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熟男向左熟女向右
1882600000028

第28章 高素质造就真熟女(4)

一次,她去商店买东西,一位售货员认出了她,热情地拉住她的手说:“你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奥运会争到手。”亚萍反问道:“你为什么希望咱们申奥成功?”这位售货员没谈什么大道理,而是说了一句“大实话”:“我家住的是破房子,要是奥运申办下来,我就能拆迁住新楼房了。”

亚萍非常看重这种平民的奥运情结。她觉得一位普通百姓,没钱、没势、没权,却有着最普通、也是最实际的梦想,而这梦想,正是寄托于申办的成功,寄托于为申办工作的人们。她通过这个朴实而真切的故事告诉外国朋友们:在中国普通的民众中,有着多么深厚的奥运情结。

时光跨到2003年,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开始了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

原来,她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邓亚萍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她的论文《2008年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收集第一手材料,因此,他特例批准邓亚萍回国边工作、边学习。

邓亚萍所在的奥组委市场部,对办好奥运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邓亚萍面对的又是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从冠军到官员,从勇者到智者,从运动健将到熟女,邓亚萍正迈着自信的步伐,神采飞扬,走向未来。

具备冒险精神

1917年,凯瑟琳·格雷厄姆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其母亲格妮·尼恩斯特是德裔移民之女,曾任《纽约太阳报》的特约记者。父亲尤金·梅尼是在美国出生的法裔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有着犹太人特有的精明的生意头脑和敏锐的经济眼光。梅尼早年投资股票致富,中年以后曾在胡佛及罗斯福政府内任联邦储备局局长,晚年出任世界银行第一总裁,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1933年,在一次破产拍卖会上,梅尼通过中间人以82.5万美元购下了《华盛顿邮报》,从此,这家当时影响并不很大的报纸便成为梅尼家族的资产。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凯瑟琳称雄传媒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凯瑟琳办新闻企业,以冒险精神和勇敢果断著称,这集中地体现在奠定《华盛顿邮报》地位的两件大事上。

第一件大事是果断决定刊登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文件。1971年,邮报记者弄到了五角大楼关于越战的“绝密文件”,详细地记录了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真实情况。当时编辑、记者要求立即登载,而律师们却坚决地反对。如果登载,就会冒两大风险,一是正值公司股票上市的关键时刻,如果上市受阻,可能使3500万美元的公募资金泡汤,同时,还涉及邮报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开办两家电视台的执照问题,而两张执照的价值是1亿美元。更主要的是,要冒着被指控犯间谍罪的风险。因为这一文件一刊登,五角大楼就可能反咬一口,指控邮报间谍罪,与政府硬碰,简直是吃了豹子胆。然而,凯瑟琳将这些置之身外,拍板刊登。她回忆说:“当时又恐惧又紧张,在深呼吸了一口气后,我对编辑说:‘去,去,去,登吧。’”刊登之后为当年的反战浪潮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果不其然,美国政府以间谍罪将《华盛顿邮报》告上法庭,不过在政府与《华盛顿邮报》的较量中,最终司法部门裁定《华盛顿邮报》胜诉。这成为凯瑟琳新闻事业中的一个亮点,她是凭自己的正气在司法诉讼大战中战胜美国政府的,凭借这件事情邮报在公众心中的声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第二件大事是曝光“水门事件”丑闻。1972年6月,5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当时绝大多数传媒都没有注意到此事的新闻价值,只将其当作小新闻。而《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凯瑟琳的支持下经过锲而不舍的调查,发现了共和党的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中的非法活动: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当时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盖这一丑行,不断向《华盛顿邮报》施压,警告凯瑟琳不要“出风头”。尼克松更亲口向助手说:“我不会让《华盛顿邮报》有好日子过。”而负责尼克松竞选宣传的约翰·米歇尔告诉负责“水门事件”报导的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如果邮报揭“水门事件”的老底,凯瑟琳是把她的乳头往绞衣机里放。那时米歇尔已是美国的司法部长,他控制着一笔秘密资金,用来收集民主党的情报。就在这时不仅《华盛顿邮报》拥有的佛州电视台受阻,就连凯瑟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一位与白宫关系密切的友人警告她不要单独行动,以避免危险。虽然面临着种种阻力和生命威胁,但凯瑟琳并没有退却,而是坚决支持邮报继续追踪这一丑闻的进展,不断予以报导。“水门事件”的曝光,直接导致了尼克松总统下台,并奠定了邮报在美国的龙头地位。《华盛顿邮报》在追查“水门事件”中的卓越表现与道德勇气,实至名归地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公共服务奖,凯瑟琳本人也获两项报业大奖,并成为“杰出报纸负责人”。

凯瑟琳富有勇气,敢于冒险。很多商界人士都会冒险,但他们是为了利益和公司成长冒险,而凯瑟琳两次最大的冒险固然是为了邮报企业的发展,但也是为了原则,这就是她与商人的区别所在。

凯瑟琳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她原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一位千金,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世界的。1963年丈夫猝然去世,她不得不在危难之际接管由父亲留下,丈夫经营的《华盛顿邮报》。她当初做邮报总裁时,只想守住这份家产,等孩子们长大了再接过去。没想到自己一干就是30年,而且企业越办越好。1963年,邮报总收入只有840万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闻周刊》和两家电视台。到1993年,企业已发展为庞大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了14亿美元。她的辉煌,她对新闻事业的划时代的贡献,受到了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她为“改造了20世纪历史的伟大女性”。

凯瑟琳在自传《个人历史》中形容自己走过的路像一个传奇,但这是另一个传奇,一个女性成为一个男人领地里的先锋。正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所说:“她的传奇是一种智慧、勇气和高质量生活的象征,她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创新是事业的灵魂

1883年8月17日,夏奈尔出生在法国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在她12岁那年,母亲死于肺病,喜欢寻欢作乐的父亲抛下她去美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夏奈尔来到孤儿院,就这样在孤儿院度过了童年。心灵的创伤造就了她的叛逆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她敢于面对现实的独立自主的性格。

夏奈尔有着倔强的不安定的天性和爆炸性的创造力,这种创新力,是她事业的灵魂。

1910年文帽店的开设,是夏奈尔不平凡一生的开端。谈到女帽店,就不能不提到她当时的两位好友,一个是富家公子艾迪安·巴尚,另一位是花花公子鲍伊·卡柏,因为这女帽店跟他们有着很大关系。有一次,鲍伊带夏奈尔去赛马场,夏奈尔注意到当时的女帽都比头小,戴上后还要别上帽针才能固定,且堆砌着繁杂的羽饰、蕾丝,既不实用又俗气。她想对它进行革新,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鲍伊与艾迪安。夏奈尔在他俩的帮助下,在巴黎坎朋街21号开设了一家女帽店。她设计推出了稍宽大而没有太繁缛装饰品的帽子。这种女帽简洁、大方、尤其是硬草帽和圆顶窄边的钟形帽,受到广大女性的青睐。这让她生意兴隆。在随后两年里,她的帽子业务蒸蒸日上。《时装杂志》以完整篇帽刊载了夏奈尔的帽子,并由年轻的明星演示,使这位年轻而无名的小帽商,在巴黎初露锋芒。

帽子店的开设,夏奈尔特别感谢鲍伊。鲍伊是夏奈尔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甚至可以说,是他塑造了夏奈尔——他资助夏奈尔开店,他把夏奈尔引进真正的上流社会和艺术沙龙,他关心夏奈尔的想法并培养了她的个性。

夏奈尔精力旺盛,似乎有永远消耗不完热情,可以将任何存在于她脑海中的事情变成现实。1913年,她在法国上流社会的度假胜地——杜维尔开设了第一家时装店。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战争的阴影并不妨碍杜维尔的贵妇们继续着波烈式的羽饰、长裙,她们以奢侈的服饰来炫耀丈夫的地位。夏奈尔凭借着自己的创新力以及天才的敏感,推出了新款针织女羊毛运动衫,式样源于板球运动男装,造型简单,款式合体、舒适又飘垂。接着她又以水手上装和水手裤来代替女裙,使极度的奢华归于平淡和简单。此款服装一经推出便立刻引起轰动,吸引了有品味的女性,但也遭到了非议。然而夏奈尔无视舆论,在杜维尔常常穿着羊毛运动衫和裤子或源于水手裤的褶裙,骑马散步,招摇过市。这极大地表现了夏奈尔的叛逆个性,女人不再是男人的“花瓶”,而是担负社会责任的国民。她说:“要妇女从头到脚摆脱矫饰”,要“创造一个年轻的形象”。以往的波烈式的宽大拖沓的装束,既不适合户外活动,也显得滑稽可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夏奈尔的女时装代之,这也是历史前进的脚步相符的。

夏奈尔的创造力是具有爆炸性的,她本人的衣着举止几成世风之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天气突然变冷,夏奈尔借了情人的马球套衫,束了腰,卷起袖,显得十分潇洒、迷人。这种偶然的装束竟成为时髦一时的“夏奈尔”装,被人竞相模仿。战争给杜维尔带来更多的阔佬,也使夏奈尔的时装店扩展成大公司。夏奈尔终于登上了时装界的制高点,她的时装和她本人一样销魂蚀骨地迷住了那个时代。

夏奈尔是服装史上一位非凡的女性,她一生中曾在两个时期准确无误地预见和把握时装潮流的趋向,两度把全世界女性的服装进行了全面革新,创造了服装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上50位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师”之一。在服装史上,如果说波烈品牌改变了女性的装束,那么,夏奈尔品牌则真正引领了二个世纪时装的变革,推动了时装业向前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