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07

第7章 学习中的坏习惯是无形的陷阱(1)

——正视学习中的种种坏习惯

习惯15.纠正孩子用眼不卫生的坏习惯

我们常常因为少了一双鞋子而闷闷不乐,直到有一天在街上见到有人缺了两条腿。而被我们忽视的,往往是最为寻常而珍贵的东西啊!

你想知道为什么在水槽洗碗会有战栗的感觉吗?那就读一下鲍希尔德·达尔写的《我想看》。作者是个盲眼妇女,失去视觉近乎半个世纪之久。她在书中叙述道:“我有一只眼睛,却又布满伤痕,只能奋力通过眼睛左边的一小部分看东西。念书的时候,我得把书本举到眼前,并且用力把眼珠挤到左边去。”

但是,鲍希尔德不愿意受人同情,不愿被视为与众不同。小时候,她很想和其它小孩玩“跳房子”的游戏,却看不到地上画的线。于是,她等到孩子们回家后,独自一人趴在地上找画在地上的线,并记住线的位置。等到下次和其他小孩玩耍的时候,她居然成了此中专家。她喜欢在家里看书,每次都把大字书举到靠近眼睫毛的地方才看得见。但是她得了两个学位,一个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一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她开始在明尼苏达州的孪谷村执教,后来升任南达科塔州的奥噶斯塔那学院的新闻与文学系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书,并且在妇女俱乐部演讲,在广播电视台主持一个“书籍与作者”的节目。她在书中写道:“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掩藏着对眼盲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念头,我选择了欢乐、近乎嬉闹的生活态度。”

1943年,鲍希尔德已经是52岁的老妇,奇迹出现了!著名的“美友医院”为她动了一次成功的手术,她看得见了,比她以前所看到的要清楚几十倍!一个崭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世界呈现在她的眼前。现在,她甚至在厨房水槽洗碗的时候,都会有战栗的感觉。“我玩弄碗盘里的肥皂泡泡,”她写道:“我把手伸进肥皂泡沫里,抓起一团肥皂泡。小肥皂泡迎着光,显示出一种漂亮的颜色。”就在厨房的水槽上方,她透过窗户看到:“燕子张着灰黑色的翅膀,掠过大雪纷飞的雪地。”当她陶醉在肥皂泡沫和燕子的景象中时,她用以下的句子结束了这本书:

“亲爱的上帝,我们的苍天之父,我感谢你,我感谢你……”

想想看,只因为在洗盘子的时候看到泡泡里的彩虹,只因为看到飞翔在雪地里的燕子,她就能感谢上帝,赞美上帝。而我们这些正常享受自然所恩赐的一切的正常人,一直都生活在鲍希尔德美妙的仙境里,一直浪费地使用那些无比珍贵的恩赐,却都恍若无睹,难道是我们麻木了吗?

我看到这个盲眼者的故事,心里震撼得不得了,真的,在鲍希尔德的世界里,还有什么比一双健康的眼睛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呢?而我们每一个拥有健康双眼的人却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以为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渐渐意识到每一株树木花草的重要,却对自身的健康熟视无睹。很多唯以再摘掉眼镜的成人非常担忧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又走到自己的老路上来。有趣的计算机游戏、电视节目无情地消磨掉孩子们宝贵的视力,虽然这是一个眼镜的款式如同衣服的样式那样绚烂多彩的时代,但是我们真正担忧的问题却在愈演愈烈: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没错,该是帮他改一改用眼的坏习惯的时候了。不正当的用眼包括很多内容:

疲劳用眼,比如“开夜车”;

阅读姿势不正确,比如躺卧、斜视等等;

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长时间用眼,比如非护眼台灯的光线不足;

长时间的计算机游戏等等……

习惯16.纠正孩子忽视劳逸结合的坏习惯

生活中最难以解决的冲突之一,便是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一切我们想做的事情,所以,有计划的休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五官科的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的时候,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首先去敦煌,然后去拉萨,乙也表示赞同。

结果出来了,甲得了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出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然后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的原版《二泉映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要写一本书……凡此种种,一共有27条。

在这份生命的清单后面他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27个梦。

当年,甲就辞去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期间,他登上了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而且还在一家牧民家里和他们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纸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像,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里他所讲过的一切,早就已经因为患的不是癌症而被抛到脑后去了。

其实,这是一个多少带有感伤色彩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不是吗?那就是死亡,谁也不可能抗拒。但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像患鼻癌的病人那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还会活得更久。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平日的劳碌折磨了我们的一切感官,而死亡却带给了甲对人生和生命价值的真正体味。

现代社会工作的节奏是快四步,不仅肉体疲劳,精神也会疲惫不堪。适当地休息,就好比军队刚刚打了一场恶仗,休整一下,以利再战,是非常必要的。其实,孩子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整日面对黑板、课本的单调风景,成绩提高的同时,消磨掉的东西却也不少。首先是他(她)们宝贵的视力,近视在现代中学生当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了,还有,孩子的背是否已经在读书的时候习惯性地驼了下来;他(她)们对美的那份敏感与细腻呢,一样被淹没在公式、数字与很多不知所云的词句里。因此,孩子们需要休息。需要一个完整香甜的睡眠、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或者一份精致可口的饭菜……

有计划的休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个被大家公认为聪明人的朋友在高中时代就以成绩出色和兴趣广泛被大家关注。真的,在以后的经历当中我敢说都很少碰到那么悠游自在的人了。她的生活挺有规律,除了每天例行的听课、笔记、作业、练习、复习……之外,每到傍晚,她都会站到朝向落日的阳台上,晴天的时候看落日,雨天的时候看远山(这是她自己说的)……从来没有落下过一天。我说:“你这样做是因为视力不好,在做矫正吧,效果好吗?”我的朋友只是笑着。那时天气闷热,一些男孩子用塑料袋灌满冷水从阳台上扔下去,每砸中一个同学,就发出歇斯底里的欢叫。因为,“很郁闷!”他们说。这点我完全相信,因为可怕的第三次模拟考试就要来了,而许多人已经被前两次模拟考试搞得乱了阵脚,于是,这些刺激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我的朋友平静地说:“我在休息呀。可休息不是目的,如果为了休息而企盼休息,就失去了休息的意义。”我那时只是把这句话当作禅机来听的。后来,我的朋友又说了许多,大概的意思是,在闲暇的时间里,应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反思,正如军队总结抢夺关隘中的经验教训,为明天的工作而储备充沛的精力。所以,好好计划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就会使作为手段的休息更有意义。

这是我听到的最智慧的话之一。把它记下来,希望能对你的孩子有所帮助。下面是对孩子体息时间安排建议:

1.创造轻松休闲空间

没有必要让紧张的学习和工作把家里的氛围搞得紧张兮兮的,舒缓的轻音乐和鲜花都是不错的选择。

2.轻松的谈话

可以围绕一些话题进行谈话,要尽量轻松。但不代表谈话只是家长里短,蜚短流长。例如可以谈家长自己的经历,或者策划一次远期内想要实现的旅行。

3.适当安排孩子做一些家务

不要认为家务事应该与孩子无缘,会加重他们的学业之外的负担。适当地做一些家务,可以达到劳逸结合、放松身心的目的。养花、买菜、收拾屋子……当然,这种习惯都是从小培养比较好。体力劳动是很好的放松。

4.摆事实

用自己或别人的经历告诉孩子忽视健康、不会放松休息的可怕后果。

习惯17.纠正孩子不能坚持学习的坏习惯

有人说,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积累经验,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我想,也许我们天生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这正是让我们多听多看。

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幼时的梦想越来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办。这是很多朋友对我表达过的意思,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上学的孩子。“高考的压力始终像一块大石头压在那里,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压力没有给我动力,真的,我的信心总是那样的不稳定。今天想好好学习,明天就又泄气了……”“要是没有学校的话,我想我会对学习感兴趣的,我会每天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还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我觉得自己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我很明白自己的缺点是没有恒心,但是我的心都浮了,一坐下来就烦!”

其实,包括从前的我自己也有过如此的想法,但是,我只能说,在我身上,如果实现了学习的绝对自由,可能事情会更糟糕吧!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惰性始终是如影随形的,你又怎么能够指望一个馋嘴的孩子守着一盒巧克力而无动于衷呢?至于不能坚持而使学习陷入一曝十寒的境地,往往正是这种惰性的结果。老师们普遍对没有持久精神的学生感到头痛,因为这不仅影响到教学进程的正常实施,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自身知识技能的积累。因为中小学阶段许多知识的学习都是为进入高等院校打基础的,而此时也正是人类记忆的黄金时段,持续而不间断的复习、记诵、练习对学习本身大有裨益。实际上很多成绩平平的孩子并不是领悟、理解能力差,也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不聪明”,而是缺乏毅力与恒心。相反,很多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往往是勤奋不懈的人,而不是我们想像当中的“卓越”分子。因此,细细体味“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含义你就会觉得,爱迪生这句话说得是不错的。

有一个3只小闹钟的故事总是很给我启迪。

有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闹钟放在了两只旧钟的中间。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闹钟说:“来吧,你也应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啊!3200万次。”小闹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情,办不到的呀!”另外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可以了。”“天下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闹钟将信将疑;“如果是这样,我就来试试吧!”小家伙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的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乃至放弃努力。其实,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大可不必想以后的事情,一年甚至一个月之后的事情,只要想着今天自己要做些什么,明天我应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钟“滴答”摆上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可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认认真真地每天做下去,成功就会在某个生命的角落里等着你。早一天或者晚一天可能有偶然的成分吧,但是收获成功肯定是必然。

回顾我们自身的奋斗与发展,抛却那些无可言说的偶然和机缘,我们走路的时间远比欣赏风景的时间久;挥汗的时候远比遐想的时间多。因此,我们拥有了现在自己看来比较满意的一切。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不是吗?就是说没有理由让这些东西成为你的孩子引以为傲并且怠惰不前的资本。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想只有两条道路:第一,从现在开始,让他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勤奋与不懈努力,并且让孩子身体力行。你会惊喜地发现在他(她)的身上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第二,放任自流,让他在怠惰中把自己的一切怠惰行为看作合理,让机会因孩子的怠惰白白流走,把后悔留给你和他(她)的后半生。当然,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还是那句老话,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让他(她)尝试着去做一些锻炼工作。例如养一盆花,定期收拾房间之类,但是要约法三章,切实执行因懒惰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惩戒措施,例如签订“合约”的方式。

对于缺乏自主性和勤奋精神的孩子,我们最好多多督促。比如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同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探讨根据孩子的情况如何进行督促等等。

习惯18.纠正孩子忽视预习的坏习惯

拿破仑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我对什么事情总是应对自如的话,那么只是我早已经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了。预习不代表确切地预料,但是它会帮你看到事情的全局。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应征者络绎不绝。在众多的应聘者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应聘者条件最好,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有在市外贸公司工作3年的经验,因此当他坐在主考官面前时非常自信。“你在外贸具体做什么?”主考官开始发问。“做山野菜。”“哦,做山野菜。那么你说说,对业务人员来说,是产地重要,还是客户重要?”年轻人想了想,说:“客户重要。”主考官看了看他,又问:“你做山野菜应该知道,山野菜中,蕨菜主要出口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菜不好。”

“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好?”

“这”,年轻人停顿了一下,“因为质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说:“我敢断定,你没有去过产地。”

年轻人看着主考官,沉默了30秒钟,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却反问:“你说说怎能看出我没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