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20

第20章 为了学有所成(4)

古代有个叫蹶叔的人,他自信,且喜欢与别人唱反调。起初,他在龟山北面种田,在地势高的平地种稻子,低湿的洼地种高梁。他的朋友劝他说:“高粱喜欢高原地势,稻子喜欢低湿环境,而你却弄颠倒了,不合乎它们生长的习性,怎么会有好收成呢?”蹶叔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固执己见。一直这样种了几个年头,搞得粮仓里一点储存也没有了。他这才到朋友的田地里去察看。朋友的田地,果然收成非常好。于是他怀着歉意向朋友作揖道:“我知道悔改了。”

固执的蹶叔,起初不肯听从朋友的劝告,结果将事情搞得乱七八糟,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但有一点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那就是蹶叔知错能改的精神。当他发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时候,没有像那头驴那样“死”到临头仍不知悔改。蹶叔的悔悟是明智的,我们也相信他的高粱、稻子从此会丰收的。

蹶叔善于悔改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思想固执之人将是非常好的启迪。

生活中,做事灵活,不认死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将事情处理得游刃有余;学习中,要把握学科的规律,不死钻牛角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才能灵活掌握各种科学知识。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学问是个未知数,因此学无止境。我想没有一个人能不向别人求教就什么都懂,真正的万事通是不存在的。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学习,通过求教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多起来。听说有个叫张悦的学生,外号叫“小灵通”。原来这孩子从小就特别好问,总爱“打破沙锅璺(问)到底”,想不通的问题,总要三番五次问个明白,他爸就为其取名张品——“张三个口”问别人,难怪成了“小灵通”!

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可谓知识渊博、名贯四海,被尊为“圣人”。然而孔子是一位很诚实谦逊的人,他教导学生要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学态度。他从不满足,总是虚心向别人求教。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意在勉励自己和学生要虚心向别人求教,绝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学生要到齐国去,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问题,互不相让,以致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当两个孩子得知来者便是世人皆知的孔老夫子时,其中一个对他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我说早上近,正午远,因为早上太阳又大又圆,中午就变得像个小圆盘。他说早上远,正午近,理由是早上太阳一点不热,正午热得像开水一样烫人。”说完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等他来裁决。孔子思考了半天,只觉得他俩都有道理,就老老实实地对两个小孩说:“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两个小孩不解地拍手笑着说:“人家都说你有大学问,原来也有不明白的问题。”孔夫子点点头就走了。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要从小养成好学勤问的习惯,切实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待自己的问题要客观公正

客观对待自己的问题,不要“钻牛角尖”。有些孩子对自己很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利用别人善意的劝告来提高自己,故步自封。

2.认真听取别人好的建议和意见

对于别人好的建议,要认真听取。一个人所掌握的信息数量总是有限的,自己总有不如人之处,自以为是的思想是有非常大危险性的。

3.从小养成谦虚的好习惯

谦虚的习惯不是一朝形成的,要从小开始培养。因此父母要从小就注意使孩子养成谦虚的好习惯。

习惯54.纠正孩子考试怯场的坏习惯

考试需要充满信心,需要镇定从容的临场心态。所以,父母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从而消除孩子怯场的不良情绪。

常福春是辽阳市某中学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一参加考试就怯场,以致进入考场后,脑袋就不做事,考不出应有的成绩。后来,参加复习班,在复习班内成绩仍居上游且很稳定,但二次进入高考考场仍然怯场,笼罩在一种无形的紧张中,甚至平时做过多遍的相同类型题也变得陌生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常福春对考试怯场的毛病非常苦恼。

考生考试怯场,又称考试境遇性焦虑障碍,指学生因情绪过度紧张而使实际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的临场状态,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紧张是一种情绪状态,一般是由外部环境因素或个体内部因素而引起的焦虑不安的情绪。

在考试中,完全不焦虑的学生不见得会取得好的成绩,而往往具有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却可以非常好地完成考试任务。但物极必反,极度的焦虑则造成孩子过分紧张,从而使大脑因过度绷紧而造成思维的中断,以致平时温熟的东西都无法回忆起来。这种由严重焦虑造成的考试失误,就属于考试怯场的问题。怯场的表现是以重度焦虑为核心,有时还伴随着头晕、手足刺痛、乏力、多汗、呼吸困难、睡眠障碍、躯体疼痛、面部潮红、静坐不能、害怕、心悸、手足颤抖、惊恐等症状。

克服怯场的方法非常多,父母可以指导孩子从以下几点进行改正。

1.消除不良认识

人的情绪是通过认知的折射而产生的,孩子考试的紧张情绪是他们不良认知折射的结果。孩子的不良认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怕考不上大学对不起父母;认为考不上大学没有前途;怕考不好丢面子等等。

要想使孩子在应试中不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要消除他们对高考的不良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这就要孩子提高对高考意义的认识,做到一颗红心,多种准备,使他们认识到升大学或通过自学同样是成材之路,以便减轻心理压力,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样,精神振奋地去应试,就会防止怯场的出现。

2.教会孩子转移注意的方法

在考场中如出现怯场造成情绪高度紧张,可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克服紧张情绪。可以喝口饮料或往头上抹点清凉油等,或闭一会儿眼睛冷静一下头脑,达到转移注意的目的。也可以拉弹事先套在手腕上的橡皮圈,拉弹要适度,不要产生痛觉,还要一边拉弹一边用内部言语数数,1,2,3,4,5,6……直到紧张情绪消失为止。

3.教孩子学会放松训练

焦虑情绪会引起躯体肌肉紧张,做放松训练就能消除肌肉紧张,同时,焦虑情绪也就缓解了。

曾出现过怯场的考生,在高考前一周,每天晚间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紧握拳头→放松;伸直五指→放松。

第二步:收紧小臂→放松;收紧大臂→放松。

第三步:耸肩向后→放松;提肩向前→放松。

第四步: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右→放松;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左→放松。

第五步:屈颈使下颚接触胸部→放松。

第六步:张大嘴巴→放松;闭口咬紧牙齿→放松。

第七步:使劲伸长舌头→放松;卷起舌头→放松。

第八步:舌头用力顶住上腭→放松;舌头用力顶住下腭→放松。

第九步:用力睁大双眼→放松;紧闭双眼→放松。

第十步:深吸一口气→放松。

第十一步:肩胛顶住椅子、拱背→放松。

第十二步:收紧臀部肌肉→放松臀部肌肉用力顶住椅子→放松。

第十三步:伸腿并抬高15~20公分→放松。

第十四步:尽可能地收缩腹部→放松;绷紧并挺腹→放松。

第十五步:伸直双腿、腿趾上翘→放松。

第十六步:屈趾→放松;翘趾→放松。

休息两分钟,再做一遍。

如果在考场中出现紧张情绪,可微闭双眼做三四次深呼吸,也可达到缓解紧张情绪、克服怯场的目的。

习惯55.纠正孩子不良学习卫生的坏习惯

很多父母只知要求孩子学习,却忽略了对他们卫生习惯的教育。其实,不讲卫生习惯的学习,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

剑波是辽阳县某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成绩不怎么样,眼镜却戴到了500度,这一切都是与他近距离看电视,暗灯下写作业,长时间看课外书分不开的。看着孩子近视越来越厉害,妈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据说某学校有一个班的48名学生中,居然有40个是近视眼!超过1/3的学生近视度数在200度以上,一成学生的度数超过400度,有一人甚至已经高达700多度。

一位小学校长认为,造成现在学生大面积近视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迷恋电视、电脑游戏有关,另一方面和他们缺乏运动也不无关系。运动量的缺乏不仅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下降,而且久居室内,视力功能自然会随之衰退。校长同时对传统的眼保健操在今天是否仍能起到足够的预防、保护作用,也提出了质疑。

也有老师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视力问题也缺乏应有的重视。现在许多父母拿到学生的成绩报告单,只知道看第一页的主课成绩,而根本不关心后面的体育成绩和健康状况。更加令人心忧的是,近两年来,近视的初发年龄越来越小。某校一年级的某班中,已有近半的学生存在近视的症状,而往年只有在四五年级的学生中才会发现近视。

一位在区教育局从事卫生工作的老师说,现在近视眼已和砂眼、贫血、蛔虫、牙病、肥胖(或营养不良)一起,成为中小学“六病防治”之一。老师们认为,患上近视的主要原因仍是电视、电脑和游戏机,因为每当暑假过后查视力,学生视力下降总是非常厉害。

父母指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卫生的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不要长时间地连续看书

看书是非常用眼用脑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每次阅读以30分钟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节课40分钟的时间。看一段时间后应起立活动一会儿,或向远方眺望,使紧张的眼球和大脑得到放松。

2.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要适当

眼睛离物体越近,要求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度数越大,当物体与眼球之间的距离小于25厘米时,晶状体的调节度急剧上升,会使眼睛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向发展。所以,孩子读书时应与书本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3.阅读时应保持正确的坐姿

阅读时坐姿要端正,这可使身体重心稳妥地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撑点上,这样能够减轻维持坐姿肌肉的负担。乘车、走路、躺卧时都不宜看书。

4.阅读时光线和字迹要清楚

光线太暗,字迹不清,就不得不把书本拿到眼睛前面很近的地方,这就增加了眼睛的调节负担,造成视力过度紧张而易患近视症。在太阳光直射下看书,光线太强,使人感到刺眼眩目、头昏脑胀。最好是光线从左上方射来,这样写字时手不会遮光。

5.阅读时保持口腔卫生

不要用手沾唾沫翻书,以免手沾上书中细菌传入口中。不要在吃饭时看书学习,边吃边看会两耽误。可以在阅读时饮用茶水,但要注意茶缸的卫生。

习惯56.纠正孩子课前准备不充分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