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18804000000095

第95章 能源环保(6)

水土流失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造成的地表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地面坡度大、植被遭受破坏、土地利用不当、耕作技术不合理、滥伐森林及过度放牧等,是造成和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生产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严重地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是发展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

什么是土地经济容力

土地经济容力是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学研究、测度土地生产力大小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指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土地这一生产因素与其他生产因素相配合,当它们达到最有利的配合比例时,所能容受的其他因素数量。其数量可用投入的货币或实物来表示。容受其他因素多的,为土地经济容力大;容受其他因素少的,则土地经济容力小。

节约土地的措施有哪些

节约土地是通过合理、科学、高效的使用方法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节约土地,应保护耕地;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建立健全用地定额标准,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开展农村土地整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控制农村居民点占地,推进废弃土地复垦;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发展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何谓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是保护耕地,防止农用地大规模转为建设用地的方法。管住总量指按照“十一五”规划所确立的耕地保有量、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约束性指标要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和产业用地,科学修编土地规划,合理安排用地布局。严控增量指立足于使用原有建设用地和消化闲置土地,严格控制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禁止供地类项目坚决不供应用地,对限制供地的设定限制条件;对土地利用率低、盘活存量不力的地方,严格控制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凡是可利用闲置存量土地的,原则上不供应新增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指要大力推进复垦整理;加大土地闲置费的征收力度,对闲置土地依法收回;全面调查城镇规划区外的存量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城中村整理和村庄整理,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积极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用地定额标准是什么含义

用地定额标准是指在平均的生产工艺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为防止粗放用地、违法征地、圈地囤积等行为,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进行核定,坚决控制超定额项目,坚决杜绝建设大广场、宽马路和花园式工厂,建立完善用地定额标准和集约利用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效率,完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并且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体系。

节能省地型建筑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节能省地型建筑是中国建筑领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建筑类型。中国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长期处于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状况,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今后中国将大力推广成熟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以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为主线,加快促进建筑领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通过城乡空间统筹布局挖掘节地潜力;通过重点研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结构和供应方式,特别是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供热体制与供热方式改革问题做到“节能”;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减少用水量实现节水,还要着重研究污水再生利用问题;通过重点研究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如何对待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用品是包括塑料包装物、木筷等有害环境而只能使用一次的消费用品。一次性物品的广泛使用曾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消费领域的一次革命。这种消费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简捷、方便、卫生等诸多优点,但也日渐暴露了它过度浪费资源的缺点。目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消费方式正在兴起,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一次性用品呈现下降趋势,其本身也很少生产一次性用品。针对一次性用品的消费,专家已经提出减少使用、循环利用、重复使用的原则。

过度包装的弊端有哪些

过度包装是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商品包装。其弊端有:包装体积巨大,用材较多;包装材料经常使用高档用料、奢华装饰,过于浪费;包装超出了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名不副实,增加了经济负担。从资源的有限性角度来看,过度包装,尤其是高档包装,无疑要消耗和消费大量的林木等资源,加大生态的失衡,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如何规制产品过度包装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时,也提倡对产品仅进行最低限度的包装,并规定企业应使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同时标明材质,使其易于回收利用。

何为公益性用地

公益性用地是公益性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一般具有非营利性特点,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办公用地;交通水利等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邮政、消防、环境卫生设施和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公园、名胜古迹、革命遗迹等公用设施用地;公共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设施用地;军事设施、各国驻华使领馆用地以及宗教设施、监教场所和公益性公墓、殡葬设施等特殊用地。征用权包括政府临时性征用和永久性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土地的补偿不同,一般按照土地市场价值进行补偿,公益性用地范围有严格限定,土地征用权只能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

森林资源有哪些功能

森林资源是林地上各种资源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森林资源有多种功能:提供大量的木材,林副产品和燃料等物质材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物种。据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远远超过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森林资源有多种分类,中国森林法按森林的作用将其划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森林资源是可以更新的,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产量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是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

中国林副特产品主要有哪些

林副特产品是除森林主产品——木材以外,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特色的林产品的总称。如林木的根、叶、花、果、皮、树液、树脂和树胶,以及林木的寄生物虫瘿和菌类等,是森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副特产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林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树立名优特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幅员辽阔,地处寒、温、热带,林副特产品的种类多,储量丰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主要的种类有:食品类。干、鲜果品有松子、榛子、猕猴桃等;淀粉类如蕨根粉、橡实等;菌蕈类如栎蕈、木耳等;叶芽、茎芽类如香椿芽、竹笋等。纤维类如青檀皮、瑞香皮等。油脂和蜡类如桐油、虫白蜡等。精油类如松节油、樟脑等。树脂类如松香、紫胶、冷杉香胶等。树胶类如桃胶、黄芪胶等。药材类如柏子仁、厚朴、喜树等。单宁类如五倍子、栲树皮等。

何谓林业产业

林业产业是以经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经济系统的产业。林业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运输和贸易业、人造板工业、林产化学加工业、机械加工业、野生动物保护和繁殖业以及森林旅游业等。森林资源是林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根本任务是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并相应建立用材林基地和竹材资源基地,发展定向培育各类工业原料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营造各种防护林体系。木材采运近期仍是中国林业的主导支柱产业,包括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三大生产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原料产品——木材,同时搞好采伐迹地更新,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林产工业是林业产业的龙头产业和林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制材、人造板、家具等木材机械加工业,以及松香、活性炭、糠醛、天然樟脑等林产化学加工业;木(竹)浆、造纸也属于此范畴。多种经营及第三产业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广开就业门路,繁荣林区经济,促进林业经营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包括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多样性的优势,进行立体开发林区的林木、土地、动植物、林副特产、森林食品、药材、地下矿藏、水力、森林旅游等自然资源,以及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加速中国林业产业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林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根据采伐量或消耗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组织林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既能提供大量木材及其他林、副产品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又能维持林地的持续生产力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支持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性。1995年林业部在《中国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中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1世纪初,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基础;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业规划的内容及原则有哪些

林业规划是在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以发展林业为主的具有综合性的中长期计划。通过规划,合理调整林业内部结构,建立经济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达到的良性循环的林业生产体系。林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包括规划区内自然、社会经济和林业经营条件调查。林业生产基地的选建。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等基地的选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从产、供、销互相配套的角度上综合布局林业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区域规划。主要包括大片林区以及地、县林业规划与造林类型等专业规划。大片林区规划范围一般以流域为单位,省、自治区林业规划是在流域规划基础上结合本省(区)社会经济状况综合编制的。地、县林业规划按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进行布局。

林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在“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以实现林业资源的持续利用;规划要有科学性,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讲究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注意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林副结合,以副养林,每一个规划单位要安排1、2种经济效益显著、资金回收快的主导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布局做到多林种、多树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系统的综合性,要采取林、农、牧、副各业全面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总体布局,并突出林副产品加工业。林业规划科学性与技术性强,对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搞好林业规划对促进全国或区域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承载力如何

林业资源承载力是森林资源和各类林地资源所能承担的、人类社会对其利用的最大限度。包括两个部分:以动植物资源和林地为主体的森林资源系统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所能承担的、人类社会对其最大的利用限度;各类宜林土地所能承担的、人类社会对其进行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大限度。森林资源承载力由于受其资源组成特殊性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林业资源承载力是以森林和各类林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为基础的资源和生产经营限度,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林业资源承载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林业发展的角度看,林业资源承载力又是一个动态的指标,随着森林资源的发展和演替、人类林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对林业需求的变化,林业资源承载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林业资源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具有原始性的特点,虽然人类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林业资源的绝对数量,但林业资源终究有一个受客观条件制约的限定。所以,人类提高林业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资源的集约经营和内涵扩大再生产。林业资源既是生产性资源又是保护性资源,它可以为人类提供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利用目的不同,林业资源承载力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客观地认识林业资源的承载力,是人类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经营、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的基本前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是对森林中成熟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采伐、采集、狩猎、贮藏和加工利用以及对森林多种社会效益的享用等。包括森林主产利用、森林副产利用和森林多种社会效益的利用。森林主产利用指对木材、竹林的采伐;森林副产利用指为工业提供原料、燃料、副食品和药材,开发利用花、果实、树皮、灌木及菌类等森林副产物;森林多种效益的享用是指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改善水质、净化空气、减弱噪声、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美化环境等作用。

何为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森林面积通常以树冠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包括郁闭度02(1994年规定)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有林地面积+大片灌木林面积+“四旁”树与农田防护林带折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生态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为30%。

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