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论语》
18971100000025

第25章 成功的启示(8)

发挥生命的价值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第九》)

【今译】

子贡说:“这里有块美玉,是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个识货的买主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等慧眼识玉的买主出个好价钱哩。”

【评注】

范氏曰:“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衙玉而求售也。”

“贾”可以理解为“商人”,也可以理解为“价钱”。进一步引申,即是价钱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人的价值以他对群体的贡献大小为参考标准,但是任何贡献落实为具体的工作或职务,就会涉及待遇或价钱.,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着说:“孩子,你总是不对,谁说没有人要你呢?”

有一天,院长亲手交给男孩一块普通的石头,说道:“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男孩子一脸迷惑地接下了这块石头。第二天,他忐忑不安地蹲在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叫卖石头。出人意料地,竟然有许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一个比一个价钱出的要高。男孩记着院长的话,没有卖掉。回到院内,他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着这块石头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然有人出比昨天高10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男孩拒绝了。

最后,院长叫男孩子把那块普通的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比昨天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这块石头被人传扬成“稀世珍宝”。参观者纷至沓来。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他眉开眼笑地将发生的一切情景禀报给院长。院长亲切地望着男孩,徐徐地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意义。

每一个人虽然有先天的根基和因缘的不同,但生命的价值高低,则是由每一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当人一出生之后,就应该对生命有一个创造和安排。

生命的意义,要能对人间有所贡献,有所利益。例如,太阳把光明普照人间,所以人人都喜欢太阳;流水滋润万物,所以万物也喜欢流水。

贝多芬成名后,有一次李希诺夫斯基王子命令他到某一个地方演奏。他在倾盆大雨中步行了三英里,演奏后,写了一封信给王子,他说:“王子,你之所以成为王子,靠的是命运和出身;我之成为我,靠的是我自己。世界上有千百个王子,但是世上只有一个贝多芬。”

同样生而为人,生命的价值有的是来自于家庭、金钱、时运,但有的是靠自己的奋斗、辛苦。有的人不但在世的时候就能造福社会,甚至像贝多芬,生前演奏的美丽乐章,直到他死后,依然受到世人的聆赏、喝彩。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本身的条件优劣,而在于对人类是否有用。

上千万元的钻石,有人独得了以后,珍藏起来,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用途和宝贵;而不值钱的石头,以它来修桥铺路,却能给人类带来方便。

所以,生命的价值究竟是要做一颗钻石呢?还是做一块普通的石头呢?

一座偌大的花园别墅里,只住了少数的家族,其他人等不容易进入;而一座路边的施茶亭、休息站,甚至一个公共厕所,万千人都能享受到它的贡献,你能说施茶亭、休息站、仅公共厕所不及花园和高楼的价值吗?

生命的价值,就看你自己怎样去发挥、怎样去表现。记住:在很大程度上,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决定自己的价值!

保护好你的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第九》)

【今译】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有可能失去主帅;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却不能够强迫他改变志向。”

【评注】

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什么是理想之道?

芸芸众生所认同的金钱、权势、地位,不是理想之道。如何变得无畏、淡定而不仓皇,如何建立一个内心根据地,如何为内心寻找一个永恒的依托,让它为自己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这大概可以称为理想之道。

在《论语》里,孔子称理想为志。志,古玺文写作(志),上部是之,表示字音;下部是心,表示字形。《说文》:“志,意也”,意是志的本来意义,如《尚书·尧典》:“诗言志”。诗歌是表达内心思想的。由意可以引申为志向,如《诗经·关雎序》:“在心为志”。又如《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生命才会有价值。孔子言志,最著名的当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也”(《论语·子罕第九》)这句话。

一国的军队,是可以很轻易地强制撤换它的主帅;但是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却不能强迫要他改变人生的理想。

理想,对于人生有导向性作用。人生当中,你树立了理想,并为此理想付出过,奋斗过,你就会成功。反之,没有理想,就没有发展的大方向,就没有成功的主动力,你就会失败。

有了理想,我们的生命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有了理想,我们就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该干什么,一句话,理想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一所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给小朋友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志愿”。一个小学生十分喜欢这个题目,于是在作文本上飞快地写了起来。他说希望将来自己能拥有一座很大的庄园,并且辽阔的土地上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许多小木屋、烤肉区和一座休闲旅馆。除了自己舒舒服服地住在那儿外,还让许多来游玩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歇息。

作文写好后,老师刚看完就在这位小学生的作文本上划了一个大大的红“×”,然后发回到他的手上要求他重写。小学生仔细看了看自己所写的内容,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对,便拿着作文去和老师评理。老师说:“我不是要你们写这些如梦呓般的空想,我是要你们写实际的志愿,而不是这种虚无幻想,你能听懂吗?”小学生坚持说:“可是,老师,这真是我的志愿啊!”

老师继续说得更明白一点:“不,那不可能实现,那只是一堆空想,你必须重写。”小学生还是不肯妥协:“可是这才是我真正的志愿,我不愿意放弃我的梦想。”老师摇头:“如果你不愿意写,你就不能及格了,你要考虑清楚。”最后那篇作文得了个全班最低分。

三十年后的一个暑假,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庄园游玩,这里有无边的绿草,舒适的旅馆,及香味四溢的烤肉,这时一名中年人向老师走来。中年人告诉老师,他就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生。现在,他拥有这片广阔的度假庄园,千真万确地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拥有过伟大的梦想。只是在成长的岁月中被改掉、偷走了,或者因为我们给予的滋养不足,梦想的种子依旧深埋在土里,难以破土而出。

你必须把梦想从你的记忆里找来,不管它藏在何处,或被改掉、或被偷走,你都要把它找回来,并且逐步努力去实现你的梦想。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

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是拄了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内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立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梦想,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梦想可以使我们温暖,只有梦想可以使我们有希望,只有梦想可以使我们保持充沛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梦想,不要让它被别人偷走了。如果一个人的梦想被偷走了,这个人过了30岁,生命就开始可悲了。因为生命过了30岁开始走下坡,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保护自己的梦想”就是一直到告别人世前的一刹那都保持向前的姿势。

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第九》)

【今译】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那些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呀,日夜不停地流走。”

【评注】

康有为曰:天运而不已,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运乎昼夜未尝已也,往过来续无一息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自从婴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时间便成了生命曲线的横坐标,生命之舟的长流水,人们在时间中成长,在时间中创造,在时间中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

孔子非常珍惜时间,绝不肯浪费一分一秒。有一次,他面对涌流不息的河水叹息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第九》)这是孔子在晚年面对逐渐老去的人生自己的远大抱负和自己的思想主张不能发扬光大而发出的生命感慨。

当然,那时的孔子只是站在生命现象的角度上对自然现象慨叹,不会像物理学家一样,去追问为什么时间不可逆转,这个问题现在的物理学家也没有给出最终的答复。我们知道,直到今天,时空观涉及最前沿的科学发现,时间和空间好像就在我们身边,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点作为我们已知的属性而言,空间是可逆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所以说,“逝者如斯夫”,这是孔子对时间的咏叹调,他是在愁叹万物消失如流水一般,不分白天黑夜向前流逝,永不回转,他是以此来教育他的学生要自省自察。

有一次,宰我在白天睡大觉,孔子很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第五》)腐烂的木头没法雕刻,粪土的墙壁没法粉饰,对宰我,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宰我,即宰予,字子我,以言语著称(《论语·先进第十一》)。所以孔子接着刚才的话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开始我对人,是听他的语言而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人,是听他的语言,而观察他的行为。是宰我使我改变了。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对时间的重视。宰我是个聪明而不够勤奋、有才华而不重修养,徒自浪费光阴的学生,所以受到孔子的严厉责备。

时间与生命是息息相关的。时间无尽无休,生命前仆后继,无数优秀的生命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使时间有了价值,这便是人类的历史。

生命永远感到时间是不够用的,因此生命对时间的争夺是酷热的,以致产生了许多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以圆木为枕”等等。而许多聪明人也常常是善于“惜取”时间的人。三国时代,魏国大司马董遇很有才学。他经常告诫他的学生,要惜时如金,充分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歌和散文。有人问他学问来自何处,他答道:来自“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董遇的“三余”,欧阳修的“三上”,大都是些稍纵即逝、看来颇不起眼的零星时间,但只要自觉地、及时地抓住不放,它就会乖乖地为你所支配。

据对一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72年,那么他的时间分配大约是这样的,睡觉占去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仅3年;而体育、看戏、看电影等活动则要占去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人们要珍惜生命,增长知识,就要爱惜时间。朱自清先生在《匆匆》这篇散文中曾这样描写时光的易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假如人生仅是匆匆过客,在世界上彷徨一些时日,到离开人间的时候没留下什么奋斗的足迹,能不感到遗憾吗?

时间是乞讨不来的,时间只会提醒你切莫在生活的沙滩上搁浅,激励你不断开拓前进。对于酷爱时间的人,时间则给予热情的报答;对于奋力赶超的人,时间将无私地帮助他超越岁月。可是,对于轻视时间的人,时间会嗤之以鼻,把他抛至脑后;对于挥霍时间的人,时间则一笑而过,使他一无所得;对于遗弃时间的人,时间将愤然离去,使他追悔莫及;而对于戏弄时间的人,时间就毫不留情,给予他苦果一枚。

活在当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第十八》)

【今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说:“凤凰啊,凤凰。为什么德行这么衰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没到来。算啦,算啦。今天搞政治的实在是不行啊。”

【评注】

朱子曰: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接舆以比孔子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也。来者可追,言及今尚可隐去。

接舆是楚国佯狂避世的隐士,据说姓陆名通,因为曾经迎接过孔子的车子,所以人称“接舆”。曹之升《四书摭余说》称:“《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非字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生命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一位赫赫有名的商界老总,在记者提出让他描绘公司前景时,这位老总没有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侃侃而谈,而是满怀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当然要关注明天,但我们最关注的是今天,只要你看看我们今天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在如何努力地做着,就知道我们的明天会怎样了。”

这位老总的回答透着耐人寻味的道理:只有善于关注今天的人,才能拥有骄傲的明天,任何好高骛远或盲目悲观都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脚下的土地才最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