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熟男向左熟女向右
1882600000027

第27章 高素质造就真熟女(3)

有不少女性表面上看工作很积极,也非常勤奋努力,不管多么繁重的任务都毫无怨言的承担,这种工作态度是好的,但是她们有时处理不好一些细节问题,同样的工作量,别人早就轻松的干完了,而他们却显示出一种非常忙碌的样子,而且最后比别人晚一两的小时才完成。工作量稍有增加,他们就会忙的手忙脚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事情不仅没有进展,还使自己忙得喘不过气来,结果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事倍功半。

周末同学聚会时,肖华和刘燕见到了大学里的同窗戴欣。在学校时,戴欣就以表现优秀闻名全系,不管是学习、人际关系还是课余活动,她都表现得很优秀。这样出色的女孩,在工作中肯定是运筹帷幄、轻松自如。所以肖华和刘燕急于向她求取真经。

谁知道戴欣的工作状态并不是太理想,工作效率很差。每天下班后她都要把工作带回家做,以便第二天能够提交上一份完美的结果。这样一来,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要超过15小时,假如同时有几件事情等待处理,别人很快就处理完了,而她可能只完成了一两件,一想到还有未作的工作,她就会变得非常急躁。

有一次,上司突然分配给了她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要求她两天之内筹办一个全国性的会议,联系到所有的相关人员及各路媒体,准备会议资料及各媒体的不同发稿。两天来,她加班加点,没白天没黑夜,眼看最后的期限到了,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她一方面为迫近 的工作着急,另一方面,却为发稿中一个不十分恰当的词语冥思苦想,欲罢不能。

其实,我们有时之所以显出忙忙碌碌的样子,主要原因是因为不会利用时间,或者工作效率过低。这样容易使人头脑不清醒,心情不得和平,使自己染上坏情绪,犹如身上背着一个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好,可能随时引爆,这样下去我们的状况会变得很糟糕。那么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呢?

首先,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急缓进行分类,弄清哪些是重要而又紧迫的事;哪些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哪些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然后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比较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上,把主要事情做好了,心里就会放松许多。万万不可对不同的工作分配同样多的时间,那样,可能会得不偿失。

其次,学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而不是拖延磨蹭。要知道现今是一个储存成本远高于重置成本的时代,储存一样东西只要超过一两年没有用上,它所占去的空间和管理成本已经高于重置成本,因此,很多没有必要保存的信息,应及时处理掉,这样你的工作会变得无比清爽、简单和轻松。

再次,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有的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个时间内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比如,在工作期间,收到来信就想马上去读,或想临时处理一些私人事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在一个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如果不懂得抓住重点,就会越忙越乱。当然,有些事情能批量处理的就批量处理,比如,批购物前列出清单,一次买齐。拜访客户时,选择地点邻近的一并逐户拜访。较无时效性的事务亦以地点为标准,集中在同一天完成,以节省交通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与每天面对的多如牛毛的事务相比,精力和时间显得如此宝贵和有限。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学会取舍和善于分配时间将大大增强我们的实用功力。如果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拖到后天,时间长了,就会累积一大堆工作,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就会变得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尽量利用零碎时间。不要忽略一点一滴的时间,尽量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杂琐事务。学会时间统筹法,稍稍改变一下工作顺序,能使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以自动化机器代替人力。办公室的电话联络可以传真信函、电子邮件取代,一方面可节省电话追踪的时间内容又有凭据,费用亦较省。

最后要记住:不管工作多忙,也不要牺牲吃饭、休息的时间;不管手头的事情多么重要、你都要停下来,让自己休息。当你下班后走出办公室的大门,就要把工作的烦恼都忘掉。

学着自己“管理”时间,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那么你就会轻松成为“时间的富人”。

一样执著,两样精彩

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不仅是邓亚萍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更是她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淡出乒坛,并不等于淡出人生。邓亚萍开始在另一个陌生的领域顽强地攀登——退役的同年邓亚萍进清华大学攻读英语。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进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获硕士学位,随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她从一位奥运冠军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世界劳伦斯体育学会成员——该学会被誉为世界体坛的奥斯卡、格莱美。

一样执著,成就了两样精彩。

邓亚萍在自己的乒坛生源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夺得18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4个奥运冠军,8年雄踞世界女子乒坛排名第一。

1997年,还在她事业的巅峰状态时,由于严重的伤病,医生建议她退役,领导考虑再三,同意了。于是,她放下球拍,开始淡出乒坛。她开始在另一个陌生的领域顽强地攀登——攀登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

退役后的邓亚萍,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了清华大学这个世界知名的象牙塔。

邓亚萍的小学文化水平与高深学识环境的反差是如此强烈。

虽然她当时还不能完全写出26个英文字母,但她们信心十足地告诉老师,几分刚毅:“请老师放心,我一定会学好的。”

上课了,老师的讲述,在邓亚萍听来,无异于天书,她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夜深了,别人休息了,她还在孤灯下苦读。

当运动员和当学生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邓亚萍却有着异样的感受。她说:“活蹦乱跳、习惯于热闹场面的运动员,最怕的就是孤独与寂寥。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同伴们一阵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清苦,那孤独,完全是另一种折磨,若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了。”

可是,亚萍坚持住了,她下决心在孤独与寂寞的战场上,扎扎实实向知识的海洋进军,哪怕是喝上几口水,也要游向胜利的彼岸。

在清华刚刚学习几个月,根据清华与英国剑桥大学的互换协议,邓亚萍得到了去英国剑桥突击英语的机会。虽然赢得了机会,但同时对她也是个挑战。虽然她已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但完全脱离母语,来到一个完全用英文交流的环境,难度还是相当地大。

开学前,房东开车送她去学校转了一圈儿,让她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第二天,人家不送了,她骑着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七拐八歪,她赶到学校,人家已经上课了。一向遵守时间的邓亚萍,急得蹦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不白,那滋味,那窘迫,对于争强好胜的邓亚萍,可能是一种永生难忘的感受!

刚到英国,她想往家寄点东西,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她却一脸茫然,两眼发呆。她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只好悻悻而归。

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拼去搏。为了赶功课,她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奥申委网站刚刚开通了,开辟了一个《名人寄语》的专栏,编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亚萍。但她远在英国读书,为了赶时间开通专栏,只好在下午两点打长途给她,那时正好是英国的凌晨5点。通话时,网站编辑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这么早打扰你了。”

亚萍的回答令编辑惊讶不已:“不早,我早已起床,正在温习功课。”就这样,起早贪黑,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累得头发一掉一大把,但邓亚萍挺过来了。

回清华,她带上了学士幅,在毕业典礼上,当她用纯正而又流利的英语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致词时,引来一片惊讶,一片赞叹。

后来,她马不停蹄,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她的导师对她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她能否完成学业。亚萍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

邓亚萍没有她的导师失望。一年后,而对严格的考官,她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

在中国申办奥运会进入关键时刻,邓亚萍责无旁贷地成为奥申“外交官”、“巡回大使”。国际奥委会规定,国际奥委会委员不能访问申办城市,我们当然不能违规,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介绍中国的情况。而邓亚萍作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拥有可以“走出去”的先天优势。她用10余天的时间,访问了瑞士、摩纳哥、卢森堡、意大利、瑞典等国,再用3天时间往返于北京——洛杉矶,拜访了运动员委员会2/3有投票权的委员。

在向委员们介绍中国的情况时,她很懂得外交艺术不单单讲述这些年中国北京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也恳谈我们存在的问题,如环境、交通、场馆设施等方面的不足,更指出这些问题从申办到承办的8年时间里,我们有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委员们觉得她很诚恳,很实在,大大好于那些单纯“正面宣传”的效果。

邓亚萍向很多外国朋友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