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18751500000030

第30章 泰国第一富翁陈弼臣:成功的事业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创业铁律:

有人问泰国第一富翁陈弼臣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的事业,都只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仅此而已。”

创业故事:

陈弼臣是出生于泰国的华人,祖籍中国广东潮阳,5岁时回到中国,是潮阳“六都中学”的学生,因家境贫穷,被迫辍学。

为谋生计,他在17岁回到泰国曼谷,开始了漫长的艰苦奋斗的生涯。他回到曼谷之后,初时学习经商,担任两家贩卖木材廊的司账,日子在算盘声中度过。后来,得到好朋友的赞助,集资办了一家五金木业行,他担任经理,主理内外业务与行政事务。随后,他自己出资创立“曼谷木业公司”,不久又创“亚洲”、“星原”两公司,致力木材、五金、药物、罐头食品及大米的外销业务。因管理得法,业务飞跃发展,为商界所瞩目。

几十年来,陈弼臣以曼谷银行为中心,建立起一个个人金融王国。如果说他今天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之一,也是亚洲最大富翁之一,这看来是一件无可争辩的事。他是1982年泰国全国缴税最多的200名纳税人之一。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把他列为当时全世界最富有的12位银行家之一。

陈弼臣在国际银行家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一般人以为他中、英、泰文造诣一定甚深。其实并非如此。他除通中文外,英文懂得不多,要运用还不行。泰文靠自修,程度也不高。他的实际学历只有初中一年级。这与他的地位相比确是不太相称。然而,陈弼臣善于用人。他恪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则和“唯才是举”、“宽厚待人”的信条。盘谷银行从开创起,他便网罗了会计,管理,工、农信贷等各方面人才。

他看中的人才都予以高度信任,使其有职有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陈弼臣说:“基层工作人员好比是车轮,是向前进的关键。公司或机构好比车身,高层人员掌握政策,等于把握方向盘。如车轮不动,车身又如何向前迈进?”

他还特别注意培养接班人,他吸取世界各家族企业衰落的教训。有的家族企业继承人都是坐享父荫,以致家业败于其手。陈弼臣有6子1女,都先后送国外深造。陈有汉毕业于伦敦银行学院,并在伦敦苏格兰皇家银行进行业务工作两年。他悉心研究欧美银行事业。后来,才进入盘谷银行工作,职务由担任一个部门的副经理做起。前后经过21年的磨炼,才由董事会一致推选他为总裁,成为陈弼臣得力助手。

目前,陈氏家族企业已经摆脱了一般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解决了继承和创新的问题。1975年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正朝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盘谷银行作为泰国的三大金融机构之一,经营着泰国近三分之一的信贷业务,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创业指南:

对于年轻人来说,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想要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一,年轻人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不断地使自己社会化,社会实践正是年轻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知行合一,使年轻人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观察、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年轻人在实践中确定创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使他们的理论知识、行为准则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形成正确的创业观。

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年轻人找准自己的创业目标。能力不像知识那样,依靠外来的灌输或者借助工具储存就可以获得,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感官把客观事物或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并通过大脑加工,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开展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培养创业精神,历练创业意志。年轻人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接触各种复杂情况,在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磨炼自己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