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因素是所有人都在议论你,你当然是明星。 第二个因素是你在视频中出现,你当然是明星。因为视频就相当于电影、电视、好莱坞。 第三个因素呢,因为别的明星在讨论你、推荐你,别的专家在推荐你,所以你就是明星。 当你打造出全自动的赚钱机器之后,下一步你需要考虑什么呢?你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实现更高的利润。说到高额利润,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你怎么能够卖出高价呢?
实际上,很多产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产品本身,而是需要从客户的经验、体验、生活、梦想去综合考虑。
你卖的究竟是什么产品? 客户使用这个产品之后,他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没有你的产品,客户在生活中会缺失什么?正是这种缺失,赋予了你的产品一种独特的价值,这是你需要认真思考的。
我在美国看到过很多来自中国的泥娃娃。这些泥娃娃在国内卖得很便宜,有时候10元可以买一堆。它们往往是在郊区的一些厂子里烧制出来的,经常被一堆堆地码在马路边卖。在北京郊区往顺义方向,就有很多这样的窑厂,路边总有一帮人在卖泥娃娃。 但是在美国,这些泥娃娃被卖到10美元一个。他们是怎么卖的呢?他们把这些泥娃娃摆在高级饰品店里,跟其他装饰品放在一起。
我们知道,人们对价值的判断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一个东西值多少钱,得看它跟什么比。所以,你不能老盯住产品本身,你得学会改变比较的标准。
一颗黑珍珠值多少钱呢?你不一定知道,但是如果它被放在白珍珠旁边,那你就会认为:它的价格至少应该和白珍珠一样。
现在,这些泥娃娃被放到了其他装饰品旁边,于是它们值10美元。可是到了法国,人家又卖60美元,为什么?因为法国人给这些泥娃娃涂上了印象画派的色彩。同样是泥娃娃,因为它涂的颜色不一样,所以它就值60美元。
法国人一直声称,他们是最好的营销人。美国人说,我们可以把可乐卖到全世界。但是法国人说,我们能够把矿泉水卖成全世界最贵的。这就是法国人的营销想象力。
他们把这些泥娃娃摆到了不同的环境中,买的人当然就不一样了。可想而知,在顺义街边花10元买一打的人和在法国商店里花60美元买一个的人,肯定是两类人。
比如说大白菜的价格,街边市场的大白菜一斤才多少钱? 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把大白菜洗干净,剁碎了,然后装到一个精美的袋子里,大白菜的价格就倍增了!这种包装好的大白菜,一袋可能就要卖10元、20元。
当然了,美国人的理念是“追求方便”。所以,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愿意掏钱来买这种袋装的大白菜。另外,很多人是单身汉,他们也没时间去烧菜,但是袋装菜很方便,拿回去只要稍微一洗,就可以做成沙拉了,也不需要再剥、再炒。
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只按产品本身来定价。虽然有些是很简单的产品,但是只要你发挥想象力,你就有机会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曾经在美国商店里看到一个不锈钢小盆。这个盆标价400多美元。这个盆是干什么用的呢?装垃圾用的。 就是在你烧饭的时候,你要削苹果,削完后你可以把果皮扔在小盆里。它就是有这么个功能。有时候你厨房里大的垃圾袋会放得比较远,走来走去比较麻烦,你可以暂时把一些垃圾放到小盆里;等全部弄完之后,你再把垃圾倒进大袋子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卖四五百美元,莫名其妙!但是确实有人买。 人们的想象力赋予了这个小盆更大的价值。
所以,你永远不要老想着自己的产品。你在考虑整体营销策略、价值塑造的时候,你越能忘记自己的产品,就越能进入客户的世界,这样你的产品价值反而能够被充分利用。
更重要的是,当你从客户的需求、客户的世界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产品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变,可以变得更完善、更有价值。因为客户的需求、体验,客户对自己生活的渴望和改变,是你的产品创新的原动力。产品只是实现客户梦想的一个手段而已。
作为营销人,你必须跳出产品,老盯住产品是一个误区。
我们知道,有很多大公司的产品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他们赚了很多钱。为什么?因为比起产品,他们更了解客户的状况。可见,客户的梦想、生活、体验,是我们考虑产品价值的起点。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些营销高手的广告,你会发现:他们根本没有提到产品。他们更多的是在描述:你将得到什么,你的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将做到哪些你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你将产生哪些你以前不能产生的方法?你将了解哪些你以前所不能了解的事情?你将认识哪些你以前不认识的人?你将得到哪些你以前认为不存在的资金或者资源?……这些东西是客户想要的。
比如,我的导师说,他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找到所有的客户名单。不管你的客户是大人、小孩、老人,还是其他人,只要是你的客户,都能够被找到。
他说:“很多企业抱怨自己没有客户,殊不知,所有本该属于你的客户都已经存在了,他们希望你能够找到他们,但是你一直找不到。我有一招,可以让你找到他们。”
他把价值塑造了一番,大家都很想要。但实际上就是一本小书,这本书告诉你——怎么寻找目标客户。
所以,产品的体现方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客户想要什么。这是我反复强调的,也是你一定要掌握的思维模式。
事实上,90%的营销人都没有掌握这个模式,包括一些营销大腕,他们还是以产品为导向。如果你想实现“超高价营销”,这是必须铲除的一个障碍。
有一个问题你需要思考:我们该怎么为全自动赚钱机器插上翅膀,让它飞得更高,飞得更快呢?答案是:成为明星、专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因为卖同样的东西,明星、专家会卖得更快、更好,而且价格更高。更重要的是,没有多少客户会跟他们讨价还价。
如果成龙说:“我要做一个培训。培训不知名的电影人如何快速地成功,培训你们的孩子如何快速地成为电影明星。我的课程收费是3天50万元。”我想,没有几个人会去讨价还价的。“能不能便宜一点,45万元可以吗?”——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越是低价的市场,讨价的行为越普遍。
你到奔驰的4S店看一看,有几个人在讨价还价?但是你到那些低价的车行转转,会发现情况截然相反。客户为了200元的折扣,会折腾上1020分钟。
为什么?因为卖车的老板觉得:“200元我确实不能让,让了之后,我就没利润了。”但是买车的人觉得:“这200元就是我12天的工资啊,我必须谈。”所以,他们会吭哧吭哧地折腾半个小时。
但是,在卖奔驰车的地方就很少有人会讨价还价,虽然他们也想打折,但是他们不一定愿意说。这是人性。
所以,对于销售来说,明星身份具有巨大的优势!
那如何成为明星呢?很多人也认同明星的威力,但是他们觉得:“明星是很神秘的,成为明星这个过程是很难被剖析的,要靠机遇。”实际上这并不复杂,就几个因素。
一、众人的议论:出镜率
我们需要逆向思考,对明星进行剖析。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某个人是明星呢?我们能不能创造条件,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的明星?这就是逆向思维,其实非常简单。
第一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条件是让众人议论你。 如果所有人都在议论你,你就是明星。如果我们能够制造这样的一种声势、这样的一种环境、这样的一种气氛——让所有人好像都在议论你,那你就是明星。
怎么让所有人都去关注你、议论你呢?方法是提高出镜率。 你知道,明星经纪团队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什么吗?就是不断地给明星制造各种各样的话题,这实际上就是让别人去议论他们。所以,“有多少人在议论”是衡量明星名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比如美国的社交明星Paris Whitney Hilton,她是希尔顿酒店集团的继承人。她不会演电影,也不会唱歌,但是她的名气非常大!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在议论她。
她现在去好莱坞酒吧喝酒,一次出场费就是20万美元。而且老板会很自豪地宣告:“嘿,你知道吗?Hilton小姐今天会来我们的酒吧喝酒。”
单靠这个,她一年能挣800万美元。什么也不干,只是到酒吧去串场而已。为什么?因为她名气大。为什么她名气大?因为大家都在讨论她。
她是怎么形成这种气势的?为什么一下子大家都在议论她?很简单,一开始她跟一些有名气的男明星交往,谈了又吹,吹了又谈,一下子就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最后,自然大家都在关注她、讨论她。这是她的秘诀。她一年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赚几百万美元,而且已经持续六七年了。
这是人们对于明星的一种思维。很简单,你到马路上去看看,如果一群人都在看一个人,那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去看这个人。
所以,利用这种思维倾向,我们可以产生类似明星的效应。
怎么产生明星效应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传播机器的运作
传播机器就是用于产生明星效应的。比如在自发传播中,你需要汇总、汇报,然后发布出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要推广这件事情,让其他人知道:“噢,好多人在议论这个事情。”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明星效应。这是非常巧妙的!
当然,我需要提醒你:你所传递的东西,必须是真实的。你不能编造,那样你迟早会自食其果。在诚实的基础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是通常你没有注意到。
我一般会到邮件中去寻找思路。比如我会去看一下客户的问题,这会刺激我产生一些新的想法,然后我再制作一些视频跟大家汇总、分享。
实际上,有人在关注你时,如果你不去汇总,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经过你的汇总,别人才会知道。
像《剖析刘克亚》,就是一个汇报。我把别人的评论拿过来,然后再进一步放大。所以说,传播机器的运作已经为你的明星定位造就了气候——“噢,这些人在讨论你,很多人在讨论你。有专家,有朋友,他们都在讨论你、议论你。”
记住,你不能为了传播而传播,最终你还是要让客户得到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我建议:第一,把客户的成功案例进行汇编,然后发给其他客户;第二,如果你在报纸上做过宣传、采访,你应该订几千份这种报纸,然后把它们发给客户。这样他们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因为这是刊登在真正的新闻纸上的,是实实在在的采访。其实这不需要多少成本,1元1份,很便宜。
我经常收到朋友的电话:“克亚,明天晚上8点半,观看湖南卫视,有我的采访。”生活中有很多的干扰,我怎么可能总是准时去看呢?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采访录下来,然后发给你的朋友,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你必须承担起传播的责任。客户是不会整天关注你的,但是如果你主动把这些东西寄给他,效果就不一样了。
2.结果汇总与放大
你在外面所做的每一件事,你跟媒体的每一次互动,如果你都能够还原本来的状态,然后把它汇总、发布出去,威力是非常大的。
比如,我的导师接受过《纽约时报》的采访,然后他买了这整版的报纸,和销售信放在一起,寄给客户,结果效果非常好!
这么做有两个作用。第一,客户的注意力被吸引。本来你的销售信可能会被客户扔掉,但是现在他一看,有一份《纽约时报》,他可能就会看。第二,权威感。因为《纽约时报》的采访,所以你在客户心中多了一份受尊重和权威感。更重要的是,这会起到传播的作用。
这就是我说的,要把媒体的合作通过你的传播机器去放大。媒体的宣传也是为了配合你的传播机器,最终是传播机器成就了你的公司品牌。因为它会不断地传播,并且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另外,你跟媒体的合作只是一次性的。你们的活动搞得再久,一两个星期也就结束了。但是人们每天要面对的资讯是非常多的,包括纸媒、电视、互联网等,所以你必须汇总。
你要把跟媒体之间的互动,通过传播机器进一步放大;同时要把客户的成功故事总结起来,制作得精良一点,然后传给你的其他客户。当然,你也可以发布在博客上,或者其他地方。这些做法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
举个例子,你写了一封销售信,然后你跟报纸谈合作。 你说:“我买一个整版的广告。”比如《新京报》的一个整版。接着你出10万或20万元的广告费,同时你预订20万份这版报纸。这样你就可以寄出这封销售信了,因为上面有《新京报》的抬头,所以它的作用就不一样。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大部分人的广告是没有系统的,他们只想做一次性的活动,然后再做一次,又做一次。这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没有多米诺效应,非常浪费!但是如果你把一个媒体的活动,通过传播机制去进一步放大,那么它的多米诺效应就会很快呈现出来。
所以我建议,要把你所做的每一次宣传,包括你跟“粉丝”的互动、你跟媒体的互动,只要是对其他客户有帮助的,你都应该以不同的形式——报告、书籍、视频、图片等,分享给更多的人。
你要明白传播机器和其他宣传之间的关系。传播机器是你的信息汇总点和放大器,所有东西都应该汇总在这里,然后自发地传播。
很多时候,你只需要促使它形成,而不需要花钱去建立很多组织。只要这个机制能够形成,它就会自动、自发地传播。
你想,任何时候,你聚集了1000人、10000人,你只要给他们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主张,这个主张就会自动传播起来!如果你还有媒体的采访或报道,那就更厉害了!
通过这种机制,你会发现,其实要公众意识到——“哇,很多人在讨论他们”,这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通过不同的形式做了3件事——比如视频、报告、书等,然后你把这些事情汇总,再投入到传播机器系统,就会产生更大的效应,就会有更多其他事情发生。
表演英语就是这么推广的。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做活动,接着汇总到新浪,然后大众就会觉得:“哇,原来表演英语有这么多的活动啊!”
人的大脑对数量的判断——比如这个东西是多还是少,是相对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几件事情接连发生,你就会觉得很多。而且通过这个机制,会有更多的人议论你或者你的品牌,那么相对而言,你就成了一个明星,或者你的公司成了一个品牌。
有一点我要强调,我们现在讲的是“四级传播”,所以你千万不要直接地说:“嘿,看看,大家都在关注我、议论我,你们也应该这么做。”
千万不要这么说,你应该很随意地分享。比如你可以说:“前几天,《山东日报》的记者采访我,谈到一些企业治理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很尖锐,但我作了一些解答,他们觉得很好。有空你们去看看吧。”
这种说法就很随意。在意识层面,你是给客户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在潜意识层面,你得让别人得出结论:“哇,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关注他。”你一定不能直接吹捧自己:“看,我就是明星,《山东日报》都来采访我了。”这样人家对你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因为没有人喜欢别人牛哄哄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