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02

第2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学习”高(2)

蒙蒙是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妈妈在一家医院当医生。蒙蒙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在家里,她要什么有什么,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在学校里,她成绩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在同学当中,由于她长得漂亮,大家还给她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白雪公主”。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疼爱,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再加上自己的天赋,使蒙蒙产生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一天比一天强烈。“我就是比别人优秀”,蒙蒙总是这样想。蒙蒙的爸爸妈妈也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女儿,为有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而自豪。所有这些都助长了蒙蒙的自满和自傲的情绪。渐渐地,蒙蒙变了。在家里,她只要稍稍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睥气;在学校里,蒙蒙更爱表现和炫耀自己,取得好成绩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甚至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在生活中,她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相比,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蒙蒙是骄傲自大的孩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呢?

1.成人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父母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常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如他们经常议论同事的缺点,某某不如自己。孩子听到这些话,也会仿效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

2.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优越的家庭条件容易滋长孩子虚荣自傲的心理,形成爱炫耀自己、嘲笑别人的毛病。如孩子常常穿漂亮的衣服,就会看不起那些穿旧衣服的孩子。

3.过多的夸奖

孩子常常得到大人的夸奖,就会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导致看不起别人。如果爸爸妈妈常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产生自傲心理。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骄傲自大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骄傲自大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如何办呢?

耐心教导,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坏习惯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所以,狂妄自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父母应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家长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表扬时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家长应尽量少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多么优秀,从而产生骄傲情绪。

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有时会强化孩子产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要防止他们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或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表现,发现苗头,及时教育,消除其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要谦虚友善,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骄傲情绪,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习惯5.纠正孩子意志薄弱的坏习惯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家长不正确的做法,不仅不利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可能会使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

“佳佳,你怎么了,快告诉妈妈呀?”“佳佳,你怎么了?”……

佳佳的妈妈伏在佳佳的身边,拼命地喊着,她怎么能想到,孩子上初一还不到一个月,竟然想到了自杀。

佳佳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是中学的校长,妈妈是医生,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佳佳,爷爷奶奶更是视佳佳为掌上明珠。她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只要是佳佳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量地去满足她,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佳佳真的很幸福。

当然佳佳也是很争气的,整个小学阶段,基本上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奖状,亲戚朋友无不夸佳佳是个好孩子,同班的同学无形中也愿意和佳佳来往。佳佳是个不甘示弱的孩子,只要考试,就想争第一。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佳佳由于身体不太好,结果考了第五名,谁也没有想到,拿到成绩单以后的佳佳就大哭了一场。小学毕业考试,她的成绩很理想,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

这所中学就是佳佳理想中的学校,入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同学们都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时,佳佳才发现自己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有了,身边的同学都是那样优秀。课堂上,佳佳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总有那么多的同学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老师的目光在佳佳身上停留的时间也少了;开学不到一个月要确定班干部,结果名单里也没有了佳佳;英语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听写几个单词,佳佳只对了一半;语文课上,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竟然说错了……

这一切都让佳佳不断地怀疑自己,责备自己。她甚至感到自己再没有脸面见父母了,放学路过小河边的时候,佳佳就……

幸亏过路人发现了并及时地救了佳佳。

佳佳的事例不能不让我们认真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好几代人的希望,受到好多人的关注,有些家长甚至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很容易就得到了很多物质享受,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不懂得什么是困难,什么是挫折。其实,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面对生活,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努力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使孩子从小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古往今来,很多成就大业的人,都是意志坚强的人。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必须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并根据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进行具体指导。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如果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孩子就没有机会体验生活的艰辛。在家庭中应适当地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孩子照料一盆花,每天给它浇水,定期施肥,常常观察盆花生长变化的情况。当盆花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开出鲜艳而美丽的花朵时,会使孩子从中体会到,做一件事必须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2.鼓励孩子做好每件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是很强,常常做事会有头无尾,半途而废。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始至终做好每一件事情,当孩子在做事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丢下手中的事去干别的了,有的家长跟在后面收拾孩子丢下的“尾巴”。其实,对待这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迁就,而要让孩子做完手中的事再去干别的。这是指导孩子经受意志锻炼的重要手段。孩子年龄小,做事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如果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原始目的,要克服这种缺乏意志力的行为,成人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已取得的成绩,帮助孩子克服行动的困难,鼓励孩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完。

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如果意志坚强,做事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那么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质。反之,家长如果做事拖拖拉拉,遇着困难绕道走,工作、生活缺乏勤奋精神,那么他们的孩子决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成人应鼓励、肯定。如此,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成人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通过活动锻炼孩子的意志。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意志品质的锻炼也有促进作用。如带孩子登山游玩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的孩子走累了,缠着爸爸妈妈要抱。这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咱们来当解放军吧,看看谁先到目的地。”孩子会一边学着解放军的样子,一边继续往前走。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关意志力培养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讲爱迪生的故事。在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喜欢问一些古怪的问题,而被教师开除出校;在他做化学实验的时候,有一次硝酸差一点炸了他的眼睛;在小爱迪生身上,经历过无数次挫折与逆境。但爱迪生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挺过来了,一次次地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成了一名大发明家。

习惯6.纠正孩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

无自制力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就像无舵之船,难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自制力的人有很强的独立性,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左右。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的形成并不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我儿子今年14岁了,可一点儿自制力也没有,没有一件事能从头做到尾。拿起一本书,还没翻上几页,就扔到一边;学习不了多长时间,就去开电视。这可怎么办呢?”许多父母常为孩子没有自制力而烦恼不已。确实,孩子的自制力差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而且还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

郭英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现在正面临中考,学习很紧张,但每天做功课时,她都管不住自己。刚开始的几道题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但没过半小时,她就坐不住了,一会儿起身去喝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又上厕所,反正她总有理由不写作业。郭英不光在做作业这件事上没有自制力,在其他方面也这样:跳舞可以说是她喜欢的事,但当老师教完一段后,她课后练习从来不会超过3遍,对动作的要求也是马马虎虎,由于这个,她总挨老师批评。郭英自己也觉得很苦恼。她感到现在面临中考,这种状态根本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但她想管住自己却做不到,好像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她离开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郭英自制力差的这种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

原来,郭英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从很小开始,父母就对郭英进行了早期教育。先是弹琴,后是画画、念英语、算算数。小英英学习的时候很用功,爸爸妈妈都十分高兴。看到女儿这样辛苦,妈妈很心疼,在郭英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送来零食什么的。小孩子禁不住诱惑,于是,时间一长,形成了习惯,没有零食就不能把事做下去。她做事的时间不能长,并且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每当考试成绩出来时,郭英看到自己那可怜的成绩都会很伤心,有时甚至会大哭一场,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但几天之后,就会把自己的痛苦抛于脑后,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自制力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父母总以为自制力可以由孩子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孩子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没能管住自己,完全是他们“不愿意”和“不使劲管”的原因造成的。其实,这冤枉了很多孩子。孩子自制力差有许多原因,如外部世界诱惑太多,或早年未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缺乏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精神,以及学习兴趣淡薄等。其中,孩子自制力差,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辛苦一点儿就承受不了,总是嘘寒问暖,导致孩子不能专心地做一件事;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难得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和说话,长期的紧张气氛,使孩子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总是追赶着应付新变化。另外,孩子的自制力差可能也是因为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额叶发展还不完善等原因。

孩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是多种因素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所以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也需要长期的过程。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把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很容易受短期的、比较具体和明确的强化物所左右,而不容易受遥远的、比较抽象和模糊的东西所影响。学习虽然意义重大、涉及孩子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可对孩子而言,毕竟是比较遥远和抽象的;而看电视、吃零食之类的事情是一种十分明确的诱惑,可使孩子获得及时的满足,因此孩子常常不能抗拒后者的吸引。为此,就特别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