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9010900000041

第41章 当代欧洲(2)

1988年,波兰再次出现财政危机,政府大幅度提高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工人群众再次掀起罢工热潮。在西方国家的干涉和压力下,加上苏联的干预撤出,波兰统一工人党在1989年初通过决议,宣布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

这年的2月6日,波兰政府与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及其他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政府同意团结工会重新登记后合法化;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进行议会和参议院的大选。

大选分别在1989年6月4日和18日进行。结果团结工会大获全胜,赢得了议会中百分之三十五的席位,并一举拿下参议院一百席中的九十九席。就这样,团结工会一跃变成了控制两院的第一大党。

1989年12月,波兰修改宪法,将国名由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国,从此波兰成为了一个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国家。第二年的12月19日,瓦文萨当选为波兰总统。

波兰的这场剧变直接引发了其他东欧国家的效仿。1989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对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作了重新评价,定性为“人民起义”;并通过了实施多党制的决定。6月16日,匈牙利政府为“匈牙利事件”的受难者、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纳吉举行了重新安葬仪式,二十五万群众参加了这一活动。10月,社会主义工人党举行了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组为匈牙利社会党。在第二年3月的大选中,反对党民主论坛获胜,原工人党彻底丧失了政权。

接着便是保加利亚。1989年5月,国内的伊斯兰少数民族大量外逃开始的。随后,各地的罢工示威活动频频发生,迫使日夫科夫在年底辞去保共总书记的职务,由姆拉德诺夫接任。第二年2月,保共十四大决定改名为保加利亚社会党。6月,保加利亚进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保加利亚社会党赢得了执政地位。但在1991年10月的第二次大选中,社会党还是被赶下了台。

由于受到波兰、匈牙利等国发生剧变的鼓舞,捷克斯洛伐克国内要求重新评价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终爆发了“11月事变”。这一事变直接导致捷共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11月24日,以雅克什为总书记的捷共领导班子集体辞职。11月29日,捷联邦议会修改宪法,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2月6日,胡萨克辞去总统职务。12月28日,“布拉格之春”的领导者杜布切克当选联邦议会主席。第二天,联邦议会选举哈威尔为总统。捷共沦为在野党。

随后便是罗马尼亚。1989年3月,六名前罗共领导人发表致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的公开信,批评他的内外政策,要求进行全面改革。结果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这便激起了反对派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怒。12月19日,首都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几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紧接着,军队倒戈,齐奥塞斯库见大势已去,仓惶出逃,结果在埃列娜的家乡被捕。

在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捕的同一天,以前罗共中央书记伊利埃斯库为主席的救国阵线委员会宣告成立,并接管了全国政权;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改名为罗马尼亚,实行三权分立、多党制政体。

101.苏联分解

1991年12月25日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就在这天晚上,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已经不存在的苏联总统职务。在莫斯科红场上飘扬了近七十年的苏联镰刀锤子国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蓝白红三色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眼看着曾经的国旗慢慢下降,聚集在红场上的人们心情异常复杂。有人拿着收音机,收听戈尔巴乔夫的辞职讲话;有人举着苏联国旗,高呼:“苏联万岁!”然而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曾经威震全球的超级大国苏联,在这一天就要从世界的地图上消失了。

由于在冷战中和美国抗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顶峰。倚仗着雄厚的国力,苏联领导人底气十足,无论走到哪里都显示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相比之下,美国由于越战的失败而元气大伤,只好收缩战线。然而,苏联表面繁华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经过长年积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这发展。

此时,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斯大林在三十年代制定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环境了。这便导致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路下滑,从1965年到1985年的二十年间,由百分之七点四降到百分之六点四、百分之四点二,一直跌到百分之三点三。除了军事工业外,无论是高科技,还是轻工业,包括人民的生活水平,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然而,为了与美国争霸,经济实力较弱的苏联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再扩大军费开支,用以维持与美国抗衡的局面。1979年的侵略阿富汗战争,又让苏联雪上加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更使苏联进退两难,在新一轮军备竞赛中,苏联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

另一方面,长期高度集权、没有监督的政治体制,导致苏联官僚主义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特权阶级的腐败怨声载道,苏联共产党的威信急速下滑。

为了扭转这种困境, 1985年,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一上台,就大幅度地调整苏联的内外政策。在苏共的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大声疾呼:“加速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关键,苏联社会的崭新状况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达到。”

戈尔巴乔夫大力倡导以“新思维”、“公开性”为标志的改革,希望通过改革激发苏共的活力,振兴经济。但是,苏联的经济局面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社会生活也出现了混乱与动荡。

政治经济改革出现的偏差,使得苏联的民族矛盾激化和公开化。1990年3月,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随后,另两个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先后发表了独立宣言。

于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11月提出新联盟条约草案。它规定,除国防、外交和关系全国经济命脉的部门仍由联盟中央掌握外,其余主权均归各共和国所有;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仍然简称苏联。

1991年8月14日,塔斯社播发了经过修改的新联盟条约正式文本。条约规定:“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是主权的联邦制的民主国家”。然而,就在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的前一天,即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发布命令:鉴于戈尔巴乔夫的健康原因已经不能履行总统职务,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使命;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八人组成,立即接管国家权力,在莫斯科实行紧急状态。

“八?一九”事件的失败不仅没有挽救苏联,反而成了加速了苏共的瓦解与苏联的解体的加速器。8月2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禁止俄共的活动。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与此同时,到12月1日,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全都宣布独立。戈尔巴乔夫被迫在9月6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随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举行会晤;在此次会晤中,三方签署了一份《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又称《明斯克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三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与格鲁吉亚之外的十一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首脑会议,至此,维持了七十年统治的苏联正式解体,“独联体”正式成立。

专栏 电视的发明

如今电视机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了,然而电视机的诞生却经历了很多坎坷和艰辛。

1925年的一天,很多顾客围在一家百货店门口,打算看看一种据说能把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的机器。可是结果却让观众们颇为失望。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于是,愤怒的人们开始向站在一边的发明者贝尔德连连发问。贝尔德只好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雄心勃勃的人,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可是遭到了失败,年轻的贝尔德也想试一试。

于是,他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在这里,贝尔德年复一年地做着实验,所有实验装置被他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到了1924年的春天,贝尔德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3米,图像也忽有忽无,只是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2000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闻人物。

后来,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和他签订了一份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然而现场表演还是失败了。贝尔德身无分文,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他家乡的两个堂兄弟得知他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1925年10月2日,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贝尔德成功了!

很快这个消息震惊了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有了资金后,贝尔德立马更新了设备。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试验。

1928年,贝尔德把伦敦传播室的人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奇迹。贝尔德把伦敦一位姑娘的图像传送给她正在远洋航行的未婚夫。贝尔德的名字在全世界传开了。

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式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此时的贝尔德又开始埋头研究彩色电视。1941年12月,贝尔德传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图像获得成功。然而就在此时,他的实验室被德军战机炸毁了。贝尔德不得不重新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然而此时的贝尔德因劳累过度已经累到了。几天后,便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