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18804000000015

第15章 科技规划(6)

金盾工程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1998年,公安部提出建设“金盾工程”,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5年内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期间为2002~2004年,第二期建设周期为2005~2006年。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好一、二、三级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大部分应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完善三级网及延伸终端建设,以及各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多媒体通信。

何谓金保工程

金保工程是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称。2002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金保工程全面启动。发展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

金农工程是关于农业管理和服务信息的吗

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的工程。由农业部牵头,一期建设从2003年到2005年。具体建设任务:开发四个系统,即初步建成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完善农村市场服务系统,启动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推进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与整合三类信息资源,即整合部内信息资源,建立稳定的涉农信息收集、沟通渠道;建立起与海关总署、粮食局、供销总社、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涉农部门的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发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信息资源。建立两支信息服务队伍,即建立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队伍和农村信息员队伍。

金水工程是关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吗

金水工程是水利信息化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2001年4月,水利信息化建设定名为金水工程,又称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搭建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分为5个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天气雷达系统,覆盖七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和易旱地区,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并能较准确地做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报告,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金质工程是关于质检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吗

金质工程是2001年4月以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推进质检系统执法电子化、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工程。2002年列入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十二金”重点应用系统之一。内容包括“一网一库三系统”建设,即建设质检业务监督管理系统、质检业务申报审批系统、质检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质检业务数据库群,建设软硬件及网络平台。

何谓金智工程

金智工程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网络工程。主体部分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CERNET),1994年12月由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立项实施。CERNET由教育部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承担建设任务,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层次结构,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基于TCP/IP体系结构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也是全国最大的公众互联网之一。其建成投入使用促进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高等院校、部分中小学已经建成校园网。金智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金旅工程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金旅工程是指国家旅游局牵头建设的覆盖全国旅游部门的国家—省—市—企业四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旅游业;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力争在3~5年内,建设和完善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具体可概括为“三网一库”,即内部办公网、管理业务网、公众商务网和公用数据库。金旅工程可以为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运行效率、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世界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提供服务。

金卫工程是关于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吗

金卫工程是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卫生部1995年5月开始实施。总体目标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起一套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等强大功能的现代化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具体内容为: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建立全国性的远程医疗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医疗机构间计算机网络化;统一发行金卫卡,能安全、有效地保存服务对象4~6MB的体检资料、急救信息、医疗病历和医学影像等,同时还可用于医疗费用结算和医疗保险。

金土工程是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吗

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2005年5月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2002年确定的国家“十二金”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之外第一个正式批准立项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包括:制定相关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在国土资源部、31个省(市、区)和32个城市,建立相关土地基础数据库和耕地保护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立重要矿产的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应用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等保障体系。通过一期建设,上述32个城市的耕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监管能力将明显提高,为“十一五”期间金土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技术基础,并实现与国家其他重点电子政务工程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三网融合是指哪三网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会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三绿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食品(包括副食品)的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供应丰富,价格稳定,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和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各种无污染、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需求与日俱增。“三绿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菜篮子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绿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开辟“绿色通道”是指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食品运输网络和联运系统。培育“绿色市场”是指按照绿色市场标准,搞好市场软硬件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清除各种假冒伪劣、质次价高的食品,培育确保食品质量、对人体和周围环境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网络体系,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流通渠道和交易系统。

实施“三绿工程”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开拓市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为中国加入WTO后食品领域迎接国际化竞争做好必要的准备,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实施“三绿工程”,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商业作为窗口行业,在促进城市文明和社区文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实施“三绿工程”,对加快商业设施发展和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绿工程”的基本目标是在“十五”期间拟开通十条绿色通道,建设百家绿色批发市场,创出千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形成万家绿色零售门店,使城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比例逐步提高。

“三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配套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加大联合监督检查、市场整顿和“打假”执法力度,建立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

中国十大环保工程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政府在“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十大环保工程,总投资达1 450亿元。这十项工程分别是:“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共投资317亿元;三峡水库水污染治理工程,共投资146亿元;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共投资88亿元;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共投资16亿元;“两控区”火电厂脱硫工程,共投资120亿元;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程,共投资30亿元;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共投资195亿元;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共投资25亿元;国家科技创新工程,共投资13亿元;北京碧水蓝天工程,共投资117亿元。

中国生态建设工程体系包括几大工程

生态建设工程体系是中国七大生态建设工程的总称。包括“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国治沙绿化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这些工程于20世纪70年代初规划设计,计划至2050年全部完成。目前各工程正顺利实施,已初具规模,标志着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整个工程体系实施过程及最终完成,对于中国整治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江河湖海水质、防止洪涝干旱灾害、促进农林牧渔业生产,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的重点有哪些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国国家环保局在1996年推出“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这项计划拟集中力量和资金,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企业等,针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实施一系列环境工程,重点治理“三河”、“三湖”、“两区”。治理“三河”是指治理淮河、海河和辽河污染;治理“三湖”是指治理污染严重的太湖、巢湖、滇池。在“三河”、“三湖”周围将关闭一批污染严重的工厂,堵塞污染源,并完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工程项目,通过消减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河流的水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同时缩小水系干流岸边污染带的范围,保证沿岸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安全。“三湖”治理要基本恢复生态环境,改善饮用水源水质。“两区”是指酸雨污染区和二氧化硫污染区。

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水利和水电枢纽工程吗

长江三峡工程本质上是一项庞大的生态工程,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能使广袤、富庶的华中平原不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相对的稳定。三峡工程的兴建正是基于这种严肃的认识。

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防洪问题上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众所周知,中国因洪水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其中长江流域是中国洪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以中下游地区为甚。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洪,但它还将产生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计划从提出至今,过去了70多年。在该工程的研究过程中,不仅中国的科学界、工程界几代人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少专家也曾参与了工程规划、设计研究与咨询工作。所投入力量之雄厚、工作量之繁重,在世界工程史上堪称罕见。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根据李鹏总理提出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正式批准将该项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

三峡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水利和水电枢纽工程,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是其他任何工程所无法比拟的。

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防洪和发电。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使其能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荆江地区的防洪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它对全流域及中下游洪水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 820万千瓦,约为1996年全国总容量的1/10,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主要供华中、华东地区,少部分送往四川东部地区,可平衡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与严重的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也十分明显。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水流趋缓,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结合港口建设和船舶现代化,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 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三峡工程的兴建,还将对水产养殖、城市供水、南水北调提供充足的水源,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国家对三峡库区移民实行了多项妥善安置移民、促进库区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何说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 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排列在世界第88位,属缺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