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夜以继日地工作,用自己神奇的技艺加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精心地雕刻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
这个雕像实在是太美了。皮格马利翁每天都用深情爱慕的眼神呆呆地凝视她,久而久之,他竟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热切地希望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女。
他给少女雕像穿上美丽的长袍,拥抱她、亲吻她,真诚地期望她能感受到自己的爱。
后来皮格马利翁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就使这个雕像真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和他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意思是,热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者达到期望者的要求。
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的一所学校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
新学期刚开始,该校的校长就对两位老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效果显示,你们两位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从全校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要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
校长热忱地凝视着他们,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老师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受到了特别的对待和重视,感受到校长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信任,从此更加努力教学了。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和期望,学生也从老师的眼神和言谈举止中,接收到这种暗示的信息,感到自己就是与众不同的,就是天才,就是高智商,最主要的是感到了老师的期待。
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的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一大截。
知道结果之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将真相告诉这两位教师: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
这两位老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老师的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对待他。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当我们希望别人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时,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信息,告诉他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你希望他成为什么,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什么。当他有了天才的感觉,他很可能就会成为天才;当他有了英雄的感觉,他很可能就会成为英雄。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尽量鼓励他们,夸奖他们,告诉他们:“你行。”在你的热切期待中,他们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总是批评他们,暗示他们“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朽木不可雕”,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会自暴自弃,不求进取,就真的会堕落下去了。
古人说“用人不疑”。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要想使你的员工发展得更好,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下属都是饭桶,一无是处,并经常批评指责自己的下属,那么他的下属也可能真的变得一无是处,难为公司创造价值。
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欣赏期待,他很可能就会按照你的意愿而变化,成为你期待中的人。
夫妻双方在结婚前想象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但是结了婚才发现对方还是个“毛坯”,离自己理想中的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那怎样才能把对方改造成“成品”,成为适合婚姻的成熟的丈夫或妻子呢?
最好的方法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暗示,用自己的期望去左右对方。鼓励对方做你希望他做的事,当他做到了,你就说他做得太好了,真是个好老公(老婆)。天长日久,他就很有可能被你改造过来。
总之,你不能要求对方一开始就什么都懂,毕竟人们都是在婚姻这个学校里不断学习,从而不断进步和成熟起来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期望,并让对方感到你相信他可以做到。
利用人的对比心,
诱使他接受你的要求
有个小孩想养只宠物猫,但是考虑到家里可能不同意,于是就对爸爸妈妈说:“我好寂寞呀,没人陪我玩,给我生个小弟弟吧,好不好……”
小孩可怜巴巴地哀求着爸妈,看到爸妈否定的表情(其实,他心里早就知道),装作委屈地说:“那要不,就给我买只宠物猫吧。”
于是宠物猫就来了。
本想要让他人答应自己的小要求,却先提出大要求,从而更有利于他答应自己的小要求的心理现象,就是利用了人的对比心。人人都存在对比心。如果最初给出的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然后又提出了一个妥协的要求,即使这个要求也有些苛刻,但是对方会认为这是一个能被接受的要求。
有个妻子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标价800元的裙子很漂亮,想让老公给自己买。但是考虑到老公可能不同意,她于是就对老公说:“老公,我们好久没出去旅游了,最近好烦啊,不如我们去欧洲玩一趟吧,希腊、巴黎、伦敦……”
妻子看到丈夫面有难色——装作没听见般地继续看报纸(意料之中),便故作生气地说:“那要不,就给我买条裙子吧。”
于是,那件早就看中了的裙子被买回来了。
这就是利用了人本性中固有的对比心。父母觉得与其再生个孩子,不如买个宠物猫更能让他们接受。丈夫觉得与其欧洲游,还不如买条裙子吧。
鲁迅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本想要让人答应自己的小要求,却先提出大要求的心理现象,就是利用了人的对比心。
学校的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知道后都急坏了,四处寻找,都找不到。
但是,过了几天,正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痛苦不堪的时候,学生自己安全地回来了。班主任和家长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了,只纷纷说道:“回来就好。”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班主任和家长没办法接受的,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种结果;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了。
心理研究者查尔迪尼等人曾做过一项被称为“导致顺从的互让过程”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参与实验的大学生分成两组,对于第一组大学生,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带领少年们去动物园玩一次,需要两个小时,但只有1/6的学生答应了这个请求。
对于第二组大学生,研究人员首先请求他们花两年时间担任一个少年管教所的义务辅导员。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谢绝了。他们接着提出了一个小的要求,让大学生带领少年们去动物园玩两个小时。不就两个小时嘛,太容易了!一大半学生都答应了这个请求!
在向别人提出自己真正要求之前,先向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待别人拒绝之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比较小的要求来,别人答应自己要求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比如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假如他们的进价是100块,而他们一口要价400块,最终他们可能会以200块成交。但是假如他们直接要价200块呢?他们就很难以200块的价格卖出去。
我们想向一个朋友借钱,如果想要借1万块,我们不妨狮子大开口,先对他说,需要借10万块钱。(假如他直接借给你10万块,那可是意外的收获。)
假如他面露难色,说自己这段时间里也不方便、不宽裕,一时拿不出这么多来,那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比较心,开口说:“哪怕1万块也好呀。”
此时,在他心中,已经有了比较,从10万块下降到1万块,感觉上就好多了,貌似自己占了便宜,而且已经拒绝了10万块的要求,心里有了一定的内疚感,如果1万块都不借,也太说不过去了。
于是借1万块的预期目标实现了。
利用人的好胜心,
激发他人斗志和勇气
艾尔·史密斯曾任美国纽约州州长。一次,史密斯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铁腕人物去管理最臭名昭著的辛辛监狱,因为那里缺一名看守长。不过,管理监狱是一件棘手的事,经过几番斟酌,史密斯选定了新汉普顿的刘易斯·劳斯。
“去管理辛辛监狱怎么样?”史密斯轻松地问被召见的劳斯,“那里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去做看守长。”
劳斯大吃一惊,他知道辛辛监狱是出了名的难管,也知道这项任务的艰巨。这是一项政治任命,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考虑这是否值得冒险。
史密斯见他犹豫不决,便往椅背上一靠笑道:“害怕了,年轻人?我不怪你,这本就是个困难的岗位,它需要一个重要人物来挑起担子干下去。”
这句话激起了劳斯的好胜心,他终于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并在辛辛监狱待了下去。后来,他对监狱进行了改革,帮助罪犯重新做人,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看守长,创造了奇迹。
人人内心都有一定的好胜心,只不过在平时的生活中一般没有机会显露出来。
只要我们能够激起他人的好胜心、求胜欲,就能让其按照我们的意图去行动,让其更具责任感,发挥出更大的潜能,这对于目标的达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面这个奇迹本身,就可以说是史密斯善用好胜心创造的。
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蜀吴联手击败了魏,在这其中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是关键的因素。
当时的情况是刘备已经被曹操打得狼狈不堪,只剩下两万人马,势单力孤,一路往江东逃跑。
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接收了荆州,正是意气风发,势如破竹的时候,亲率水陆雄师83万,排山倒海压江而来。
孙权呢,年纪轻轻,继承父兄的基业,稳坐江东富饶之地,但是军事实力远远不够与曹操抗衡。所以他是既不想投降,但是又怕战败了后果更严重,正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就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身来到江东。他拜见孙权,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如今天下大乱,北方的群雄都已经被曹操收拾干净了,连荆州刘琮也已经投降了曹操,现在就只剩下将军和刘备了。
“眼下,曹操雄兵83万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咱们光靠英雄气概是对抗不了他的。刘备刚刚又吃了败仗,将军您还是早作准备,好好想想吧。
“如果您觉得东吴的军力能够打赢曹操,就跟他决一雌雄,要是您觉得没有这个实力,还是早点解除武装,俯首称臣,投降算了(谁都知道东吴的军力跟曹操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这诸葛亮明摆着要孙权投降)。”
孙权一听,心想:你原来不是要劝我跟你那个整天吃败仗的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刘备都被打成那样了,还不投降,怎么就让我投降?曹老贼83万是多,难道我就该一仗不打举白旗呀?他反问:“照你这么说,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降曹操?”
诸葛亮回答说:“瞧将军这话说的。刘备是汉室皇族的后代,那是天生的英雄呀,目前虽然遇到些困难,但是天下的壮士贤才还是源源不断地慕名前来投奔,要效犬马之劳。刘备起兵抵抗曹操,那是天命呀,至于成不成功,那是由天命决定的,怎么可以向曹贼投降!”
孙权听了这话,一时怒发冲冠:他刘备假模假样的是天命,我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坐镇江东,手下人才济济,拥兵10万,难道就该投降?曹老贼人多势众,我是有点怕打不赢,但是那又怎么样,就打这只老虎。
于是,孙权拔出宝剑,凌厉的剑光耀着他的眼睛,只听他坚定地吐出几个字:“打不赢也得打。”
此刻,第一步目标达成。诸葛亮利用孙权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性格,激得他坚决不投降,要和曹贼打这一仗。
但是关于怎么能打赢,孙权内心还是有些不踏实,他知道单靠东吴自己的力量是打不过曹操的。诸葛亮给孙权深入地分析了各方形势,指出曹操之短处,强调了孙刘的长处,最后指出:“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合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策能力了。”这一番话打消了孙权的不安,坚定了他的信心,最终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
孙权是一个极其稳重、心思缜密的人,有着君王的心态和气度,要想劝服他谈何容易。
然而诸葛亮摸透了孙权的心理,充分利用了他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性格,激起了他的斗志,下定了誓与曹贼决一死战的决心,成功地完成了刘备交给自己的任务。可见,诸葛亮真是善于利用别人心理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