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19204200000015

第15章 法则五:态度决定幸福的程度(2)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了出来。正如朱熹所说:“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他还说:“敬字工夫,即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这里的“敬事”、“敬业”都是指在工作中要聚精会神、全心全意。这种“不怠慢、不放荡”、“未尝间断”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是职业人做好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起码的思想品格。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了工作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

职场上有句警言:“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敬业并不是仅仅是有利于公司和老板的,其实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感一旦养成之后,会让我们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失业。

如果一个人在做职员时缺乏忠诚敬业的态度,必将影响到他的今后,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王成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人,但对待工作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他总回答是:“这不是我的公司,我没有必要为老板拼命。如果是我自己的公司,我相信自己会像老板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会比他做得更好。”

一年以后他自己开办了一家事务所。“我会很用心地做好它,因为它是我自己的。”

半年以后关闭了公司,重新去为别人工作。他说:“自己开公司太麻烦,太复杂,根本不适合我的个性。”

一个人在做雇员时缺乏敬业的精神,这种习气必将影响到他的今后,无论他做何种行业,或者是自己做老板,这种态度决不会轻易被驱除。

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任何一家想靠竞争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阿尔伯特·哈伯德说:“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拥有敬业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如果你的能力无人能比,但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定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敬业精神是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从长远来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没有敬业精神的人是难以站住脚的。即使因其他原因暂时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不一定能够保持长久。试看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社会名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又有几个不是敬业的典范呢?

一个行为能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能形成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敬业成就人生。“把工作当作使命,把事业当作追求”无疑可以成为新时期每个员工的座右铭,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让敬业成为习惯。

敬业的人,工作就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工作使人振作、有活力、有朝气,但这必须具备敬业的态度才办得到。敬业的人一定乐业,乐业的人必然成功。古人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把它当作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问题来看待。也正因如此,敬业的人会绽放出无限的活力和光彩!

敬业的人,经常忘记辛苦,忘记成败,忘记得失,他全神地工作,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并从中得到欢愉。套用《中庸》的一句话说:“至诚则灵。”在如此投入的状态下,工作不但有效,而且很容易发挥创意,把事业带到一个超然的境界,使人感到一种精神的享受,感受到一种情操的升华,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锤炼。

与奉献同行最幸福

诗人罗洛有一首关于“幸福”的诗这样写道:

鸟是幸福的,它把歌献给林莽献给旷野

花是幸福的,它把生命献给鸟雀献给蜂蝶

人是幸福的,他把生命献祖国献给人民

幸福本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如果你向它伸出贪婪的手,它就会像仙鹤凌空而去

这首诗道出了幸福的实质: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著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籽,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籽撒在往来的路上。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籽。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籽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高尔基说:“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射;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

有人说吃亏是福。生活中不少“老实”人,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经常加班加点,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正因为他们甘于吃亏,才抓住了机会,赢得了时间,经受了锻炼,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也有一些人精于算计,不愿吃亏,做事能推的推,能靠的靠,能少的少,其结果往往是先哄了时间,最后反被时间哄了你,到头来虚度年华,一事无成,徒添烦恼,幸福自然与你无缘。

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

年轻时代的马克思也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是最幸福的人。”革命英雄邱少云认为,为祖国的明天流血牺牲是一种幸福;人民公仆孔繁森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种幸福;普通工人李素丽认为,给别人带来幸福是一种幸福。

马克思还有一段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弃医从文,用自己的劳动在极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创造出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他为人们的解放而不懈地劳动着、奉献着、这样的人生不是更深意义上的幸福吗?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接受了一位全国最富有的人的挑战,答应不要一丁点儿报酬,为这位富翁工作20年。他的名字叫希尔。

1908年,年轻的希尔去采访钢铁大王卡耐基。卡耐基很欣赏希尔的才华,对他说:“我向你挑战,我要你用20年的时间,专门用在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上,然后给出一个答案。但除了写介绍信为你引见这些人,我不会对你提供任何经济支持,你肯接受吗?”希尔信任自己的直觉,接受了挑战。在此后的20年里,他遍访美国最富有的500名成功人士,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成功定律》一书,并成为罗斯福总统的顾问。

关于吃亏还是讨便宜,希尔后来回忆说:全国最富有的人要我为他工作20年而不给我一丁点儿报酬。如果是识时务者,面对这样一个荒谬的建议,肯定会推辞的,可我没这样干。“吃得亏”,这就是希尔之所以能成功的全部秘密。

一位哲人说:“你靠着你所得的过日子,但你却靠着你所给的建立你的生命。”

当今世上,仍有些人不思进取,吃喝玩乐,逍遥快活,以为这就是“幸福”,而且还大言不惭:“不就幸福吗?说吧,多少钱一斤?我买!”殊不知,幸福是买不到的,更没有后门可走。现实生活中,“享乐”打着“幸福”的招牌招摇过市,迷惑你我,须知:幸福,靠金钱是换不来的,惟有奉献,方可获得幸福的滋润。

亨利?德鲁蒙德说:“幸福不在获得和拥有中,而在给予中。”

伊利诺?罗斯福说:“当你停止做出贡献时,你的生命将凋零。”

……

现代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的生存发展与他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离开大自然的赐予,离开他人的付出,人就难以为生。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能够活着,能够幸福地活着,是因为我们始终在获取: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大自然赐予我们土地、阳光与空气,家人、朋友给我们关爱,职业令我们得以谋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获得就要付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理所应当。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欧普拉说:“就让你的工作,成为一种回馈。这将使你的生命更有价值,也会让你感到快乐。”

付出与收获同行,奉献与幸福结伴。

抱怨是谋杀幸福的病毒

上帝是慷慨的,每天零点都会准时给我们开一张24小时的时间支票,你有权使用它,但无权占有它,你可以通过努力把这张支票变为成功与快乐,而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这张支票就会变为失败与痛苦。抱怨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发泄不满,能使人得到暂时的心理平衡。用抱怨解决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并且,抱怨过后,你会变得更加痛苦,更加没有勇气。如果一个人用抱怨来发泄,并以此求的心理上的平衡,就如同寒冬里用热水来温暖自己一样,得到短暂的温暖,之后很快就会受到更严酷的寒冷的折磨。

有一个人被歹徒抢劫,并且受了伤。他觉得自己太无辜了,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于是,每次亲友来探望他时,他都会把已经结痂的伤口揭开,向人们讲述他的悲惨遭遇,看望他的人都会痛心地抚摸他的伤口,说一些安慰他的话。后来,这个人的伤口感染了,但他仍然没有改掉揭开伤口向人抱怨的毛病,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终于,这个人在心理与身体的双重痛苦中离开人世。这个故事所展示的就是抱怨的全部作用与意义。

生活只相信强者的微笑,不相信弱者的眼泪。抱怨只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无能,所以,你要学会坚强,学会克制,学会调整心态,做不抱怨的成功者。

公元1621年,谈迁28岁,他的母亲病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的史书。他发现史书中的错误非常多,因此想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的明代史书。

自从谈迁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他常年背着行囊,不断地寻找与明史相关的书籍。谈迁在24年间六易其稿,终于在1645年撰写成了500万字之巨的《国榷》。岂料两年后,也就是1647年,《国榷》的初稿全部被盗,这使谈迁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甚至一夜之间愁白了头。

谈迁痛哭了一夜,当太阳重新升起时,他理了理自己的思绪,化悲痛为力量,决定重写。又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新稿。1653年,已经60岁的谈迁,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呆了两年半,走访了许多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相关的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终于完成旷世巨著——《国榷》。

谈迁第一次完成《国榷》用了二十余年,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当书稿被盗后,他虽痛苦,但没有被击垮,没有陷入抱怨的深渊,而是继续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

抱怨是人类精神领域最具杀伤力的病毒,成功的人很少抱怨,抱怨的人很少成功。那些生活的强者、成功的人士,不管遇到了多大的挫折,也能及时调整心态,先适应现状再改变现状。

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老驴,懒得去救它了,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希望,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驴应该很生气,应该天天去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它的主人不要它,就算死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旁边。可是有一天,它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可见,无论现实多么不如人意,你都可以慢慢积累。很多时候,决定一切的是态度,有了正确的态度,就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踏上成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