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55800000056

第56章 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每天学点领导者巧用智囊的能力(4)

世界著名船王、香港环球集团主席包玉刚,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地击败怡和洋行,收购九龙仓,轰动了香港乃至全球,这一收购被认为是船王一生中了不起的杰作。而这次收购得以成功,关键在于包玉刚找到了一位有实力而且可以信赖的同盟者——李嘉诚。

包玉刚50年代中期靠一条旧货船“下海”搞远洋运输起家,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到70年代中期,一跃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成为拥有1800万吨的庞大船队的世界上最大船运实业家。然而,船王也有受制于人的地方——在香港,包玉刚的庞大船队没有自己的基地、码头和仓库。当时,香港最重要的九龙码头一直控制在英资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有限公司手中。

包玉刚为此吃尽了苦头,在九龙码头,他的船装了货来时被告之没有仓位卸,前往装货的空船又常常找不到停泊位置,包氏因此不仅常挨罚款,信誉也多次受损。堂堂船王处处看人眼色,受窝囊气,终于使包玉刚忍无可忍了,于是倾尽全力同怡和洋行展开了一场九龙仓争夺战。

当然,怡和洋行绝非等闲之辈,在香港的英资四大行中,怡和稳坐头把交椅,称霸港埠已逾百年。而九龙仓有限公司则是怡和的心肝宝贝。怡和通过九龙仓公司,控制着香港最大的货运码头和货柜场地。

面对强有力的对手,包玉刚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战略计划。其中第一步就是寻找同盟军,孤立对手,壮大自己的力量,为最后决战做好准备。

其时,香港商界还有一个巨头——大地产商李嘉诚,也在觊觎九龙仓,他已暗中吸入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且李嘉诚为斗倒怡和也有与包玉刚结盟之意。

包玉刚认为,李嘉诚是他要寻找的最佳合作者,因为李嘉诚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也是炎黄子孙,同英资财团较量,李嘉诚是可靠而有力的同盟军。于是,在1978年9月下旬的一天,包玉刚邀李嘉诚到香港希尔顿饭店的一间豪华客房里,开始商谈联手斗怡和的事情。

寒暄过后,包玉刚单刀直入,切入主题:“我是想同你合作。虽然我们经营范围不同,但是,有时手上的东西,可以用来帮助、支持朋友的。比如,我现在握有‘和记黄埔’9000万股,用来帮你解决目前的困难,不是很有用吗?而你手中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对我来说也极为重要。”

李嘉诚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他高兴地说:“是啊,听说你的货船在九龙仓经常遇到麻烦,吃了很多罚款,我很为你鸣不平。九龙仓对你来说的确十分重要,而‘和记黄埔’对我来说则最为关键。我们互相帮助,固然对彼此都有利,可是,惭愧得很,我只有2000万股九龙仓,与你的9000万股‘和记黄埔’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包玉刚不等李嘉诚说完,大度地一挥手:“不用说了,朋友帮忙,只要尽力就行。”

李嘉诚大喜。对他来说,作为地产商,九龙仓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可有可无的,而和记黄埔则是他处心积虑要得到的宝贝。现在,包氏愿以9000万股支持他夺取和记黄埔,在这种情况下退出九龙仓争夺转而支持包玉刚,对他来说是合算的。因而李嘉诚爽快地对包玉刚说:“那好吧,我就厚着脸皮占你的便宜了。不过,以后凡属九龙仓的事,只要你来个电话,我李某人必然尽力而为。”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短短20分钟的会晤,使包玉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取得了成功:他找到了一位可靠而有实力的同盟者。

随后,包玉刚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所持9000万股‘和记黄埔’全数转让给李嘉诚,同时以每股36港元的价格,从李氏手中购入2000万九龙仓股票,一举掌握了九龙仓股份的18%,从而取得了与怡和平起平坐的地位,为这场争夺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包玉刚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在1980年6月24日,动用令人惊异的21亿港元的巨额现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怡和,完成了夺取九龙仓的壮举。

总之,一个人仅凭个人的智慧是无法完成领导工作的,历史上由于固步自封,偏执、自满而遭到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善于统领大局的领导者总是能够利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以获取胜利。

第二,集思广益,以史为鉴。

“集思广益”语出《三国志·董和传》(诸葛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众益也。”“集众思”是集中众人的意思,“广众益”,使工作得到更大更好的效果。宋代许月卿在《先天集·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中把四字相连。后以“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集思广益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原则,是统御者不可须臾离开的致胜法宝。

明太祖朱元璋农民出身,当过放牛娃,做过小和尚,拉起队伍后,他认真听取属下意见,十分注意笼络文人,集思广益,终成大事。

文人冯国用来投,向他提出两条,一是不能带着队伍老是东走西转,可以去夺取龙盘虎踞的建康(南京)作根据地。二是不要贪婪女子玉帛,要为民多做好事,争取民心。朱元璋见说得有理,便收冯国用为幕府,成为谋士。后有李善长来投,对朱元璋说:“汉高祖(刘邦)家乡在沛,离您家乡凤阳不远吧?他的家庭和您的家庭不是一样低微吗?他能成为汉高祖,将军也定能夺得天下。”朱元璋“心有灵犀一点通”,至此便拿刘邦作榜样。当然出此高见的李善长也被留下来,封官为掌书记。就这样,朱元璋一个个招纳了十几个文人作为谋士,给以优厚待遇,专门为他们建立了“礼贤馆”。

也正是“礼贤馆”中众谋士提出的谋略,使朱元璋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儒朱升所提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提此建议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地盘尚小,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反元兵马较量。此时,“高筑墙”可站稳脚跟,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以免被敌人吞掉。“广积粮”,注意经济建设,积蓄物质力量,维持一时还不能取胜的战争;“缓称王”则可避免过早称王称霸,扯旗放炮,树敌过多,招人嫉妒和打击。朱元璋用这三句话作为自己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最后胜利,建立了明王朝。

第三,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孤军奋战、单独作战的英雄岁月已经过去,社会正处于提速时代,决定生死的关键离不开团队。团队并非松散的团体。真正有生产力的团队,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团体中,个人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成员对团体忠诚度非常高,肯为之而战,以之而荣。个人服从团队,私利服从公利;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协作、尊重、诚信;成员认同团队的价值取向,为团队的目标全身心投入。

团队最理想的境界,是成员彼此间有共同的目标和远景,大家一起来解决公司面对的问题。杰克·韦尔奇总是不厌其烦地给那些年轻的、缺乏经验的各级领导者以忠告和建议,他说:“我能够给你们的最大忠告,就是千万不要企图自己来单独完成某件事情。你必须精于和你统领的团队里的每一位聪明的家伙打交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并充分激励他们。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把世界都抛到屁股后面了。”

团队合作必须遵循有事大家共同协商的原则。共同协商,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这种精神会成为一种推动人前进的动力。共同协商的重点如:尽可能让部下自由地发表意见;约定保守秘密;以诚意和同情的心倾听;要给对方批评而不要给指示;帮助部下做分析、整理;告诉部下自己的经验,但是不能强迫部下接受;使对方思考自己所持理论的利害关系;直率地告诉对方,到什么程度会得不到援助;鼓励他想出好的办法;照计划依次解决。

一线员工是与工作及外界接触最密切的人。他们掌握了有利决策的重要情报,这些人会因上司的独裁而心生反感,不想提供情报协助上司,甚或故意隐瞒重要情报,上司被蒙在鼓里,所做的决定也往往走上失败之路。

日本有一位公司董事长,他不但头脑灵活,观察也很敏锐,在他还未当上董事长时,很善于掌握基层人员所提供的情报,决策都能顺利地推行。当他坐上董事长的宝座之后,凡事大包大揽,任何事自己决定,动不动就喝斥下属。主管会议上,他一个人演讲,所有主管提出的意见都不能改变他的决定。所以,当这位董事长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征询大家的意见时,众人心想,反正说了也没用,于是全都沉默起来。大家不说话,董事长就用点名的方式,被点到的人嘴里虽然说“董事长的想法太棒了,推出去一定会大受欢迎”,心里却不肯认同。由于众人没有说出真心话,结果这位董事长的计划一经推出,即弄得狼狈不堪。日复一日,这家公司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走向衰落。

第四,团队利益至高无上。

团队利益对于领导者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这并不代表领导者在引导员工维护团队利益的时候不能鼓励员工发扬个人英雄主义。管理者必须正确引导成员发扬个人英雄主义,要让员工真正理解个人英雄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在工作中要合理授权,给员工更多自由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集思广义,积极征求员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在工作上不断创新和提高;要让员工在遇到困难时放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有效发挥,可以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这样也能使团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但是在发扬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候,领导者必须牢牢把握个人英雄主义永远服从于整个管理队伍的利益。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在特定的条件下同时存在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根据团队利益至上的原则,个人英雄主义必须永远服从于整个队伍的利益,必须在维护队伍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发扬个人英雄主义。同时也必须注意,不能过分压制个人英雄主义的发扬,否则团队会缺乏创新力,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当然也不能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过分强调就会形成员工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各自为政,目标各异,个人利益就会占据上风,管理队伍的整体利益会被淡化。

总之,作为团队领路人的领导必须在完成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团队成员的个人英雄主义。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团队总体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