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拂晓,瓦刺的追兵便赶来了,他们把明军紧紧地包围起来,并发动了攻击。战斗进行了一夜,明军奋勇拒敌。也先知道这次明军兵将众多,硬拼不会取胜,于是使出了诈退之计,同时派使者到明军帐中假意讲和。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赶紧命人起草诏书,然后随来使去也先的军营谈判。这时,王振命令军士找水喝,士兵们争先恐后跳越壕堑,整个队伍乱作一团。早就埋伏好的瓦刺军趁势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明兵争先逃窜,被杀的和被乱军踩死的不计其数。混战之中,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垦,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与侍郎丁铭、王永和等重臣五十多人战死。护卫将军樊忠面对惨败,恨透了瞎指挥的王振,说:“我替天下的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抡起手中的大锤,捶死了他。英宗在卫兵的保护下乘马突围,左冲右突也出不去。无奈,英宗跳下马来,盘腿而坐,听天由命。瓦刺军冲过来,俘虏了英宗。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土木之变”。
土木堡一战,明军精锐部队毁于一旦,骡马20多万匹以及大量的衣甲器械辎重,都成了也先的战利品。更悲惨的是皇帝也成了敌军的俘虏,大明王朝遭遇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于谦保卫北京城
公元1449年,土木堡一战,明军50万大军损失殆尽,将亡臣死,君命系于瓦刺首领也先手中。消息很快传到北京,朝中上下一片恐慌。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内库搜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刺军,想把英宗朱祁镇赎回来。瓦刺首领也先因俘获了英宗,更加骄横,不仅不依,还扬言要踏破京城。
此时,戍守京城已成重中之重。为了安定人心,太后宣布,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由英宗的弟弟娜王朱祁钰监国,以绝也先的奢望。同时,太后召集众臣,商量对付瓦刺的对策。大臣徐有贞说:“瓦刺兵强,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此言一出,当即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斥责:“谁主张逃跑,就该砍谁的头。京城为国之根本,朝廷一旦撤出,民心即散,大家忘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一番慷慨陈词,触动了很多大臣,一些摇摆不定的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太后决定让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
于谦临危受命,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刺军的奸细。与此同时,瓦刺首领也先多次挟持英宗侵边犯境,为了避免也先的要挟,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即位,朱祁钰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你个人打算。”朱祁钰于是受命登基,是为明代宗,称明英宗为太上皇。代宗登基后,也先知道手中的英宗已一钱不值,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便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
同年十月,瓦刺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刺会自动退兵。于谦不同意,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
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于谦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丢了队伍带头?后退的,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将士们被于谦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刺军拼死一战,保卫北京。
此时,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军增加到22万人。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经过5天的激战,瓦刺军死伤惨重。也先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不敢再战,只得带着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于谦等英宗去远了,趁机用火炮轰击瓦刺兵,给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至此,北京保卫战以明军胜利告终。
●朱祁镇复辟帝位
公元1449年,也先在北京城下被明朝军队打败后,依然野心勃勃地企图卷土重来。
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失败给也先带来了麻烦,部落内部的反对派趁机加紧反对他,而战乱给蒙古族带来很大灾难,昔日与明朝的正常边贸全部停止,广大牧民无法得到布匹、粮食等。这样一来,瓦刺部落上上下下怨声载道,民愤极大。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也先迫不及待地与明朝求和,说要向明朝交还英宗朱祁镇,与明朝恢复正常关系。为此,他数次派出使者赴北京与明朝讲和,并请明朝迅速“迎驾”返京。但代宗朱祁钰对也先的建议却反应冷淡。正是由于哥哥英宗被俘,他才当了皇帝,如果将英宗“迎驾”回来,究竟由英宗做皇帝,还是由自己做皇帝?代宗不情愿让位,也就不愿意“迎驾”。然而,朝中不少大臣窃窃私议,谴责代宗私心太重,纷纷上奏说:“陛下,如果以社稷为重,还是早日迎驾回京为好,这样与瓦刺的关系也好重新开始。”代宗无可奈何,想来想去,只好表示同意。同年七月,代宗派右都御史杨善出使瓦刺。这给杨善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敕书上对于“迎驾”之事只字未提,仿佛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一样,带去的礼物也少得可怜,只是象征性的。代宗原以为这样一来必将激怒也先,使其继续扣住英宗不放。但杨善却巧于辞令,说敕书中不提及迎驾、不带厚礼,是有利于今后友好关系发展,等等。也先急于甩开英宗这个包袱,也就顺水推舟地下令放回了英宗。
这年八月,英宗随杨善返回北京。出于礼节,代宗令百官在安定门下迎驾,他则在东安门迎接。众官正不知代宗如何安置英宗,只听代宗说:“兄平安归京,吾心大宽。兄暂时先居于南宫,好好休息一下。事情以后再说。”南宫处于紫禁城的东南角(今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内)。英宗一入南宫,才知自己已被代宗软禁了,已失去了人身自由。代宗为保住自己的皇位,处心积虑,其策有二:一是以绝英宗复出,二是另立太子。为此,代宗于公元1452年下诏,废了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将他贬为沂王,另立自己独生子朱见济为太子。至此,代宗心中稍安。但他也不敢稍有丝毫懈怠,又唯恐英宗复辟,祸事不小,所以派人严密监视英宗朱祁镇的一举一动。
后来,代宗身患重病,原立皇太子朱见济已死,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中大臣们急于落实的事情,欲新立皇太子,大臣们又开始争论,意见无法一致。武清侯石亨深知代宗病体难以康复,便与同党太监曹吉祥、太常卿许彬、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商量重新拥立朱祁镇复位。明代宗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临晨,石亨、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急命手下带兵入城加强防备。随即便前往南宫迎接朱祁镇。到了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扶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至奉天殿升帝座。此时天已大亮,该是上早朝的时候了。文武百官已照例来到皇宫。徐有贞、石亨大呼:“大家快到奉天殿亲见皇上!皇上有重要谕旨!”众官心中都在纳闷不解:代宗早已患病不起,今日怎么突然好了,并在奉天大殿朝见?因为只有盛大典礼时才在奉天殿举行仪式,今日不知为何事。百官进入奉天门,只听钟楼里大钟响起来,他们急忙加快脚步向正殿走去。来到正殿之后,百官皆愣住了:端坐在御座上的分明是太上皇朱祁镇,而不是当今皇帝朱祁钰!石亨大声说:“大家听着,太上皇今已复皇帝位,快入殿参贺!”直到此时,百官才知道宫中发生了政变!百官见是大势所趋,就随风转舵,纷纷跪地称臣,三呼万岁。朱祁镇复辟帝位终于成功,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废代宗朱祁钰,复其郕王位。几天后,他又假借太学“制谕”,宣布代宗数大罪状:“既贪天位,曾无复辟之心,乃用邪谋,反为幽闭之计,废除皇储,私立己子,致败纲常,变乱彝典,神肆淫酗,信任奸佞……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英宗下令将朱祁钰幽禁在西宫。英宗将年号改为“天顺”,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英宗将朱祁钰幽禁起来之后,又派人严密监视其动向。一日,心腹太监向他报告:“邝王虽有重病,但近日却颇有起色,身体似乎好多了。”英宗闻言变色。他原想图个好名,让身患重病的异母弟弟病死也就算了,但现在看来行不通了。于是,他命心腹太监蒋安携白绢至西宫,赐死朱祁钰。朱祁钰却不肯听命上吊,蒋安只好自己动手,将其勒死了事。朱祁钰死后,英宗追谧他为“戾王”,将其葬于西山。英宗处死朱祁钰以后,又把他的殡妃唐氏等“赐死”,将其昔日重用的大臣于谦、王文等尽皆杀戮。对石亨、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伤心痛哭,偷偷收敛了于谦的尸骨,运回他的家乡杭州安葬。
●朱厚照荒浮无度
明孝宗朱祐橙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早夭,长子朱厚照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朱厚照2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东宫的随侍太监中,有8个太监号称“八虎”,他们以刘瑾为首,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朱厚照,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和活动供朱厚照游玩。年幼的朱厚照沉溺于其中,而且终其一生没有自拔。
朱祐樘去世后,15岁的朱厚照即位,是为大明武宗皇帝,就此开始了他荒淫无度的帝王生涯。在刘瑾等人的引导下,登上皇位后的朱厚照玩得越来越离谱。他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让太监扮做老板、百姓,自己则扮做富商,在其中取乐。为了摆脱紫禁城的束缚,他营建了豹房和宣化(今河北宣化)镇国府,这里充斥着教坊司的女乐、高丽美女、西域舞女、扬州少女,乃至于妓女、寡妇等各色女子,过着恣意妄为的淫乱生活。到后来,京城玩乐还不能使他满足,于是,朱厚照置国政于不顾,带着宠臣江彬等人到处寻花问柳。他经常在夜间闯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还要带回宫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朱厚照怠政荒淫,刘瑾专权,宁王朱宸濠以为有机可乘,起兵反叛。朱厚照率兵出征,可谁知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于是,他又一手导演了一幕闹剧:他将朱宸漆释放,再由自己亲自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功宴,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由于朱厚照终日荒淫,身体日益虚亏,最后病死于豹房,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朱厚熜专好道教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他虽不重用宦官,但崇奉道教给政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他信用方士,想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登位不久,就待在宫中天天祈祷。自公元1534年后,世宗就不再上朝。
世宗专意修道,喜好青词。青词是道士写在青藤纸上的祷词,用来焚化祭天。凡进青词能让他满意的人,便能入内阁,称为青词宰相。世宗又独断专行、自以为是,拒谏护短,因而直言敢谏者无所容身,只有阿谀奉承者才可受宠升官。世宗一朝,正直的大臣日少,奸佞之徒日多,以致内阁中相互倾轧,内阁首辅(宰相)之争日趋激烈,终至造成奸相掌握朝纲的局面。
●杨继盛弹劾严嵩
明世宗朱厚炮迷信道教,大学士严嵩因为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迎合世宗,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拍马奉承,讨得世宗的欢心。他当上首辅后,和他儿子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卖国求荣。这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更是义愤填膺。
杨继盛,保定人。杨继盛为人正直,看不下严嵩的行为,就向世宗上奏章弹劾严嵩,揭发严嵩十大罪状,条条都有真凭实据。奏章击中严嵩的要害,严嵩气急败坏,在世宗面前反咬一口,诬陷杨继盛。世宗大怒,把杨继盛关进大牢。后来,严嵩撺掇世宗把杨继盛杀害了。
严嵩掌权期间,作恶多端,引起正直大臣们的强烈不满。御史邹应龙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先从弹幼严世蕃下手。世宗看了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后,下令把严世蕃办罪,充军到雷州,并勒令严嵩退休。严世蕃和他的同党还没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盗,还勾结倭寇,准备逃到日本去。这件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世宗看了这份奏章,也大为震惊,立即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同党处死,把严嵩革职为民。明朝最大的奸臣到此便彻底倒台了。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朝政一天比一天腐败。外寇看到明朝朝政腐败,也乘机侵扰。这些外寇之中,日本人最为厉害,他们三番五次侵扰明朝沿海一带,史书上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倭寇的侵略行为引起了明朝军民的强烈愤慨,明朝政府也组织军民驱逐、抗击倭寇。在抗击倭寇中,有一位民族英雄战绩显赫,他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疆场,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17岁时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金事。25岁时,实授都指挥金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
公元1556年,戚继光以足智干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在实战中,戚继光观察到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作战能力较低,难以获取大的抗倭胜利,于是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公元1559年,戚继光在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以犯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后来,戚继光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
公元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人,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人,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