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13

第13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2)

现在的孩子生活面并不宽,见识较少,再加上传统的定势思维习惯的影响,思维水平自然受到了许多限制。家长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让孩子走出家门,走入社会,到公园、博物馆、动物园、科技中心等地,了解社会生活,接触更多的人,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积累,扩大思维范围。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见识,他思考问题的方向就会灵活得多,就不会被旧思维老办法限制。写河流,就到河岸上走一走,看看鱼虾飞鸟、山花野草,收集关于河流的传说、神话、历史等,激发写作灵感,增加知识,扩大思维的范围。

2.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

克服定势思维,其实就是打破传统,创造求新。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孕育、诞生。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压力,应留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放松的心情,以便能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同中求异

我们常常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的回答却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家长在这一点上应该给孩子适当帮助,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鼓励发表个人意见;提倡一题多解,同中求异。“龟兔赛跑”中兔子一直是被批判的角色,乌龟一直是人们赞扬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如果从另一角度看待这故事,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乌龟虽胜,但呆笨的办法不可取;兔子虽败,但偶尔的失误不能掩盖其远超乌龟的奔跑能力。

习惯34.纠正孩子由不爱动脑的坏习惯

思考是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父母要从小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日有所得。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一种是经过自己思考的学习。我们可能有这种体验,没经过思考的东西,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学习理解了,加上自己思考后的东西记得最牢,往往会一生受用无穷。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之则殆”的道理。

李宗宝每次做家庭作业时都要妈妈帮忙,妈妈几乎每次都说他:“你已经是四年级学生了,做作业时要先自己动脑去想,实在想不出再来问我。”可李宗宝总是缠着妈妈,在妈妈帮助下才能完成作业。对此,妈妈很无奈,不知该怎样纠正儿子这个毛病。

而孩子们现行的学习方式,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主要是第一种,也就是不经过自己思考的学习,原因当然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学生自己的问题。在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和教育中,有些知识根本不需要思考或者根本不容许孩子去思考,家长和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记住了多少内容,考了多少分,而不注意留心孩子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懒得去思考。如果这种倾向不能得到扭转,那么这一代孩子仍然是缺乏创造力的。

狄更斯说过:“进步乃是先取出盆中的婴儿,然后再倒掉盆里的水。”我们可以由读书而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米分开。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当书本、报刊、广播、电视、电脑上各种信息滚滚而来的时候,缺乏思考和判断力的孩子们,怎样取得“去伪存真、弃粗取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

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下面就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具体方法:

1.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

2.认真回答孩子思考中提出的问题

有些孩子爱琢磨事情,随后会提出一些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别以无聊或荒诞来定论,而应该认真加以对待。

3.开发孩子的大脑

人的大脑是智慧的发源地,充分开发孩子大脑的功能,会使他更加喜欢思考。左手和右手的协调对开发人的大脑非常有好处,可以让孩子练习打字、弹琴、编织毛线,练左手书法等。

4.常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相对性

绝对的东西一般不需要思考,也不容易引起思考的兴趣。在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在我们的眼中,对方是外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是不是外国人呢?”还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前后、左右、上下等都只有相对的意义。

5.常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可变性

孩子们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箭竹,父母可以告诉他,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孩子见到毛毛虫,会又害怕又厌恶,父母可以告诉他,美丽的蝴蝶就是丑陋的毛毛虫变的。这样不断地给孩子指出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变异,孩子的视野就会开阔起来。

6.进行科学启蒙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点燃孩子智慧的火种,使孩子学会用科学的清晰的思路来观察、思考世界。

习惯35.纠正孩子不爱阅读的坏习惯

读书是优秀学生的共同爱好。要使孩子爱读书,父母应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然会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王芳快小学毕业了。她在学校成绩中上等,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强,非常惹人喜爱,亲朋好友都夸她聪明。可是王芳的父母却心存忧虑,因为王芳喜欢和电视相伴,平时从不读书;还说读书不如看电视,看电视也可长知识。王芳的爸爸妈妈担心长此以往孩子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得不到开发和培养。

王芳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作家赵丽宏在其散文《永远不要做野蛮人》中不无忧虑地写道:“我曾经担心,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欲望,而与课程和考试无关的书,他们更是难有机会涉猎。这是一个令人担忧,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现象。”实际上,伴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网络)长大的孩子,他们不但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日益减少,而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而减弱,许多孩子甚至养成了排斥文字的坏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影(音)像、电子游戏和卡通占据着,文字在他们的阅读中只是一种点缀。

这是高科技所带来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对文字的冷漠已随处可见。据盖洛普调查显示:1999年只有7%的美国人每周阅读一本或一本以上的书。59%的被采访者声称,他们读书是偶尔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阅读文字习惯的人,在过去20年中猛增了几倍。美国生物学家佩莱格里尼针对这一现象解释说:“电脑加上电影、录音带和电视等其他非文字主流传媒,使人们毋须阅读便能获取大量信息,是它们加快了人们阅读技能的萎缩速度。”

很多教育专家呼吁:“孩子对文字的冷漠态度就像一种隐形液体,正慢慢渗透到社会之中。当逃避阅读成为习惯,孩子的阅读能力便迅速退化,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

中国青年报在2001年8月6日刊登的一篇题目为《网络与影视横行的年代,你冷淡了文字吗?》的文章提到:“只要留心,人们就会发现,如今两三岁的孩子简直都是‘古怪精灵’,一张小嘴表达能力特强。教育学家认为,这是电视大量信息对儿童刺激的结果,电视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开发。但奇怪的是,这些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却大多归于平庸,读写能力尤差,比如前段时间传出的某次全国性考试,有学生面对考题无话可写,竟引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教育学家认为,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而电视无法培养人们的这种能力。在与电视‘依存’的日子里,人们养成了一种远离书籍的坏习惯,就像与一位朋友在一起待久了,他的坏毛病会传染你一样。”

父母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纠正不喜欢阅读文字的坏习惯呢?教育专家建议如下:

1.关掉电视,去阅读伟大的著作,它会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

这是美国作家理查德的真诚劝告。种种迹象表明,电视是让孩子们冷落文字的罪魁。据一些美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如今一个20岁左右的人,至少已经花了2万小时看电视。可见,电视已经疯狂掠夺了孩子宝贵的阅读时间。电视总是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企图主宰人们的思想,人们有意无意就被它牵着鼻子走。它虽然给了人们感官上的愉悦,却无情地消耗了人们宝贵的时间。

2.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文字的好习惯

英国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勃朗特三姐妹,她们之所以能写出蜚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这与她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她们的父母常常陪她们阅读,消遣漫长的冬夜。她们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文字。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们经常聚集在野外,朗诵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文学的种子自此就深埋在她们的心底。这正是她们能写出《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源泉。

3.让孩子们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非凡魅力

Internet虽然模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对文字的疏远,必然会让我们失去欣赏文字所蕴藏着的深沉的魅力的机会。电子产品和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电子阅读物缺少了一种富有质感的触摸感,只有纸质阅读物独具一种令人备感踏实的亲和力。当你静心阅读,以平和的心态在字里行间徜徉,你就能发现你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迷人的宫殿,那里面的奇幻,会使你流连忘返。

4.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指导孩子阅读经典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提高,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阅读的首选。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

习惯36.纠正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坏习惯

学习效率不高大多因学习方法不当。父母要矫正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缺点,应该从学习方法上给孩子多加指导,只给孩子压力是不行的。

李爱华是沈阳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学习的刻苦用功劲儿,全班没有谁能和她相比,大家给她取了个“学习机器”的外号。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不必说,据和她同宿舍的女生说,她几乎不会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甚至说梦话也在背英语单词。班主任每每训斥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时,总会拿她当训导的武器:“你要是有李爱华同学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我保证你能考上清华大学。”谁只要看一眼她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儿一样的眼镜,立即就会明白“书虫”是个什么样子了。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所以,许多同学私下里嘲讽她说:“我要是学得像她那样昏天黑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后来,她高考考了五年,才勉强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专。

李爱华同学的症结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虽然功夫下得很多,但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非常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孩子已经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于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谁都更着急。通常而言,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学习最用功的学生,而是那些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呢?教育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不要让孩子一刻不停地扑在学习上

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效果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我们常看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玩。这无疑是“强按着牛头让牛喝水”。有个孩子叫小龙,天资聪颖,家长觉得光在学校学习还不够,又给他报了英语、作文、电子琴、钢琴、绘画,甚至围棋等学习班,结果这个孩子患了多动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

2.正视孩子存在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

很多孩子学习能力差,往往是因为他们本身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问题。大多数家长并不完全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知道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排除这些障碍,反而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往往促使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心虚气短,故意磨磨蹭蹭,甚至产生了厌学的不良情绪。别看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实际上根本没有学进去。

3.让孩子在玩耍、娱乐中学习

大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在玩,就很不高兴。他们不但要孩子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更希望孩子能自觉地多学习更多的东西。殊不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游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孩子的语言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在游戏中能够得到迅速提高。很多孩子虽然认字和算术能力不错,但由于缺乏充分的游戏训练,他们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都比较少,从而缩小了他们的智力活动范围,他们的灵活性和自理能力都不会强。这些缺点在他们上学后就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地向孩子“灌”知识,把孩子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4.适当寻求他人的帮助

大多数取得成功的人都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家长如果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在必要时可请专门的家教,为孩子指点迷津。当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或者家教的帮助不应超出孩子需求的范围,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5.教孩子学会发挥潜意识的作用

人类所获取的9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潜意识来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会他发挥潜意识的作用特别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挖掘、激活潜意识的方法有这样几种:用视觉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创造安全和谐的身体和心理环境;运动和身体接触;用首乐和声音;通过故事和隐喻与信息连接;深呼吸,进入放松状态。

6.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

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能牢记在心,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下的信息,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临时抱佛脚得来的知识,只是一种感性的知识,会暂时留在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一种先快后慢直至最终遗失的规律,而只有经过理性思考所得来的知识才有可能保持得更长久。

7.让孩子有意识地学习自己最薄弱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