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18826400000011

第11章 坚强的信念

栾茀同志追求光明、追求正义、追求真理的感人事迹在报纸上发表以后,在党员、干部中,在教育界、科技界,在广大工农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同志都在思索、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长期身处逆境的栾茀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经久不衰地保持了那样一种高度的责任心,那样一种奔放的热情、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

是他的信念——对祖国的热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

然而,尤其可贵的还不仅在于他有这样的信念,而在于他的信念的坚定性。没有哪一种诱惑、困难、曲折、逆境,能够丝毫动摇他的信念。

翻开栾茀的履历表,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读书时期就是一名高材生。解放前夕,如果他追求的是个人学位和生活享受,他本可以从台湾去美国留学。那里,名利一直向着他招手。但是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坚信黄帝的子孙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起来,所以毅然回到大陆。

他从台湾回归时,是抱着这样的信心;当我国的建设事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受到挫折,特别是“十年浩劫”把国民经济拖到“崩溃边缘”的时刻,他仍然信心不减当年。非但信心不衰,而且他从党在打倒“四人帮”以后所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治学、工作更加勤奋。一个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情况下,相信党、相信马列、相信社会主义,这是比较容易的。难的是,不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而党对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爱国志士所要求和希望的恰恰是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恰恰是这一点。不难设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果我们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丧失信心,能赢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吗!搞社会主义也是同样的道理。

栾茀不仅对党爱的笃诚,而且这种爱是建立在他对党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他从和国民党的对比中,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我们党也会犯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这和剥削阶级政党的“错误”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他从我们党的历史上看到,我们党尽管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每一次错误都是我们党依靠全党的努力和人民的帮助自己纠正了,而且,每纠正一次错误都使革命事业大大跨进一步。所以,即使象“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都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赖。但是,有的人甚至是我们的某些共产党员却不是这样,他们在党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改正错误,制定新的路线并为实现这条路线探索新路的时候,不是和党同心同德,为国分忧解愁,一起渡过难关,共同开拓新路,而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甚至站在党的对立面指责党,埋怨党,看党的笑话,甚至想乘机捞点什么。这和栾茀同志的精神、情操比较起来,就不仅显得渺小,而且是极端错误的。

如何对待在革命队伍、革命事业中的个人际遇,往往也是对一个人的信念的极其严峻的考验。有的人能够任劳,不能任怨;有的人在拿枪的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但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有的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挺过来了,但却在优越的生活中颓废甚至变质了;有的人对自己尚且严格,但却过不了妻子儿女关;有的人受不得表扬,在荣誉面前,摆错了党和个人的位置;也有的人相反,在受到某种误解和委屈时,对党产生了隔阂,以至和党离心离德,对立起来。而栾茀精神的可贵,就在于他不论个人际遇如何,都坚定不移地信任党,追随党。当“特嫌”的帽子使他不能接触某些工作和部门的时候,他认为可以为党做的工作还很多,无需计较这些;当他的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受到表扬的时候,他没有恃功向党伸手;当党的左倾错误被“四人帮”利用,使他无论在肉体上、精神上都受到很大摧残的时候,他反而更加坚信党。一九七○年,他头一天从“牛棚”出来,第二天就向党组织递上了第六份入党申请书,足见其对党、对马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是何等的坚定。栾茀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在于他对我们党有着执著、深刻的本质的认识,不为任何暂时的、非本质的问题所迷惑;另一方面,是他追随党不是为个人谋求什么,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微不足道。所以,当“四人帮”被打倒以后,他把个人所受的苦难抛在一边,他关心的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所受的苦难。为了把被“四人帮”耽误了的时间夺回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四化建设的事业中。在当前,栾茀同志的这种精神尤其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学习。

(作者系 山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