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18811600000012

第12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1)

——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习惯30.纠正孩子努力克服学习懒惰的坏习惯

懒惰就像一剂慢性毒药,让人丧失斗志,日渐消沉。本应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因懒惰成性而荒废学业。

惰性,人人都可能有,但很多孩子在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那种懒惰的思想行为尤其令人担忧。

上课听讲像听评书,不动笔、不动脑、不作记录;

写作业、交作业拖拖沓沓;

做题不抄题目,不写过程,只有答案;

念书有气无力;

假期作业不到最后时刻不会去做;

抄写课文用省略句代替。

诸如此类的懒惰习惯导致孩子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缺乏刻苦精神,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孩子就离学习这个圈子越来越远,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本是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就这样因懒惰而葬送了美好前程。对此,家长们心急如焚。

如何才能纠正学习懒惰的坏习惯呢?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小培养孩子自主的性格、独立生活的能力

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性,很许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因此,家长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发展。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绝不能代劳。作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找家长,而应该先由自己独立处理。学习也是这样,有疑难问题,先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就向老师、家长求救。同时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懒惰的力量。

2.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有的孩子学习懒惰,是因为对功课不感兴趣。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于是就懒懒散散地对待学习。这时,家长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有趣的内容,灵活轻松的学习方法会令孩子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容易了。

3.为孩子确定一个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

有时候,孩子因为懒惰造成学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一些难度小、短时间能达到的要求,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努力。这样学习下去,孩子在达到了一个个目标以后,懒惰的习惯就逐渐被克服了。

4.教给孩子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欠妥,即使十分勤奋刻苦,也可能学不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产生畏难情绪,逐渐疏于学习,变得懒惰,没有上进心。因此,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符合学习规律的好方法。例如:教孩子合理运用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等等。孩子一旦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就会很有兴致地坚持走下去,那么,懒惰的毛病就无所依附了。

5.监督孩子严格执行学习安排

有些孩子虽然也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当天的学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能拖拖沓沓。否则,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6.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

学习的过程很枯燥,如果缺少鼓励,孩子就很难把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从而变得消沉、懒散。因此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孩子有一丁点进步,家长都应该不遗余力地鼓励他,为他摇旗呐喊。在孩子失败的时候,鼓励就更重要了,哪怕一句安慰的话,也会让他信心倍增。

习惯31.纠正孩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要经历诸多挫折,遭遇诸多困难。许多孩子就在这很多阻挠面前停了下来,最后半途而废,放弃了学业。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些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学习没有恒心,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

很多孩子都喜欢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时,为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最初几天还能完全按照计划学习,到后来,就渐渐松懈下来,最后甚至完全抛开了原定的学习计划。半途而废是一种严重影响学习效果的不良习惯。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龄孩子在学习上都有这种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性。课堂听讲,前20分钟比较认真,后2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做作业一遇到疑难问题就打退堂鼓;作文前几段文字书写工整,到后面就渐渐变得凌乱潦草,以至成了无人能识的“天书”;原打算坚持每天

早读1小时英语单词,刚开始有新鲜感还能坚持,过一段时间就不坚持了,放弃了。

学习中的半途而废对学习效果影响极为严重,同时,更不利于孩子健康、规范、严谨的学习素养的形成,它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严重,而且遗患无穷。因此,每个家长对孩子不能掉以轻心、视而不见或迁就放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个远足者去远游。他可以没有水,可以缺少食物,可以没有火车飞机……很多东西都可以没有,但有一样东西是绝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能坚持,一直走下去,迟早都会抵达目的地。坚持的结果就是成功的来临,成功总在坚持之后。

王羲之经年累月苦练书法,成就“天下第一行书”的盛名;达芬奇画蛋在单调枯燥的动作中坚持下来,成为享誉世界、留芳百世的艺术家;因为坚持,登山者才攀上珠峰;因为坚持,张健才征服了英吉利海峡;钱钟书坚持每天进阅览室,才有“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豪言壮语,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高考状元刘伟琳多年来一直坚持记日记,才有高考场上文质兼美,获得满分的优秀作文。

假如他们都半途而废,没有坚持到底,恐怕若干年后,后人的记忆里可能又会少几页辉煌的篇章。

学习就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坚持到底,学业必然有成。正如巴斯德所说: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对于意志力差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激励他们,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当孩子遇到难题准备放弃时,家长要给他打气,鼓励他想办法坚持下去,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要耐着性子坚持到底。孩子有了较强的意志力,有了不甘落后的决心,那么学习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学习起来就会坚持不懈,一气呵成。

2.学习目标要适合孩子的能力水平

许多孩子学习之所以半途而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家长、老师给他们的题目太难,目标太高,孩子即使用尽全部力量都无法顺利完成,这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失去自信心孩子又怎能坚持学习、毫不懈怠呢?

3.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切,对孩子给予厚望,希望孩子将来大有作为,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虽然家长们的愿望是好的,但这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孩子就会产生消极、逃避的心理,最后也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他们身心上的压力,让孩子有一种“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实”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一直走下去,学透彻,学精到。

4.家长要监督、引导、鼓动孩子学习

任何孩子都有惰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偷懒而停下来,或者在学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沮丧颓废,以至放弃。因此,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鼓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克服软弱、增强信心,保持学习的连续性。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也就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习惯32.收正孩子浮躁的坏习惯

孟子曾说,螃蟹浮躁,寄人篱下。按此理,人若浮躁,则无处容身;学习浮躁,则学无所成。

一只喜鹊、一只啄木鸟都在树林里觅食。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从这棵树飞往那棵树,东找找、西寻寻,最后一条虫子都没找到;而啄木鸟默默地跟在喜鹊后面,一旦发现病树,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最后,喜鹊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专一有了收获。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其中也有不少“喜鹊”。

森森参加了学校的绘画兴趣小组,没学几天,觉得足球运动最流行,于是改学足球;又过不久,感觉踢足球太累,想学一点轻松的,就上了剪纸班;但剪纸又太繁琐,于是转学钢琴……这样,不断地换班,始终没有静静地坐下来,专心学好一门本领。一学期结束,森森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会。

人一浮躁,就静不下来,就不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学习。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做任何事,包括学习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踏实。像森森那样的孩子还不少。他们在学习中不愿实干,喜欢幻想,心绪不宁,烦躁不安,想得多,做得少,结果到头一无所获。所以,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拒绝浮躁,做到学习用心专一,少说废话,多干事实。

消除浮躁,脚踏实地,走向成功气球浮躁,有爆炸的危险;河水浮躁,有泛滥的危险。孟夫子笔下的蟹“用心躁也”,所以连住处也没有。

学习是一个在新领域中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过程。它要求有严密的思维、踏实的行动。清除浮躁的感觉,把心思收回来,才是成功的秘诀。

著名音乐家傅聪成名前在英国留学,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静不下心来学习。他在国内的父亲傅雷听说后,给他去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通道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直抵内心和脑海。”

“心有浮躁,犹草置风中,欲定不定。”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一次演讲中送给青年学生的话。他告诫青年学子不能浮躁,要自定心神,集中精力,专注于功课。如此才能有进步,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各种新奇玩意,奇门巧类,多如牛毛。孩子很容易分散精力而被吸引过去,对于学习就难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进行,就会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这样学习,怎会有效果呢?因此,学习要克服浮躁,脚踏实地。

以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孩子营造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容易受到影响,难以专心学习。家长一方面要注意防止新奇怪异的事物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少干扰、少诱惑的学习氛围。

2.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没有哪个孩子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使孩子探求、研究新事物,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若不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有可能成为产生浮躁情绪的根源。家长不能任由孩子的好奇心随意发展,而要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入对问题、事物、现象的深入探讨,让孩子对深层次、更本质的内容产生好奇,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3.帮助孩子调节心理状态

当孩子因学习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把功课放一放,听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散心,减轻心理上的负担,让心情平静下来,以更充沛更集中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如此,孩子就会心无旁骛,专注学习,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习惯33.纠正孩子定势思维的坏习惯

孙行者头上的金箍圈箍住了他天马行空的恣意,他只能按唐僧呆板、愚昧的想法办事。学习中的定势思维也是一个金箍圈,控制了人们自由的、充满灵性的思索。

有一件在社会上影响极大的小事:

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是“水”,老师给予了肯定。而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的是“春天”,却被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老师的理由是:雪融化了,理所当然变成了水,怎么会是春天?简直不可思议。

对此,我们只能说,学生可悲,老师可悲,教育可悲。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让很多学生、老师陷入了学习的围城,思想变得僵化、死板。“雪化了,是春天”,多么富有诗意、富有哲理、富有感情的回答呀!它充分体现了那位学生灵活的思维、丰富的想像。而那位老师的头脑里则装满了陈旧的固定模式,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定势思维的习惯。

人们常常按照一种常规性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难以阻遏的惯性,它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孩子正处在身体心智发展成长的时期,如果一旦养成定势思维的不良习惯,就会对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阻力,限制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这对孩子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男孩,长得一模一样,出生年月日、家庭电话、家长姓名完全一样,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人都认为两个孩子是双胞胎,但两个孩子却说不是。众人颇感疑惑。实际上,他们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两个。大多数人就是犯了定势思维的错误。在很多人心目中,“梯形”的概念就是上短下长的那一种图形,而很少想到上长下短也是梯形,这同样也是定势思维的反映。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如果能换一个方向,多几种可能,打开思路,发挥联想和想像,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一次作文立意训练课上,老师要求用“班门弄斧”立意作文。很多学生的立意十分有创意。有的学生说“弄斧”就是要敢于到“班门”,不要屈从于权威,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有的学生认为人各有所长,要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缺点,所以,“班门”之前应该舞剑,或者绘画,或者弹琴……这些想法可谓新颖、独到、别致而且颇有深度。这些想法已经改掉了传统俗套的思路,突破了思维局限,克服了定势思维的习惯。

克服定势思维,努力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知识是一片汪洋大海,“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的方法不但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有被淹没的危险。面对浩翰的知识海洋,只有给思维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著名心理学家克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克服定势思维的有效手段。要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就必须注意想像力的有效训练。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麦克斯韦从蝙蝠联想到电磁波,莱特兄弟根据飞鸟的原理造出了飞机,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想像和联想创造了奇迹,开创了科学新天地。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训练孩子的想像力的。她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圆圈,让学生说一说它代表什么。于是,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得出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像儿时玩的铁环,充满了童趣;像天上的月亮,代表了团圆;像足球,装满了亿万球迷的梦想;像奶奶的蒲扇,是思念的象征……开阔的思路,奇妙的想像,在这些回答中完全看不到定势思维的影子。

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想像力就像一道轻灵自由的流水,洗尽头脑里所有滞重的思路,带走思维中一切僵化的模式。学习应当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时而高亢,时而低徊;时而飘逸,时而肃穆。知识就如一个个灵气四溢的音符飞进我们的耳朵,飞进我们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够赏心悦目。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增加见识,寻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