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8800500000011

第11章 与孩子谈性问题的说话艺术

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孩子人生的主要问题,父母只有掌握向孩子谈性问题的说话艺术,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性,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1.正确认识“性”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食色,性也。”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就已经看透了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实际上,正因为性才有了下一代的延续,正因为性才有了人生的轮回。教育专家指出:家庭不能成为性教育的盲区,父母应当对孩子在适当的时机,予以恰当的性教育。

(1)正确认识性教育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父母对孩子封闭一切性的问题,认为那是见不得人的事,不能对孩子说,也有人认为让孩子知道这些事会使孩子走上邪路。实际上,你谈也罢,不谈也罢,孩子从出生到死亡就一直伴随着性的问题。从幼儿的摸弄生殖器到成人的夫妻生活,哪个不与性有关?在性教育搞的比较好的瑞典、挪威等国,因性而犯罪者并不比其他地方多,相反,恰当的性教育还会降低性罪错。

(2)性是成长无法回避的话题

过去,人们从没有考虑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问题,甚至有的父母认为这些孩子会无师自通,长大了自然明白。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性的问题孩子早晚会提出来,而家长如果不能给予解答和正确指导,孩子就不会正确地处理。

当女孩的初潮来临,当男孩第一次梦遗,当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之后,处理不当倒可能引来一系列问题。

(3)性也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不懂性的知识,不仅闹笑话,还会导致悲剧。

十多年前曾有报载,南方某大学的一个讲师结婚八年没有孩子。一查,夫妻二人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原来他们以为男女两人睡在床上,男人在女人身上趴一趴便可怀孕了。是可笑?还是可悲?可叹?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那就是封闭的结果。要知道,有的东西有时是不能无师自通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许多离婚夫妇、夫妻不和者中,性的不和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人们懂得相应的性知识,这些不快就会减轻许多。

还可以肯定地说,许多心理变态者——往往是身体健康,而生活痛苦的人,这些人都与性或多或少地沾些边。如果他们从小就会处理得当,这些不幸是不会发生的。有关专家指出:性既非洪水猛兽,也非低级粗俗,父母的正确做法是:用自然主义的心态、用适当的方法教给孩子相应的性知识。

做子女性心理、性生理发育的保护神,保护他们健康成长。

2.正确对待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

孩子喜欢追问自己是从何而来的,但得到的往往是“你是捡来的”的回答。用这样的话语回答孩子表现出父母的慌张、逃避、欺骗和指责,这会让孩子觉得“生孩子是不光彩的,是见不得人的事”。

“妈妈为什么会生宝宝?”“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向父母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当孩子向你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作为父母,通常会如何对待、如何回答呢?据了解,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回答,表现为如下几种:

不知所措,欺骗孩子:“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胡乱编造,隐瞒孩子:“你出生的时候,妈妈肚子太痛,也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出来的。”

惊慌失措,岔开话题:“妈妈现在很忙,没空回答。你的字写了吗?电视中动画片要开始了,快写完字去看吧。”

吃惊生气,责骂孩子:“你问什么?这种事小孩子是不必知道的。妈妈最讨厌孩子问这种问题了,问这样的问题不是好孩子,以后不许问了。”

孩子提出此类问题,并不是想问有关“性”的问题,而只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感到好奇罢了。孩子这样的提问,和孩子问“那辆车怎么开得这么快?”“那只蝴蝶叫什么名字?它的家在哪里?”“小鸟为什么会飞?我也能飞吗?”等问题是一样的,只是想知道而已。在孩子的眼里,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会不断产生“为什么”、“怎么办”,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有敏锐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想弄个明白,因此,他们的问题也就特别的多。

当他们提出“我从哪里来的?”“怎么样才会有孩子”的问题时,同样也只是好奇,只是求知。但是,有的父母太敏感,把孩子的这类问题与性行为联想到了一起,从而会特别地紧张,于是就特别地慌乱而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面对孩子的此类提问,究竟该如何用语呢?下面是有关专家给父母的指导,父母可用以下的语言回答孩子的提问。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的,都是妈妈生出来的。宝宝是由一粒种子慢慢发育长大的。植物的种子种在田里,宝宝的种子种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的肚子里有许多很小很小的像蛋一样的东西,叫卵子。爸爸的身体里有许多很小很小的像蝌蚪一样的东西,叫精子。

爸爸和妈妈都喜欢有一个宝宝,就让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就成了“种子”,这“种子”叫受精卵。受精卵“住”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叫子宫的地方,在里面慢慢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的营养就靠妈妈提供。妈妈要吃许多东西,然后通过妈妈的血液,传送给在子宫里的宝宝。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宝宝慢慢长大了。

妈妈子宫里装不下了,宝宝就通过妈妈身体里一个连接外面的叫产道的通道“溜”出来了,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了。小生命的到来,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高兴。

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有条件的话,可找些图片让孩子看。如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成长发育的过程图,胎儿在子宫内的各种姿势,孩子会很感兴趣。孩子会兴奋地说:“妈妈,在你肚子里时我是这样的”、“妈妈,看,那时的我还会游泳呢!”这样给孩子以科学的回答,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从妈妈子宫里出来的,与妈妈有着血肉相连的亲情,而不是路上捡来的,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亲的亲密关系,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是多么地不容易,从而自小就对孩子进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

3.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这是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问您个问题您别笑,要如实回答。接吻的时候怎么喘气呀?”女儿问得很认真。

“吸气的是鼻子,吃饭的是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看看能不能喘气?”

女儿真的试了试,又问:“我看电视剧里接吻的男女,都是找个适当的角度,是不是怕鼻子碍事?”

“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对了!”母亲回答。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开始亲身体验到身体的微妙变化。如果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接受过来自父母亲的科学指导,便不会对月经初潮或遗精感到紧张。但是他们仍然会感到害羞,父母亲要以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坦然对待性成熟。

很多专家都认为,家庭进行“性”教育具有个体化、生活化的优势,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为理想的渠道。

有些家长认为,人对“性”的认识是无师自通的事情,或者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面对这个问题也不迟。这两种想法都是不科学的。

家庭性教育非常必要。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性教育应当从小就开始。

一般3~5岁的幼儿对性就开始有了意识,他们会问的最普遍的问题是: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候,父母千万不可用瞎话来搪塞,可以简单地告诉孩子“你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的”,一般孩子就不会再追问。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会注意到两性差别,父母可以分别带他一起洗澡,让他很自然地通过观察了解两性的差别,防止不健康的好奇心理的发展。

上了小学的孩子会比较害羞一些,他们不常发问,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问题,他们会从广播、电视、报纸上听说“艾滋病”、“强奸”、“性虐待”等名词,他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父母要常常与孩子聊天,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解释给他听。

同时,还应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人体结构和生殖器官的知识,告诉孩子人体各部位尤其是生殖器官的科学名词。让孩子知道,孩子是父母相亲相爱,由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然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发育成长起来的。这时候跟孩子讲生育的知识,就像讲解为什么天会下雨一样,不会造成任何刺激。

小学高年级的女孩比男孩更成熟,她们往往开始对两性关系发生兴趣。如果父母亲比较民主、开明,那么孩子就不会将困惑埋在心里,而会随时向他们的父母请教。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同时,戈尔顿教授还强调:“不要指望仅仅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孩子青春期的所有问题,而最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是与孩子拉家常。”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可以借某个性方面的问题,打开话匣子,让孩子了解性活动及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并不等于允许他们过早地这样做,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过早这样做会有害无益。

4.告诉男孩遗精是怎么回事

遗精是男孩成长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父母有责任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件事情。

一天清晨,儿子感到自己睡了一个好觉。要不是腹部有一些憋胀,睡到太阳晒屁股也无所谓。“哈……”儿子伸了个懒腰,准备起身。忽然,觉得内裤有异样的感觉,用手一摸,发现内裤上有一片硬邦邦的凝固物。“怎么回事?”儿子很吃惊,回忆起来,好像夜里做了个梦,可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梦见什么了,也不知夜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无法解释这块硬斑。

整个早上,儿子都很少说话……当他看见父亲的时候,真想对父亲说:“爸爸,我是一个坏孩子吗?”

如果你是爸爸,会认为那是个坏孩子吗?显然,大多数的男孩都应该接受这种青春期的教育。作为家长,怎么能让孩子正确的懂得这门“必修课”呢?

一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上初二的儿子红着脸,在藏掖被精液弄脏的床单。她悄悄告诉了丈夫:“儿子有了梦遗。”

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祝贺你,这说明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事后,父母送儿子一本青春期科普读物。

如果父母不经意间发现孩子有些举动和遗精有关,父母可以大方地请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如果父母的态度得当,孩子是很乐意征询父母的意见的。首先父母要表示对孩子成长的肯定:

“儿子,你还不知道吗,遗精就表示你马上将成为大人了。你们进入青春期的男孩,随着性激素的不断分泌,男性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这一发育的重要表现,就是出现‘遗精’现象。”

一般来说,自然的遗精都属于“梦中遗精”。所以,父母也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梦遗:

“青春期梦遗,指的是你们这些青春期的男孩子在睡梦中发生精液流出阴茎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夜间,大多数男孩在醒来时都忘记了。也有半夜忽然惊醒的,这时会依稀回忆起梦中的内容,大多与异性有关。”

孩子一般会对遗精产生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如果父母能够把遗精的具体过程向孩子陈述的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遗精是正常生理特征的事实。

对于“精液是怎么产生的”,父母可以说:

“精子是荷尔蒙睾丸激素作用于睾丸中的细胞的结果之一。精子沿着两条长长的被称为输精管的管道游走,这样精子就会进入精囊,也就是阴茎下面的两个存储袋,在这里,精子和液体混在一起,形成了精液。”

如果父母要回答“什么叫做射精”,就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有一些问题需要借助于科学上的术语,所以父母应该尽量把语言修饰得简明易懂:

“通过男孩子输精管的收缩就能排出精子。输精管通过阴囊上部,在膀胱后面与精囊腺排泄管汇合,二者汇合后称射精管。射精管一般来说并不长,仅有2厘米左右,大部分为前列腺所包围,开口在尿道前列腺部。射精管只有在性兴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突然开放,使精液经尿道射出。

“当精子在曲细精管成熟后,从睾丸支持细胞上脱落下来进入管腔内。随着支持细胞分泌的睾丸网液进入直细精管,通过睾丸网的网状管,经睾丸网后上部发出的输出小管进入附睾。精子在极度迂回蟠曲的附睾管内要停留2~3周,进一步成熟后会进入输精管。此后精子的迁徙不再是仅由睾丸网液流动而引起,而主要是由于输精管肌肉收缩造成的。输精管在接近前列腺时扩大而形成输精管壶腹,长约3~4厘米,粗约7~8毫米。来自附睾的成熟精子暂时贮存在这里。

“当性兴奋达到一定程度时,射精管开放,在后尿道中再掺入精囊腺液和前列腺液。性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射精中枢兴奋,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及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有节奏地收缩,膀胱颈括约肌在交感神经支配下关闭,精液冲开尿道外括约肌,将精子和精浆一起一下一下地排出,完成射精过程。”

当父母这样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相信父母的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成长烦恼”了。

5.正确对待孩子的自慰行为

孩子自慰是种正常行为,源于对性的好奇。面对孩子的自慰行为,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

韦伟的经历是痛苦的,已经上大学的他回忆起初中时的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那是高一下学期的事情。有一次,他在家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一时想不出来,脑袋里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已有半学期了。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情不自禁地用手玩弄自己的阴茎。他自己也很清楚,每次做作业的时间都特别长,爸爸妈妈都感到他进步多了,能经常一两个小时做作业,也不出声。只是成绩不但没有升,反而下降。这就使他们老是在想:现在的学生真不容易,竞争太激烈、学习太苦了。

不过,这一次韦伟露了馅。正当他极度兴奋时,爸爸推门进来,那扇门平时儿子都是小心插好的,这一天不知怎么搞的,忘了插。爸爸看到这一幕,手中的牛奶杯摔在地上,儿子惊呆了,迅速站起来,拉好衣裤,不知该如何解释。爸爸气愤地走过来,忽然,看到作业本上还放着一张半裸的美女卡片,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闻讯而来的妈妈不知何事,对爸爸叫起来:“你疯了!儿子这么大了,你还打他!他干什么事情啦?”

“你去问他,我们以为他在好好学习,他这个不要脸的狗东西!”说完,气得走了出去。

妈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劲儿地问儿子:“你干什么事啦?你爸从来没这么生气过,你倒是说话呀!”

儿子低着头,咬着嘴唇,什么也不说。

从此以后,他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正面看他们,在班上也不敢与女生说话,女教师上课,他都不敢抬头。在他的心中,罪恶感、耻辱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同时,他并没有停止自慰,因此,每次偷偷完成后,就有内疚与自责的痛苦,这使得他的青春期一片阴暗。

人进入青春期,性意识就开始萌芽了。偶然的自慰是缓解性压力的一个途径,但无知的家长们则不这么认为,他们一旦发现孩子的自慰行为,往往大加斥责,甚至羞辱,像韦伟的爸爸责骂韦伟“不要脸”就很不恰当。这种方法的结果,使孩子罪恶感增加,心理自卑感加强,甚至造成精神崩溃。

因此父母应当多了解一些生理卫生和青春期心理知识,并在孩子发生自慰行为时,对孩子讲清楚自慰的利弊,而且让他知道青春期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便会促使男孩子出现梦遗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青春期以后,男女都可能发生自慰,但是男性比较普遍。那些从来不敢触摸自己性器官的男孩,大多受到严厉的约束,认为性器官很“脏”或很“神圣”,不能随意接触。其实,这反而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造成自慰的生理原因与梦遗类似,主要是生殖器官发育,性激素浓度上升,使男孩子本能地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而生殖器官在不断发育中也容易引起男孩子的注意,特别是阴茎很容易在受到刺激后充血勃起,这一发现会令男孩感到好奇。

在传统社会里,自慰是一种很丢脸的行为,属于社会禁忌,人们平时都不能谈论它。传统观念认为自慰会造成人的精力衰竭、气短体虚。过去的医书上也写着:自慰会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以及婚后性功能障碍等等。一些父母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观念而对孩子的自慰行为大加斥责的。

但是,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孩子最初的性体验往往来自于自身的自慰行为,自慰被认为是性行为的初始方式。自慰对于性冲动异常强烈的孩子来说,它能使性冲动得以顺利地宣泄。自慰还是孩子自我发现和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只要不是过于沉湎于自慰产生的快感中,不过于频繁自慰,自慰是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说,父母发现孩子的自慰行为,不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怒骂斥责。

用传统的目光和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在性方面的不当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永远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