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18814800000060

第60章

以前,南华镇的农村卫生所基本上是个体经营,2004年全部实行一体化合作卫生医疗管理,一个行政村设有一个农村公共卫生所,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乡村公共医疗一体化后,农村医疗管理比较规范,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一体化后建立的一些村医疗卫生所的经济效益较差,还存在农村卫生医务人员缺乏、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医疗水平较低等问题,农民有大病全部到镇县卫生院医治。

根据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巷道乡从2004年3月开始对农村医疗组织管理进行了一体化改造。实行农村医疗一体化后,村、乡、县的公共卫生实施行业行政隶属化管理,农村公共医疗管理得到了加强。乡卫生院对村卫生所进行全面责任管理,村卫生所实行由乡卫生院聘任制,三年一聘,同时取缔无证医务所和无证医生的行医资格。先后取缔了5个无证乡村医生的行医资格。村卫生所的财务也有乡卫生院负责管理。进药渠道统一,由乡卫生院负责进药。农村医疗一体化后,各村卫生所医生的收入差距扩大,有的医生月收入1000元,而个别医生的月收入只有100元。

据我们对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的调查了解,尽管乡镇政府都制定乡村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对村民的生活垃圾、有公害的垃圾,要定点存放,但是,三个乡镇都没有垃圾存放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

(五)乡村公共传媒、文化设施基本普及,农村公共文化活动还有待开展

高台县属于甘肃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200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这就为乡村公共传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普及奠定了一定基础。2002年,高台县城乡的有线电视网入户率达到了85%,有线电话人户也有57.45%。在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等三乡镇,有线电视和有线电话已进入普及发展阶段,而且农户的入网费、月租费等使用费用已经做到了城乡统一价格,甚至低于城区的价格。但是,三乡镇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不齐备,乡村文化活动开展不多。

南华镇政府认为,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是当前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南华镇15个行政村的光缆闭路电视全面开通,入户率在80%以上,与县城同套节目,走在全省农村前面。在南华镇的农村闭路电视建设过程中,农民每户投资300元,余额由县广电局承担,收费每户每月10元。移动电话已经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有线电话人户率在60%以上。移民村的有线电话线路正在建设中。

南华镇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比较建全,每个行政村都有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露天影剧场、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属于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必须投入经费,但乡镇政府无财力供养,各村文化站经费奇缺,资金缺口大。农村图书室有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但书刊购买资金无法落实。村文化站有名无实,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就无法运转。自娱自乐、自助自办的文化活动由于经费问题,也难以开展。

骆驼城乡的有线电视已经基本普及,全乡2700户农民,98%的农户可以收看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网费为380元,有线电视收看费为每月10元。全乡有线电话入户率达到了57%,1776.户农民家庭使用有线电话。有线电话每3分钟0.20元,基本实现了城乡同价。目前,骆驼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完备,乡政府有文化站,每个都有文化室。行政村经常利用文化设施搞文化活动,每年都要进行2—3次较大的文化体育活动。

巷道乡由于靠近县城,公共传媒设施建设管理与县城基本同步。在90年代,县电视台在巷道乡铺设光缆线,建立了有线电视网,农民入网费每户300元。农民收看有线电视,每户每月收费8元。巷道乡的农民有线电视入网率已达到92%以上,有线电话人户率在60%以上。

巷道乡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有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露天影剧场、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从90年代初开始,乡设有文化站和文艺活动中心,各行政村建有图书室,还有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室和宣传、计生、妇女工作活动室。各村的露天影剧场基本都是6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另外各村都有黑板报和阅报栏。乡村文化设施使用基本不收费。由于缺少经费,村民文体活动难以普遍或经常开展。放映电影是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按照县乡有关部门的要求,行政村每月放映两次电影,农民每户交费1元。由于有线电视的普及和放映电影要向农民收费,影响了乡村放映电影的积极性,于是,巷道乡的有些村一年只放映一两次电影,有些村甚至一次也没有。

(六)农村公共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社会保障保险体系还没有普及

目前,高台县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迅速,尤其是对农村社会的特殊群体、弱势农户的社会公共保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救济金额的数量逐渐增加,但社会保险体系在各乡村还没有普遍建立,绝大多数普通村民并没有加入各种社会保险系统。高台县对各乡村的特殊农户都有一些奖励制度,如对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户、两个女孩的农户家庭,都实行奖励政策;对各乡村的弱势群体有专门的社会公共保障制度,如对五保户每年都划拨出财政资金,来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农村中的一些特困户实行不定期、不定量的各种救济政策。据我们了解,高台县制定的这些农村社会公共保障政策,各乡村基本上都已经落实。高台县还规定:全县的乡科级以上的干部,每人都要有1~2个特困户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在经济上和资金上进行帮助,并要求在1~3年内帮助他们实现脱贫,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等三乡镇具体实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情况如下:

在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三乡镇,对农村五户保的社会保障方式分为集中供养(敬老院)和分散供养两种类型:镇上设有敬老院,集中供养一些五保户老人,每人每年由各级政府财政提供经费1500元。另外一些五保户老人分散在各个行政村由农户分散供养,每人每年由政府财政提供1200元供养经费。基本保证了五保户老人的基本生活。目前,巷道乡有五保户56家,集中供养11户,分散供养45户。

对两个女孩的农民家庭的父母,南华镇实行社会保险制度,每年由各级财政提供1000元的养老保险存款(原先是每年600元,2004年增加为每年1000元),60岁以后一次性领取或分年月领取。两女户1000元的养老保险存款由镇、县、市三级政府财政提供,分别为2:4:4的比例。南华镇现有两女户约有300户。骆驼城乡、巷道乡对两女户实行的社会保险政策与南华镇的基本一样。骆驼城乡和巷道乡对执行计划生育的其他农民也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基本做法是:对独生子女的农户,只生一个女孩并领了独生子女证的农户一次性奖励3000元,只生一个男孩并领了独生子女证的农户一次性奖励2000元。巷道乡政府对农民的独生子女每月还给10元的健康补助(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一直补助到16岁。

南华镇对特困户通过民财部门救济办法解决。按县政府规定,每个镇干部有自己的联系户,有时领导也自己掏钱,对特困户进行救济。如青黄不接时,乡镇干部就对特困户给予几十元不等的救济。乡镇干部的月工资约为800~1000元,拿到手的约为700~800元不等,救济特困也是乡镇干部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乡村的一些特困户,骆驼城乡政府实行根据实际生活状况,进行不同方式的临时救济扶贫政策,有时是给特困户送粮送油,有时是送钱救济。对特困户的每年救济金额一般为200~300元。根据具体收入情况,巷道乡每年确定4—5家特困户,进行政府救济。主要是县民政局每年进行救济,一次补助100—200元,全年各种救济帮扶奖金大约在300~400元左右。

二、高台县乡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后,高台县委、县政府提出向综合性总体发展深化,在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全面推动全县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尤其是要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从目前高台县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层次、管理水平来看,都处于甘肃省、西部地区甚至全国各地农村的前列。巷道乡政府提出要走向从单一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力争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的轨道,可见乡村干部群众的发展战略思路具有明显的超前意识。

但是,从我们对高台县的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等三乡镇的实地调查和乡村干部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高台县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个别问题甚至是靠当地的力量很难解决的,如乡村公共道路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农村传统落后的公共意识问题等。下面,我们就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等三乡镇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如下具体分析:

(一)资金缺口过大,制约着乡村公共道路建设

在我们对高台县乡村公共道路的调查中发现,在高台县城通往12个乡镇公路中,只有通往盐池乡的约5公里的公路路面没有柏油路面,其他通乡公路全部已建成了国家标准的等级柏油公路;而通往各行政村的公共道路也已建成达到国家农二级公路标准的等级公路(绝大部分是砂石路面),可以满足农民的农副产品运输的需要。现阶段,高台县农村公共道路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通往各行政村公路的柏油化目标。

为了提高乡村公共道路的发展层次,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2003年,省、县两级交通管理部门提出高台县乡村道路柏油化,规定路基部分由各村村民承担修建,路面柏油部分的建设费用由上级主管部门承担。但据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等乡镇乡村干部反映,目前通往各行政村的乡村公共道路,很难在现阶段完成村道路柏油化的建设目标。主要原因是村道路建设的资金缺口过大。

乡村公共道路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村税费改革前,主要是村集体和村民,现在改变为政府和村民共为主体。2003年,省县两级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了政府与村民共同投资建设乡村柏油公路的方案,但是各村的村委会和村民普遍不愿意承担。也没有能力负担村级柏油公路的路基部分的建设任务。

按照交通部门提出的乡村公共道路建设的投资方案:通乡公路的每公里建设政府投资5万元,村级道路的每公里建设政府投资3万元,而实际上,县乡公路的每公里建设费用最少需要投资15万元,村级道路每公里建设资金最少需要投资10万元。这样,乡镇政府和行政村村民承担的投资份额要占到投资总额的70%以上,乡政府和村民都没有财力和能力承担如此巨额的乡村公路建设费用。组织修建乡村道路的资金缺口过大,乡村干部和群众也就失去了建设乡村道路的热情。南华镇作为全国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单位,迫于上级领导和形势压力,不得不在2004年根据县政府要求,申报建设两条村级道路,但镇领导表示,建路资金很难落实。可见,资金缺口过大,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公共道路建设的瓶颈问题。

近几年,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乡村公共道路建设投资金额太少,巷道乡的乡村道路发展处于维持状态,乡政府主要是组织农民对现有的乡村道路进行维修改造,2003年和2004年先后维修改造了2公里和4公里砂石路。巷道乡有13个行政村,乡村道路约70~80公里,其中柏油路只有11~12公里,上级政府部门要求乡村道路要全部实现柏油路,巷道乡近几年根本无法做到。巷道乡还有77个自然村(社),至少需要77条村社道路需要实现柏油化。南华镇的13个村有约10.5公里的村道路需要柏油化,但近两年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新建乡村道路或扩建乡村道路都要增加新占地面积。把原来3米宽的乡村砂石道路扩建成6米宽的乡村柏油公路,扩建l公里乡村道路需要新占3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约合6亩地。由于国家对使用农业耕地控制的非常严格,占用耕地要得到市政府和省政府的批准,占用荒地要得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等部门的批准,另外,购买耕地也需要大量资金。村民闹事也是影响乡村道路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修公路占地需要资金来解决,如果资金不及时到位,农民就有可能闹事,阻止公路建设。

(二)乡村公共卫生设施落后,公共垃圾处理设施几乎是空白

在本世纪初,建立农村小康社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水平,建设农民生活公共卫生设施。但是,农民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不够富裕的经济财力,造成农民缺乏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农村缺少基本的公共卫生设施。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高台县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的各乡村公共卫生设施是非常落后的,几乎各行政村都没有公共垃圾处理场地,甚至公共厕所也很少有。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上,南华镇要求一村一社(居民点)要设立垃圾点,定时清理,但实际上各村都没有落实执行。镇政府所在地的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公共垃圾处理的正常运作也很难维持,费用开支是入不敷出。骆驼城乡对有公害的垃圾,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主要是定点存放,但无法做到定期清理。不过,骆驼城乡在一些行政村推行沼气工程建设,以达到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目标。现今,巷道乡的公共垃圾和村民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做无公害处理,也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三)农村公共自来水供应管理问题较多,村干部、村民反映强烈

经过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高台县的各乡村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困难问题。高台县的农村饮用水主要有深井水、自来水和窑水三种类型,人畜饮用水都已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满足了农民的生活要求,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目前,高台县农村公共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管理不到位、不规范、不合理。尤其是乡村的自来水供应管理问题较多,村干部、村民反映强烈。据我们对巷道乡东湾村的调查,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问题上,村干部和村民对县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维护、收费等公共管理环节非常不满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