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8771000000090

第90章 情绪好心理才会阳光 (2)

据有关媒体报道,“郁闷”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流行很久了。“郁闷”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比如大四学生小王,有时候一整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据小王自己讲,这都是因为自己因为忙着考研和找工作的事,搞得压力太大,有时上网去解闷,可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回到现实中后,却发现自己更郁闷,边讲述边随口说到:“郁闷啊!”。这三个字简直就成了他的口头禅。随便在校园里走一圈就会发现,整天把“郁闷”挂在嘴边的大学生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分析解答

大学校园内的“郁闷之风”毫无停歇之势,和学生们聊起“郁闷”这个话题,大家总有很多话说。其中,大一的新生主要是对现实中的大学与想像中的象牙塔不一样和丧失了学习动力和人生目标这两个问题而郁闷,大二学生大多因为敏感的校园人际关系、部分院系不正之风以及校园内部存在的贫富差距所显露的社会不公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主要因为考研、就业与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郁闷。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听到有人在说“郁闷”、“烦躁”、“别理我、烦着呢”等词语,它们几乎成为与“爽”、“酷”等流行语齐名的口头禅。然而实际上这些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抑郁情绪。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这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地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郁闷”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人们有决心摆脱“郁闷”,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属于自己的将是一个灿烂的新天地。

能否摆脱“郁闷”,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正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生活中本来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只是如果总是用没意思的有色眼镜去观察评估,那么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一个生活充实的人,是因为他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使自己充实起来。

疏导郁闷心理的有如下四条妙计:

(一)抒放法

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怨恨与不安,请求他们对你进行开导。若无合适的对象,也可振笔飞书,让多余的情感在笔端发泄;甚至可以关起门来痛哭一场。这样都是有助于消除自己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当然,无休止地唠叨,反而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之中。

(二)转移法

主动置身于欢乐、开阔的环境,或有意识地潜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用新的乐趣来冲淡、抵消旧的郁闷。俊伟的山川,广袤的原野,都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变得心胸开阔。

(三)遗忘法

有句名言说过,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过去的欢乐就让它与痛苦一起遗忘吧!新的生活需要我们加紧跋涉。

(四)是补偿法

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相信只要大学生们有了自己新的生活目标,那么郁闷也就无从产生了!

★6.她为何喜怒无常?

问题困扰

八年前,时读大学二年级,一向文静、内向的小雨,突然变得很爱说话,上课时会不断地评断老师上课的内容,也积极地进入系学生会担任起重要的干部职务。不过家人发觉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竟然可以精神奕奕,而且每天晚上整晚熬夜地看着她最近花了大笔钱买回来的堆积如山的课外书。还不定时地会对家人发表她的政治理念,看新闻和报纸也会大放厥词一番。同是大学生的弟弟看了这一切,觉得很担心,偶尔对她所发表的内容说点不同意见,则会惹得她暴跳如雷。

分析解答

小雨的案例是典型的躁症案例。躁症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的愉快、兴奋、得意自大、意念飞跃、思想澎湃,甚至有夸大妄想。其妄想内容大多自以为异于常人,具有超强能力、财富或地位,有时自认为是上帝、神的化身或传人,可以拯救世人。病患也常有过分慷慨、浪费金钱、喜好争论、爱干涉他人的表现。经常滔滔不绝,即使嗓子哑了也不罢休。也因精力充沛,常常计划过多、不眠不休。但因欠缺组织能力及现实感差,而显得行事草率,常有不当花大钱、不当投资等行为。有时病患者会表现得幽默风趣、甚受欢迎,是为快乐型躁症;但有时则会变得躁动不安、有敌意、易怒,甚至有暴力及攻击行为,是为烦躁型躁症;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混乱、夸大妄想和产生听幻觉等较严重的精神病症状。

现代人面对的压力来源较为复杂,但是也不要因为心情不稳定就轻易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疾病,还是要透过和医师的会谈之后,再确认病情。配合医生的治疗,另外也要让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稳定,身边的朋友也要给予支持的力量,这样是有助于躁郁症患者稳定病情的方式。

最近在媒体上见到许多因为情绪疾病引起困扰而发生的社会案件,让民众对于忧郁症和躁郁症这两个名词是有些熟悉了。但实际上虽然这两种都属情感性疾病,但是在症状上是有差别的。相较下,忧郁症病人虽然也有一些激动的言行,但是在心情上是比较低落的、自信心不足、有自杀倾向,并不像躁郁症患者这样的情绪高亢。因此,在对之进行处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通常定义躁症是指这些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过这样的定义是极其抽象的,很多人再压力下似乎都有这样的行为,精神科医师多半透过会谈方式,来了解患者的严重程度,看看这些症状是否会影响到病患平日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这些情绪足以影响到平日生活,患者就必须用药治疗。

大部份的精神疾病和脑内的传导物质有关系,另外生活环境和压力也有关系。目前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是所谓的情绪稳定剂,加上配合其它药物,像是使用最多的就是锂盐,在急性治疗和预防治疗上得效果都相当好。不过有些人在刚开始服用锂盐时,会有口渴、恶心的状况,长期服用后可能对甲状腺有一些影响,所以在医院方面的作法是配合患者定期追踪、做抽血检测,根据他的恢复情况或是用药反应来做一个用药的调整,减低药物的副作用。

★7.他为什么受伤后一点也不哭喊

问题困扰

小刚今年刚刚三岁,长得白白胖胖,十分惹人喜爱。但是他好像不能与父母建立情感联系和社交关系。不能应用非言语交流以如眼神、表情、姿态和手势进行交流。事实上,他明显回避与人对视。没有对人的依恋。有一次父亲骑车带着他出门,不小心摔倒了,浑身都是血,但是小刚既不知哭喊,也不知疼痛,也不寻找安慰和帮助。还拒绝父亲抱他。同时小刚还有言语交流的障碍。他能够说出许许多多的词句,甚至可以似乎很“流利”的说出一长串词句,但是这些话不是说来给父母听的,而是自言自语。他常常回声式的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而且,他也不努力学习语言,不试图用手势等手段作为语言的代替。常常用某种特殊方式扭转手指、用脚尖走路、快速旋转等。他可以持续几小时的做这些动作而不厌烦。他也常常沉迷于一些单调的活动,如没完没了的反复开关电灯泡。他们往往会对某一物或某一种与人无关的活动产生强烈兴趣,以至于长时间地玩弄这个物体或做这种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父母对此不知所措。

分析解答

小刚属于婴幼儿孤独症的症状。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严重而广泛的发展障碍,在出生3年内发病,表现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能力的严重缺损。婴幼儿孤独症发病率很低,一般认为约不到百分之一。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发展障碍,特征是对人的反应全面缺损,言语发展有质的缺损,和对环境的异常反应及特有的异常行为。发病在3岁前,起病缓慢。发病早的患儿从未能发展言语和社会性行为;发病晚的患儿开始会有基本正常的发展出,但是在发病后言语和社会性交往能力重新丧失。

婴幼儿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言语交流有质的缺损,重复刻板的有限的行为、兴趣和活动。这三类中,言语交流的缺损是社会交往缺损的结果。许多婴幼儿孤独症患儿有能力说出一长串句子,有能力记住大量词汇,学习简单的语言对他们来说不困难。他们不会使用语言的原因是他们对与人交往无兴趣,因此对言语这种交流工具掌握也无兴趣。是他们不想学言语而不是学不会。

同样,重复刻板的有限行为、兴趣和活动也是社会交往缺损的结果。患儿对人的世界完全没有兴趣,所以把全部兴趣投入物的世界,在与物接触时兴趣异常高。

因此,单纯在行为表现上看,孤独症患儿和某些科学家相似但程度上远远超过那些科学家,都是极不善交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但在某种活动中出色。

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行为疗法。

应用行为疗法治疗孤独症时,针对不同的具体目的要选用不同的具体技术。主要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暂停强化法

这是指每当一种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就把他从强化物边移化一个确定的时间,或把强化物移开一段时间。暂停强化法可用于消除各种不适当行为。例如,有患儿吃饭时从其它孩子盘里抓饭,把饭到处乱扔,同时吃手指。治疗者采用的方法是:如果他吃手指,就把他的饭盘拿走。如果他扔饭或抓别人的饭,就把他从饭厅里拉出去。结果有效消除了他的不良行为。

(二)惩罚

这是指用厌恶性刺激作为手段消除不适当行为。例如患儿自伤时,就对他施加一次轻微的电击。

(三)强化适当行为

这是指用强化物增强适当行为出现频率。强化适当行为常与教导适当行为相结合。此方法可用于帮助孤独症学习语言。学习社会化技巧、学习好的饮食等。

(四)塑造

这是指先强化与目标行为稍有相似的行为,然后再强化与目标行为更相似一点的行为,最后逐步引向目标行为。例如,患儿需要戴眼镜但他不戴。治疗者先强化他用手抓眼镜,再强化他把眼镜带在身上,如此一步步引导他戴上眼镜。实践表明,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塑造各种适当行为。

(五)链条法

这是指把一个要教给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分解成一系列局部动作,然后一一教会他并强化他。此法适于教孤独症儿童一些实用的自助技能,例如教他穿脱衣服等。

虽然行为疗法在治疗孤独症上有一定效果,但是总的来说,孤独症的治疗是困难的,效果有限的。在国外,婴幼儿孤独症患儿往往是在特殊学校受教育的。现在国外趋势是尽量让他们进入正常学校,以增加他们与正常儿童的交往机会,促使他们向正常儿童学习。

★8.他总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脾气

问题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