眠,如果人真的一夜不睡,3天就可以让人的精神崩溃,5天就可以导致死亡,但有的人说好多年都没怎么睡觉,可是他思维仍很正常,所以他的失眠问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②困了就睡,不要强迫自己去睡

睡眠也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越让自己别想了,自己就越发胡思乱想,停不下来,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想去吧,我今天不打算睡觉了!结果,当你不控制情绪和思维时,20分钟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入睡了。对于害怕和焦虑情绪也是一样,有的人特别怕睡不着觉,有的人总怕半夜醒来难以人睡,越怕就越清醒,又对自己的害怕感到紧张,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正常人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半夜醒来,不同的是,正常人并没有害怕和排斥的想法,不反省和讨厌自己,完全接受自己的自然状态,这样才能放松。

③多做运动,白天少睡

最后,许多失眠者总觉得自己晚上觉没有睡够,一有时间就要补觉,白天睡得越多,晚上就越睡不着,而且没有心思去参加业余爱好活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参加户外的体力活动,劳其筋骨才能放松心情,尤其是睡觉前不要让大脑处于兴奋的思考状态,应做一些散步、爬楼梯、跳绳、洗衣服、拖地等简单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感到累了、困了再上床睡觉,然后以顺其自然的放松状态进入睡眠。

病后“大补”不如“长养”

有些人,生了病之后就开始大补,他们认为生病之前就是因为身体太“亏”了,所以才得病,于是恶补、狂补,想着补得越多就好得越快;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俗话说,治病要三分治,七分养,要“长养”而不是“大补”。人在患过大病刚刚痊愈之时,就开始大吃大补,往往是不但起不到康复的作用,反而会使原病复发,症状加重,这就是中医上称之为“食复”的现象。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病后切忌“大补”

中医认为,人在大病后余邪未尽,脾胃虚弱,而此时若勉强饮食,盲目进补,就会使尚未完全恢复的脾胃功能受损。元气的盛衰与后天的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元气充沛则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强健、旺盛,体质强壮少病;元气虚衰则脏腑虚弱,抵抗力低下而导致体弱多病。而盲目进补就会使得疾病初愈后本来就很虚弱的脾胃进一步受损,这样就不利于元气的恢复,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病后“长养”有方法

一般来讲,大病初愈者应从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锻炼和心态情绪四个方面来调理。

1、日常饮食

在病后调养期间,除非身体特别虚弱,一般饮食都应结构合理、营养均衡,口味宜清淡;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要多吃些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酸奶、瘦肉、水果、鱼、豆类、蜂蜜,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等。少吃多餐,每餐八成饱即可,切忌暴饮暴食。建议骨折患者可适当喝一些骨头汤以增加钙质的摄入。痛风病人可多喝茶,喝茶有利尿的作用,可排出多余的尿酸,防止尿酸堆积;另外,茶中的一些碱性物质可对抗体内的尿酸成分,有利于病情恢复;痛风病人切忌吃动物内脏。

2、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