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屋及乌
有这样一位女士,对丈夫可说是体贴入微,但对丈夫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婆家来人她心烦,婆家有事她嫌乱,为丈夫的亲友花钱她心痛。而她本人的父母长期住在自己家,亲戚来往像穿梭,花钱待客也很大方,但只要丈夫家的人一来便立即“阴转多云”。久而久之,丈夫成了孤家寡人,家中来客成了娘家人“一边倒”。当那位仁慈宽厚的丈夫最终提出分手时,这位女士十分不理解,历数对丈夫的好处大骂丈夫没“良心”。她的丈夫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容忍不了你这种自私的爱!
是的,女人要学会“爱屋及乌”,如果真的爱对方,就必须关注对方的喜怒哀乐,想对方所想,爱对方所爱。一个人是不可能从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爱丈夫一人,就好像说喜欢你的眼睛,不喜欢你的四肢,把四肢割掉,怎能不带来伤痛?!
爱对方,就要善待对方的家人。首先,礼数要做足,头次登门一定要多带礼物,很多老人家都很看重这个。当然东西不在多贵重,关键在于你心里头惦记着他们。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陪老人家聊聊天,请他们给你看看你丈夫小时候的照片,并怂恿他们谈谈对他的记忆。天下的父母们通常都很喜欢谈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已长大成人,仍会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这时,不能信奉“沉默是金”,要仔细倾听,并在他们中间停下来的时候,真诚地加上一些感慨,诸如“是这样的吗”“后来呢”等等。这就是聪明的女人,她们有的是各种“小伎俩”,来把公婆哄得开开心心,来让丈夫偷着美滋滋。拥有这样的女人,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
人一上岁数,难免有些孩子气,子女是他们在世上的延续,是他们唯一的心灵安慰。犹如一场接力赛,他们跑完了前一棒,交到你手中,不放心地跟着跑一段,直到看你进入状态,才放心地停下。
要相信,你的老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个男人如果不爱他的父母,那么他一定不会爱任何人。记住,哪怕是咬伤自己的舌尖也不能说婆婆的半点不是,毕竟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你熟悉的因子,何况在某个早晨,你很可能会发现突然有了他们的血脉。有一天,你也会白发如霜,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你以后的岁月。
老公老婆是可以选择的,但岳母岳父、大姨子、小舅子却是无从选择的,选定了对方,就只能对她的家人照单全收,就像买一送一样。即使对老公的一大堆难以打发的七婆八姨厌烦透顶,也不能冷冰冰地拆他的台,让他痛苦地充当“夹心饼干”,如果你们之间真的很难共容,那就借此展示一下你化敌为友的大将风度吧。他的兄弟姐妹有事,要急他所急;他老家来了穷亲戚,不要面露鄙夷(因为鄙夷他的亲戚就是鄙夷他的过去);小孩子过百天,要记得早早地把红包备好。善待每一个身边人,这样一旦哪天你们夫妻失和,他们才不至于联手起来对付你,说不定还会站在你一边。
对一切学会感恩吧。感谢他们,把最深爱的人交到你手上;感谢他们,让你可以通过一些琐屑的温暖来表达你对爱人的爱。也正因为生活中的这些琐琐碎碎,让你们彼此感动、互相珍惜着,一路向前。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晓丽是某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比较自由,不用坐班。
她习惯于每天下午和晚上写稿子,早晨睡个懒觉。她与东书已经结婚三年了,一直住在婆家。刚开始两代人之间还相安无事,因为公公婆婆还没退休,每天早晨与东书各自吃完早饭就去上班了,家里就剩下晓丽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想睡到几点就几点,然后干点自己的事情。可最近,晓丽感到越来越不方便了,原来婆婆退休了,每天呆在家里没事干,一大早就忙这忙那,弄得屋里这响那响的。懒觉睡不成不说,起床后还得陪着婆婆说话聊天。再说了,自己干点什么总觉得有双眼睛在后面看着,特不自在。
婆婆在原单位也是个干部,由于常年上班,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她平时也很体谅晓丽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就不加干涉。但现在退休了,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后,为家人做早饭、收拾房间,干完一大堆家务活后还不到八点,看着儿媳还不起床,心里总觉得别扭。再加上在家呆着没事干,也想找个人说说话儿。
晓丽和东书商量:想个什么方法能让老人每天早晨出门转转,既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又不打扰自己呢?
东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调查,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他家离陶然亭公园不远,他发现附近退休的老人都有一张公园月票。每天早晨,老人们就直奔公园,遛弯、打拳、跳舞、下棋、唱歌、唱戏……有些老太太们还带上毛线钩针等,锻炼完身体后找个地方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编织技艺。
等到月底,东书悄悄拿了母亲的一张照片,到公园为母亲办了一张月票。母亲接过儿子给她的月票时嘴里还说:好多年没正经逛过公园了,再说了,就我自己一个人,多没劲呐!可看着手中的月票,不去吧,几十块钱没了,又心疼,只得先去这一个月了。
开始几天,老人去得早,回来得也早,可渐渐地,老人在公园里找到了伴儿,回来得越来越晚了。后来,干脆也买了毛线衣针等,早晨去公园学习新花样,回家来就忙于编织,第二天带上成果与别人比较,再也没时间找晓丽的毛病了。
到了月底,不用儿子说,自己先把下个月的月票早早换好了。经过一段时间,老人不但为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织了新毛衣,听到家人的夸奖,老人还兴致勃勃地表示要再接再厉。
两代人有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发生冲突时,两个人的精力全用在找对方的“不是”上,这时东书若贸然相劝,不但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弄不好还会把矛头指向自己。东书运用正确的策略,避开老人的锋芒,让老人不得不分出精力来顾及另一件事情,既让老人自娱自乐,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又为老婆解了围,巧妙地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同时自己和家人还得到了老人带来的实惠,真是一举三得啊!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可以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和睦。我们知道,一个家庭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尽管这些矛盾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就会升级,一家人就会不得安宁。有时一个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就可能酿成大问题,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而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人就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把这些问题和矛盾化解于无形,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充满阳光。
平等友爱忌凌人
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情,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这肯定会伤了亲戚的心。有一家的女儿想当兵,就到武装部去找当部长的远房伯伯。可是女孩当兵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她的条件也不具备,这使当伯伯的很为难。于是,伯伯向她说明情况,说有政策规定,不能开这个后门,劝她回去好好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可以给以帮助。
姑娘十分生气,说伯伯不愿意帮忙,回去后一家人都骂部长,她的父亲还写了一封指责的信,说他官当大了,六亲不认。这件事使部长十分生气,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富裕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的话,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比如,有一位在城里当公司经理的人,神通广大。一天,他的一个远方亲戚来家做客,是因为在家里受了村干部的气,要求他帮忙打官司。可是,这位经理借口不了解法律而推脱,使亲戚感到十分恼火,拂袖而去。这是地位高的人小看地位低的亲戚而造成不愉快的事例。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的事情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情,都会不满,从而造成不良的结局。
如上所述,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一方应注意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如果对方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要过多地计较。
忌为所欲为,不讲礼节
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想着从亲戚处捞好处,而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市侩习气,是不足取的。亲戚之间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健康发展。
有一位青年到城里做生意,要求在他的一个亲戚家里住几天。可是,他一住就是一个月,每天把很多货物弄到家里,把亲戚家当成了仓库,一家人还要为他当炊事员。他赚了钱也不说拿一点出来买些菜什么的,这样搞得人家一家不得安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主人向他下了逐客令。类似这位青年在亲戚家的行为表现,就有些过分,是最容易得罪人的。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比如,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一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比如,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还有的人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弄得到处都是烟灰烟头,让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以忍耐克服一下;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与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只要注意以上这些问题,就能奠定一个良好的与亲戚交往的基础,再把各种方法活学活用,托亲戚办事的艺术就会运用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在传统的亲戚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亲戚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彼此都是一家人,给七大姑八大姨帮忙办事都是分内之事、应该之事,没必要像其他关系那样客套、讲礼。其实,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血缘关系虽说是“割断了骨头连着筋”,但亲情的维护与保持就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知恩图报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作为亲戚之间的甲方若是一味照顾、帮助乙方,而乙方却回报以不冷不热、不谢不送的公事公办的态度,时间长了,甲方必定会生气,认为乙方是不懂人情、不值得关照的冷血动物。若乙方依然故我,认为甲方帮助他是应该的,那甲方必然会终止与他的交往。相反,若乙方知恩懂情,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回报,但经常帮甲家做点家务活、跑跑腿等作为感谢,甲方也会得到心理平衡,也是愿意与乙方继续交往下去的。
事实上,不论是一般关系还是亲朋好友,甚至是父母,都愿意听到对方一句对他们表示感谢的话,虽然他们的付出有多有寡,但受惠人一句滚烫贴切的话无疑对他们是一种心理的补偿。
对热情相助的人,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分铜臭。有时适量的物质回报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无私地帮助过你,某一天当他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拎上礼物去探望,无疑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总之,物质回报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当语言回报不足以表达心意,物质回报又不适宜时,行动回报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回报方式。小王幼时父亲不幸去世,是城里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学的。近来叔叔体弱多病,小王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叔叔家干家务,还时常利用下乡机会寻医找药。做叔叔的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行动回报不像语言回报和物质回报那样悦耳、显眼,但它是无价的。于无声处见真情,好的行动无需用语言证明。当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求职历经挫折终被一位贤明的“老板”录用之后,最好的报答不是好言好语,不是厚礼,而是实干。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古希腊的一位哲人曾说过:“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辞,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生意上的往来也因它而顺利进行。事实上,没有人是不喜欢听到感谢之辞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更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感谢。
当然,在现代的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效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可于“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允诺“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当然,这样做也是有度的,因为亲戚之间办事毕竟不是经商做买卖,若讲究谁投得多,谁报得少,追求量上的绝对公平,那势必又陷入了斤斤计较的误区,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因此求亲戚办事也要注意,千万不要斤斤计较。
第20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伪装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着竞争,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其实,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站住脚,然而往往又对现实甚为不满,心态不佳。可是,如果不好好处理,个人就难免被现实社会所淘汰。又有另一种人,心怀大志,为了高洁之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固然极多,但败阵者亦为数不少。这些勇者的失败必然有其原因。无智乎?非也;无勇乎?非也;无仁乎?无义乎?无礼乎?无信乎?均非也。缘由在于少了一点关键性的处世技能。这些技能人人都能学会,人人都能做到。但要把处世技能学得娴熟、做得巧妙,就需要学一点处世的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