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18804000000124

第124章 科苑精英(5)

人类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赞成用优生的方法来提高民族素质。历史上首创优生学,并引导人类对自己实行择优汰劣的是英国人高尔顿(1822~1911年)。高尔顿生于英国古城伯明翰,和达尔文是表兄弟。他1岁会认字母,2岁能看儿童读物,4岁写诗,6岁能对昆虫和矿物标本分类……这在天才儿童中是少有的。从15岁到22岁,高尔顿读了7年大学,广泛学习了医学、生理学、植物学、物理、化学、数学……几乎包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22岁时接受了父亲的一大笔遗产,为他在科学上不断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高尔顿一生花费心血最多、受到批评也最多的是他的优生学思想。1889年,高尔顿曾提出一个后来被称为“高尔顿祖先遗传定律”的公式。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和智力、品质,有一半来自父母,四分之一来自四个祖父母,八分之一来自八个曾祖父母……这个公式能够解释子女与父母既相像又不像,子女中有的有遗传病有的则没有,个别人身上还会出现长尾巴、全身长毛等返祖现象。以后,他还破天荒地提出改良人种的问题,要求从提高子孙后代的遗传素质出发,在法律和道德控制下,实行优生优育。因为高尔顿的研究和宣传鼓动,1908年英国成立了以他为名誉会长的优生学教育会,这是最早的优生学群众团体。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高尔顿的优生学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且漏洞很多,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些种族主义者、法西斯分子歪曲和夸大了高尔顿理论的不科学的部分,使他和优生学蒙受了不白之冤。现在,优生学已被全世界承认为一门意义重大的科学,而且已经在为各个民族服务,历史给高尔顿恢复了名誉。

科赫是如何征服传染病的

从远古到100多年前,人类长期遭受传染病的灾难,霍乱、鼠疫、肺结核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今天,这些瘟疫已经得到控制。在和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作出决定性贡献的是德国教授科赫(1843~1910年)。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科赫出生在德国的一座矿山城里,23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每当他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因无法挽救而死去的时候,就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一定要抓住传染病的元凶。当时,炭疽病使成千上万只牛羊一夜间死去,并危及牧人、毛皮商人的生命。他从病羊血液中看到许多小杆和长线,猜想这就是引起炭疽的杆菌。由于没钱买供实验用的牛羊,科赫决定用白鼠作实验,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发现炭疽杆菌的繁殖速度和能力大得惊人。科赫从细菌的繁殖中,进而确认某一种微生物就能引起某种疾病。科赫的早期研究是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巧妙地设计出许多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成功,如固体培养、悬滴培养等一直相传至今。后来他才被调离乡村到德国卫生部工作。1882年,他利用较好的实验设备,发现了危害极大的结核菌。这是当时最重大的细菌研究成果,从而革新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因此,他获得19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以后,科赫走遍许多国家和地区,分别考察并研究了鼠疫、麻风病、霍乱、疟疾、口蹄疫、昏睡病以及黑热病等绝症,提出了许多有效防治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瘟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巴甫洛夫是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吗

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够按人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难道动物也能听懂人的语言?不是的。这是人们利用巴甫洛夫(1849~1936年)的条件反射学说对动物驯化的结果。巴甫洛夫是苏联生理学家。他从小喜欢观察各种昆虫,常常一连几个钟头蹲在蚂蚁洞边,观察这些小昆虫的生活特性。童年的兴趣,使巴甫洛夫把一生献给生理学。巴甫洛夫在消化生理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发现,当食物还没有进入胃时,胃已经分泌出液汁来了。为了证明这个结论,他进行了有名的“假喂实验”:把狗的食道从颈部中央割断,将两端引出体外。这样狗无论吃多少东西,都从食道的窟窿掉到喂食的碗里,让狗反复不断地吃,食物并没有进入胃里,因而称为“假喂”。再将狗的一部分胃从整个胃中分隔开来,不切断神经。这样胃虽得不到食物,但仍然随着胃的活动分泌胃液。巴甫洛夫的“假喂实验”,被誉为19世纪最有贡献的实验。1904年,他成为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用了30年时间研究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他指出脑和高级神经活动,都是双重反射形成的:一种是生下来就有的本能动作,叫无条件反射;一种是在后天条件影响下获得的,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当狗站在他面前时,他对狗第一次说:“给我脚掌”,并立刻把狗的脚掌放到自己手上,然后给狗最爱吃的食物。这样重复几次后,条件反射的联系就形成了。以后只要说:“给我脚掌”,狗就会伸出脚掌来,因为这对狗来说,已成为给东西吃的信号了。实验证明:凡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都可以借反射的反应回答外界来的刺激,一切动物都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而与客观世界保持密切联系。这就是著名的“给我脚掌”实验。人们赞扬巴甫洛夫是天才的工程师和巨匠,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盖起了一座条件反射学说的奇伟大厦。在成就和赞扬面前,巴甫洛夫却说:决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无论别人怎样看重你们,你们应当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无知的”。

为何说摩尔根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在生物世界中,雄性和雌性除了性别上的差异外,还有其他一些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美国学者摩尔根(1866~1945年)通过研究指出,这是因为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是一组一组地附着在染色体上的缘故。这是遗传学的一次重大突破。摩尔根毕业于美国肯塔基大学,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是一个讲求实际和有敏锐洞察能力的科学家,毕生都进行着细心的探索,他的小果蝇遗传学研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1910年,摩尔根在他的培养瓶里发现了一只雄蝇有白色的眼睛,而通常果蝇都是红色眼睛。摩尔根注意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决定观察它后代的特点。他将这一特殊的果蝇与一般果蝇交配,发现它们的后代(F1)都是红眼睛;他又将这F1代进行交配产生F2代,F2代既有红眼果蝇又有白眼果蝇,然而雌蝇都是红眼,雄蝇中有一半是红眼。摩尔根假定白眼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相应的对等基因,用来解释上述现象。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发现果蝇有100多个基因的遗传方式与白眼相同,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就是一根染色体可以携带许多基因,这就是遗传学上的连锁现象。摩尔根这一发现清晰地揭示了染色体与基因的联系和差别,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揭开了遗传学研究的崭新一页。由于这项工作,他获得了193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陈中伟是断肢再植的奠基人吗

中国有这么一位科学家,他能接活切断了的手、轧断了的脚,并能将脚趾移植到手上代替手指,使许许多多绝望的人第二次得到健全的四肢。这个人就是上海市的医师、第八届国际显微再植外科会议主席陈中伟教授(1929年~)。

1963年1月2日,上海一位工人的右手被机床切断,这位工人和他的断手被送进上海第六医院手术室。按常规,只能缝合伤口,可是主治医师陈中伟决定进行再植手术。手是异常精细又复杂的器官,手和手臂之间,有20多条肌肉和肌腱相连,还有许多血管、淋巴管、骨骼和神经。血管很细,缝合时都要一一对准。神经更精细,里面有成千上万根神经纤维,外面还包着一层比蝉翼还薄的神经鞘膜,人们要用针线缝合神经鞘膜,却又不能把里面的神经纤维损伤,再加上需要止血、镇痛、防止感染……断手再植比绣花、微雕还难百倍。然而陈中伟完成了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次手术,国际医学界公认他是断肢再植手术的奠基人。

1973年7月,陈中伟又为一位前臂屈肌严重缺血性萎缩的病人施行带血神经游离胸大肌移位再植手术,获得圆满成功。一些医学杂志评论说:陈医师是世界上完成如此复杂精密手术的第一人。陈中伟的断指再植成功率达到90%,世界很多国家都邀请他去访问讲学。在西班牙,一位手腕部患神经瘤的病人,开了49次刀未能治好,陈中伟一次开刀就治好了,患者连声称赞他是“神医”。陈中伟保持的另外两项世界纪录是:给没有亲缘关系的两条狗施行异体狗腿移植手术,活了1 400多天,为缺血已达36小时的断臂再植,取得成功。

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吗

在某种范围内说,电话是当今社会最方便,最实用的通信工具。发明电话的是英国人贝尔(1847~1922年),当时他还不到30岁。他还制造了助听器,改进了留声机,一生获得30项发明专利。贝尔从小好动脑筋,15岁就大胆改革老式水推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6岁时,贝尔以优异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为了解聋哑人的痛苦,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语言学专业。四年以后,贝尔又进伦敦大学深造。22岁时,贝尔担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学教授,并且和父亲开办了一所聋哑学校,他一边教聋哑人克服不能说话的困难,一边研究、试验助听器。

一天,贝尔正在实验室中研究聋哑人用的一种“可视语言”,一个有趣现象引起他的极大注意。他发现在电流导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发出的声音好像发送电码的“滴答”声一样。这一发现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大胆地设想:如果使电流强度的变化模拟出声波的变化,那么电流传送语音就能实现了。于是贝尔请教当时的电学专家亨利,并自学了电学知识,继续开展研究。1873年,贝尔辞去语言学教授的职务,专心致力于电话试验。经过许多次失败,终于取得成功。1876年6月2日晚,连续奋战几天几夜的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特,对实验装置做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他俩分别关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间屋子里,突然沃森特听到有人讲:“沃森特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原来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脚上,由于疼痛,他情不自禁地对着话筒喊。这竟成了人类用电话机传送的第一句话。沃森特听到后,惊喜万分地回答:“贝尔!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为了纪念这位造福人类的发明家,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单位被命名为“贝尔”。

莱特兄弟是飞机之父吗

人类为了实现上天的梦想,经过许多人无数次的失败,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和生命的代价,直到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个飞行器,才开始把幻想变成现实。威尔伯·莱特(1867~1912年)和奥威尔·莱特(1871~1948年)兄弟俩,出生于牧师家庭。父亲买了一架玩具直升机送给兄弟俩,激发了他们对制作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并加入了当地的风筝俱乐部。

莱特兄弟都没读过大学,但20年的制作升空装置实践和他们经营的修造脚踏车生意,使之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精巧的加工手艺。他们在业余时间读了许多书,物理、化学知识也大有长进。1898年,莱特兄弟翻阅了所有关于飞行的书刊,分析了前人失败的原因,发现飞行的难题是难以使飞行器保持平稳。因此,他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当机体向左右偏斜时,必须改变两翼翼面弧度,使升力产生差距,借以扭转倾斜度。他们先以风筝作实验,取得初步成功。又用一年时间,制造了一架按上述原则工作的滑翔机。1901年,经过多次试验,滑翔机能飞100多米远,但很难有更大突破。后来,他们发现所使用的前人经验数据错误很多,兄弟二人又造了一个风洞,测定各种形状的机翼的流体力学性质,并且还自制了一个12马力的轻型内燃机。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自己的飞机,共飞行了四次,最后一次飞行59秒,距离260米。这一天标志着第一架可驾驶与操纵的飞机来到人间,航空事业从此获得了飞速发展。巨大的成功鼓舞莱特兄弟继续前进。不久,他们制成了能飞行半个多小时的飞机,1906年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承认和专利。1908年,莱特兄弟成立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公司,接受美国陆军部的第一批订货,成为世界航空事业和飞机工业的开端。

谁是电视的发明者

1929年1月26日,当英国人第一次看到表演的电视机的电视图像时,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们中间的电视发明者贝尔德(1888~1946年),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好多次差一点被病魔夺去生命。然而,身体的脆弱磨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工作。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淘汰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无情的病魔缠住了他,他只好辞职养病。192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最后,他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但是,要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样机,不是容易的事。一间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虽然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着,常常是夜以继日,连续战斗。饿了吃面包,困了和衣睡一会儿。没有钱买试验器材,就以旧电扇马达、旧茶叶箱、旧帽子盒盖、编织针等代替。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8年,贝尔德用短波从伦敦向纽约传送了图像,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图像越过大西洋的梦想。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20世纪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谁是晶体管的发明者

收录机、电视机,还有电脑,这些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都和美国人巴丁有关,因为巴丁发明了晶体管,才使这些电子产品的出现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