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第一步:家庭育儿宝典
19096500000022

第22章 整理运动(3)

学习“再见”的目的是让孩子多与陌生人接触,这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会与人交往的开始。人不能脱离社会,他需要学习与别人接触交往的知识。我国20多年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有些父母忽视孩子早期的社会交往,把孩子关在家里只与父母或老人接触,不少孩子患自闭症或有自闭倾向,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家长要让孩子有见陌生人、听陌生人声音、与他人接触、一同玩耍的乐趣,使他感觉到与他人接触的愉悦,另外,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孩子知道了有许许多多没见过的人,知道其他人对他也很友善。这样对孩子随年龄增大逐渐不依恋父母很有好处。他从小接触社会,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心理,有利于培养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格。

说话欲强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智力活动的武器。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交往中学会的。中国人学外语困难,因为不常听,更不常用。小孩子说话是先听懂才会说,先模仿才发音。早会说话早聪明。

乳儿期已有学话的心愿,开始积极交往。但学话有个过程:出生时,为了得到足够的氧气,用力呼吸,气流冲向声门、声带和口腔,就发出哭声。但这不是语言。两三个月,吃饱睡醒时,便快活地发出“a-a,e-e,m-m”,像在说什么,特别是有人在旁边,更常常喜欢发这些音,这是他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表现,而不是语音。

四五个月开始用声音招引别人的注意,但还不能理解词汇。当听到成人说话时,虽然转过头来,但还听不懂在说什么。六七个月逐渐理解一些简单的词义。如烫、拿、吃、香等与自身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单音词。成人说话时,他努力看着你的面容、口形动作,随之做些口腔动作模仿,但只是唇舌动。

还发不好音,模仿多了,听得多了,就会“说话”.因此,成人说话时要尽力让孩子看清口形,有意引导他模仿。孩子在模仿语音时情绪很高兴,应保护这种积极性。

亲子游戏

(1)爸爸在哪儿,妈妈在哪儿

孩子坐在中间,爸爸坐左边,妈妈坐右边。爸爸妈妈都拉着孩子的手。先引孩子看爸爸,然后爸爸说:“妈妈在哪儿?”

孩子转头看妈妈,妈妈问:“爸爸在哪儿?”孩子转头看爸爸。

目的:增进家庭欢乐。

(2)玩娃娃

妈妈抱个布娃娃,做爱抚状,然后交给孩子,让他抱抱。

目的:培养情感。

(3)小熊哪里去了

将孩子放在地毯上,用毛巾把玩具盖住放在他身边,问他:“小熊哪去了?”妈妈做寻找状,然后拉开毛巾说:“哇,在这里。”

目的:快乐。

(4)找玩具

孩子在他的小床里,妈妈当他的面藏一件玩具,比如藏在枕头下,被子里,然后让孩子找出来。也可同时藏两三件,让他都找出来。

目的:训练理解。

(5)户外玩

把孩子抱到户外,让他看小朋友们玩,这对他来说既是游戏又是学习。

目的:学观察。

(6)走来走去的玩具

买一件电动玩具,打开表演给孩子看。看着电动玩具自己在地上走来走去,孩子很高兴。

目的:训练观察力和注意力。

(7)骑大马

让孩子坐在妈妈腿上,妈妈颠动腿部,一边颠一边念歌谣:

骑大马,呱嗒哒,

一跑跑到外婆家。

见了外婆问声好。

外婆对我笑哈哈。

目的:训练语感。

(8)5个小朋友

妈妈做5个小纸卷,在一头用彩笔画上小动物、植物等,然后把纸卷套在孩子手指上。妈妈可以搬着孩子的手指,彼此谈话做游戏,或讲故事。

目的:发展言语能力。

(9)向前爬

把孩子放在地毯上,脚蹬住家具或墙壁,妈妈叫他到妈妈这里来。孩子会用脚蹬住墙做努力的动作。

目的:练习爬。

(10)搭积木

给孩子积木,引导他叠起来,看他能叠多高。

目的:练习手的精细动作。

(11)放球

给孩子几个乒乓球和两个盒子,让他把球放进盒子里。

目的:训练手指功能。

孩子第8个月

1.体重

7个多月婴儿体重增长已经趋缓,同样月龄的孩子体重的差异也加大。男婴体重平均约为8.8千克,女婴体重平均约为8千克。如果孩子太瘦,如婴儿只有6千克多,应请医生检查。

2.身长

7个多月男婴身高平均为70厘米,女婴身高平均为68厘米。

3.头围

男婴头围平均44.6厘米,女婴头围平均43.5厘米。

4.胸围

男婴胸围平均为44.7厘米,女婴胸围平均为43.8厘米。

5.坐高

男婴坐高平均为45厘米,女婴坐高平均为43.7厘米。

6.牙齿

如果下面中间两个门牙还没有长出,这个月就会长出来了。如果已经长出来,上面当中的两个门牙也就快长出来了。

7.动作发育

7个多月的婴儿各种动作开始有意向性,会用两只手去拿东西。会把玩具拿起来,在手中来回转动。还会把玩具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或用玩具在桌子上敲着玩。仰卧时会将自己的脚放在嘴里啃。7个月的孩子不用人扶能独立坐几分钟。

孩子手指的活动也灵巧多了,原来他手里如果有一件东西,再递给他一件东西,他便把手里的扔掉,接住新递过来的东西。现在他不扔了,他会用另一只手去接,这样可以一只手拿一件,两件东西都可摇晃,相互敲打。这时孩子的手如果攥住什么不轻易放手,妈妈抱着他时,他就攥住妈妈的头发、衣带。对孩子的这一特点,妈妈可以给他一件正适合他攥住的玩具。另外,他也喜欢用手捅,妈妈抱着他时他会用手捅妈妈的嘴、鼻子。

7个多月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他喜欢摸摸、敲敲,能拿到手的东西便放在嘴里啃。

8.语言发育

7个多月的孩子能听懂妈妈的简单语言,妈妈说到他常用的物品时,他知道指的是什么。他能够把语言与物品联系起来,妈妈可以教他认识更多的事物。

妈妈想让孩子认识一件东西,可先让他摸摸、看看,吃的东西可尝尝,先让他懂得了,然后反复告诉他这件东西的名字。

9.感觉发育

孩子在6个月以后对远距离的事物更感兴趣了,7个多月时则观察得更细。

对拿到手的东西则反复地看,更感兴趣。此时应常带孩子到户外去,让他看各种小动物、行人和车辆,树和花草,以及小孩,这些都是婴儿喜欢看的。

10.心理发育

7个多月的宝宝已经习惯坐着玩了。尤其是坐在浴盆里洗澡时,更是喜欢戏水,用小手拍打水面,溅出许多水花。如果扶他站立,他会不停地蹦跶。嘴里咿咿呀好像叫着爸爸、妈妈,脸上经常会显露幸福的微笑。如果你当着他的面把玩具藏起来,他会很快找出来。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也喜欢让大人陪他看书、看画,听“哗哗”的翻书声音。

年轻的父母第一次听宝宝叫爸爸、妈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7个月的宝宝不仅常常模仿你对他发出的双复音,而且有50%~70%的孩子会自动发出“爸爸”、“妈妈”等音节。开始时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见到家长听到叫爸爸、妈妈就会很高兴,叫爸爸时爸爸会亲亲他,叫妈妈时,妈妈会亲亲他,孩子就渐渐地从无意识的发音发展到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这标志着宝宝已步入了学习语音的敏感期。父母们要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教育契机,每天在宝宝愉快的时候,给他朗读图书,念念儿歌和绕口令。

11.睡眠

7个多月和6个多月时差不多,孩子每天仍需睡15~16个小时,白天睡2~3次。如果孩子睡得不好,家长要找找原因,看孩子是否病了,给他量量体温,观察一下面色和精神状态。

视觉发育状况

婴儿在6~7个月以后,远距离知觉开始发展,能注意远处活动的东西,如天上的飞机、飞鸟等。这时的视觉和听觉有了一定的细察能力和倾听的性质,这是观察力的最初形态。这时期的婴儿,对于周围环境中新鲜的和鲜艳明亮的活动物体都能引起注意。拿到东西后会翻来覆去地看看、摸摸、摇摇,表现出积极的感知倾向,这是观察的萌芽。这种观察不仅和动作分不开,而且可以扩大小儿认知范围,引起快乐的情感,对发展语言有很大作用。但是,婴儿的观察往往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而且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听觉发育状况

在这个阶段开始的时候,幼儿对于声音虽然有反应,但是,他还不能明白话语的意思。你也许会觉得幼儿已能领悟别人在叫他的名字,其实,那是因为他熟悉你的声音特性的缘故,才会作出他的响应。

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快要结束的时候,幼儿对于话语就会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对于说英语或汉语的幼儿家庭来说,幼儿们的最初语汇几乎都是相同的,而且也是可以预料的语汇:妈妈、爸爸以及婴儿等。

在这个阶段的前半部时间里,幼儿对于话语本身并无显著的兴趣,他们只是对于自己玩弄出来的咯咯声音感兴趣,同时对于你在和他接触时所发出的一些简单声音会有反应动作。可是,幼儿嘴里含有唾液所制造的声音,和幼儿平常的声音并不一样。在这个时候,幼儿不论是单独一人,或和别人在一起,都是兴致勃勃地耍弄口水声音(他会制造不同声音,同时也会改变声音的特性)。

合理喂养

8个月婴儿喂养特点

从孩子8个月起,母乳开始减少,有些母亲奶量虽没有减少,但质量已经下降。所以,此时必须给孩子增加辅食,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本月起,母乳喂养的孩子每天喂3次母乳(早、中、晚),上、下午各添加一顿辅食。人工喂养的孩子每天需750毫升牛奶,分3次喂,上、下午各喂一顿辅食。孩子8个月时,消化蛋白质的胃液已经充分发挥作用了,所以可多吃一些蛋白质食物,如豆腐、奶制品、鱼、瘦肉末儿等。孩子吃的肉末儿,必须是新鲜瘦肉,可剁碎后加作料蒸烂吃。

应该注意,增加辅食时每次只增加一次,当孩子已经适应了,并且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时,再增加另外一种。此外,只有当孩子处于饥饿状态时,才更容易接受新食物。所以,新增加的辅食应该在奶前吃,喂完辅食之后再喂奶。

预防婴儿断奶综合征

断奶,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当决定给孩子断奶时,就突然中止哺喂,或者采取母亲与孩子隔离几天等方式。如果此时在孩子断奶后没有给予正确的喂养,孩子需要的蛋白质没得到足量供应,长此下去,往往造成婴幼儿的蛋白质缺乏,可出现小孩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头发由黑变棕,由棕变红,兴奋性增加,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腹泻等症状。这种孩子脂肪并不少,看上去营养还可以,并不消瘦,但皮肤常有水肿,肌肉萎缩,有时还可见到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屑,有的孩子因为皮肤干燥而形成特殊的裂纹鳞状皮肤,检查可发现肝脏肿大。这些都是由于断奶不当引起的不良现象,医学上称为“断奶综合征”.

其实,有些妇女把断奶理解为一个截断过程是错误的。孩子如突然断奶而改喂粥及其他辅食时,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适应要比消化道的不适应更为严重。如果母亲因断奶而与孩子暂时分开,则孩子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大。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会使孩子消极,抵抗力下降,易患发热、感冒、腹泻等病。预防断奶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和断奶后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每日每千克体重1~1.5克蛋白质,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足维生素,这样孩子就会很快获得好转和痊愈。

婴儿断奶后的饮食

小儿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刚刚断奶以后还不能和正常儿童一样进固体食品。根据小儿已习惯用的各种辅食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新品种,使小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把流质、半流质改为固体食品。这一时期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密切关系着以后的营养状况,家长必须重视这件事,妥善安排。

断奶后必须注意为孩子选择质地软,易消化并富于营养的食品,最好为他们单独制作。在烹调方法上要以切碎烧烂为原则。通常采用煮、煨、炖、烧、蒸的方法,不宜用油炸。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只给孩子吃菜汤泡饭,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汤只能增加些滋味,里面所含的营养素极少,经常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家长以为鸡蛋营养好,烹调方法又简便,每天用蒸鸡蛋作下饭菜,这也不太妥当。鸡蛋固然营养价值较高,孩子也很需要吃,然而每天都用同样方法制作,时间久了,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影响食欲而产生拒食的现象。

进餐次数以每天4~5餐最好,即早、中、晚三餐,午睡后加一次点心。如小儿较弱,食量少,也可在上午九时左右加一次点心。至于每餐的量,应特别强调早餐“吃得饱”.因为小儿早晨醒来,食欲最好,应给以质量较好的早饭,以保证小儿上半天的活动需要。午饭量应是全日最多的一餐,晚餐宜清淡些,以利睡眠。

那么,每天各种食品应吃多少呢?下面的量可作参考:蔬菜:应以绿叶菜为主,每天至少占50%,一日总量为50~75克。以后日渐长大,量应增到100克。

豆制品:每天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腐干为主。

鸡蛋:每天1个,煮、蒸、炖、炒蛋均可。

肉、鱼、脏腑类:每天50~75克,不同品种,轮换使用。

豆浆或牛奶:每天500毫升,1岁半以后可减到250毫升。

粮食:每天的主食为大米、面粉,共需100克,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增。

水果:此项食品可根据家庭情况灵活掌握,如条件许可,作补充部分的蔬菜量。但并非吃了水果就不必吃蔬菜,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

油、糖:一般每种每天10~20克即足。

婴儿贪食的原因

婴儿头12个月发育比较迅速。开始学步时,发育速度放慢。此时,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难于意识环境对他们的限制,因而易于发生事故或中毒。

孩子总是往嘴里放东西,很多父母误认为孩子饿了,他们赶忙主动给孩子食物,而这些食物多半被孩子拒绝。这是因为学步婴儿在不断长牙,他们的牙床间歇地发痒和疼痛,孩子往嘴里塞好多东西可能就是试图减轻牙痒和牙疼带来的不舒服。

婴儿的这种吃法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会自己选择食物吃,学哥、姐的样子吃,等等。这是孩子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定阶段。在这阶段,孩子多吃点也不会超重,更不会饿着他自己。

婴儿不宜多吃蜂蜜

蜂蜜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但蜂蜜在生产、运输和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中,极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肉毒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甚强,既耐严寒,又耐高温,能够在连续煮沸的开水中存活6~10小时。因此,即使经过一般加工处理的蜂蜜,也仍有一定数量的肉毒杆菌胞芽存活。这些胞芽无法生长和释放毒素。然而,这些胞芽一旦进入婴幼儿体内,尤其是进入1岁以下的婴儿体内,因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它们便迅速发育成肉毒杆菌,并释放出大量的肉毒素。平时这些毒素毒性甚强,据说1毫克即可致万名婴儿于死命。另据调查,目前婴幼儿急死症中,有5%的婴儿是因肉毒素中毒而引起死亡的。

所以,婴幼儿最好不要多吃蜂蜜,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

日常照料

用洗发液类物品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