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9010900000005

第5章 古典时代的欧洲(5)

斯巴达是一个典型的尚武国家,因此军事民主制就成了斯巴达的最重要的制度。每一个统治者都致力于把斯巴达男子训练成为百折不挠的战士,而把每一个斯巴达女子都训练成养育战士的母亲。所以,每一个斯巴达人自出生之日起,就要接触这种锻炼。长老要对每一个新生儿进行检查,只有那些体格健壮的婴儿才准许父母养育,而那些体质孱弱的孩子就要被抛弃。斯巴达人的母亲在给婴儿洗澡时,用的酒而不是水,对于那些体弱的婴儿,她们会任其在酒里晕死,只有那些强健的婴儿才能幸免。在养育孩子时,她们的方法也很特别。对于她们从不用襁褓或绷带,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四肢和形体自由发育;她们也从不把好吃的食品留给孩子;同时,她们还要训练孩子不怕黑暗,不怕孤单,不急躁,不爱哭等等。

男孩到了七岁时,就要被送到少年团队接受严格的体育锻炼。在这里,他们学的不是读书写字,而是要接受各种增强体力的的锻炼项目,同时,还要训练反应能力和耐劳能力。为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男孩子们经常会被要求在炎炎烈日和杂草丛生的路上长时间地行走。孩子年龄越大,所要接受的训练就越严格。他们要被剃光头,常年赤脚走路,一年四季都只能穿单薄的衣服,晚上就睡在从河边拣来的干草上,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

每年,在亚特米斯(希腊女猎神)神坛前会举行一次鞭打,要求每一个孩子不许大喊大叫,更不许啼哭求饶。那些能忍住疼痛的孩子就会被认为是有毅力的人。而更奇怪的是,斯巴达人竟然还会训练孩子偷窃。偷窃不被发现的孩子会受到赞扬,相反,就会被看成是笨蛋,而受到责罚。斯巴达人认为如果孩子们能学会偷窃的话,那么将来在战场上就不会挨饿。因为,斯巴达军队在外出打仗时,是不带粮食的,也没有负责供给食物的军需官,士兵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偷窃本领才能填饱肚子。

在这种残酷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斯巴达人各个残酷而粗鲁。和崇尚文明的雅典人不同,斯巴达人从不重视文化教育,他们不允许青年人口若悬河,要求他们要沉默寡言。斯巴达的统治者十分清楚,他们需要的不是诗人、辩论家,而是能征善战地战士。

斯巴达的青年人到了二十岁就要离开少年团队,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由于斯巴达的战术主要是以步兵战为主,所以他们的军队通常都是方阵布局,每一个方阵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战术不仅依靠每一个战士的勇敢,而且还要依靠全阵组织和纪律的严密,为了保证方阵在战斗中进退娴熟,反应迅速,这些青年人要接受长达十年的艰苦训练。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他们都是在军营度过的。到了三十岁后,他们可以成家,并住在家里,但他们必须每日出操,和战士们一起进餐。所以,他们要按月交纳规定数量的粮食,直到六十岁,他们才可以彻底跟军旅生涯说再见。

斯巴达尚武的风气,同样也对妇女适用。

和很多国家的女孩子不同,斯巴达的父母绝不会对女孩娇生惯养,她们也和男孩一样接受体育锻炼。为了让将来的婴儿能长得更结实,斯巴达的少女从小就要练习格斗、赛跑、投铁环和掷标枪。斯巴达人认为唯有刚强的母亲才能生育出刚强的战士。

每一个斯巴达的母亲从不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战争中受伤,而是担心儿子体质太弱,或是当逃兵,这会让她们感觉异常羞耻。所以,斯巴达的母亲常以儿子战死沙场而自豪,她们把斯巴达的荣辱看得比儿子的性命还重要。

在这种近似于残酷的训练下,斯巴达的男子各个勇敢善战、刻苦耐劳。斯巴达的军队拥有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武装。每一个斯巴达战士都配有战马、短剑和盾。

当时,斯巴达人的英勇善战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被认为是无敌的。凭借着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

斯巴达人一路东征西讨,到公元前6世纪,斯巴达已成为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

12.争霸之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战争,历史学家称这是一场争夺全希腊统治权的战争。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31年——前404年。

古希腊杰出史学家修昔的底斯曾说:“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这正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作为古希腊两个实力雄厚的城邦,雅典与斯巴达的矛盾和斗争由来已久。在这中间,骁勇善战的斯巴达人似乎显得更激进一点。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末,斯巴达就曾试图干涉雅典内政。在希波战争的前期,特别是在公元前480年和479年,两国联手反抗波斯的侵略。然而,这样的合作却是短暂的,从公元前478年起,两国之间的摩擦开始频繁出现。

而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雅典的势力开始不断扩张,再加上雅典国内民主政体的日益发展,使得斯巴达人产生了极度恐慌,于是两国之间的矛盾开始迅速激化。两国之间的第一次交火发生在公元前457年,当时斯巴达及其盟国在鲍伊奥提亚的塔纳格拉地区大败雅典陆军。之后,到了公元前445年,为缓和矛盾,雅典和斯巴达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十年的和约。然而这份条约并没有阻止住雅典对外扩张的步伐。公元前443年,雅典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殖民地图里依。公元前437年,伯里克利为了显示雅典的国力,率领雅典舰队远航黑海。同年,他又在斯特律蒙河畔的交通要道上建立了安姆菲波利斯城。

而在公元前430-公元前420之间,雅典还经常与后来成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员国科林斯、墨加拉等国发生纠纷。从而导致雅典与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其中对雅典最为不满的就是斯巴达人。眼看雅典人如此肆无忌惮地四处扩张,斯巴达人决定向雅典开战。

公元前432年秋天,伯罗奔尼撒同盟全体成员国会议在斯巴达召开。会上,各成员国对向雅典开战达成了一致。随后,斯巴达及其盟国便向雅典展开了外交活动。他们要求雅典驱逐伯里克利,解除波提德伊亚之围,取消墨加拉禁令,结果这些要求都遭到了雅典的拒绝。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怒火中烧,一场战争就要上演了。

公元前431年,战争正式打响了,斯巴达军队率先进攻雅典,雅典为避开斯巴达强大的陆军力量,发挥自身的海军优势,选择了全城退守,拒不同斯巴达交战,而是派出船队围绕伯罗奔尼撒半岛航行,适当的时候便上岸攻击,通过这种战略,雅典方面取得了不少优势。

然而到了第二年,雅典突然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大批的士兵和平民死亡,人们对这种疾病没有任何办法,大批平民的迁入使雅典城加剧了瘟疫的传播,甚至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雅典人既要应对与斯巴达的战争,又要面对可怕的瘟疫,处于悲惨交加的境地。雅典人开始怪罪伯里克利,因为是他劝他们进行战争,从而导致雅典处于死亡的边缘,他们希望和斯巴达和解,但斯巴达并不理会,雅典人对伯里克利处罚了一笔罚款,但迫于战争的形式,他们不得不再次选他为将军,不幸的是伯里克利很快也因感染瘟疫而死去。

此后斯巴达取得了战争的优势,伯罗奔尼撒同盟军先后征服了普拉提亚、萨拉米、安菲波里等城邦,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以解放希腊、解放各城邦的名义与雅典作战,许多城邦因不满雅典的高压和控制,纷纷发动叛乱,脱离提洛同盟。虽然雅典依靠海上优势取得了阿开那尼亚海战的胜利,但在希腊各城邦,斯巴达人取了明显的优势。公元前422年,雅典人派出军队妄图收复安菲波里,但斯巴达人在伯拉西达将军的带领下两面夹击,将雅典人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这场战争中雅典人战死600人,而斯巴达人只有7人阵亡。此战之后,雅典与斯巴达签订了《尼西阿斯和约》,相约50年内不再发生战争。

然而双方都没有遵守和约的约定,违反和约的事情时有发生。公元前415年,雅典人派出强大的军队远征西西里,叙拉古人和斯巴达人联合对付雅典军队的进攻,叙拉古人在西西里与雅典军进行海上战斗,而斯巴达人则进攻阿提卡等雅典后防城市,结果雅典的进攻获得了完败,海军、陆军全军覆灭,丧失了近50 000人和200艘战船。西西里战争严重削弱了雅典的势力,斯巴达则认为颠覆雅典霸权的机会到来了,于是他们准备派军一举攻破雅典,确立自己在希腊的霸权地位。

公元前413年,斯巴达率伯罗奔尼撒军队进攻雅典,雅典先是取得了赫勒斯滂海峡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对于海战的信心,但斯巴达人取得了波斯的支持,迅速发展起了海军力量,很多雅典水手跑到斯巴达这边。公元前405年夏,斯巴达人在赫勒斯滂海峡取得了决定性的羊河口战役的胜利,雅典海军被彻底摧毁,提洛同盟的成员国纷纷退出,期巴达人进一步围困雅典,雅典人受不了战争和饥饿的折磨,终于宣布投降,服从斯巴达人的领导,于是双方在第二年签订和约,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取得最终胜利。

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古希腊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它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生产,致使各城邦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经此一战,雅典失去了盟主宝座,而斯巴达的新霸权得以建立起来。

13.“历史之父”

图里叶是意大利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绿树成阴,景色宜人,常常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游览。这些游客之所以会来这里,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古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的坟墓就坐落在这座古城里,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文字:

这里埋葬的人叫希罗多德,他是吕克色斯的儿子。

他用优美的语言撰写历史,他的作品将流芳百世。

希罗多德成长在故乡多利亚,为了躲避流言蜚语,

他来到了图里叶,并把图里叶当做他的第二故乡。

如此简短的几句话,是希罗多德一生的写照。

希罗多德在历史学上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早在古罗马时代,就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作为古希腊历史学的奠基人,他所撰写的史学名著《历史》对世界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484年, 希罗多德出生在小亚细亚的一座滨海城市。这座城市名叫哈里卡那索斯,它是一个由希腊移民所建立的城市。希罗多德的父亲吕克色斯是当地的贵族,由于家庭环境优越,希罗多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特别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荷马史诗,常常手不释卷。读的次数多了,史诗中的很多段落就被他自然而然地记在了脑子里。那时的他就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像荷马那样的诗人。

然而,希罗多德平静的生活被一场政治斗争打破了。在他三十岁这年,他的家族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之中,开始衰落,身为家族里的一分子,希罗多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株连。为了谋生,他只好远走他乡。

离开家乡之后,希罗多德开始云游四方,长达十年之久。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游览了很多地方,足迹北到黑海沿岸,南达埃及,东至两河流域,西抵意大利。真可谓是踏遍了千山万水。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很多人都因为害怕危险而不敢出门,可希罗多德却乐在其中。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罗多德为了增加自己的见闻,扩大自己的视野,不怕艰险,不畏辛劳,最终克服了千难万险。

每到一地,他首先就要去访问当地的名山大川,凭吊名胜古迹,认真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社会状况,同时还采访各种民间传说,搜寻历史故事,然后一一记录在案。十年的漫游体验,使得希罗多德,扩大眼界,丰富了知识,同时也为他后来写作《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希罗多德来到了巴比伦城,正赶上城里正在举行一场婚配活动。几十个待嫁的姑娘坐在市政厅的中央,周围站着几十个求婚的男子。这时,主持人宣布婚配活动开始。他先让一位最漂亮的姑娘站起来,然后叫求婚的男子们纷纷出价。这些男子为了得到这个美丽的姑娘,纷纷喊出高价,最终一位出价最高的男子娶走了这个姑娘。接着,就开始依次拍卖其他姑娘,最后,只剩下了几个丑姑娘和跛腿姑娘。主持人便把拍卖得来的钱,统统交给了这几个姑娘作嫁妆。这样,所有的姑娘都嫁出去了。希罗多德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看,感觉有趣极了,于是随手就把这个场面记录了下来。

不久之后,希罗多德又到了埃及。他沿着尼罗河一路前行,一直走到了埃及的最南端。在这里,他对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现做了仔细的考察,当他看到尼罗河两岸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时,不禁感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旅行至希腊的雅典。此时的雅典正值政治家伯里克利领导时期,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希罗多德被深深地吸引了。对于雅典的民主政治,他更是十分崇拜,为了进一步了解雅典,他经常参加一文化活动,并且在公众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随着他的诗歌在这些活动上屡屡获奖,他很快就成了在雅典家喻户晓的人物。

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伯里克利的赏识,在伯里克利的支持和鼓励下,希罗多德萌发了撰写一部叙述希腊战胜波斯的历史著作的念头。

为写这本书,希罗多德再次踏上了漫游之旅。他相继访问了希腊的很多城邦,循着当年希波战争的路线,考察了一些重要战场,在这些战争遗址上,希罗多德记录了大量资料。之后,他便来到了意大利南部的新城邦——图里叶,在这里定居了。此时,他开始着手撰写他的《历史》一书。公元前425年,希罗多德去世,五年之后,这部耗费了希罗多德无数心血的巨著终于和世人见面了。

《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其前半部分记述的是作者的旅行和旅途中的见闻,以此作为背景,逐步地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起因。后半部分描述的是希波战争的宏伟场景。

希罗多德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也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在他的书中,他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了热情地颂扬。他最早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而对于希波战争的评价,他认为这是波斯国王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为此,他谴责道:“如果波斯国王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除了自己的国土之外,他就不应该再贪求任何其他的土地。”

希腊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它的人民却崇尚自由,任何外来入侵者,都会遭到他们强烈的抵抗。为了表达对希腊人民追求自由精神的崇敬之心,希罗多德记录了这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