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18768500000074

第74章 人脉有雷区,一定要远离(2)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那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尤其是知识分子:牢骚太盛防肠断。生活本来就是不如意的事要占很大比例,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圆满的世界?已经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无论米谷糟糠,总是要自行消化的,岂能吐出来让别人心情难受?抱怨通常没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你想让某人知道你的想法,却不便当面说,想让眼前这个喜欢多嘴饶舌的人带话过去。

抛弃不着边际的废话

为说话而说话,把东家的长西家的短都搬出来当谈资,讲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这无疑是废话。那又何必要说?那又何必说太多?

【第二节 忌说“你错了”】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你错了”这三个字,破坏力为什么这么大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固执己见的毛病。

一个人犯错总是有原因的

没有几个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多数人都具有武断、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等缺点,所以我们很难向别人承认自己错了。

而且,一个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正如罗宾森教授在他的《下决心的过程》中所说:“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并非意识不到犯了错误,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意识到在价钱上吃了很大的亏。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那些窗帘时,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这位先生却不肯承认自己做了一桩错误的交易,他辩解说:“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位的东西……”结果,他们为此事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

当我们不愿承认自己错了时,完全是情绪作用,跟事情本身已经没有关系。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那我们是决不肯接受的。

既然我们自己是这种习性,那么也可以理解别人也具有同样的习性,不要把所谓“正确”硬塞给他。

永远不要说对方“你错了”

说对方错了,等于自显高明。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或者做了一件你认为错误的事,这时,你告诉他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无形中将对方摆在学生的地位,而自居为老师。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师,否则他必然不服气。

即使你真的是他的老师,他同样会存有异议。三百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也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苏格拉底则告诉他的门徒一个圆滑的处世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你错了”三个字,无疑是在跟人们自尊自大的共同心理作对,且暴露了自己好为人师的优越心理,岂不令人反感?

宁可认为错的是自己,也不要说对方错!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常常冷酷无情,决不肯承认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问题是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身于争吵和官司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急剧减少。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使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便能轻松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地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试图证明对方错了,更是大错特错。

不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说“你错了”,不论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只要让他听出或看出“你错了”的意思,他就绝不会有好脸色给你。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只会使他想反击,但决不会使他改变心意。即使你搬出孔子或柏拉图理论,也改变不了他的成见,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永远不要这样做:你的确错了,不信我证明给你看。

这等于是说:“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证明对方错了,都无疑是一种挑战。这样会挑起战端,在你尚未开始之前,对方已经准备迎战了。

假如对方真的错了,你必须让他承认并纠正错误,也应该回避“你错了”或类似的词语。即使你站在真理这一边,用最温和的态度说“你错了”,要改变别人的主意也不容易。所以,你有必要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

有位先生认为自己的演讲稿写得十分到位,得意地读给妻子听。妻子认为这篇演讲稿写得并不出色。但她没有像一般妻子的习惯语气这样说:“你写得太差劲了,都是老生常谈,别人听了一定会打瞌睡的!”

这位妻子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了,她说:“如果这篇文章是投给报社的话,肯定算得上是一篇佳作。”换句话说,她在赞美的同时巧妙地表达出它并不适合演讲。丈夫听懂了其中的含义,立即撕碎了精心准备的手稿,并决定重写。

由此例可知,有效更正他人错误的方法是:委婉地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即认同他做对的或好的方面,使他觉察到错误的部分。

两千年以前,耶稣说过:“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四千年前,古埃及阿克图国王在一次酒宴中对他的儿子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换句话说,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著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

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应当牢记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说‘你错了’。”

肥皂水哲学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1929年任美国总统),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戴尔?卡耐基也懂得用涂“肥皂水”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卡耐基在纽约租下一家饭店的大厅,准备在那里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在他把所有的票都印好送出、所有的通知都发下去的时候,他接到了饭店的通知,那就是必须付出比平常多3倍的价钱。卡耐基自然不愿增加费用,两天后,他直接去见饭店经理,“接到你的来信,我感到十分震惊,”他说道,“但我不责怪你们,换了我,或许也会这样做。你是经理,当然要为饭店着想。现在让我们写下这件事对你们的利与弊。”卡耐基在“利”的下面这样写:大厅可以空下来或做他用;可租给人跳舞或开会,收入会比租给我作培训用收入高;我占用一个月,你们可能会失去更大的生意。在“弊”的下面卡耐基写道:我付不起你们的费用,会另选地址,你们将会失掉这份收入;我的培训会吸引很多受过教育的文化人,你们将会失去替自己做广告的极好机会;你们每次花1万美元在报纸上做广告,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这对于你们来说不是很值得吗? “请你们仔细考虑一下,尽快通知我。”说完,卡耐基把纸条留给经理就走了。第二天,卡耐基便收到回信,租金只涨50%,而不是原来的3倍。

一个人想永远不与人发生冲突,这是不可能的。对待冲突,有人喜欢妥协退让,不管自己的想法对不对,这种人没有个性,很难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人宁折不弯,结果是与人斗得两败俱伤;还有一种人像卡耐基和柯立芝一样,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让对方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建议,这种聪明的做法,使他们成为最可能成就大事的人。

忠 言 顺 耳

有句话说:“在对别人仁慈之前,有时候不得不先对别人残酷。”这里的残酷不是说要你劈头盖脑一顿臭骂,或是不讲方法地对他人进行训斥。对别人慎重地提出批评,和对别人进行恶意的攻击,二者有很大的区别。恶意的攻击是不顾一切地用最轻蔑的言语来糟蹋别人、击倒别人;然而慎重的批评,却是委婉而具体地指出别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相信你能判断出哪一种效果更好,更容易为人接纳。

秦汉之际,刘邦率兵攻破函谷关,进入咸阳,灭了秦朝。他进入秦朝皇宫,见宫室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于是流连忘返,想留在宫中,享受一下做皇帝的快乐。

将军樊哙见此情景便气冲冲地责问:“沛公,你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翁?此室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沛公赶快回灞上,千万别留在宫中。”刘邦听了,大为反感,不予理睬。

不一会儿,张良劝刘邦说:“只因秦王贪暴,不得人心,你才取得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理应以俭朴为本,现在刚进咸阳,若又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劝说。”他们终于说服刘邦还军灞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张良与樊哙同为批评刘邦,但张良成功了,樊哙失败了,原因在于张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刘邦的心理,强调刘邦所关心的成败问题,再加上语气委婉动听,虽是批评意见,刘邦听起来顺耳,因此就欣然接受。攀哙就比较鲁莽,反语暗含讥讽,令刘邦心生反感,因而对他的话置之不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为什么良药就一定是苦的,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呢?现代医学十分发达,许多良药如蜜糖、如水果,早已不苦口。语言科学发展至今,批评的忠言也可做到“顺耳”,人人爱听。

以下是批评的几个技巧:

注意场合

批评时应考虑时间、场合和机会。假设一位管理者带着部下到顾客那里去访问,当管理者发现部下在言谈举止上存在问题时,就不能当着顾客的面提出批评。这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用高明的谈话技巧,把部下的缺点掩饰过去。当没有旁人的时候,在车上或回程的路上对部下提出批评,是绝妙的时机。

对事不对人

有人批评人时总是说:“从你做的这件事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怎样。”这是批评之大忌。批评时,只能针对事情,而不能针对个人的人格、品性,拿事来说人。

比如可以这样说:“小姜,根据往常的经验我知道,你不至于犯这种错误,是否有什么原因使你这次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这种气氛有助于使对方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人品,不是批评他这个人,而是批评他的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你把批评指向他具体的工作,就无损于他的整个自我形象。这种批评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使对方感到无拘无束,欣然接受。用这种方法,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同时实际上夸奖了他,使他得以重新树立自我形象。

先赞扬,后忠告

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对方压垮,不是整人,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伤害他的感情,而是帮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善于运用批评,就是他们能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比如:“小张,你的调查报告写得不错,你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要注意涉及……”;“小李,自从你调到这个单位来之后,你表现不错,对你取得的成绩,我非常赞赏。就是有一点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愿意改正的……”如果对方需要得到忠告批评,要从赞扬其优点开始。这种方式就好像外科医生手术前用麻醉药一样,病人虽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麻醉药却能消除痛苦。

从赞扬开始,以忠告结束批评,问题也解决了,感情也没受到伤害,真是奇妙的方法。

缩小批评的范围

人们犯错时,受不了的是大家对他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也许会承认错误,但无法接受这种批评方式,这将使他对领导、对同事充满敌意,一旦有机会,将以牙还牙。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绝不能使别人反对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人格。即使你的动机是高尚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记住,对方的感觉也在起作用。当其他人在场时,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对于一些过失,只要他认识到错了,就没有必要当着众人的面要求他作出公开检讨,而只要在你的办公室里面对面跟他谈,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犯错误,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也是如此,何况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改进工作,而不是贬低他的人格。

不要新账旧账一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