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心工作
19189500000020

第20章 用心工作,要有长远的眼光(2)

做事做人需要眼光,经商赚钱同样需要眼光。因为一个人看得到多远才有可能走到多远,为了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所以,领导者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而不是鼠目寸光、斤斤计较、急功近利。

(3)放眼未来,关注长远

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眼前,更要瞄准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导者不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都要进行超前思考,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着眼于长远发展。任何事物在变化之前,总要表现出一些征兆、迹象和苗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征兆、势头,就能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放眼未来,关注长远,一个人才能顺利通向成功。反之,如果只关注眼前,而忽略长远,无论个人与国家都不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

在立足当前的基础上放眼长远,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因为事物发展具有连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所以,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必须立足今天,总结昨灭,预见明天。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又必须深人研究当前,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谋划当前工作,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有些浮躁冒进。他们干工作、搞项目,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而只顾眼前利益或一己私利。有的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追风逐浪,今天比盖高楼大厦,明天争建大道广场,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重视任期内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有的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图”,板凳没坐热就开始跑官要官,在一个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不可耐地往上爬,或者想方设法调入认为实惠的部门。

领导者要注意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即现实的利益、最近的利益、当下的利益。长远利益是由一个个眼前利益构成的,是通过一个一个眼前利益来实现的。离开了一个个具体的眼前利益,就无所谓长远利益,实现长远利益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了长远利益,眼前利益不可不改善,不可不照顾,但照顾眼前利益要以不影响长远利益为宜。从根本上讲。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又是经常发生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必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各方面尽量满意和均衡。

用长远眼光处理眼前利益,还需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着眼长远,有时就要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割舍利益,自然不容易。西方有句谚语:在利益面前,思想都会出丑。足见利益的魔力。但为了更大的利益,为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宁可一时少点GDP,也要保住青山绿水;宁可暂时速度慢一点,也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宁可吃些眼前亏,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福祉。

要用世界的眼光谋划未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开放世界里,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美国股票道琼斯指数的下跌可能会引起世界其他国家股市的震荡;波斯湾的一场战争会引发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则会引起全球钢铁价格的上涨……最典型的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进而导致了世界范周内的经济衰退。

在人类已经步人“地球村”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是否具有世界眼光,是否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或一个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

(1)世界眼光是一种战略眼光

世界眼光,就是用宽广眼界来观察、认识世界和中国;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善于从总体上正确判断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就是要善于从国际国内大局来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又赋予世界眼光以全新的内涵、高度和要求,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现今观察事物的一种全新视野,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一是前瞻的眼光。对世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观察,做出正确判断,必须用前瞻的眼光把握时代脉搏,既立足实际,叉敢于超前,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及时了解国际风云变幻,把握其发展态势,预测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当代世界经济、科技、法律、军事和思潮等方面的前沿问题和基本动自,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现实思想,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进行深人的战略思考,抢占制高点和“先机”,并根据世界大势来调整发展战略和具体工作思路,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开放的眼光。全球化趋势下的开放眼光,不是局部的或有限的开放.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地域上,不仅沿海地区要开放,沿边、沿江和内地都要开放;层次上,不仅对国外要开放,国内各地区之间也要相互开放:对象上,不仅要对发达国家开放,也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要对所有国家开放;领域上,不仅要引进国外资金、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成套设备,也要吸收外国一切有益的知识文化和文明成果,还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三是联系的眼光。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内部诸要素及系统与环境之问是有机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或要素的变动会引起系统整体和其他部分的相应变动发展。如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中国也造成很大压力。“纽约股市感冒,全球经济发烧”,这已经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了。

四是改革的眼光。全球化趋势使中国发展的参照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推动更加深入的改革成为世界眼光的基本内容。改革,不能满足于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还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较。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基础上,积极而又审慎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与国际接轨,真正融入到世界潮流中去。显然,现在改革的标准更高了,要求更迫切了,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空间、余地也更大了。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与世界同呼吸、共搏动,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大潮中极大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五是进取的眼光。判断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目的在于通过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复杂局势的驾驭,跟上世界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这就需要登高望远、锐意进取。不放开眼界,局限于一小团体、一小范围,就必然只在一个旧框框、旧体制和旧观念里打圈子,开创不了新局而和新境界。眼界越宽,境界越高,就越能对世界整体有更多、更准确的了解,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真正不保守、不自满,勇于向国际高水准看齐,奋发进取,积极应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用世界眼光关注国际事务

2007年前后,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曾风靡中国大陆,成为很多中国领导干部的案头书。

《世界是平的》一书,让人们看到信息化技术正在“推平”整个地球,信息技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全球化无可阻挡,美国的工人、财务人员、工程师和程序员现在必须与远在中国和印度的那些同样优秀的劳动力竞争,他们中更有竞争力的将会胜出”

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围、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书中写到的很多现象新鲜但不陌生。但是当弗里德曼把所有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全球化的趋势。它的力量势不可当,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诚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扩大,世界已变成开放的世界。特别是21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当,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转折中最突出的特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使具有共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样式正在超越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和推广,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在各方面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造成全球循环的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所以,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不想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就必然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组织甚至个人都不能不对这一时代潮流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看出,有没有世界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进程和实力的强弱。中国的汉唐时期,比较注重对外交往,与周边国家乃至西亚、欧洲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因而呈现出国力强盛、自信大度的局面,中华文明走在了世界文明的前列。而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之所以落后挨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当时的世界潮流茫然无知。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情况也大抵如此。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逐步发展强大起来,是与它们注重以世界眼光看问题、努力跟上时代潮流分不开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承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就要了解外部世界是什么样子,正确评价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找到应对的策略。一句话,就是要“有世界眼光”。

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中国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最重要特征.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和各种国际交流成为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有力杠杆,中国不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且成为其中负责任的重要成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可以预见,将来的外部环境对中国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果说,过去的中国经济社会是相对独立的话。那么,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可以预见,将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条件和状况,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如何应对世界大环境的变化。所以,谋划发展规划,推动各项事业就不能仅仅看国内的状况,而要用更宽广的视野看世界的状况、看世界的机遇、看世界的挑战、看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的本领和水平。

面对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深化,要求领导者要有“世界眼光”。当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经营管理方式和政治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时代发展对领导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如果闭目塞听,视野狭窄,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不可能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决策的。所以,领导者必须自觉培养世界眼光,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科学的世界眼光,要更多地关注国际事务,随时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紧紧瞄住世界生产力、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吸取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的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使各项事业都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

(3)培养世界眼光

领导者担负着领导、组织和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重任。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是一个局部,从世界范围来说,更是一个局部。

但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了做好局部的工作,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心须具备世界眼光,具备世界性的全局意识,具备领导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角度来认识和指导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以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来进行决策,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人世界的大格局之中。

领导者用世界眼光来谋划未来的发展,就是要谨循世界发展中的文明进步主流、依照世界发展的先进标准、结合世界发展的竞争动态,来衡量、要求、审视未来的发展。像邓小平讲得那样,“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培养世界眼光,要学会从世界的视角看中国。领导者在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国情基础上,学会从世界的大局思考和认识问题,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又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要注重从全球经济角度审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善于从全球着眼考虑与谋划自己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无论谋划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单位的发展,都必须自觉地将其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想问题、想办法。

培养世界眼光,需要大胆学习借鉴。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长处,但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相互间的影响日益增强,各国的发展,既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也是在与世界比较中的发展。以全球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来学习一切于我有用的东西,批判地加以吸收利用,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从战略高度俯瞰全球视野中的世界,准确判断中国的方位,推进事业发展,认真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大力开拓创新的关系;需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大胆地“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