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19220500000013

第13章 起居有序,抚慰心灵——以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心态(1)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生命枯萎了,心灵也不可能鲜活。生活失控了,心灵必然会茫然,会紊乱,会忐忑不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有节奏的生活,给了生命健康运行的动力,也为心灵的和谐与快乐提供了最自由的空间。

日有日的规律,月有月的循环,年有年的往复。生物节律与人的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人的生物钟的运转和大自然的节律合拍、和谐、融洽,就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一女居士向禅师请教:“为何太阳晨升暮落,人有生老病死?”禅师说“运也”,并讲了下面这番道理:

公鸡拂晓啼鸣,蜘蛛凌晨4点织网,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海滩上有一种雄性螃蟹,人们称它“提琴蟹”,其颜色白天变深,晚上变浅。这些奇妙的现象,说明在大自然里,一切大小生物的活动都表现为一定的节律性。

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也是息息相关的。人如果违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打破正常的生物节律,就会导致疾病,加速衰老。要想身心健康,生命长寿,必须依自然规律科学生活。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还存在着神奇而微妙的对应关系。据说人体内的几十种元素和地壳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是一致的;人体血液中几十种元素和海水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也是相一致的。大自然好比扩大了的人,而人也好比是浓缩了的大自然。人的生理活动随着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周期性的节律活动。这种周期活动,除了有随着昼夜而变化的“日生物钟”,还有随着月亮盈亏而运转的“月生物钟”,也有按四季变迁而更替的“年生物钟”。美国精神病学家利伯认为,人体的细胞和液体的流动会受月亮的变化而变化。人体内的液体成分约占80%,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物潮,这就是人们在满月时精神容易激动、心情容易暴躁的一个原因。

研究生物钟的著名专家朱为民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起伏波动的,有高潮,有平潮,也有低潮。人体内有一个“预定时刻表”在支配着这些起伏波动,人们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受它支配的人体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是生物钟的指针,反映了生物钟的活动状态。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是按“生物钟”来运转的。生物钟“准点”是健康的根本保证,若“错点”则是柔弱、疾病、早衰、夭折的根源。

德国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在19世纪初算是长寿老人了。M·M·佐生科对康德作了极好的评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确的天文钟作了估量、计算和比拟。他晚上10点整上床,早上5点起床。接连30年,他一次也没有错过点。他7点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据说康德生下来时身体虚弱,青少年时经常得病,后来他坚持规律生活,按时起床、就餐、锻炼、写作、午睡、喝水、大便,形成了“动力定势”,身体从弱变强。

心理学家也认为,每天按时起居、作业,能使人心绪饱满,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腺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能防治便秘,甚至每天定时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动力定势”,从而使生物钟“准时”。谁违背了生物节律,谁就要受到它的惩罚,谁不按这个节律活动,谁就会与“魔鬼”交上朋友。现在有些人遇上周末,看什么“通宵电影”、泡通宵酒吧、玩通宵麻将,结果导致生物钟“错点”,患病者越来越多。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内科大夫介绍说,有一位姓刘的总经理喜欢通宵玩麻将,劳累过度,患上了冠心病,住进了医院。据说此人曾在老山前线立过功,转业时身体结实,无任何病症。他自认为周末玩个通宵没什么,哪里知道通宵熬夜会使生物钟“错点”,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体内却变化异常,血液波动增大,激素分泌紊乱,身体与心态情绪都处于混乱状态。这样日积月累,“错点”在心灵中和肉体上产生了积累效应,患病是必然的。

依“生物钟”而起居作息是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的“养心与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有规律的生活这一条却是共同的。

睡眠是对心灵最佳的保养

清醒与睡眠是生命活动中与心灵运作所必须的状态,因为人的身心能量耗用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补充能量而休息。适当的睡眠是对生命也是对心灵最佳的保养。

睡梦是梦幻光明的境界。睡眠不仅能够使我们在睡梦寂静中安住,而且能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休息。

一个禅师对睡眠的禅法总结和内心感受做了如下的描写和记录:

我们很舒服地仰躺在床上,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理进入最轻松舒适的状态,两手放在身体两侧,身体完全放松,整个身体的骨头全部放开放松,肌肉全部放松,完完全全地放松。

现在我们开始想象:

自己仰躺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山谷当中,整个大地长满了鲜嫩的绿草,每一根草都是柔柔软软的,我们躺在上面是那么的舒适,那么的喜悦。

天上阳光普照着,是蓝色的无云晴空。

我们将身体彻彻底底地放松开来。

整个清水就流入了大地,与绿草如茵的山谷完全融合在一起。

身体便消失在如茵的绿草中。

现在整个宇宙就剩下绿草如茵的山谷,天上是无云的晴空。

慢慢的整个绿草如茵的山谷开始消失了,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蓝色晴空当中。

现在整个宇宙就剩下一片蓝色的晴空,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躺在绿草如茵的山谷,天上是无云的蓝色晴空。整个身体、心灵充满了觉醒的力量,十分的舒适、喜悦,安住在很快乐、很安详的境界当中。

现在整个蓝色晴空及绿草如茵的山谷,整个消失在我们心中。

这晴空越来越亮了,越来越透明,整个宇宙就像透明的水晶一样,无边无际的透明水晶,很亮、很明澈。整个宇宙越来越亮,我们的心还能够察觉到这样的明亮。

所有念头都像虚空中的流星一样,一个个自然地消失了。

连光明的念头都不在,整个心静静的。

整个宇宙的光明,自己显然、自然生起。

但是,我们的心念不再去作意,不再去想象。

我们的心是完全寂静的,光明自然地浮现着。

此时,我们可以自然入眠,也可以选择恢复到正常状况。清晨,我们一觉醒来时,心十分清晰,十分明白,从宇宙的光明中醒来。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有言:“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患者的灵药。”自从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睡眠疗法后,人们很快就把这种治疗方法应用到精神病与心理疾病的临床上,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当时精神病与心理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路。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用“睡法”来治疗这种病了。

传说唐朝相国寺的和尚允惠患了癫痫(现代医学所称的抑郁型精神分裂症),经过许多医生治疗,不见丝毫效果。允惠和尚的哥哥立誓要治好允惠的病,便求助于孙思邈。孙思邈诊脉后说:“只要设法让病人安睡,醒来便可愈。”他给允惠和尚吃了很多咸的饮食,半夜时分,允惠和尚大叫口渴,孙恩邈令人再进咸汤少许。而后,他才用温酒调了些药粉给允惠和尚吃。允惠和尚渴极,一口饮尽。不一会儿允惠和尚便入睡了,过了两天两夜才醒过来。此时,其癫病已十去八九。病人经调理痊愈后,人们问孙思邈此为何种疗法。孙思邈回答说:“睡法。”

美国哈佛大学免疫学家达比教授对28名试验对象进行自我催眠训练,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之后的试验对象,其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这两种淋巴细胞是人体内免疫力的主力军。专家认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上升,对于抵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一生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是对人体的定期修复,也是对人体的不断“充电”,对恢复体力,增加智力,保证健康都十分重要。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坎坷曲折,几番大病,几度流放,然而他精力充沛,创作不衰。其中虽有多方面原困,但与他良好的睡眠也分不开。他有诗日:“形神操持美无穷,风雨泼天兴正浓。不远会心三味在,春光一片黑暗中。”他提倡睡觉姿势要“四肢无一不稳处”,就是说睡时取右侧卧位,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变动,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肌肉组织休息,消除疲劳。同时,右侧卧可使心脏处于较高位置,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其负担。

好的睡眠习惯还必须遵循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不要轻易改变睡眠、起床的固定时间。一般来说,睡眠最理想时间是晚上10时至凌晨5时,这段时间,可以睡得最沉。至于睡觉时间的多少要因人而异,应以睡后有了充沛的精力为标准。有人认为如果一天少睡几个小时,就要第二天补睡几小时才能恢复精力,其实这也大可不必。有人连续几天没睡觉,只要熟睡一整夜,就可以补足几天的少睡时间。

古语有“平倦抛书午睡长”、“不觅仙方觅睡方”之说,足见前人对午睡的重视。人的睡眠受体内生物钟控制,一天中有两个睡眠高峰期,第一个峰期为主要峰期,位于凌晨2点左右;第二个高峰期为次要峰期,位于下午2点左右。人们在午饭后,感到困倦乏力,昏昏欲睡,此时,若能睡上片刻,即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使人轻松舒适。人都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有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就能很快地恢复体力。即使是5分钟的瞌睡,也至少能支持l小时。发明大王爱迪生之所以有无穷无尽的精力,都是得益于他随时随地想睡就睡的习惯。

棒球名手康泰·马约克告诉人们,如果每次大赛前他不睡个午觉的话,那打到第五局就会精疲力竭,可如果是睡了哪怕是短短5分钟的午觉,他就像浑身充了电一样,即使跑完全场也毫无倦意。当代世界巨富洛克菲勒,他惊人的工作精力与他每天中午半小时的午睡分不开。他躺在办公室沙发上午睡时,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也不接。医学专家认为,坚持午睡,对预防心肌梗塞有积极作用。

善用床上四宝养心健体

在起居生活中,卧床休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因此床的规格与功能至关重要。传统养生经验告诉我们:善用床上四宝,心神安身体好。床上“四宝”指铺、枕、帐、被,这“四宝”与人们的心理保养、身体保健的关系十分密切。

1、铺宜平,不能过高和过硬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但多数人并没注意到,床铺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就像每天呼吸空气那样的习以为常。

有的人对床的要求,往往从奢侈、气派着眼,以为钢丝床、席梦思床柔软有弹性,睡着舒服,实际上这类软床并不适合人体睡眠姿势和脊柱生理弧度曲线,对于老年人更不适宜。

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床好呢?

首先,床铺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寝者的膝盖为宜,因为床铺太高,上下床不方便;床铺太低,床下通风不好,容易受潮。床铺高低适当,也便于卧床时自取床下物件。同时还可避免朦胧初醒,头晕眼花时下床摔伤的危险。

床也不宜过软(弹簧床、席梦思软床),软床可使脊柱侧弯,造成腰部劳损,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关节性变,或有腰肌劳损和关节炎的病人,会使症状加重。对那些活动不灵活的老年人来说,睡软床翻动 更觉不便。特别是对脊柱弯曲的人来说,睡软床更不适宜。

其次是软床或硬床的选择。这和脊柱的生理曲线有关,脊柱俗称脊梁骨,是人体躯干的主干。从背面看,脊柱是直的,从侧面看,脊柱有4个弯曲,颈柱和腰柱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后凸,人的奔跑、跳跃、负重、弯曲等活动都和脊柱的生理弧度有关。如果生理弧度改变,不仅体形变化,而且必然会引起腰腿疼痛等疾病。

在选用钢丝床、席梦思床时,仰卧睡眠,由于上身约占全身重量的33%,下身占44%,以致臀部下沉,身体呈弧形(V型),导致腹部受压,呼吸不畅,脊柱旁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醒后常感到腰腿酸痛。在侧卧时,脊柱弯向一侧,侧部肌肉得不到松弛和休息。由于睡卧时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长此下去,脊柱位置失常,容易发生腰腿痛。

相反,如果睡的床面过硬,缺乏对人体的缓冲力,引起睡眠时转侧过频,多梦易醒,会造成局部皮肤、肌肉、骨骼受到的压力过大,肌肉长时间受压紧张,松弛不足,感到疲劳,周身酸痛,不利于消除疲劳。

一张比较理想的床,应该是在硬床上铺以软硬适中的床垫。据研究,软硬适中的床垫应该分为三层结构,表面层与人体接触,要求采用柔软的材料。中间层用来保持人体睡卧时的正确姿势,应有一定硬度。底层起缓冲作用,要求有一定弹性。这样组合的床垫,适合于人体躯干的生理弧度,有利于睡眠和休息。

一般情况下,在木板床(或炕)等硬床上铺垫10厘米的棉絮,就可以保持脊柱基本上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

2、枕宜适,要谨选枕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换了枕头就睡不踏实。关于枕头的高度,有“长寿三寸,无忧四寸”的说法。一寸约为3.3厘米,长寿枕应以10厘米左右高度为宜,枕高应以一肩为宜。过高容易“落枕”,产生颈痛,转动不灵活;高枕还能使颈椎长期超限度前屈,造成颈部骨骼变形,软组织退化,形成增生性骨刺。

此外,颈部前屈位还会压迫颈动脉,妨碍其血液循环。颈动脉是供给大脑血液的重要通路。颈动脉受阻,大脑血液量降低,引起脑缺氧,就会加速脑细胞的消耗。所以,古人“高枕无忧”的说法不宜效法。

一般家庭的枕芯是谷壳、高粱壳或荞麦皮,也有根据身体状况选用中药枕芯者。现在市场流行的羽绒枕,影响枕头的高度,如果长期使用,也可引起高枕一样的副作用。

不论哪种枕芯,都可吸附人体汗气而发霉。因此,适时翻晒枕芯,发现霉变,即行更换。否则,霉变枕芯的病菌会侵人人的眼耳口鼻和呼吸道,引起疾病。

3、被宜舒,棉布被最理想

最理想的被是棉布包裹棉絮,不宜用化纤混纺做被套、被单,化纤容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或过敏等。

有脚癣的人最好穿上干净袜子睡觉,以免污染被褥,并通过被褥传染胸颈等。睡觉不宜蒙头,因为被窝里的氧气因人呼吸而逐渐减少,会使脑细胞因缺氧而受到影响,容易产生头晕、眼花等症状。同时,由于体内排气放、出有害气体,吸多了会使人体中毒。

人睡觉时,汗液蒸发出多种化学物质,吸附于被褥上,使被褥潮气凝聚,甚至病菌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起床后把门窗打开,使汗气和有害物质自然逸出窗外,叠被子最好把里面朝外。此外,被褥要常晒太阳、常拆洗。

4、帐宜适,不能过疏过密

蚊帐的作用,不止于避蚊,它还可以防尘、吸附从空间飘落的尘埃。尤其是纺织工业和冶金工业区,棉尘和多发尘埃四处飞散,钻窗入户,最容易污染环境,侵入人的口鼻。因此,不能忽视蚊帐的作用。

解决失眠先从心理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