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01

第1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学习”高(1)

——纠正心理的误区

习惯1.纠正孩子厌学的坏习惯

孩子厌学并不可怕,关键是父母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变孩子厌学为爱学、乐学是完全可能的。

王志敬今年10岁了,才上小学二年级。并不是因为他头脑笨,而是因为他经常逃学,功课完成不了,成绩一塌糊涂,父母无奈,只好让他留级。因为王志敬厌学,父母苦恼不已,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厌学是腐蚀学生心灵的蛀虫。一个学生如果长期缺乏学习热情,没完没了地感到精神疲倦,最终会使他对一切学习活动兴味索然,从而出现逃学或者其他一些问题。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呢?这需要从外部和内在两个方面去分析原因。

1.外部的原因

其一,学习活动的重复、单调和乏味。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重复、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们的疲劳和厌烦感。缺乏生机、灵活和变通的学习生活,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某些教师的教学无方,常导致此种情况的产生。

其二,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求进取、读不读书无所谓的不健康思想还在腐蚀着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这对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的时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2.内在的原因

厌学情绪最主要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这些内在原因有:

其一,缺乏求知欲望。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对知识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话,他就会常常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对学习就不至于有厌烦情绪。在知识的餐桌面前,求学心切的人,总是如饥似渴,百吃不厌。反之,对学习无所期待、无所追求的人,才会把学习当作负担。

其二,缺乏动力。自以为上大学无望,混张初中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就行了。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明显缺乏动力,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无论学什么都无精打采,难以激发兴趣。

其三,学习方法欠妥。由于学法不当,虽刻苦学习,却收效甚微。比如,不注意用脑卫生,学习上长期“单打一”,缺乏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死记硬背)等等,自然不会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其四,学习上缺乏成就感。大凡厌学的同学,学习成绩都不理想,每次学习结果所得到的反馈都是消极的。长期得不到嘉奖或同学、老师、家长的肯定与赞赏,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每个孩子产生厌学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对矫正孩子厌学的对策也不能完全一样。

如何矫正孩子的厌学情绪呢?

首先,要针对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加以具体分析,采取具体的对策。比如,有的孩子产生厌学主要是家庭气氛不和,家庭环境不良,家长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父母就应从孩子的前途出发,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善家庭的不良环境和家庭气氛,给予孩子温暖和理解,渐渐改变孩子的厌学状况,纠正孩子的厌学问题。

其次,从一般原则来讲,只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有些孩子厌学是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很没劲。要解决这些孩子的学习动机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有正确的看法和评价,要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要向孩子说清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把这些道理讲细讲透讲清,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会有帮助。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孩子厌学的重要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自己爱学的科目入手,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少厌学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他们既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主动学别的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题海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各门课的学习方法不同,家长帮助孩子从具体的学习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效率就会提高,也会培养起学习兴趣来。

习惯2.纠正孩子容易走神的坏习惯

专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但专心致志的习惯是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的。因此,父母应对孩子从小进行专心习惯的培养。

吕火明念初中三年级,他学习用功,但成绩却总是在中上游徘徊。面临升高中的压力,学校开设的课程较多,他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经常想万一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外语单词也记不住,上课时老是走神,有时真不想上学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他的爸爸见他反应迟钝,精力不足,又听老师说他上课老是走神,真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不少孩子上课走神主要是由于对学习的心理疲劳引起的。孩子承担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很大,长此以往,产生了对学习的心理疲劳。孩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精力不足,甚至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在这种心态下,孩子上课常走神,自然影响学习效果。对待由于学习心理疲劳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要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课程重容易引起心理压力,容易引起心理负担,但是在相同的学习课程的压力下,有些孩子产生心理疲劳,有些孩子仍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心态非常好。每个孩子抗心理压力的水平及其对策不同,所以造成在同样的学习负担下有的孩子适应,有的孩子勉强适应,有的孩子就适应不了。承受不了过重的学习负担,这种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就差。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教会他们正确对待课程负担,教会孩子不要把考试的名次看得太重,不要顾虑太多,不要过多地去想学习名次下降会引起老师、同学、家长什么评价,尽量地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给孩子说明白,学习名次下降只要自己正确对待就可以了,不要顾忌别人如何看,多想那些事情就等于又增加了心理负担,又增加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就会引起上课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成绩。

有些孩子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在题海战术中能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控制自己,尽管他们也很累也很苦,但是他们还是能适应过重的学习负担带来的压力,他们通过自我调节,放松自己,这样,他们就能在课堂上仍然集中注意力。而有些孩子在相同的课程压力下感到苦不堪言,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缺乏自我适应能力。所以,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信心提高法,学会情绪调节法,学会身心放松法,这样对孩子缓解与克服上课走神的问题很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1.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各种心理集中过程进行的调节。所以,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品质,对未来孩子的学习、工作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人的注意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注意品质,使孩子成为注意力发展的主人,使孩子能驾驭自己的注意力。中小学时期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应了解孩子的注意品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提高注意的基本品质。这是解决孩子上课走神的基本途径。

2.注意力训练

孩子的注意力是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渐渐发展和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些心理测验的方法有助于训练孩子的注意能力。比如划字测验就是一种有助于及时测定孩子的注意分配、注意的集中与转移能力的方法,常常使用此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能力。

下面是一张数字字表,共有20行,每行30个阿拉伯数字,即注意测验表。要求受试者在一分钟之内将8字后边的5字划掉。注意:只能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一行一行的,不能跳着划。

计算方法:根据划对的、划错的与漏划的3个数据评定成绩。全部划对的数字之和成为粗分,划错的加上漏划的成为失误,粗分减去失误成为净分,即净分=粗分-(划错个数+漏划个数)。

孩子经常在做作业休息时间做这种测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能力。它花的时间极少,又能起着对学习调节的作用,同时能达到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习惯3.纠正孩子心头“失败综合症”的坏习惯

孩子面对失败往往会产生沮丧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用自信驱散心中的阴影。

王涛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马上要小学毕业了。王涛的妈妈反映,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王涛的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二三年级时,成绩一直不好。到了四年级以后,王涛对学习就完全持无所谓的态度了,父母、老师责备也好,好言相劝也好,就是推不动他。他似乎对学习、对自己的成绩以及对老师、家长的批评都无所谓。

用王涛爸爸的话说:“现在我们最着急的倒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态度。平时成绩不及格或挨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看不出他有任何着急或者不好意思;偶尔,他表现出一点进步,我们也会表扬他,可是,你表扬他时,他也不会表现出任何高兴的样子,整个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据一位心理学家分析,王涛这种情况叫“失败综合症”。所谓“失败综合症”,即失败不是由于自己缺乏能力,而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由于根本没有努力而遭受失败。

那么,学生的这种“失败综合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重复失败的经历可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失败了。大多数孩子刚上学时,对学校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孩子一次又一次没有达到目标,他就可能体验到挫折,会感到自己对生活和环境、自己的学业都无能为力,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体验到无助感,并放弃努力。

二是对成功和失败的不正确归因,也会导致“失败综合症”的形成。有“失败综合症”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成功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感到成功与失败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和改变的,而是由外部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决定的。

三是来自父母、教师等的不良评价。父母可能会这样对孩子说:

“连这个都不会,你真笨。”

“我看你是无可救药了。”

“你这种成绩,真把老子的脸都丢尽了。”

“你看隔壁家的李津津,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一样?”

无疑,这些都是令人泄气的评价。孩子的思维是比较简单的、具体的,他们会很大程度地相信成人说的话。如果父母说他笨,孩子可能就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不聪明。

总是,父母、老师的消极评价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使他们怀疑自己的价值。

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是父母帮助孩子克服“失败综合症”的重要方法:

1.帮助孩子处理可能的障碍

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可能存在许多障碍。例如,知识的学习是积累性的,以前学习的知识如果不扎实,那除了要学好现在的知识外,还要对以前的知识缺漏进行弥补。家长可以想办法帮助孩子弥补知识的缺漏,帮助孩子排除知识缺漏问题。

2.将孩子置身于他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

孩子学习成绩差可能是普遍性的。如果要求孩子在短时期内将各门功课都赶上来,可能会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因此,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门他比较感兴趣的学科,集中精力学好这一门学科,以此为突破口,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身的能力。

3.采取小步子前进的策略

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是很难“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是一次胜利,从而让孩子一直带着胜利的喜悦去攻克最终的大目标。

4.掌握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绩水平相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成功期望。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对过去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归因。

一个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或任务困难的人,可能只有较低的期望,轻易放弃期望,或者将来选择较低水平的追求。

一个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的人,可能下次较为努力。

所以,教导孩子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有助于保持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最终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5.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处于“失败综合症”中的孩子往往有一种看法,认为父母、老师把孩子本人同他的行为表现结果等同起来。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表现,他们会认为只有成功的人、学习成绩好的人才是有价值的,而自己的成绩总是不好,所以,毫无价值。这样,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对孩子的成长无疑至关重要。

6.称赞孩子的善良人品

父母常常称赞孩子的善良人品,等于向孩子暗示:父母看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校的成绩;即使他学习成绩下降,他还有其他的优秀品质,有自己的价值。这样,孩子就会在对自己肯定的同时,更加努力。

7.保持对孩子的高期望

在孩子多次失败后,许多父母会对孩子丧失信心,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随之降低。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能力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和成功期望。父母的低要求和低期望是不相信孩子能力的表现,相反,父母的高期望只要不是不可企望的,就能为孩子提供一种信任感,也能让孩子感到一种胜任感,从而使他今后更加努力。

8.鼓励孩子的课外兴趣

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许多家长会心急地将孩子牢牢地“钉”在功课上,完全剥夺孩子开展“课外兴趣”的时间和权利。殊不知,鼓励孩子开展课外兴趣,既可以使孩子多一条“成功之路”,多一个发挥才能的领域,同时也是父母“爱心”的体现。孩子会觉得尽管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但父母还支持他的课外兴趣,表明父母并没有对他全面丧失信心,也表明父母还是爱他的。这无疑是对孩子的最好激励。

9.做一个“善于”评价的家长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评价孩子的家长可以避免孩子进入“习得性无助”状态。

父母应避免给孩子“贴标签”,避免用使人丧失信心的话来评价孩子的学习和能力。

在评价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只看重结果,评价孩子时采用个人标准而不是集体标准。

习惯4.纠正孩子骄傲自大的坏习惯

骄傲自大的孩子无意之中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他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