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六艺大全集
18775700000028

第28章 练就容人的本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

对于员工的不良行为,领导应当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加以惩罚,以达到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作为领导,你也必须清楚:你的员工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在观察你。你在处理他人的举止时的表现会极大地影响你作为领导的形象。如果你过于死板,连微小的过失也不放过,员工们会对你很反感;反过来,如果你过于大大咧咧,允许某些人低于其他员工的标准行事,员工们就会认为你不适宜做领导。

聪明的领导更善于与员工谈论不容忍行为的界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员工的脑子里有个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行为你可以接受,什么样的你不能。通过这样的沟通,您无需明确地讲明什么样的事你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员工自己就能明白。最终,使这一切成为员工们的常识,并作为约束个人行为的一种准则。

关键的一点,要一视同仁。对于不可容忍的行为要惩罚得当,公平行事。不要因为员工的职务,级别,工龄等因素而区别对待每一个人。惩罚必须是严厉而又有建设意义的,避免员工重蹈复辙。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为了企业发展,作为老板时刻都要与部下坦诚相见。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比如两个人之间有误会,往往因为偶尔发生的冲突或口角,双方遂毫不客气,将自己对对方的不满尽数抛出。及至双方怒气发泄完了,渐渐冷静下来后,左思右想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双方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等到发现原来是场误会后,又后悔不已,两人却常常因此而成莫逆之交。

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老板弗朗索瓦说过这样的话:"人际关系因摩擦之故而有所发展。"弗朗索瓦先生过去有位助手,此人做起事来太迟钝,受批评也满不在乎,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得了表扬也是这副德性,既不欣喜,也无感谢之意,甚至老板当面鼓励他,他也只当是耳旁风,简直是木头一块。老板曾经想过无数种方法,试图纠正他的这种恶习,但无济于事,他毫不理会。终于有一天,公司丢了一笔大买卖,老板认为责任在于助手办事缺乏效率,以致错过商机,于是大发雷霆,把平日积累的怨气全部发泄出去;而助手本人却觉得受了天大的冤枉,也是气势汹汹,和老板大闹起来。待两人冷静下来细想,却越发觉得对方的愤怒并非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一些理由也不一定能站得住脚,于是当老板主动邀请助手到家小聚,推心置腹侃侃而谈。两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终于成为好朋友。

因为这次冲突,反而促使了两个人的互相沟通,从此以后,双方能直言不讳地就某些问题交流看法,和和气气。这真是"不打不相识"。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只是有年龄的差距而已,便彼此敬而远之,由于他们认为对方的想法和价值观与自己大相径庭,真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于是双方也就不会坦率地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外表的粉饰和谐。然而,常常在双方打开窗户说亮话,坦陈己见后才发现还有忘年之交的朋友。

老板对部属或部属对老板持有偏见,而一味猜测对方心中会打什么算盘,必然使双方不大容易彼此接近。而一旦有机会让两人一吐心声,也许会明白对方的所思所想跟自己的一样,从而迅速拉近感情。老板若想部属对上司坦诚相见,就必须首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部属,不然的话,就是南辕北辙,将永远毫无结果可言。

★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格里·克洛纳里斯现在北卡罗来纳州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认识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突如其来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账户超支一事汲取了教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当你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比如何跌进去最终会显得更加重要。

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

一个人在前进的途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过而不文、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人们大都有这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过而不文需要一种坚强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首要的原因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另外的原因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实,如果是作为下级,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会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如果是作为上级,则过而不文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闻过则喜、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听得进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至于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打击指出自己过错的人。闻过易,闻过则喜不易,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人,是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的人,当然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人。而知过能改则是使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一味坚持,这种人是很难走向人生的辉煌的!

★与不同风格的人有效合作

行为科学研究人员发现,75%的人与你截然不同。他们有的可能对你一生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他们的言谈举止、处世行事却与你千差万别。虽然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但肯定与你不同。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你是少数派。每个人都是少数派。

不过,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机遇。跟个性迥异的人共事富有挑战性,但你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与这种人富有成效地合作,有助于你了解他们的做事方式和行为习惯。

20世纪60年代,工业心理学家大卫·莫瑞乌博士发现,有两种行为模式能够极为有效地预测人们的行为倾向,即果敢型和反应型。果敢型指对别人具有说服力或指导力。反应型则指更善于在别人面前表露内心情感或体会他人情感。

果敢型的人往往雷厉风行、决策迅速、处事果断,声音洪亮、爱高谈阔论,好冒险、敢于对抗、发表意见或给出指令时直截了当。反应型的人则倾向于直诉情怀,重视问题中人的因素,愿意与人共事,时间观念不强。

总起来看,果敢型和反应型两种行为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立则取决于他人对你行为的认识。能够看透他人是一种挑战,能够客观地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是难上加难。

人的行为风格可分为以下4类:分析型、推动型、表现型及温和型。每一类行为风格都有其潜在的优势和不足,但优势也只不过是潜在资产,只有善加开发才能成为实际优势。同样,不足也只是一种潜在的负债,每一类型的成功人士都会设法扬长避短,提高效率。

虽然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一种主导风格,但多少都会兼有一些其他风格的特征。无论我们的主导风格多么明显,我们的行为中总可以看到其他风格的痕迹,甚至在许多方面都有所表露。

跟不同风格的人共事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各自的工作风格能够珠联璧合,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的合作就会强而有力。

“风格调适”就是调整个人行为以更好地与其他人配合,即对个人的一些行为进行调整,以便双方更好地互动。

欲与不同风格的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和谐相处,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遇事多商量

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需要相互协同完成的事,这时,不要自作主张,而要多和同事商量,以取得他们在实施行动中的配合。如常说 “这件事,你们看怎么办好?”“大家看这样做行不行?”以确定今后的行动不使他人为难。遇事常与同事商量,不自傲,不自卑,相互尊重,易达成工作中的协作。

2.谦虚坦诚

身为同事,地位相等,谈话中就切不可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如不同意同事的意见,可阐述理由,正面论述,切不可语带讥讽,好为人师。如有人常爱说“真奇怪,你怎么会有这样无聊的想法?”“你好好听着,这件事应该这样去做!”这样的话语常表达出对他人智能的怀疑与讥讽,会伤害他人感情,难以赢得合作。

3.当面交换意见,消除误解

同事间随时都可能产生矛盾,或意见相左。这时,应当面把自己的意见谈出,来谋求相互的了解和协作,不可背后散布消息,互相攻击。在当面交谈时,语调要平和,用词忌尖刻,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进行人身攻击。当面交换意见,这有利于相互了解。

4.平时尽可能多交谈,联络感情

人与人的交谈,有时是一种礼貌的表示,不见得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商量,有什么意见要交换。这时,可以用平常而无害的话题来联络感情。如谈谈近期的气候,谈谈旅游,谈谈市场菜价等。这些话题不直接指向某人,不触及"雷区",一般来说,礼貌性的闲聊是适宜的话题。

★大人不计小人过

如果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求全责备,对有缺点和过失的同事吹毛求疵,就难免常常被一些无原则的纠纷所困扰,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与别人把关系搞僵,使得自己举目无友,常受"夹板气"。

不苛求于人,重要的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曾说过"所恶于上,毋须使下;所恶于下,毋须以事上。"这里专门讲了上下级之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既然对上级领导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就不要以此来对待下级;既然对下级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就不要以此来对待上级。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遵循的一条准则。

现实中不少人常常对他人的缺点或不足"明察秋毫",并把它作为一种谈资,什么某某性情急躁,太不稳重;某某为人圆滑,不可深交;某某骄傲自大,瞧不起人;某某不好学习,没啥发展等等,言语之中不无贬斥或挖苦,甚至有的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可是,当听到别人谈论或批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总觉得别人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这不正是"观人之失易、观己之失难"的表现吗?

患有此毛病者,缺乏自知之明,总是自以为是,遇事不是反求诸己、薄责于人,而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见到别人的一点失误就大惊小怪,惟恐天下不乱,而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却心安理得,泰然处之。

自然,这样今天道张三的短,明天论李四的错,结果搞得人际关系紧张,领导和同事都对你冷眼相看,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