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18781900000039

第39章 以佛心修因果心——前世因缘,今生果报(5)

如果想求得解脱,就必须遵守戒律,实施道德。因此,戒律绝对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于人的约束,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对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回应。因为社会都要我们每个人讲道德,如果道德成了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性,那就是我们对整体社会的一种最积极的回报。

从因果和人性的追求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解脱。追求人生圆满的人都必须毫无条件地坚持过完善的道德生活,不这样就不可能克服我们的弱点,真正地离苦得乐。

因此,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我们至少要持五戒,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我们还要行十善,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害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的就能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我们的福德智慧,我们的自由和快乐,就在这一消一长的过程中慢慢地得以成就。而同时我们的家庭、团体、社会乃至国家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清净,越来越祥和。因为每个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都是由每一个个体生命组织起来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净化了,就会给这个群体带来祥和,带来清净。

完整的人生离不开道德的修养。道德的修养就是要修善心。佛教讲慈悲心,讲智慧,讲觉悟。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善心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善良意愿和觉照的能力,也就是大悲心和菩提心。善心既是一种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时它又是一种觉照的心,它时刻警觉自己的三业,使之向善、向上。大悲心体现在善心的向善性,菩提心体现在善心的向上性;大悲心要下化众生,菩提心要上求佛道。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善心失落的时代,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件事。造成良心失落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断灭论的思想恐怕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断灭论宣扬人的全部一死百了,否认三世因果。

这种否认三世因果的观念,认为人一死百了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断送了众生的慧命,扼杀了人的善心。这种观念认为,善心有什么用呢?人死了就完了,做了坏事没有责任。只要能够逃过现世法律的眼睛,做坏事就没有责任。现在的实际情形是,法律的眼睛没有用,群众的眼睛更没有用。

金钱至上,关系至上,做了天大的恶事在现世也可能没有任何报应。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这是良心彻底的失落。这个问题是非常重大的,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人类悲惨的现象。它从根本上毁掉了道德价值的基础。

有些人可以说就是无法无天,他们信奉的是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大肆挥霍、及时行乐,根本不管未来,也不管子孙后代。这种现象很可怕,也很可悲,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我们时时刻刻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感受得到的事情。

佛教认为,人做每一件事都有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当下的责任,而且是一种永恒的责任。这种责任既是现世的,也是未来的,它通三世。只有在这样一种思想前提下,人才能做到自觉自律。

记住:三世因果是绝对正确的!三世因果简单扼要地说就是你的现在是由你的过去造成的。谁又不是这样呢?谁又能举出反证呢?

所以我认为,有了三世因果的观念,有了生命永恒的观念,人们才能产生对自己的言行永恒地负责任的思想,这样,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良心有了保证,一切就有了保证。无论是从教育的圆融性来说,还是从教化的善巧性来说,应该说佛教在现代社会是有所作为的,它不但能为人类提供一整套终极关怀的价值体系,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戒、定、慧的修行方法。

另一则趣事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鸟巢禅师做人的方法,禅师答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两句话虽三岁小儿也晓得。因此对此回答深感失望。这时禅师又告诫他:三岁小儿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后深受感动,再也不敢轻视禅师的话。因为知识再好,道理再宝贵,如果只是坐而言,便永远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反之,如果能够起而行,努力加以实践,则日积月累,将来必有相当的收获。最后,笔者想引用几句名言来与读者共相勉励。

记住:为行善而行善的人,虽不求取歌颂,也不求取报偿,但两者终将来临。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能够不为非作歹,而且能够积极做出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便是一种善行。行善的结果,不仅社会大众蒙受其利,个人也必可获得裨益,如有恶报也可获得减轻。

许多人在行善布施,捐印善书,服务人群后,往往身体变得更为健康,事事变得更为顺利和如意,便是获得善报的结果。明朝袁了凡的亲身经验便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事实上,许多研究面相的人士也大都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够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则此人的眼眶泪堂处往往会出现阴骘纹,可以使人化险为夷,趋吉避凶。此外手掌上的生命线也会产生变化,例如生命线原为断裂的,结果会生出细线加以连接,或旁边出现细线为之保护,或出现四方纹,象征其只是有惊无险,这些都是为善的结果(见飞云山人著的《向命运挑战》一书)。

因此要想改变或扭转自己的命运,诸恶莫作,勤种善因,可能就是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由一个人平日的作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来正确地推论此人的未来,甚至其后代是好是坏或成败优劣。因此佛家曾言:欲知过去因,令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这句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职是之故,轻信宿命论,任凭命运的摆布是十分错误的,盲目听从江湖术士的信口开河,或花钱改运的伎俩更是一种愚昧的行为。因此邵康节曾言:有人来问卜,如何是祸福;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积极行善,对社会众生作有益的贡献,却只是一味想使用其他的手段(例如杀害生灵,用大鱼大肉来从事祭拜,或燃放大量的鞭炮,或焚烧大量的冥纸等等)来祈求福报,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妄想,试问不种善因(而只想讨好公正无私的上苍或神明)则将来怎能获得各种善报呢?

事实上这类活动不仅浪费财物,而且可能无形中造下杀生的罪孽及其他的业障。

此外,有人认为虔诚的,长时间的祈祷或念咒,有时也能产生某种奇迹,或实现某一种愿望。事实上,这些祈求如不以实际的行善或功德来配合,或事先许下一个有益社会人群或众生的愿望,承诺要改过行善,则结果也大都未能收到显著的效果,而且一旦祈求的愿望得到实现,事后如不信守诺言,则将来也往往都要遭受种种的恶报。

由此可知,归根究底,行善事积善因才是求得善报的根本有效之道。因此笔者认为,相信合理的因果现象,以培养人定可以胜天、行善足以改变命运、行善愈多福报愈多的观念,结果不仅可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进许多积非成是的习俗,而且足以鼓舞人们产生无穷的希望,也足以激起努力奋发开拓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这不是迷信,更不是弱者消极的自我安慰而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表示:如果真有一个上帝,而我们不知道或不承认,则将来死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

同样的,笔者认为:如果有人坚持不承认因果现象的经验性、合理性、道德性和必要性,那么不仅自己将来要吃亏,自己的家庭、事业和后代会吃亏,而且我们的社会和秩序也不知道要继续吃多大的亏。

作者却担心有些读者看了本书后,可能以偏概全,误认只要捐款助人就是最好的行善方式,为了避免这类偏差的现象,作者盼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因果的道理:

行善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则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

行善后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恶业(例如犯五戒、十恶,或从事损人利己及伤天害理之类的坏事),否则所有的善行均将被抵消漏尽,甚至功不敌过,还遭恶报。

行善如果出自纯粹救人的动机,则此种无相布施的功德可说是最大。反之如果只为沽名钓誉或由于自私原因而布施,则其福报便非常有限(不过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为何同样作布施,有人福报很明显,有人却不明显。

如果有人长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无感应,则其主因除上述几点外,佛经所云:为善必昌,为何不昌?必有于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何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因此千万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应该具备耐心,并深信只要持续认真行善,努力修持,诚心忏悔,将来一旦业障消尽,必可得到解脱,而享受美好的福报。

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还要修慧,因为唯有了解佛法,培养智慧,才能清静心灵,免除烦恼,甚至了脱生死,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佛学简单的说,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就是因果报应的一套规则与定律。

详细说,属于恶的行为主要的有十恶、五逆。每种恶行,各有它应受的恶报,而且依照恶行的轻重而有差别:做十恶最重的,死后入地狱受苦;中等程度的,死后转生为畜生受苦;较轻程度的,死后生为饿鬼受苦。当受完上面苦报后,再出生为人时,则分别受下面的果报:

(1)杀生:会得多病、残疾、短命、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加以杀害,属于杀生恶行;若加以刑打、虐待、伤害,则属类似于杀生的恶行,得类似果报。)

(2)偷盗:贫穷;或财产与他人共有,无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财物,未经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是偷盗。)

(3)邪淫:配偶不善良、不忠贞,或妻子受人拐骗奸淫、得不到满意的眷属。(乱搞男女关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邪淫恶行。)

(4)妄语:得到受人诽谤、欺骗之果报。(说谎、作伪证、不守信都犯妄语罪。)

(5)绮语:说的话别人不信任、不接受,说话不清。(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想入非非,谓之绮语。)

(6)两舌:眷属背离,亲族弊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即是两舌。)

(7)恶口:常受人恶声相向、多诉讼纷诤。(用凶暴或恶毒的话骂人即恶口。)

(8)贪欲:心不知足、多欲无厌。(贪求财色名利各种享受,迷恋不舍,谓之贪。)

(9)嗔恚:常受人说长论短,常受人扰而烦恼,或被陷害。(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即是嗔恚。)

(10)痴: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佛法与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奉承巴结、使诡计。(痴是指邪见、不信因果)

十恶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恶行,其中一项是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它的果报是应入最苦的无间地狱受无量久远的大苦报。其他各种恶行各有其应受恶报,名目繁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属于善的行为主要的是十善:

(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绮语;(6)不两舌;(7)不恶口;(8)不贪欲;(9)不嗔恚;(10)不痴。

能实行十善,得到的果报正好与行十恶者相反。程度重的死后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轻的死后再出生为人。以前能行不杀者,再出生为人时,可得到健康、少病、长寿的善报;修其余善行者,各享应得的善报。

坚守因果正道,修成人生正果

修正内心、修正思维、修正语言、修正行为。不修正道,不会真幸福!正是宇宙的惟一法则。所谓“邪不压正”,所谓“走正道”,所谓“为正义而战”,所谓“追求光明”,所谓追求“快乐、幸福、自由”,所谓追求“平等、公平”,所谓“拔乱反正”,所谓“主流社会,主流文化”,所谓“道德、伦理”,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问题“正”才是宇宙的追求我命令,“正”才是宇宙的总法则,“正”才是宇宙的总法律。

要弄清什么是“正”。“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乃是将中正与光明正大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易经中另外两卦的卦辞可相互印证这一点。第10卦履卦:“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阳刚中正,即使君临天下也不违背天理良心,问心无愧,这才叫光明正大。32卦恒卦:“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既已立志,就持之以恒,尊道直行,决不改变方向。

《司马兵法》对“正”的解释更明朗:“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那么“中正”呢?中内也,这是指内在向度的精神世界了。“中正”,内心恪守仁义之本,上不愧天,下不怍地,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之谓也。

我们要想发展,要想成功卓越,要想做好本职工作,要想拥有更多财富、名誉、地位、朋友,就得学会走正道,就得理解“正”,吃透“正”,就得拥有正面发现的眼光,就得堂堂正正地生活,就得光明正大地做人,就得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成正果。

怎样才能做到“正”?我读书万卷后认为全世界只有佛家的“八正道”对这个“正”字解释得最透彻,最到位。我们不妨再参考一下这些正道:孔子的正道是“仁爱”,是“进取”;老子的正道是“慈爱”,是“无为”;墨子的正道是“非攻”;庄子的正道是“自由”,是“逍遥”;基督教的正道是“博爱”;伊斯兰教的正道是“普爱”;印度教的正道是“梵”;松柏的正道是“向上,向上”;卡耐基·希尔的正道是“积极心态”;罗宾的正道是“正面连接”,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心理学的正道是自我引导,自我转“正”;哲学的正道是解释“正”;宗教的正道是在实证中“修正”;思维学的正道是“控制思维箭头”;辩证法的正道是“一正一反你自己选”。

万流归宗,全世界一切有用的学说无非就是说了二点:即正是正,负也是正。正要做正看,负也要转成正后看。

有许多人说,本身是“正的”,要看成正的,这不难;难就难在表现上看上去是负的,硬要看成正的就很难了。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呢?

只有“先打断,后转念”,即“打断转念法”。每当你听到、见到、想到任何不利因素时,就要立即引起警觉,就要立即打断,就要当场终止,绝不让那个“负念、负思、负语、负行”进一步恶化。当然,“打断法”只是终止了“负”,这还只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应将负转为正,才能真正朝有利方向发展。

在此,我不妨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如:领导在会上批评了你。此时,按以往的习惯肯定是十分恼火的,憋了一肚子气,老板不公平,自己失了面子,以后要找机会干扰企业的,等等。但今天,送给大家一盏“彩灯”,大家全面吃透了“彩灯原理”,那么,应该对这次批评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打断。我在大脑里不能再往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转念。他批评我是因为我的确有问题,的确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他不单独批评我,是想提醒单位其他员工。他本来要私下提醒我的,他下午要出差,没有时间了,而问题又不得不提,所以,他只有在会上提了。也许是我已犯过了许多类似的毛病,他本想开除我的,但他没有那么做,他是想我找工作也不容易,没有功劳有苦劳,他想再给我一次机会……

总之,你只要学会了“打断转念法”,你就在人生道路上成长了一大步,你就走到了人生的大道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