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18991300000032

第32章 健康篇——运用身心平衡法则,活出健康年轻态(4)

读书能使空虚者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空虚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摆脱狭獈经验的束缚,从而情绪高涨、精神饱满。要多读名人传记,以名人的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楷模,确立“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6. 要多与人交往

与人交往,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心灵将受到熏陶和充实。但要注意,交际对象不能也是空虚者,这样的人只能使自己更加空虚,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7. 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琴棋书画

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拓展眼界,充实自己,而琴棋书画无疑是陶冶性情的最好方式。

自私心理的自我调节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良心风尚和他人感受及利益,不顾大局,只知道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者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不良心理现象。严重地讲,自私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很多其他不良心理都是自私的衍生。

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可以将自私看作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

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了人的自私心理。缺乏满足个人需求的资源,是自私的本质原因。病态文化的沉积和社会控制不严,也是客观原因。个人的自我敏感性、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谓自我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关心他自己的问题,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的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心理感受。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为对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只顾自己的倾向。自私自利之人往往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及他人的依赖与索取性也高,但却缺乏责任感。

可尝试下列方法调适自私心理:

(1)自我反省。依据社会公德与规范的客观标准,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回避性训练。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弹环弹击自己促使自己纠正。

(3)多做一些利他行为,通过行为改变心态。

孤僻心理的自我调节

孤僻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心理上的孤僻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孤僻的人不管是置身于人群,还是独居一室,都同样的孤僻和冷漠。

孤僻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的还会厌世轻生。

孤僻心理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使孤僻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较多见。青年人正处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准成熟状态,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开始建立,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常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

(2)缺乏事业心。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一般不会孤僻。

(3)性格特点。内向型性格的人容易孤僻,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强,内心深处有比较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人群表现得很淡漠,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4)幼年的创伤经验。父母离婚、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心境,进而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交往挫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自然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

如何消除孤僻心理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完善个性品质

孤寂封闭的性格,是在生活环境中反复强化逐渐形成的。具有自我封闭性格的人,兴趣狭窄、清高孤傲,难以融入集体。要努力克服孤傲的心理,增加心理透明度,以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人交往,吸纳别人的长处,享受、体会人际交往的情意和欢乐。

2. 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孤僻者一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要么总认为自己不如人,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要么自命不凡,认为不屑于和别人交往。孤僻者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还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烦扰。

3. 培养健康情趣

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有效消除孤僻心理。利用闲暇潜心钻研一门学问,或学习实用技术,或写写日记、听听音乐、练练书法,或种草养花养宠物等等,都有利于消除孤僻。

4. 学习交往技巧

看一些交往书籍,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丰富了知识经验、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5.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奋斗目标

一个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不会孤寂;一个为事业忙碌的人,也不会孤僻。因此,要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奋斗目标,为之努力拼搏,孤僻自然会被热情所埋没。

完美主义心理的自我调节

追求完美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心态,也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凡事有个度,如果追求完美过于僵硬、不懂得变通,就成了完美主义者,他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完美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如下的表现:

(1)不愿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2)不能尝试任何新的东西;

(3)神经紧张得连一般工作都不能胜任;

(4)因为担心有些事情还不完善,寝食不安;

(5)对自己诸多苛求,毫无生活乐趣;

(6)对别人吹毛求疵,人际关系糟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完美主义者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开始的时候,他们担心失败、辗转不安,于是妨碍了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遭到失败之后,他们就异常焦虑、沮丧和压抑,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想的只是如何避免尴尬。完美主义者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如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呢?而且,他们往往在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很不如意。

如何克服完美主义心理呢?

1. 接受“瑕疵”

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生活绝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弃。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正因为生活中有让你感到沮丧、绝望的问题,你才会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不要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就自怨自艾。

2. 正确认知自我

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更不必要过于自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将成为你做事的障碍。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工作兴趣,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

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就足矣。不要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3. 设定短期合理目标

实际上,当你不追求完美,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成绩。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行事也会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成效。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丰实起来,变得富有色彩。

4. 学会放松和排解不快情绪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学会以倾诉和寻求帮助来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找一个听你诉苦的朋友不会是太难的事。

悲观心理的自我调节

人人都会有一些悲观情绪,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悲观太甚,就有麻烦了。有的人长时间感到悲伤、忧郁,有很凄凉和痛苦的感觉,常常唉声叹气、焦虑不安;感到处处不如意,遇到亲友、同事不想打招呼,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看见别人高兴、嬉笑,自己反觉更加痛苦,而且自卑感相当严重;甚至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有自杀的念头和行动。这样的人悲观心理很严重,已经严重妨碍了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需要加以克服。

严重悲观者还可能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比如失眠、头痛、头晕、心烦、胸闷、腹泻或便秘、乏力、性欲下降、月经不调等。

此类人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如内向、孤僻、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为抑郁质或胆汁质气质等。

他们为何会如此悲观厌世呢?他们大多经历过生活不幸、工作困难、事业挫折等明显的精神创伤,具体地说,比如亲人死亡、车祸、夫妻分离、失恋、考试失败、失业、生活困难、工作条件不满意、人际关系紧张等。

如何克服这种严重的悲观心理呢?注意以下几点。

1. “乐观、悲观对照表”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张“乐观、悲观对照表”: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一条竖线,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写上乐观,右边写上悲观,然后把它贴在床头;每天睡觉之前,把心中乐观和悲观感觉如实地写在表的左右两栏,全部写完以后,把悲观的部分用黑笔一个个地划掉,同时把悲观的感觉从心理赶出去,然后看着乐观的部分,出声念一次,这样心中就会和这张表一样,充满乐观的感觉。

有时虽然会发现悲观的因素占多数,但也无妨,只要你有勇气把它划掉,你就能够战胜它,同时还能增加你的自信。掌握了诀窍,不写在纸上也可以,在脑中、在心里也有效。

2. 医学治疗

对严重悲观厌世者可行心理治疗、社会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坚持每天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等。

3. 笑疗

可以尝试每天大笑三次,方法是看喜剧、听相声等,很快便会有悲观情绪减轻的感觉。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每个人都会有不良心理,只是轻重不一样。哪些不良心理不一样,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让这些不良心理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25课 为心理美美容:心理美才是真正的美

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

——别林斯基

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她的服饰珠宝发型,女人的美丽必须从她的眼中找到,因为这才是她的心灵之窗和爱心之房!

女人的美丽不是表面的,应该是她的精神层面,是她的关怀,她的爱心,以及她的热情!

女人的美丽是跟着年龄成长的!

——马克思

当今社会各种美容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作为现代女性,为挽住青春美丽、最佳形象,有些人常常要费尽心思,寻找一些护肤瘦身之道,更有人勇敢投身整容,改变上帝赐予的原貌。当你还在为效仿大S细致的保养步骤而崩溃时,有些女性已经开始青睐“心理美容”了。所谓“心理美容”就是不断提升内在的心灵理想,练就瞬息万变世界里的“不变”,不会轻易被外界的言论所左右,更不会轻易被迷失,她们在喧嚣中坚持自我,在云淡风轻的细节中展现自己的美好。无论世界如何改变,她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力量,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这样的心态,成为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职业女性,看看她们是如何“心理美容”,为自己找到一个好心态,保留内心的纯净和外在的魅力的。

案例1:郭玲,34岁,某服装品牌经理变敏感为顿感

她认为,其实,作为女性,天性是敏感的,但人际关系这方面,太敏感不见得是好事,作为现代的职业女性,要想获得不错的人际关系,不妨跟男人们多学习一下。

3年前,她刚工作,听多了“社会复杂”的叮嘱,心里总是悬悬的。有一次,她所在的小组业务报告不合格,不少女同事认为是老板刻意刁难,而小组里的两个男同事却一边打圆场,一边仔细核对数据,经过一晚上的努力,第二天把新的报告交上去,同时获得两个上司的肯定。“有则改之,无则再学习一遍,有个啥呢?”男同事小吴很洒脱地说,不管是不是上司刻意刁难,想那么多也无用,不如干点实际的事情。

在后来的工作中,她也观察到,其实有些人际问题,都是因为双方太敏感了,有些事情不了了之,都是一时的情绪,而很多事情,时间会给予合理公正的答案,何苦挖空心思搞什么争斗?所以我不爱谈论这些,影响同事感情,还对事情无建设性意见。

现在她越来越印证这些想法,在公司里,我坦诚阳光,从上到下都对我很信任,心态好,才有好同事,职场才有好发展。其实敏感就是对任何事看得太重,以至于生活在消极之中,这要自己把握个度,所以要以平常心来看不平事。

案例2:严小唐,40岁,美容会所老板感性生活过滤现实不顺

虽然外表上看不出,可也最容易暴露年龄。为什么呢?比如,当朋友见面,我提到我的年龄,对方往往会惊讶地叫起来:“不会吧,你看着顶多只有二十七八岁!”接下来,就是一堆问题,比如如何保养的?用的什么产品?而接着见到下一位朋友,还不待提起,对方又马上告诉朋友:“你猜她多大?你绝对猜不到,她都40岁了,可看着就跟小姑娘似的,你说人家怎么长的?”如此这般,圈子里朋友都知道我的真实年龄了。

也许你要说,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身为从事美容行业人士,一定天天做保养护理,才能这么年轻。说实话,护理我也做,但生意太忙,仅仅是用来放松,根本没有时间定期护理,我想除了爹娘天生给了我一张“显年轻”的脸,更多地在于心态的维护。

我不爱操心,但我文艺青年的爱好,从大学至今依然保持不变。我喜欢音乐,喜欢看书,家里书房堆满了碟和书籍,不论遇到多么伤心难过或者郁闷的事,我只要躲进书籍和音乐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淡化。人生四十而不惑,但我用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很多过度悲伤或者压抑的情绪,这些都是女性青春的“杀手”。

案例3:陈贝蒂32岁外企经理让时尚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