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1884000000006

第6章 百无聊赖生闲气,不如积极适应求顺气(2)

不管怎样,猜疑都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或同事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同事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在猜疑中的人,总是郁郁寡欢,缺少内心的宁静。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从而不能更好地与别人交流,变得孤独寂寞,危害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加以改变。

爱猜疑的人,首先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开朗、豁达、大度的性格。需要澄清的事实,诚恳同别人交换意见;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过分计较,不必过分在乎别人的态度与说法。“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走自己的路,任别人评说吧”,这些都是鼓励人们心胸坦荡、豁达开朗的话。

人生在世,难免受他人的议论,只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相信别人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相反,一切都要按别人意志去做,自己又怎么个活法?对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听偏信,要用理智分析对待,静观事情的变化,切勿感情用事。有的人一听流言,就暴跳如雷,“说风就是雨”,迫不及待地找上门去讲理争辩。由于缺乏调查研究,找错了说理对象,反倒使自己十分尴尬被动。不无端地猜疑别人,理智、冷静地对待别人的猜疑,这就是我们应保持的正常心态。

一旦有了猜疑,不要意气用事,而要冷静分析。人在猜疑的时候,容易为封闭性思路所支配。这时,需要冷静、克制。要多设想几个对立面,只要有一个对立面突破了封闭性思路的循环圈,你的理智就可能及时被唤醒。

别跟自己过不去,就没人跟你过不去

太多的人悲叹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艰辛,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乐。一个人快乐与否,主要取决于什么呢?主要取决于一种心态,特别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种心态。

生活中苦恼总是有的,有时人生的苦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因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时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所以我们便感到失望与不满。然后,我们就自己折磨自己,说自己“太笨”、“不争气”等等,就这样经常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与自己较劲。

常言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日复一日重复的无趣,使庸人烦闷异常,不知该不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切烦恼都由自己产生。

我们都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不好好地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个杞人却偏偏想着:天会不会有一天掉下来砸着我呢?并为此大伤脑筋。“天”在人们头顶上,一年又一年,从没有掉下来,也从没有掉下来的迹象,为“天”发愁,实在是“庸人自扰”!

芸芸众生,也常常自寻烦恼,好生无趣。比如,明明有馒头吃,却仍要烦恼:面包是什么滋味,要能尝尝就好了。住在遮风挡雨的木屋,看着屋外的雨点落地该是多么惬意,却自寻烦恼:有朝一日,能住进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多好。烦恼无处不在,欲望无止境。有了车子,为房子而“烦”,有了房子,为别墅而“烦”,为名誉而“烦”,为地位而“烦”;有了老婆,为没有情人而烦恼;有了工资,为没有外快而辗转反侧,钱少的人为挣钱而烦,钱多的人为钱更多而愁……

“庸人自扰”是多么愚蠢而可笑啊!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你的愿望不切实际。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天赋具有做种种事情的才能,当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强求自己去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事实上,世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极其荒谬的。我们应时常肯定自己,尽力发展我们能够发展的东西。只要尽心尽力,只要积极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的心中就会保存一份悠然自得。从而,也不会再跟自己过不去,责备、怨恨自己了,因为,我们尽力了。即便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你也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你真正的此生无憾了!

所以,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或这或那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著追求。

别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假如我们不痛快,要学会原谅自己,这样心里就会少一点阴影。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生命的珍惜。

放过青春:老气的年龄,朝气的心态

树有树轮,人有人龄。万物苍生,都有它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年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谁能没有年龄呢?可是,又有谁真正地考虑过年龄这个问题?

小孩常会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在孩子的眼中,长大意味着可以自己决定去什么地方玩,穿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干什么或不干什么。长大,在他们眼里意味着自由与独立;在少男少女的眼中,年龄意味着美丽,意味着激情与活力;在青年的眼中,年龄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权利,是一切可以骄傲的资本的根源;在中年人眼中,年龄意味着不断失去的过去,意味着负担、压力,意味着责任与义务;在老年人眼中,年龄意味着美好的过去和叵测的未来,意味着生与死交换的界限。

在年龄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既不会因为孩子的企求而加快脚步,也不会因为老人的感慨而放慢脚步。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总统,是科学家还是罪犯,它就像一个忠诚的仆人,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你所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一旦走过,再好的化妆品也无法掩盖岁月写在脸上的沧桑,再注重保养的肌体也无法避免衰弱的命运。

年龄,人们之所以在乎它,是因为人们在乎它背后的生命,在乎它带给人的心理的舒适与满足。

老人的生命必然是在走向衰退,这种衰退是人所难以接受的,所以,他们希望忘记自己的年龄;青年的生命正是辉煌的时候,所以,他们希望留驻年龄;儿童的生命正在走向希望,这种希望给人力量,所以他们渴望增长自己的年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过程,事物与事物之间就存在先后、大小的问题。年龄大的在年龄小的之前出现,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所以,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一种资本。年龄大的人一般会有更多的经历,也就有了较深的阅历,这本无可厚非,但也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年龄大的人懂得的当然要多些,处理事情要妥当些。有些所谓“大人”就据此倚老卖老,摆老资格:“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好像年龄大就有资格、有条件去教训别人一样。年龄成了一个人的权力、权威、威严等的象征,成了可以随意教训人的唯一资本。

在我们这个以尊重老人为美德的国度里,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老人面前,我们习惯于恭恭敬敬,习惯于唯命是从,于是,年轻的在年纪大的人面前、在权威面前唯唯诺诺,不敢大声,不敢思想。顺着年纪大的人的思想向下走,失去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失去青年时代最宝贵的东西——激情的创造。

年轻人做错事,尤其没有按上一辈意思去做的时候,经常会被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轻人好像注定是老年人的出气筒。

小的总想着长大,“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因为长者总是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青年容易把年龄和青春容貌画等号;中年人为即将来临的衰老而内心发毛;老人却想着能有朝一日“返老还童”,再活他一朝。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老的终将逝去,小的也会变老。

年龄犹如四季。不能春光永驻是一种遗憾,可是倘若永远生活在春天里,没有机会品味夏日的茂盛,秋色的灿烂,冬雪的绮丽,也会是一种遗憾。

有这样一个寓言,未来的一天,地球人的代表来到太空,他向太空酋长提出抗议:“地球人的寿命实在太短暂了,我们要求长生不老。”无奈之下,太空酋长带他到天鹅星上,指给他看地上密密麻麻的白毛般的生物,告诉他:“这些生物已经存在了两万年了,他们的文明高度发展,他们的人口密度也远超过极限,但这些贪婪的生物想永远占有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他们都不愿意死去,我就把长生不老的秘方给了他们,这样,他们再也没人死掉,但他们活得更痛苦,没有死亡也就没有了希望,他们又怀念有死亡存在的日子,但他们已不可能死去,连自杀也不可能。你看,他们正在强烈恳求我赐予死亡呢。”地球人看罢,心生恐惧,便匆匆回去复命了。因此,人类依然有年龄,有生老病死。

同样的年龄,有的人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有的人却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一张苍老的脸上,写满了逝去的流金岁月和历经的人世沧桑;一张光洁的脸上,感悟到的是生活,是梦想。年轻是梦,年老是回忆。

我们无法抗拒容颜的衰老,却可以抗拒心灵的衰老。活出自己,保持着一颗永不衰老的心。

美丑都是福,何必跟容貌斗气

容貌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给的。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也有的人,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属于中不溜的那种。

一个人的容貌本来也没什么,可是人是一种追求完美的高级动物。况且,人还有意识,总希望自己眼前的东西能够“赏心悦目”,因此容貌的美丑就极为重要了。

其实很多人都承认,无论容貌好与坏,带给人的烦恼往往是一样多的。

珍妮是位女教师。她对自己的脸感到很不满意,哪儿看起来都不顺眼,因此她决定去整容。医师仔细地望着她,认为她长得并不难看,问题就在于她把自己估计得太低。医师还是动手术稍微改善了她的五官,但只是动了一些小手术,比她所要求的要少很多。

珍妮很不高兴,她一边打量着镜中的自己,一边埋怨道:“你并没有对我的脸做太大的改变。”医师说:“你的脸本来就只需稍作改变,唯一的问题是你使用脸的方式错了。你把它当作一个面具,用来遮掩你的真实感觉。”

珍妮伤心地低下头说:“我已尽最大的努力了。”

医师理解地看着她。珍妮沉默片刻,然后吐露了心声:每一天她到学校去时,都像戴着面具,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把所有的感情全部隐藏起来,只留下她认为“正确”的一部分。三年的教学生活,孩子们总是嘲笑她。

医师说:“孩子们嘲笑你,是因为他们已看出你一直在演戏。身为一名教师,并不一定非要表现得十全十美,偶尔也可以表现得愚蠢一点,学生仍然会尊重你。拿掉你的面具,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离开诊所后,珍妮心情好多了。几个月后,她再也不担心她的脸了,也不再焦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容貌的美丑对于女人更为重要。既然有美丑之分,就少不了有个标准。

古时说书的形容美人是这样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体形也是不高不矮,不肥不瘦,“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美妙绝伦。

美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单就我们中国的历史而言,历朝历代对美的认识就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楚王好细腰”,所以,赵飞燕的细腰倾倒全国的男子。到唐朝,就以胖为美了,杨贵妃的模样是当时妇女的“崇拜偶像”。但到宋朝,就又变为以瘦为美了。

但不论怎样,没人否定爱美这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尚且说,“食色,性也”。就是说喜爱美丽的事物和喜爱食物一样,是人的本能。

美丽不仅能让别人赏心悦目,更能增加自己的自信。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尤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那些即将毕业、忙于找工作的同学,更不忘把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因为“美丽”方可“动人”。

美是至高无上的。追求美,无可厚非。从古至今,人都在追求着美。美,有心灵之美,有容貌之美。心灵之美,藏之于内心,容貌之美是形之于外的,是随时随地可见的。所以,人更多注重自己的外在美。甚至可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外在美,而放弃内在的东西。这种极致,为威胁利诱以达到某种目的提供了依据。

但人毕竟有美丑之分,丑人想要美一点,美人想要更美一点,这样,“求美”就出现了。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就说外在美吧,外在美有天生之美与人工之美之分。当天生容貌不能与别人相比时,就会求助人工美,进行美容。美容就是针对人的这一心理而兴起的一门行当,就是试图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不足。

记得那位替父从军、南征北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吧?驰骋沙场多年的她,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然后,从从容容地“对镜贴花黄”。目的很简单,把自己打扮装饰得漂亮一些,还我女儿装。

古时的女人们,就已经很会“求美”了,修剪眉毛,贴花黄(就是把一些有颜色的纸剪成星月等形状,贴在额头上),给脸上擦胭脂,嘴上涂唇膏,头上别上各式各样的簪子。

时至今日,求美的方式就更多了,对普通容貌的人而言,变成美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代的整容手术,能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整形手术,也能让“丑人”大饱眼福。而且基因技术已经给我们预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在父母亲交合的那一刻,修改不满意容貌的基因,比如,把单眼皮的基因修改成双眼皮的基因,把矮个子基因修改成高个子基因,把黑头发基因修改成黄头发基因。如此一来,我们可真要生活在一个赏心悦目的世界里了。

容貌美丽者有容貌美丽者的烦恼,这往往是容貌平平的人所体会不到的。美好的容貌,可能给你带来幸运,却不一定能带给你幸福。美好的容貌是一张通行证,既可以使人上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狱。容貌美丽者整日生活在“求美无小事”中,或梳妆,或保养,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些烦闷。

生活就是一个甜蜜的负担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沉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生活中本来就充满酸甜苦辣,生而为人自然要体会百味人生。既然已经选择生活,就应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在人生中,不应该逃避生活,在奋斗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一任沧桑,就会活得惬意。

生活中不会一切都圆圆满满,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永远享受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