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心工作
19189500000027

第27章 用心工作,要有果敢的胆识(2)

当年井植岁男毅然决定离开松下,另起炉灶。投入市场已经饱和的车灯业,并口出惊人之语,要在几年内建造一家年产200万个车灯的工厂。事实上,当时日本的16家工厂所生产的1O万个车灯都销售不了。但井植岁男却看到了背后蕴藏的商机:当时大多数的日本人都以自行车代步,如果没有车灯,夜晚行车将很不方便,所以他判断车灯将成为必需品。再者,车灯市场小是因为产量太小,缺乏规模效应,以致价格太高.消费者驻足不前,市场因而打不开。后来,事实证明井植岁男是对的:在他建厂4年之后,销售200万个的目标顺利达到了。

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框框,果断决策。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现实,分析问题,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断他人所不敢断.敢为他人所不敢为。

果断不是武断.而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及时行动。在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捕捉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领导者在做决策之前,要做很多“功课”,首先要广泛占有信息,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决策才更有把握。信息是不是及时、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决策、行动是否正确。 有的人倒是胆子很大,遇事不调查不商量,头脑一热,就拍板决断。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主意多,结果十有八九“断”得不当。这是主观武断的表现。问题在于,喜欢主观武断的人又常常以“果断”、“有魄力”自诩,容易欺骗人,这是要加以鉴别的。

果断行事丝毫不意味着草率行事。果断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是对信息加工十分迅速、准确的反映。思考是果断的灵魂。在人们的印象中,果断往往同“快”联系在一起,但严格来说,果断的特征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对于不经过缜密的思考,而冒冒失失的人,谁也不会称他“果断”,倒耍笑话他“鲁莽”。

果断并不等于武断决策、刚愎自用,科学的决策应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冷静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能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使自己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战略性。古人说,“谋贵众,断贵独”。意思是,商量事情贵在人多,决断事情常在一人。与众多谋,可以了解实情,决策才不会违背客观规律,才会不出问题。

果断重在断则必行。决断不易,断后而行更难。断而不行,其害无穷。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谁阴侯列传》中所说:“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做出决定而不付诸实施,那将会招致各种祸患。因此,凡一经决断的事,就要坚定、勇敢、有信心地把它办好。果断决策都要付出机会成本,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领导者来说,不可能不计后果,也不可能一拍屁股走人,所以在果断决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性,提前做好预案,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成功。

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

敢为人先.体现了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胆识魄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它只能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一潭死水;有了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像浩浩荡荡的大海一泻千里,勇往直前。一个人若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就是没有血性,没有气魄,就难以成就事业。

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佩服的。”在人类历史上,正是有了不少敢为天下先的精英,他们大胆地创新发明,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影响或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一个企业的成就,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的造纸法,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使普遍劳动人民也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对中华文明、甚至整个世界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牛顿、瓦特等科学家们的卓越发现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影响了整个世界;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少数几个人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美国富豪,并将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敢为人先,就是要敢于解放思想,冲破禁铜,敢于做常人所不敢为之事;就是要敢于领风气之先,敢于立潮流之前;就是要善于探索、敢于突破;就是要抢先一步,抢占先机。

如果没有那些敢为人先的人去开拓创新,人们现在的好日子就会像房梁上挂烙饼——望得见,而吃不着。敢为人先,是种积极而又进取向上的精神,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对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不敢为人先,则是保守、被动的,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这样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很难取得成功。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名优胜者,就必须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自身才有可能进步或前进,社会才有可能发展,否则,就只能够做一个平庸者,跟在别人的身后,永远也做不出什么名堂。

只有敢为人先,才能够闯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白天鹅宾馆在经营上敢为人先,为同行们做出了成功的表率。就说信用卡的使用。尽管使用信用卡是国际惯例,但在1983年的中国,白天鹅在中国酒店行业率先使用信用卡结账,还是引起了业内很大轰动。当时人们都是现金交易,而信用卡不但很少人使用,而且用户群的诚信也不得而知。只是一张小小的卡。如果客人住完了不付钱怎幺办?当时,白天鹅的管理层多数倾向不使用信用卡交易,而且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没有这个业务,都是现款交易或支票交易。但如果白天鹅要进行国际业务,必须要遵循国际标准。霍英东先生力排众议,决定率先使用信用卡业务。先跟南洋商业银行合作,再跟中国银行结账。结果一使用信用卡结算,高档的客人便都进来了。

想要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就必须有胆有识。如何去超越?超越就是吃螃蟹,就是创新。同时创新就意味着冒险,所谓富贵险中求。想别人所通常想不到的,做别人所不敢做的,敢为天下先,根本就在于思维的转换。

敢为别人不敢为更容易成功。敢为人先,就要勇于突破陈规,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勇于出奇制胜,才能够得到巨大的利益,不断地走向成功。

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双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成正比,从而限制了足球业的突破。而鞋重减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于是他们大胆摒弃了金属鞋头,没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爱迪达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重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

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如果要敢为人先.走人家前面,就要有创新思维,主动打破思维定式,而一旦思维定式被打破了,就可以得到一些创新性的东西,也必然可以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精神力量。

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说过:好项目有10%的市场认同就可以考虑做,有30%认同的应该马上做,而有50%认同的要谨慎做,有80%认同的坚决不做。因为等时机完全成熟,大家都认为赚钱的项目那是万万不可能赚钱的,因此,选择的项目一定要走在市场的最前沿,成功的机会最大。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的创业经历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初,还是耶鲁大学学生的史密斯向导师提交了一篇论文。他指出,对一个能够直接运输“非常重要、时间紧迫”的货物的货运公司来说,可能存在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史密斯的导师认为这些设想难以实现,评分时只给了史密斯一个“C”。但史密斯认识到.人们愿意为安全可靠的“次日送达”服务付出高价,产生了提供此种服务的创业梦想。

在当时这个梦想很难付诸实施,史密斯必须筹借到9 100万美元的风险创业基金,且面临的更大障碍是政府的调控政策。美国民航管理委员会规定满载的运输机载重量不能超过12 500磅。可史密斯的猎鹰式喷气机在满载之后是25 000磅,远远超过规定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取消限制之前根本不存在隔夜送达货运的可能。史密斯没有退却,不顾学者和商人对他创意的耻笑,着手公司的筹备。货运队、营运中心、散布25个都市的营运点,以及几百个经过训练的员工等,凭着坚忍不拔、近似狂热的精神,他得到了投资集团的青睐,并在律师的帮助下,说服了政府于1972年取消了政策限制。

现在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带有“FedEx”标志的运输工具快捷而安全地运送各种货物:夏威夷鲜花、新鲜血浆…… 史密斯常常自豪地说:“我们就是电脑时代的‘赫尔默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史密斯用30年的时间,把“联邦快递”经营成国际超霸型运输集团。

敢为别人不敢为,才能开辟出新的道路,才能走出一片辉煌。敢做别人所不敢做的,才能大富大贵,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这些成功的企业大佬,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就在于他们当初敢于冒险,敢于行动。

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新,是成功的不二选择。在人类智慧越来越相差无几的年代,谁走在前面,谁就是强者,谁就会赢得先机。

要做到敢为人先,就必须要有过人与非凡的胆识。敢为人先,并不能与胡乱抢先、急于求成相提并论。它的前提是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方向,严格地核准事实,掌握最合适的时机。

有一则小故事对敢为人先的辩证法做了很好的诠释。

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地区,那里的人从未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并赠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另一位商人闻讯,不禁为之心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大葱来到那个地方,那里的人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还要好。他们更加热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赠给这位朋友两袋大蒜。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抢先一步,占尽先机,得到的是金子;步人后尘,东施效颦,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

由此看出,敢为人先是风险与机遇同在,其不仅需要大胆,同时还需要谨慎,千万不可以草率从事或操之过急。

善于发现并及时把握机遇

机遇就是对人有利的时机、境遇和机会,是事业发展的特定有利环境。机遇,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与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有人善于抓住它、运用它,推进自己的事业,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07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出席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回答现场听众对好的领导者的看法时表示,全球性的领导者应该具备4个素质:目光远大、善于捕捉机遇、有改革的精神和敢于负责。善于捕捉机遇,就止如歌德在《浮士德》里所讲的那样:“对于身边有利的瞬间,要抓住机会,不要失之交臂。”

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机遇。而机遇具有偶然性、客观性和意外性。客观性是指机遇的存在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意外性是指机遇通常出现在人们有意识、有日的、预知的活动之外。机遇的时间性特别强,长则数载,短则稍纵即逝。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历来是一个领导者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一个精明的头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详细地研究,善于细心地观察和捕捉机会,善于在实践中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有的,问题在于你能不能发现它,抓住它。机遇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及时抓住它,就会失之交臂,后悔莫及。培根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

三国时袁绍“以婴疾失机”,就从反面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和易逝性。

曹操杀董卓后,发兵攻打徐州的刘备。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的谋臣田丰带孙乾见袁绍。田丰对袁绍说:“现在是曹操东征攻刘备,许昌空虚,若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你努力把握。”袁绍却因为幼子生疥疮,执意不听田丰的意见。田丰气得用手杖敲着地说:“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因为弦子的病而放弃.真是太可惜了!”

而袁绍当时占据北方广大地区,势力最大,足以与曹操抗衡。但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错失良机,最后被曹操打败。如果袁绍善于把握时机听取正确意见,“三国”的历史也许是另外的样子。

人生就是这样,把握机遇还是错失良机,会谱出不同的人生乐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遇上特别有利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开辟美好的前途;如果放弃有利的机遇,时过境迁以后再千,就会与它失之交臂,就是付出加倍的代价,甚至要抱憾终生。

领导者要积极对待机遇,善于发现机遇、珍惜机遇;有了好机遇,就要及时抓住它,运用它。现实往往这样: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个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机遇是客观的,但抢抓机遇离不开人们的主观努力;机遇对下人们是均等的,但只有善于抢抓者才能获得。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远大志向、进取精神和积极态度,就会对机遇无动于衷,再好的机遇也会视而不见、白白错过;就不会珍惜机遇,再多的机遇也只能抓一漏万、利用不好。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有的却错失机遇、停滞不前?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待机遇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