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科玉律全集
18760700000048

第48章 思考法则——思路决定出路(2)

棘轮效应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暧”,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人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满足。这个效应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一句著名的话来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中,除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著名论断,他还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秉承清白家风,不喜奢侈浪费,倡导俭朴为美,他写此家书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不可沾染纨绔之气,应保持俭朴清廉的家庭传统。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西方一些成功企业家虽家境富裕,但依然对子女要求极严,从不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甚至寒暑假还让孩子四处打工。这些成功企业家并不是苛求子女能为自己多赚一点钱,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懂得俭朴和自立。

这一点在比尔·盖茨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个人资产总额达460亿美元。但是他在巴黎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将要把自己的巨额遗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而只给三个子承区区几百万美金。

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始于1993年秋天。当时,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颤。盖茨感慨之余,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2000年1月,盖茨将原先的两个基金会合并,组成了“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这一基金会由父亲老盖茨统领,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总额高达240亿美元。

老盖茨说,他的退休生活其乐无穷。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挥霍”儿子赚来的财富上,把这些钱拿来捐赠给全球各地的医疗和教育计划。

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

比尔·盖茨称,他和妻子看到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的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他们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解除这样的不平等上。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不能忘本。一粥一饭来之易,只有品尝人生的艰辛,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才能同时积累物质和心灵的财富。勤俭是真正的生财之道和持家之道。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棘轮效应”的怪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洲,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就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自己耕种,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今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勤俭持家才是硬道理,懂得如何理财才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消费方面,一定要制定预算开支,管好自己的钱,这样就能杜绝浪费。要好好计划每一分钱的用处,把它用在值得的地方,克服“棘轮效应”的影响。

路径依赖理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著名的“路径依赖”理论。这一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人或事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沿着这一路径运行下去。而且这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在现实生活中,路径依赖现象无处不在。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143.51厘米),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

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古罗马人军队战车的宽度就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

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自己的“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宽。以后我们可能会对这个宽度不满意,但是却已经很难改变它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开始时慎重选择“马屁股”的宽度。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走向胜利的彼岸。

两只蚂蚁想翻越前面一段墙,寻找墙头的食物。这段墙长有20多米,高近百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前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辛苦地努力着向上攀爬,可是每次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等因素而跌落下来。

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一次次跌下来,它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许有了一个好的方向,成功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职业生涯迥然不同。人们之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是因为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答案,就如同我们在考场上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选择题,只能根据自己的瞎猜去判断。

在国际IT行业中,戴尔电脑是一个财富神话。戴尔计算机公司从1984年成立时的1000美元,发展到2001年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是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戴尔公司有两大法宝:“直接销售模式”和“市场细分”方式。而据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透露,他早在少年时就已经奠定了这两大法宝的基础。

戴尔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酷爱集邮的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自己一个同样喜欢集邮的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第一次尝到了抛弃中间人,“直接接触”的好处。有了第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了。后来,戴尔的创业一直和这种“直接销售”模式分不开。

上初中时,戴尔就已经开始做电脑生意了。他自己买来零部件,组装电脑后再卖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当时大部分经营电脑的人并不太懂电脑,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更不可能按顾客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电脑。这就让戴尔产生了灵感:抛弃中间商,自己改装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这样,后来风靡世界的“直接销售”和“市场细分”模式就诞生了。其内核就是: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制造产品,并把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直接送到顾客手上。

此后,戴尔便凭借着他发现的这种模式,一路做下去。从1984年戴尔退学开设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排名《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的第131位。在不到20年时间,戴尔公司就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正是初次做生意时的正确路径选择,奠定了后来戴尔事业成功的基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其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做好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好了自己的人生。找准正确的方向就是成功的开始。

“功能固着”心理

——培养创新意识,挑战思维定式

所谓功能固着心理,是指一个人看到一种惯常的事物功用或联系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的功用和联系:如果初次看到的功用或联系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在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拿出一支蜡烛、一枚图钉、一盒火柴,要求学生利用这三个条件,把蜡烛点燃,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全体学生思考了很久,无人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个趣味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用图钉把空火柴盒固定在墙上,再用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上,这个问题就轻易地解决了。

大家之所以没能想出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因是他们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把火柴盒看做是装火柴用的,而没想到它还可以用来固定蜡烛。“功能固着”现象使我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的方式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这里所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功能固着心理,功能固着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的反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硬币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想到它还能用于导电;衣服好像也只有一种用途,很少想到它可用于扑灭烈火;发卡是女同学用来卡头发的,所以有些人想不到它可以充当螺丝刀拧螺丝钉;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有些人则想不到它还可以做教鞭和指挥棒等等,这都是受物体的一般固定功能所限制而不能变化思考的结果。功能固着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消除其消极影响。

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倾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定势支配倾向,是影响人们思维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果能够突破这种倾向,习惯于尝试新的方式开发原事物新的功能,就有利于实现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某方面的一种创新。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台湾师范大学张春兴教授曾说过:“善于解决难题的人,有一个特征就是能突破功能固着的心锁,针对需要,善择手段以达到目的。”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力量。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也必将遭到社会的淘汰。而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则必然是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人格的人。

因此,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并且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遇到问题时能随机应变,多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善于运用问题现场所提供的条件和物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宋国有一家人,有一个祖传秘方,能在冬天里涂在身上,不生冻疮,手上皮肤不会裂开来,所以这家人凭借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布,都不会伤手,因而漂的布又好又快又多。

有一个商人经过这里,听说这家人有这个秘方,要求以一百金——也许相当于现在一百万美金的价值,购买这个秘方。后来果然以这个大数目,把秘方买来了,然后此人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吴越地处海边,打仗要练海军作水战,他游说吴王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和越国打仗,吴国的海军涂了他的药,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因之立了大功,裂地而封。他就是利用这个百金买来的方子功成名就以至于封王的。

庄子说,就是这样一个不生冻疮的方于,有的人能够利用它不生冻疮、不裂皮肤而封侯拜将,名留万古。而这一家人却只能用这同一个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这一家虽然拥有祖传秘方,但受着功能固着这种心理的影响,只能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而那位商人却能突破定性思维,为海军作水战服务,立了大功,被封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