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1884000000007

第7章 百无聊赖生闲气,不如积极适应求顺气(3)

生而为人,乃是一种缘分,既然选择了生活,就应该直面生活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就应该勇敢背负人生的背篓。人生不售返程票,何妨让一切随缘,洒脱一生呢?

在生活中,常常听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较制定的,所以,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背着责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有的人不看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算完美人生。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去艰苦地区,就是因为他们人生的背篓中背负有太多的责任。这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个人抱负,已褪变为一个包袱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有人却乐此不疲。

人们常说:“什么事都归咎于他人是不好的行为。”但真的是这样的吗?许多人动不动就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有的人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整天苦恼,因孩子没考上大学而内疚。只要自己尽力去为孩子做该做的一切了,因为其他原因而落榜,怎么能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呢?再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孩子能在其他方面有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不必勉强自己、掩饰自己,也就不会因背负太重的责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少一点自责,多几分人生的快乐。

有的人对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个性感到烦恼,可你如果把它想成这种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所赐予的,并非自己努力不够。这样一想,也就不再责备自己,不再烦恼了。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了适合自己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生活中有许多不快乐,当你抱怨生活烦闷、感到人生不顺的时候,应该让自己明智一点,不要用“高标准”去为难自己。卸掉自己背负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人生会更轻松。

自己的错误

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宁静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也是宽容的。如果你犯了错,而且真诚地希望他人宽恕时,绝大多数人不仅会原谅你,他们还会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使你再次面对他们时一点愧疚感也没有。

可贵的是,我们这种亲切的态度对所有人都一样,没有人种、地域、民族的分别,但就只对一个人例外就是我们自己。

也许你会怀疑,“人类不都是自私的吗?怎么可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的,人总是会很容易原谅自己,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饶恕而已,如果不这么自我安慰的话,如何去面对他人?但在深层的思维里,一定会反复地自责:“为什么我会那么笨?当时要是细心一点就好了。”“我真该死,这样的错怎能让它发生?”

如果你还不相信,请你再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果有,那你一定对此耿耿于怀,并没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是原谅了自己,实际上你是将自责收进了潜意识里。

我们可以对他人宽大,难道就没有资格获得自己这种仁慈的对待吗?

没错,我们是犯了错。但这个世界上谁能无过?犯了错只表示我们是人,不代表就该承受如下地狱般的折磨。人的一生中犯的错误太多了,要是对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自责,一辈子都背着一大袋的罪恶感过生活,你还能奢望自己走多远?

犯错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个人遭受打击的时候,难免会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就像失败的拳击,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和那失败的感觉。在那时候,你会觉得简直不想爬起来了,觉得你已经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可是,你会爬起来的。不管是在裁判数到十之前,还是之后。而且,你还会慢慢恢复体力,平复创伤,你的眼睛会再度张开来,看见光明的前途。你会忘掉观众的嘲笑和失败的耻辱。你会为自己找一条合适的路——不要再去做挨拳头的选手。

玛丽·科莱利说:“如果我是块泥土,那么我这块泥土,也要预备给勇敢的人来践踏。”如果在表情和言行上时时显露着卑微,每件事情上都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这种人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造物主给予人巨大的力量,鼓励人去从事伟大的事。这种力量潜伏在我们的脑海里,使每个人都具有宏韬伟略,能够精神不灭、万古流芳。如果一个人不尽到对自己人生的职责,在最有力量、最可能成功的时候不把自己的力量施展出来,那么他不可能成功。

宽恕自己,才能把犯错与自责的逆风化为成功的推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正视错误的存在,从错误中学习,以确保未来不会发生同样的憾事。然后学会宽恕自己,最后忘掉错误,继续前进。

做自己: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都有自己为人处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能为了别人的一席话而改变自己为人的原则。

一个老头带着儿子牵着驴去赶集,驴驮着一袋粮食。他们刚出门不远,道边便有人对老头说:“你真傻,为什么不骑着驴呢?”于是,老头便骑上了驴。可走不多远,又听到道边有人对他说:“这老头心真狠,他自己骑着驴,让儿子走着。”老头听后,赶紧从驴上下来,让儿子骑了上去。

可又走没多远,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个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驴,让老人走着。”

于是,两人干脆都骑到驴上。没走到集上,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两人心真坏,让驴驮着东西,人还骑上去。”

老头不得不又从驴上下来,连驴驮的粮食他也自己背上了。

故事到这儿肯定还没完,说不定过一会又有人笑他们傻,放着驴不用,人却背着粮食,再过一会还会有人说他们傻,放着驴不骑。总之,人没有主见,永远也不得安宁。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临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所谓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者,便丧失自己,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人各有各的原则,各有各的脾气性格。有的人活跃,有的人沉稳,有的人热爱交际,有的人喜欢独处。不论什么样的人生,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碍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说好了。正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衙门的差役,奉命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临行前,他怕自己忘带东西,就编了个顺口溜:“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念叨这两句话,总是怕在哪儿不小心把东西丢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发呆,就在停下来吃饭时,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后给他剃了个光头,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锁拿过来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后,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可包袱、雨伞、文书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锁也在,又摸摸自己的头,是个光头,说明和尚也没丢。可他还是觉得少了点啥,念着顺口溜一对,他大惊失色:“我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我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可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亨利曾经说过:“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灵。”做人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自己交付给别人。

在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给了金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为了权力,成了权力的俘虏,有的人经不住生活中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考验,把自己交给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能成为权力的俘虏,要不失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否则便会丢失自己。过于热衷于追求外物者,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会像差役一样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给丢了,那就是自己。

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让别人来控制你。达尔文当年决定弃医从文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说他是不务正业,整天只知道打猎捉耗子。他在自传上写着:“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说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与聪明不沾边的人,却成了生物进化论的发现者。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当我们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难、病痛时,如果被打败,让这些生活的绊脚石主宰了自己,整天专注于病痛的折磨上,使自己的日子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那便是丧失了自我。真正的命运的主人,是能够战胜病痛的,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像达·芬奇、莫扎特、梵高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生前都没有受到命运的公平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发出了挑战,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者。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我们有权利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代做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也不会比自己更了解自身实力,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好的。

争口气不是“死要面子”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面子”这个东西,人人都爱。因为,它总是与一个人的人格、自尊、荣誉、威信、影响、体面等联系在一起。

因此,当一个人的面子受到损害时,他就会下不来台,就会生气。

王芳曾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业务水平,都处在单位的一流水准,上司对她的能力也是充分肯定的。王芳的热情大方、率真自然,是比较受人欢迎的。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芳的率直和不加掩饰,过于情绪化,也伤了很多人不论对谁,只要她看见不对的地方,就不加保留地指出来,一点也不给人面子。

后来,单位提拔了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王芳很生气,她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质问”,并义正词严地与上司“理论”起来。虽然上司那儿早已准备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是被王芳搞得非常狼狈。从那以后,上司对她的态度就有了转变,时常给她穿“小鞋”。王芳的情绪受到影响,还因此倍受冷落,同事也不敢轻易同她说话了。王芳很难受,又气又急又窝火,自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工作干了一大堆,上司安排的工作也能高标准地完成,可总是费力不讨好。

积极处世就要懂得保留他人的面子!然而,很多人却很少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常常我行我素,甚至喜欢摆架子,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对上司也不客气,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人人都有自尊和虚荣心,乞丐都不受嗟来之食,更何况是地位比自己高的上司?纵使上司犯错,而王芳是对的,但如果不注意表达方式就会伤了领导的面子,自己吃力不讨好也就必然了。

一个人一旦被羞辱伤及了“面子”,那真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有时,一个人一旦丢了面子,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

沈某因为与上司合不来准备换工作,心情不太好,晚上就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喝酒,一直喝到凌晨,喝了两瓶白酒和10多瓶啤酒,醉得迷迷糊糊。随后,朋友代某和曹某驾驶摩托车送沈某回宿舍楼,送到后准备回去休息。

公司宿舍区有规定,外人进出必须登记。当夜,保安钟某正好值夜班,见凌晨时分还有人驾车出入,就拦住代某和曹某的车,要求登记一下。代某和曹某说,他们已经送走了朋友,正要回去了,嫌麻烦不愿意登记。这样,一来二去双方僵持不下便吵了起来。

这时,刚上了宿舍楼的沈某听到争吵的声音,便下来询问情况。了解之后,便要求钟某放行,但遭到拒绝。沈某顿时脸色大变,怒火上升,觉得钟某故意不给他面子,便对钟某动起手来。见此情况,沈某的朋友代某和曹某也上前助阵。

面对3名醉汉,钟某招架不住,拿起电话向其他保安求援。沈某等人更加恼火,冲上去打落了钟某手中的电话,紧接着对他大打出手。钟某逃到门卫里屋躲了起来,沈某追了进去,顺手拿起屋内的一根铁棍,朝钟某头部狠狠地砸了几下。见钟某倒在血泊里,沈某等人这才知道闯了大祸,慌忙逃离现场。

“不该喝那么多酒!”自首后,沈某后悔不已,称对不起钟某和他的家人。

其实,这起凶杀案原本完全可以避免,沈某不该为了所谓的“面子”跟钟某发生冲突。

与人相处,一定要给对方“面子”。因为,如果伤了对方面子,自己将会遭受最猛烈的回击。一位外国学者说:“为了保持体面,在中国人中产生出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面子’经。‘好面子’是一种抬高体面;‘失面子’是一种失去体面,失去体面就等于精神上的死亡;不要面子就是不去构筑体面。不论怎样温顺、善良、病弱的中国人,为了‘面子’都可以同任何强者搏斗”。

“面子”也是不能被撕破的。撕破“面子”,就意味着抛弃了一切做人的尊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家伙,真是撕破了脸皮,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意思是说,一些人已经连做人的起码要求都不要了,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感到惭愧的。所以,骂人最解恨的要数骂“不要脸”,被骂的也最怕被别人骂“不要脸”。

可见,人不能不要“面子”,否则在社会中他就难以生存。然而,人也不能将“面子”作为一个“包袱”来背着,这样的生活过于沉重、压抑甚至痛苦。“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一些人为了“爱面子”可以忍受任何痛苦,即使受罪也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