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2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调援闽。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后,先攻下横屿,斩首2600人。接着,又攻下牛田,捣毁倭寇巢穴。倭寇纷纷逃向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夜作战,连克60营,斩首无数。此后,戚继光又回师福清,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同时,明将刘灏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后来,戚继光返回浙江后,大量倭寇又进扰福建。公元1563年,朝廷命俞大猷、戚继光为福建正副总兵,率兵进剿,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明朝军队在平海与倭寇战斗,戚继光率军队率先登城,俞大猷、刘涌相继杀敌2200人,并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公元1564年,倭寇又纠集余党万余,围攻仙游,戚继光先败之于城下,继而又追击余寇,歼灭大量倭寇。其后,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驱逐后,广东倭患严重,俞大猷奉命平定了广东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戚继光的抗倭壮举感染着朝臣和百姓,被誉为民族英雄,其事迹也因而传之于世。
●海青天备棺上书
海瑞字汝贤,回族人。青年时的海瑞奋发读书,通过乡试中了举人,被派到南平(今福建南平)当教谕。他执教严格,把学校办得井井有条。4年以后,海瑞被擢升为淳安知县。淳安山多地少,百姓十分贫困。海瑞上任之后,目睹惨状,十分痛心。他经过调查研究,先整顿一县的吏治,定了许多条规。县丞、主簿、教谕、胥吏都要守职尽责,不许营私舞弊,薪俸之外如有一分一文贪污,便严加惩办;紧缩县里一切开支,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征派,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需索。即使是上司的额外摊派,海瑞也敢顶着不办。百姓称他为“海青天”。
后来,海瑞被调到北京,担任户部主事。他看到明世宗朱厚熜整天求神斋醮,不上朝理政,大臣们一味迎合,人民的疾苦却无人过问。海瑞又难过又气愤,冒死写了一封《治安疏》的奏折,内容措辞很强硬。然后,他把后事安排了一下,就到通政使司递交了奏折。
世宗接到海瑞的奏折,一看内容,竟是激烈指责自已的话,说:“如今的朝廷是‘君道不正,臣职不明’。皇上20多年不理朝政,法纪松弛,吏治败坏,财政崩波,弄得国贫民穷。所以人都说,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就是家家都净,穷到啥也没有的地步了!皇上不关心太子成长,缺乏父子之情;因为别人的诽谤和自己的猜疑杀辱臣子,缺少君臣之情;长住西苑敬神吃药以求长生,不回宫室,是无夫妻之情,这都是信道斋醮的错误……皇上的错误实在太多了,请陛下翻然悔悟,改弦更张……”世宗越看越生气:这哪里是上书,简直是历数我的罪状!他狠狠地把海瑞的奏折摔在地上,拍着桌子大喊:“快去把海瑞给我抓起来,别让这家伙跑掉!”宦官黄锦在一旁说:“启察万岁,海瑞根本不想跑掉。他上书前就买好了棺材,把随从的家人都遣散了,现在正在朝房待罪呢!”世宗听了一愣,半晌,又把奏折捡起来,接着往下看,边看边叹气,随手把它压在了桌案上,自言自语地说:“这家伙想当比干,我可不是封王!”就把海瑞一直关着,没定罪。由于数十年没人敢对世宗如此直言疏谏,因此海瑞备棺上书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朝廷内外,天下都知道有个不怕死的“海主事”。
●西洋和尚利玛窦
公元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澳门。为了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做好传教的准备,他潜心学习汉语,并在传教士罗明坚的指导下,饶有兴味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国家制度。公元158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获得了两广总督的批准,可以到广东肇庆居住,他们非常高兴。利玛窦说:“很多中国人是信佛教的,我们不如自称西方来的僧人,这样可能易被老百姓接受。”罗明坚点头说好。于是,两人剃光了头,穿着和尚的衣服,自称是“西僧”。
在肇庆知府的帮助下,几天后,总督批准他们建立自己的教堂。为了避免当地人起疑,他们把房子改成中国式样,共有一个厅堂两间厢房。这样,在知府的眼中,利玛窦和罗明坚就和中国的出家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居处自然就是佛寺了。于是,知府欣然命笔,题写了两块匾额“仙花寺”与“西来净土”。利玛窦把前者挂在厅堂中,后者挂在会客室里。为了不刺激中国人的排外心理,他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说中国话,吃中国菜,穿中国濡士的衣服,读中国孔孟的经典著作,甚至在家里都不挂圣母玛利亚的肖像。在中国十几年的生活,使他懂得要想在中国成功地传教,最好的办法是影响中国的最高权威——皇帝的意志。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有权势的宦官的帮助,向中国的皇帝发动了“进攻”。
公元160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他给明神宗朱翊钧上了一封十分谦卑的表文,并献给皇帝一些礼物。礼物有一幅天主圣像、一幅圣母像、一本《圣经》、一架铁弦琴、一张万国地图,最要紧的是有大小自鸣钟两架。神宗见到西洋贡物,最满意的是两架自鸣钟。钟针随着滴答声移动,准时当当报鸣,神宗龙颜大悦。可8天后,钟忽然停止不转了。神宗马上命令太监向利玛窦问个究竟。利玛窦详细解释了自鸣钟的原理和用途,然后给自鸣钟上了弹簧,重新调整好时间,自鸣钟又滴答滴答地运转起来。神宗觉得身边不能缺少利玛窦,于是,他命令利玛窦留在北京,以备差遣。这正中利玛窦的心意,从此他就可以接近皇帝了。后来,神宗又批准他在北京建教堂。于是,他就有了公开传教的机会,经过三四年,利玛窦在北京收了200多个徒弟,他的影响从天子以至于庶人了。利玛窦传教的手法十分高明,他使人相信自己所讲的多与孔孟相合,他的布教是合于中国传统的,是上承孔孟的道统的。这样,他通过影响士大夫,使他们帮助自己说法,使天主教开始真正在中国传播。
利玛窦来华的目的虽然在于传教,但他一面把西方先进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知识传入中国;一面根据自己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开始用书信的形式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国情,为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西学东渐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跟徐光启的交往不过三年,两人却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最著名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在地理学方面,他编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在语言学方面,他写有《西字奇迹》,用西法之音来注写中国之音,使向来被人们看作繁难的反切注音法,变成了简易的东西。利玛窦将天主教传入中国,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伟大的先行者。
●顾宪成东林党议
公元1594年,明神宗朱翊钧准备立郑贵妃所生子朱常洵为太子,多数大臣却认为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故而朝廷出现“国本”之争。吏部侍郎顾宪成力争“无嫡立长”,触犯神宗。首辅王锡爵将辞官,顾宪成推举王家屏代为首辅。王家屏亦是立长派,顾宪成因此再次触怒神宗,被革职还乡。
顾宪成,无锡人,家乡有东林书院,原为宋代杨时讲道之处。被革职后,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将东林书院重新整修,集合志同道合的朋友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在这里讲学,“每岁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当时一些被谪黜的士大夫或世不能容而退居山野者,知道这个消息后,全都来响应归附。他们讽议时政,裁量人物。朝内官员也遥相应和。东林书院渐渐自成一党,后来遂称东林党,顾宪成也被尊称为“东林先生”。顾宪成曾言:“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所以虽然是在书院讲学,却还经常讽议时政。其后,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等正直君子,被朝廷所黜,亦赴东林相继讲学。他们自负气节,与朝廷相抗,这便是东林党议的开始。
●梴击和红丸及移宫
明朝后期,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发生了3个疑案。这3个案子分别发生在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和熹宗朱由校三个皇帝在位期间、3个疑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神宗的长子朱常洛是他和一个姓王的宫女生的。后来,他把这个王宫女封为恭妃,但他不喜欢王恭妃,当然也就连带着不喜欢大儿子朱常洛了。他最宠爱的是郑妃,而郑妃生的三儿子朱常洵也因此受到他的偏爱。所以,朱常洛20岁才被立为太子。公元1615年,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一个中年汉子手拿一根木棍,跌跌撞撞打入太子的慈庆宫。这个汉子见人就打,一直往里闯,眼看就要进入太子的房间,幸亏门卫报警及时,大批卫士将这个中年汉子捆绑起来,押在牢里。闯太子宫,这还了得,而且还手拿凶器。神宗十分重视,立即命令刑部官员严刑拷问,定要问个水落石出。这个汉子熬刑不过,只得招供实情。他供道:“我真名叫张五儿,是无业游民。这次闯慈庆宫不是我自己要干,是庞保、刘成两位公公让我干的,并说事后给我重赏。”张五儿的供词送到神宗那里,他知道庞保和刘成都是郑妃宫里的太监,显然此事定与郑妃有关。看来是郑妃想谋害太子,而让亲生儿子当太子。神宗立刻带随从来到郑妃宫中,气呼呼地让她看供词。郑妃一看阴谋败露,连忙跪倒叩头求饶,神宗就没忍心处分她。第二天上朝,神宗在百官面前说:“我立长子常洛是古今公理。现在却人人想谋害太子,我坚决不能允许。”接着他就把张五儿、庞保、刘成三个人都杀了。这就是“挺击案”,“挺”是棍棒的意思。
光宗朱常洛继位时也快40岁了,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他这么早死,还得从“红丸案”这个迷案说起。光宗身体虚弱,却不顾身体健康,依然花天酒地、纵欲享乐。他的正妃郭妃病死之后,还有四个选侍。选特是一种品级较低的妃子,除她们外还有无数美女陪伴在光宗身边。光宗只知享乐,身体却越来越槽。光宗当皇帝一个月以后的一天晚上,忽然肚子疼,而且头痛。一个名叫李可灼的官员手捧红丸进献皇帝,称这是祖传秘方所制,百病皆除。光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下去再说。第二天,光宗果然精神倍增,红光满面。他十分高兴,不仅大大称赞了李可灼的忠心,而且让他再献一颗。当晚,光宗吃完第二颗红丸后,却一命呜呼了。谁也搞不清皇帝怎么会忽然暴病死去,这个神秘的“红丸案”也就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光宗一死,他16岁的儿子朱由校登上皇位,这就是熹宗。熹宗登基不久,又发生了著名的“移宫案”这个“移宫案”是由光宗原来四个选侍之一李选侍引起的。光宗正妃郭妃病死,没有正宫皇后。熹宗登基,这个李选侍就想当太后。她在乾明宫中哭哭啼啼拖着小皇帝,一定要小皇帝封她为太后。乾明宫是皇帝的寝宫,李选侍却依仗是先皇的妃子,赖在乾明宫中不走。熹宗才16岁,也没什么主意。他不想封李选侍,但李选侍总赖在乾明宫也不成体统,这该怎么办呢?熹宗身边有个太监叫王安,这时躬身跪倒说道:“皇上,可不能再这样下去,陛下可立即下诏,逼迫李娘娘搬出乾明宫。”熹宗沉思了一阵,说:“好,联马上下诏书。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办好了联有重赏。”圣旨的威力果然巨大,李选侍只好灰溜溜地搬出了乾明宫,搬到宫女住的宫里,再也没出头之日了。这就是明史上的“移宫案”。
●木匠皇帝朱由校
光宗朱常洛即位后,不太关心儿子的学业。大臣们劝他赶紧给太子朱由校找个老师读书,他却说不着急,过两天再说。结果,还没过几天,他就死了,朱由校当了皇帝,是为明熹宗。熹宗读书不多,却有一门好手艺,那就是做木工,而且堪称天才。
当时工匠们造出来的床都极为笨重,要十几个人才能搬动,样式也极普通。熹宗就亲自设计图样,动手锯木钉板,立刻就做出一张新床。这床及其精巧,床架上镂刻着各种花纹,床板还能折叠,便于移动携带,连那些老工匠都赞叹不已。他还喜欢用木头做出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曾经雕刻过很多栩栩如生的小木头人、五官四肢无不备具,男女老少神态各异。他还能做漆工的活儿,就给这些木头人涂上五色油漆,更是显得彩画如生了。他派太监悄悄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玩具出于“龙手”,仍旧以高价购买。熹宗还是个建筑师,他曾在庭院中仿照乾明宫的样式建造了一座小宫殿,高不过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夺天工。他不只做模型,还把这份天分用在真正的宫殿建造上。朝廷曾经对紫禁城内的中极殿、皇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熹宗亲临现场,对宫殿的修建提出了不少意见。
熹宗曾经设计过一个精致的喷泉,用大铜缸盛满水,在缸底凿洞并设置机关。机关开动,水就喷了出来。先是倾泻如瀑布,接着散落似飞雪,最后则拥起一股高高的水流,又有许多镀金木球也翻滚而出,拥上水柱的顶端,盘旋上下,好长时间都不落下。
如果熹宗是个平民百姓,说不定会被誉为“鲁班第二”而名垂青史。可惜,他注定只能做皇帝,所以就成了有名的昏君。
●朱由检铲除魏党
公元1627年,熹宗朱由校于乾明宫病逝,年仅23岁,临终遗诏:“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朱由检为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公元1610年生。朱由检于熹宗死的那天晚上进宫,第三天即皇帝位,诏次年为崇祯元年,这就是庄烈帝,史称他为思宗、毅宗、怀宗等。
朱由检刚即位后,并没有真正掌管朝政,当时是魏忠贤独霸朝纲。朱由检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权力从魏忠贤手里夺回。此时的魏忠贤己经意识到熹宗早亡使自己失去了靠山,虽然手中仍有一定势力,但不敢如以前那样放肆。九月,魏忠贤请辞东厂职,朱由检未批准,他又“乞止生祠”,但只被允止少许。十月以后,魏忠贤集团自身发生了矛盾,有人弹劾魏忠贤之罪。朱由检趁机向魏忠贤开刀,他先是下令将魏忠贤安置于凤阳,继而又下令逮捕。魏忠贤知道这个消息后自缢而死。由此,朱由检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铲除了魏氏余党。
●李自成陕北起义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父亲死了,家境穷困,李自成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他待人热情,驿卒们也都爱戴他。
李自成一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米脂连年收成不好,农民拿不出租税。当地有个姓艾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想在农民身上盘剥。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税,就自己一个人借了债把税交了。过了一段时间,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还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来打得半死,还锁上镣铐,把他放在太阳底下晒,不让吃东西。百姓和驿卒向县官恳求把李自成放在树荫下,让他吃点东西,县官也不答应。这一下把群众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带着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肃当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