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语录:
1.奥康不追求企业的规模最大,不在乎财富多少,而是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类的进步而服务。
2.人的一生中,花钱和赚钱同样重要,做企业要赚钱,而成立慈善基金会是为了花钱。只有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人生才有意义!
3.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退出财富榜,进入慈善榜。
4.我现在的梦想是:用爱心在地球上建筑一座世界上最高、最稳固的“慈善大厦”,而地球上的每个人就是构建这座“慈善大厦”的每一砖、每一瓦。
5.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做起,让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同步发展,从而推动浙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王振滔简介:
王振滔1965年出生于温州永嘉,自小家境贫寒,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与诸多同时代的温州商人一样,在他就读高中一年级时,虽成绩优异,却不得不被迫因生活之故而选择退学。十六岁的王振滔外出谋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跟著堂舅学木工,成为一个居无定所、食无守时的方木匠。
1988年,王振滔以3万元起家,将一家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企业主导品牌“奥康皮鞋”成为中国皮鞋行业的惟一标志性品牌。由于经营有方、业绩突出,王振滔当选为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第一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获“中国民营工业企业行业领袖”、“中国十大魅力英才”、“中国最聚人气企业家”、“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慈善特别贡献奖”等多项殊荣。并受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王振滔十分关心慈善事业,累计向社会捐款1亿多元,位居中国慈善榜第13位,有“中华慈善大使”的美誉。同时,经过中国国务院和民政部的批准,他还成立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第一个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如今奥康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5000多人,拥有三大生产基地、30多条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年产皮鞋超千万双。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省级分公司、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处店中店。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设立了国外分公司。同时,在温州、广州及意大利米兰设立三个鞋样设计中心,每年开发出3000多个新品种,保持奥康集团产品始终走在潮流的前列。也许与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名牌相比,中国奥康集团近30亿元的年销售业绩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品牌研究院2006年7月11日公布的145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名单中,奥康牌皮鞋当选为中国皮鞋行业标志性品牌。
长路漫漫,王振滔穿着属于它的奥康,继续着“我的梦想,我的路”。
★第一节:家族企业带来的伤痛
人世间最重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可替代的。在创业之初,这种以亲情为纽带的团队模式对于奥康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当奥康发展的道一定规模的时候,这种亲情模式就逐渐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奥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鞋厂到一个大的企业,中间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可是正当这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企业的内脏却出了问题。
奥康是标志性的家族企业,三亲六戚都是从零开始伴随着奥康出世、成长的,自从奥康创立以来,就是一个家族企业。公司的合作伙伴以及内部的管理层,都是王振滔的亲戚。在奥康规模还很小的时候,这些亲戚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本来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儿,可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亲戚们也逐渐衍生出各自的派别,有了亲疏远近之分,员工们有什么想法和不满更是闷在心里,敢怒不敢言。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王振滔猛然惊醒。
有一天中午,他到食堂吃饭,打完饭后,他端着餐盘环视了一下,正好看到几个员工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于是就想过去和他们一起吃。这时,他听见后面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在公司任职的亲戚。亲戚示意他坐到自己的那张桌子吃饭。他也没多想,就走了过去,坐定后,他随口说了一句:“其实在哪里吃都是一样的。”谁知那个亲戚一听,立即很严肃地说:“那可不一样,那边是员工坐的,我们家人都坐在这边。”听了这话,他心里突然“咯瞪”了一下,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自己坐的以及周围几桌,全部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没有一个普通员工。而员工则都坐在了另外几桌,其中也没有他的亲人。
那个亲戚告诉他大家每天中午吃饭都是这样和员工分开坐的,从来不坐在一起。亲戚的理由说起来很充足:“别人跟我们又不是亲戚,坐在一块干嘛?”王振滔听了这话感觉特别不是滋味,他能够感觉到小家族带来的问题日趋横生,在一个企业中,吃饭这点小事都分得这么清楚,那么在管理、经营上,又怎么能够不存在更大的问题呢?员工心里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一时间王振滔吃不下去了,太多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充斥着他的大脑。
这让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王振滔家里有一个亲戚,专门负责给奥康提供鞋盒。由于这位亲戚自己不会做鞋盒,于是就在外面找了一家印刷厂,请人家帮着做。可这位亲戚为了省钱,做出的鞋盒,质量不是很好,每一批在颜色、质量方面都不一样。有些顾客本来到奥康的专卖店是要买鞋的,可是当导购员把鞋子一拿出来,他们一看鞋盒的质量那么差,心里猜测鞋的档次估计也高不到哪儿去。
同样的问题出现几次后就有人向王振滔反映。王振滔亲自找来一只鞋盒看,果然质地颜色都不上档次。他当时很生气,赶紧将那个亲戚找来,顾不上责备,先拎着那只鞋盒给他看,问他手里还有没有这样的鞋盒。这位亲戚说仓库里还有一批剩下的鞋盒,等用完了,再换一家印刷厂做质量好的鞋盒。王振滔坚决不同意,说剩下的那些鞋盒一个都不许再用,必须全部重做。亲戚一下子急了,这意味着一下子要损失二三万元钱,但他见王振滔毫不松口,于是马上回去搬来了“救兵”—让自己的父母来说情。
亲戚的父母找到王振滔帮着儿子说好话,认为下次改正就好,王振滔说:“如果这次我姑息了他,那么下次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两三万的损失,哪怕由我出都行,但一定要给他个教训。”
亲戚一看王振滔分毫不让,非常生气,于是就跑到王振滔母亲那里,大吵大闹了一通。王振滔的母亲劝他不要这么认真,可王振滔认为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这件事让他好多天心里不能平静,每个鞋盒多付出一毛多钱都是小事,得罪了亲戚过后也能解释,可是因为鞋盒劣质毁了声誉,多年来了心血为此前功尽弃那就太对不起人了。
放眼望去,公司的管理层都是亲戚,当意不能统一的时候谁也不服谁,谁都只为自己考虑。天长日久,不可避免地吵架,矛盾越演越烈。王振滔不是给这个赔礼,就是给那个道歉,焦头烂额,根本就无暇顾及企业管理。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王振滔一位负责销售的长辈提出,大量生产老太太穿的棉鞋销售前景也不错。王振滔马上否决了,因为这对塑造品牌形象是极为不利。可这位长辈认为自已管了很多年销售,有一定经验,坚持生产了一大批老太太穿的棉鞋,几十块钱一双。卖得很火,可同时也给奥康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人一提起奥康就马上联想到老太太的鞋这对于一个要塑造一流品牌形象的企业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之后王振滔采取多项措施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扭转了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给。
因为亲戚带来了好多负面因素,折腾的王振滔筋疲力尽,这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想想自已经营这个企业本想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和和睦睦;现在生活富裕了,亲人们却彼此不合。这样个事情折磨得王振滔整夜整夜无法合眼,怎么才能改变局面?如果全凭规章制度来控制,显然是不现实的,公司的领导都是自己的家人,谁又能听谁的呢?
亲情员工,举重又若轻,这让一向办事果断的王振滔一时很难做出决断来。可是又不能一直这样稀里糊涂下去,那样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知道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靠的就是果敢、善断,因而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长起来。当企业还很小的时候,独断性带来的一两次损失或许还能够弥补,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一次不科学的决策,带给企业的风险和危机往往是毁灭性的。这时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血缘关系一方面起到了强大的凝聚力,一方面又让企业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难打破坚冰。
怎么办?向左?向右?王振滔心里的天秤不知该往哪一面倾斜了,或者说更多的原因是他怕痛不敢下决心把身上的这块肿瘤割掉。
★第二节:咬牙割疮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人都有笼统的排外性,家族中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他们的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另外,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绝不能是家族制,毕竟光靠一个家族,是培养不出企业所有需要的人才的。而且,这些亲人很容易让其他员工感到害怕和被边缘化,人才就难以聚集。
正当王振滔为亲戚们大大小小的事情焦头烂额、迟疑不决的时候,温州一家非常有名的制鞋企业突然倒闭了。据说这家企业曾经风光一时,是温州最大的制鞋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是温州第一个开宝马车的人。王振滔听说这个事情后后非常震惊。就在两年前,他和这家的老总还一起到韩国开会,同住一家酒店,并且一起探讨过家族企业的问题。当时,王振滔问他:“你是公司的董事长,你儿子是总经理,女婿是副总经理,你夫人是财务经理,一旦出现矛盾,该怎么处理,谁听谁的?”当时那位老总哈哈一笑说:“有矛盾就有矛盾呗,大家都是一家人,难道还真的打起来不成?”结果还真的打起来了。儿子和女婿谁也不服谁,都各自坚持己见,结果闹得不可开交,管理混乱得一塌糊涂。最终,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迅速走向了衰败,在家族争夺战中轰然倒坍了。
这件事在温州甚至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振滔心里有些惶恐,从那家已经倒闭的企业身上他看到了自已身上的弊处。他深切地意识到,如果不能改变现状,那么就必将步人这家企业的后尘。这让他在短时间内毅然决然地咬牙割掉了企业身上的毒疮。
2001年年三十中午,在温店州人人大酒店,王振滔在这里摆下的几桌宴席,到场的有近27位客人,满满当当坐的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都是王家和奥康有关系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