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焦裕禄的故事
18828900000028

第28章 刹住碱“老虎”的威风

1963年4月的一天,焦裕禄和除“三害”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到盐碱地区调查,来到县城东南一看,只见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在阳光的反射下,亮晶晶的,好像撒了一层银粉,映得他们身上发白,脸上发亮,走在上面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焦裕禄看见一位老农正在那里刮碱土,走上前去,指着一片非常潮湿的盐碱地问:“天气这么干燥,这片盐碱地为啥非常潮湿?”老农告诉他:“这叫‘万年湿’,越旱越潮湿,这种地撒下种儿腐烂,出来苗碱死,种一葫芦搭两瓢,说得严重点,就是埋上个粮食囤儿,也出不来苗。”

焦裕禄指着另一片盐碱地,问:“那片盐碱地为啥不潮湿?”老农胸有成竹地介绍起来:“盐碱地的种类很多,有盐碱、白不咸碱、卤碱、马尿碱……”

焦裕禄进一步问:“盐碱地种庄稼收成怎么样?”老农说:“只要工夫到,种得巧,还能坐住一些苗,获得一点收成。比如说春季,开始可以种高粱,高粱出不齐苗,补谷子;谷子出不来苗,补玉米;玉米出不齐苗,撒萝卜……见苗就留,见空就补,种一茬又一茬,补一次又一次,按季节不能再种啦,那就只好算了。这样一块地种七八样作物,开始种的成熟了,最后种的还没出苗。嗨!你看吧,盐碱地里的庄稼不是‘三滴水’,就是‘四棚楼’;不是‘杂货铺子’,就是‘老少几辈’,远看一片青近看大窟窿……”

老农约焦裕禄一起,向郁郁葱葱、盛开着粉红碎花的三春柳走去。老农给焦裕禄介绍:“三春柳最适合在盐碱地生长。因为它春天开一次花,夏天开一次花,秋天开一次花,一年开三次花,过三个春天,群众就叫它三春柳。”焦裕禄从白茫茫盐碱地上的三春柳,看到了兰考未来的一片大好前景。他想:我们要学习三春柳的顽强精神,像它那样,灾害越重,劲头越大。

为了治理盐碱荒,焦裕禄跑了很多地方,进行调查,找寻治理方案。一天,焦裕禄来到重碱区秦砦大队,眼前却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大片大片的土地上,盐碱不见了,一畦一畦的全是赭红色的淤土,长着茄子、小葱、白菜、辣椒,青翠可爱,生气勃勃。他看呆了:“咦,这块碱地的菜,长得真不错呀!要是大块的碱地都改造成这样,该有多好啊!”

他想知道个究竟,就到村里去找人。可是整个村子空荡荡的,除了老人和孩子外,找不到一个人。焦裕禄奇怪地问:“老大娘,你们村的人呢?”老大娘回答:“都去翻地了。”

焦裕禄穿过村庄,从另一端出去,展眼一望,群众都在烈日曝晒下,挥着汗,深翻土地。他看着看着,心里一阵发热,脱掉上衣,跳下齐腰深的壕沟里,把两三尺下面的红淤土,翻到上边来。焦裕禄问身边一位银发白须的老大爷:“你们这个办法,准能增产吗?”

那个老大爷乐呵呵地说:“能。这地方,30年前就是淤土地。黄河决口,一家伙变成了盐碱地。现在让它翻个身,把淤土翻上来,就变成肥沃良田啦,那还能不增产吗?”

焦裕禄有意试探道:“要把这几千亩碱地全翻一遍,这工程不小啊!”

老大爷颇有信心地回答:“咱毛主席的书上不是讲过愚公移山吗!愚公才一家人,还要搬掉两座山咧!俺好几千口子人,还翻不了一片盐碱地。用他一年、二年、三年,别说用铁锨翻啦,就是用嘴巴啃,也能一口一口把它啃掉。”

焦裕禄兴奋地说:“好,说得好,这才是咱们社会主义新愚公咧!你们的决心,正是愚公精神。这正像蚕吃桑叶一样,一口一口,一块一块吃掉它。县委坚决支持你们!”他回过头来对大队干部说:“社员的决心很大,千万要注意劳逸结合。跟盐碱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有股顽强劲儿。你们现在有什么困难吗?”

有人说:“就是长虫(蛇)打能能——腰里瓤。”

焦裕禄回到县里,拨来了几万斤粮食和几千元救济款,支援秦砦群众翻淤压碱。这样,秦砦群众干得更欢了。焦裕禄到处宣传秦砦治理盐碱地的决心,推广他们的经验。一个治理盐碱的热潮很快在兰考大地开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